興慶府的城頭上,隨着一聲喝令,有士卒點燃了火繩。
“轟”的一聲悶響,銅鑄的炮管吐出一顆炮彈,狠狠砸落在了遠方的元軍陣線當中。
從望筒中可以看到那破碎的盾牌與殘肢碎肉飛濺的場景。
而望筒一擡,掃過元軍的陣線,就會發現元軍並不密集的陣線又開始向後退了,其實是在有意地消耗唐軍的火器。
這是元軍第三次包圍興慶府,已經包圍了五天。
“董文炳作勢想要把我們圍困至死。可惜,他肯定要比我們穩不住氣。”李曾伯放下望筒,開口緩緩說道。
過了年,這位老帥越來越少親臨戰陣指揮了,每次只會站在望樓上與將領們慢吞吞地說話。
就好像文官不會打仗,只懂得侃侃而談,指手劃腳。
楊奔卻明白,李曾伯是想要儘快地將年輕的將領們培養起來。
“長安來的文書你們都看了,蒙元的儲君真金小兒就在河湟,宋禾已經咬住他了。”
說到這裡,話題卻又繞遠了,道:“你們以前總說,攻興慶府、攻河套功勞大,封狼居胥,誰都不願守着後方。可現在你們看,宋禾纔是要立最大功勞的那個。”
諸將慚愧,紛紛抱拳。
李曾伯卻還在不依不饒地罵他們。
“看看人家忽必烈如何佈局的?汗位方定已斡腹萬里。若不守涼州、不早做準備,待到決戰一回頭髮現腹背受敵,晚了!整日裡就只盯着想打大戰、決戰,卻不知在你等尚未反應過來之際,敵方早早已暗中佈置。”
人老了難免顯得囉嗦,李曾伯說話又慢,就算招這些年輕將領煩了也屬平常。
但楊奔卻知道,這些話說的正是如今寧夏軍中的實情,自陛下起勢以來凡重要之戰尚未敗過,軍中將士個個摩拳擦掌想要建功立業。
當此時節,最怕、也十分有可能出一場敗仗。
“大帥教訓的是,末將銘記於心。”
李曾伯的聲音陡然一高,又喝道:“若蒙元現在就要決一死戰,你們做好準備沒有?!”
諸將一愣。
他們其實不認爲三五年之內元軍會大舉南下,忽必烈還未完全從汗位之爭中恢復過來。
而且,聽說其子忙哥剌正在掛帥領十餘萬兵力攻打高昌。
因此在沉默了一會兒之後,衆人才紛紛將背一挺。
“準備好了!”
李曾伯緩緩點頭,道:“繼續說,宋禾在河湟咬住了真金,董文炳必定前往接應。對此,陛下早有準備,興慶府至涼州一帶已堅壁清野。我寧夏軍除了守住興慶府,還務必咬住董文炳部,絕不給他救援真金之機。”
“是,我等誓死不讓蒙虜入河西一步!”
然而這邊諸將才信誓旦旦,沒兩日便有探馬回來稟報元軍又有萬餘兵力增援。
隨着這兵力的變換,唐軍將士登時感受到了這一仗的難打。
他們聽李曾伯說話時聽得雲裡霧裡,此時才明白原來這位老元帥對局勢早有預料。
接下來,元軍的戰術便不難猜了。
僅在一日之後,從河套趕來增援的元軍開始包圍興慶府,讓董文炳可以抽出兵力南下,向西寧州行進。
崔斌穿過涼州進入河湟只能算是小股兵馬入境,董文炳攻興慶府原本也只是在試探性進攻。
但隨着這一大支兵力南下,由興慶府往蘭州段的黃河防線上一陣陣狼煙騰起,戰局瞬間緊張起來,彷彿有了全面開戰的預兆。
好在唐軍將士在得了李曾伯的提醒後,早已做好了心理預設。
“隨我追擊董文炳。”
楊奔披着盔甲,大步走過麾下士卒的陣列,點齊將領。
“旁的都不必說了,正如我們回答大帥的,我們有與蒙元決一死戰的決心,且保證不會給董文炳救援真金的機會。”
軍中士卒紛紛上馬,揚刀吆喝。
“擒殺虜酋之子!擒殺虜酋之子!”
楊奔本想激勵士氣,此時反而被士卒們激勵到了,大聲喊道:“大唐的將士們!我們曾經斬殺了虜酋蒙哥,使不可一世的蒙古一蹶不振。現在忽必烈的兒子敢偷偷摸摸地熘過我們的眼皮子底下,能讓他走了嗎?”
“不能!賊子休想逃!”
