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過年

從焦母的裡得知,趙父被封爲“育安伯”的消息早早就傳到了村裡。()比趙父他們的信件還快,縣令爲此還親自跑了一趟焦家壩,這就不得不感嘆古代強大的關係網了。

一家人總算是吃完了飯,孩子們幫着收拾好碗筷,趙父滿意的躺在炕上摸着飽飽的肚子感慨的說了一句“還是家裡好啊”。

“他爹。你們這出一趟出門知道的是封官不知道的還以爲逃荒呢,咋把孩子們餓成那樣了”焦氏不滿的說道。

“媳婦啊。不是孩子們這樣連我都這樣,這吃慣了家裡的菜,再一換口味,我們是真的不適應啊,不光是孩子們想家裡的菜,我也想啊”。趙父把自己說的可憐兮兮。

“娘,你快過來看看我們都給你買點啥了”姐妹獻寶一般的拿出買來的東西在焦氏面前一一打開,現在是冬天東西好保存,因此買了不少京城特有的風味小吃,胭脂水粉還有綾羅綢緞首飾頭飾,各種手工藝品甚至京城的菜種都買了回來。

“娘,你看這是什麼”趙玲玲從行李中找出一套精美的首飾,焦氏激動的趕緊接過來,女人愛美那是天生的,焦氏也不列外。

拿在手裡愛不釋手的端詳着“閨女這東西挺貴的吧”看着眼前價值不凡的東西,焦氏有些心疼的問道。

“娘,不貴,你就戴着吧,肯定很好看,你說呢爹”。

“他娘,孩子給買的你就戴着吧,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呵呵,我買的就有點拿不出手了。”

趙父從懷裡掏出一對玉鐲子。

“爹啊,你這鐲子很好看啊,我們怎麼不知道你買了這個,娘,你快戴上看看”趙父被小女兒這一說,只是在那呵呵的傻笑。

和孩子們聊了一會,也順便說了小瑾兒的身世,本來焦氏就是個感性的人,現在更是哭的稀里嘩啦的,看這樣的情形趙父就催促孩子們回房休息,陌陌還在那嚷嚷着不困,子軒笑嘻嘻的拉着小弟出去了。

按照慣例,趙父第二天一早就着一大家家的人去往老宅了。剛到門口就碰見了大伯家的大堂姐,轉身就往門路跑。

“這孩子,急什麼?”焦母看到大堂姐的動作也沒還笑着對趙父說道。

“呵呵。”趙父也沒什麼好說的,僅僅憨厚的笑笑。

剛進院門老爺子和老太太就迎了出來:“老二回來了。”

“爹,是我,我回來了。”沒想到趙父也會如此感性。

“爹,二弟先回屋,外面冷。還有小侄子、小侄女呢,凍壞了誰陪呀!”大伯也是接到消息連夜趕回來的,現在正值臘月是店裡生意最好的時候,他怎麼也得在店裡盯着。

經大伯這麼一打岔,都喜笑顏開。扶着老兩口進屋了。陸陸續續的三叔、四叔兩家人也趕來了。

趙玲玲拿出京城帶來的禮物分給大家,因爲趙父的封爵,商議過年都到老宅。

有了喜事,第一件是族老就是要修祠堂,沒想到他們一代人中趙用亭一支發達了,族老是