“出發。”
楊奔手一揮,一個個騎兵便驅馬跟上他。
興慶府的城門大開,兩千騎涌出,向南,衝向元軍包圍他們的防線。
在他們身後是賀蘭山。
正是“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
沙頭坡。
這是從興慶府去西寧州半路上的一處軍事重鎮,成吉思汗伐西夏時曾在此渡過黃河駐紮於六盤山,次年病逝。
這次,董文炳率軍路過,不能夠前往西盤山祭祀成吉思汗,只能在沙頭坡匆匆舉行了一個祭典。
祭典才結束,一支兩千人的唐軍騎兵襲擊了他們。
倒沒造成太大的損失,踏了幾頂帳篷、射殺了十餘人、數十頭牛羊。
以往都是蒙古騎兵偷襲漢人的輜重線,倒沒想到這些漢人有了馬匹以後竟然敢反過來偷襲元軍。
大股元軍遂追擊過去,追到黃河邊遇到唐軍水師以炮火轟擊,只好退了回來,此時已是夜幕降下,天色已晚。
結果這夜,唐軍竟是又殺了回來,殺聲震天,引得元軍士卒紛紛驚起。結果唐軍卻只在外圍喊殺,並不衝營。
雖說蒙古士卒坐在馬背上也能睡着,但這般喧鬧之後也着實疲憊不已,行軍速度拖慢了不少。
“楊奔。”
天亮時,董文炳跨在馬背上,擡着望筒眺望着遠處的唐軍旗幟,咀嚼着這個名字,心中感慨。
對元軍而言,楊奔也是頗有名氣的敵將了。其打仗的特點就是兇狠、果斷,傳的比較廣的就是飛渡猿猱道取劍門關,唐軍攻興慶府時他更是急先鋒,攻城之後馬上便率一支騎兵撲河套,當時逼得本已到西域的脫忽不得不回師。
像是一條齜牙咧嘴的惡狗。
董文炳知道,放任這樣一條惡狗追在身後咬,若是把自己的腿咬瘸了,此趟去西寧州未必能救回燕王,反而可能將自己的萬餘兵馬陷進去。
他遂決定掉過頭來與楊奔一戰……
戰場西面就是浩瀚無垠的騰格裡沙漠,東面是波濤如怒的滾滾黃河。
萬餘元軍騎兵鋪開陣勢,無邊無際。
馬蹄揚起的沙塵鋪天蓋地,陷在沙塵中睜開眼只有一片混沌,連旗令都看不到。傳令的騎兵來回奔走,喊聲根本無法蓋住馬嘶。
百夫長、十夫長們各自指揮着,一隊隊元軍騎兵向西進入沙漠,將原本就無邊無際的陣型拉得更大、更長。
這種萬餘騎兵的戰場與數十數百人不同,勝負不在於肉搏。董文炳的戰術很簡單。正面對峙吸引住唐軍,再派兵從側面殺過去,包圍楊奔,切斷楊奔的輜重,圍上幾日,等唐軍軍心煥散了,再一舉擊潰。
當然,作爲唐軍年輕一輩中最出挑的將領,楊奔很可能看出他的戰略意圖,只能選擇向後收縮。
待其與輜重匯合之後,行軍速度便會降下來,董文炳再掩殺上去,至少也可小創唐軍,使楊奔不能再追在後面亂咬。
戰前的推演便是這樣,正是因爲戰場上瞬息萬變,好的將帥纔會把各種可能都考慮到,並預判出敵方的反應。
但這次董文炳沒預判對。
楊奔沒有向後收縮陣線,反而是迎向了元軍的中軍。
這麼做,或許是想在元軍合圍之前獲勝,或許是有支援……董文炳擔心的則是第三種可能,即楊奔明知道這樣打會敗,但寧肯損兵折將也要拖住他,如果是這樣,必然是因爲唐軍已經知道燕王就在河湟。
如果唐軍這樣決然地殺過來是爲了擒殺燕王,連他也沒有把握能保全燕王周全。
戰事一直在持續,沙塵揚起又落下,在董文炳的鈸笠帽檐上蓋了厚厚一層。
他駐馬在烈日下指揮着,看着自己的騎兵們來回奔走,有受傷的倒在地上抽搐,也有戰死的任空馬奔過,愈發感覺楊奔這條惡狗這下真的咬住了自己的小腿肉,自己正在拼命揮着大棒想盡快敲碎這隻惡狗的頭。
“冬!冬!冬!”
連戰鼓聲都像是大棒擊在狗頭上的悶響,但這條惡狗還不肯死,更瘋狂、更用力地嘶咬自己的腿。
當然,勝負是沒有懸念的。
二千兵力的唐軍只能是狗,變不成老虎。
忽然,那鼕鼕不停的戰鼓聲似乎更強烈了。
有將領策馬過來,找到了董文炳,附在他耳邊低聲說了一句。
“真的?”
董文炳又驚訝又不信,驅馬向東,一路趕馬上了黃河邊的小山丘。
他雙腿夾着馬腹,雙手放開繮繩,從懷裡掏出那個紫晶玉石製成的望筒擦拭着灰塵。嘴裡也不停吐着沙子。
沒有在萬馬奔騰的軍陣中呆過的人,永遠無法想象沙塵有多大,尤其是在這沙漠邊打仗。
望筒擡起,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久違的九斿白纛,就豎在黃河對岸的山頂上。
忽必烈也有一副這樣的儀仗,在開平,不可能出現在這裡。
那麼,來的顯然是那位駐蹕在六盤山的“昔裡吉汗”了。
望筒稍稍一擡,只見那九斿白纛左前方還豎着一面更大的龍旗。
這龍旗更高、更大,尖上長長的垂旒隨風飄揚,氣勢弘闊。將後面的九斿白纛襯得失色不少。
“大帥,對岸的唐軍開始渡河了。”有士卒上前稟報道。
董文炳點點頭,喃喃道:“李瑕親自來了……他就不怕將小戰引成了國戰?”
此時尚不知李瑕有多少兵力,但其御駕親征,還是讓董文炳不由自主地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連李瑕都來了,燕王險矣……”
董文炳眼中憂慮愈盛。
他不得不退,並向塔察爾請求更多的援軍。
至於今日這一戰,結果與他預想中正相反,成了楊奔追擊並重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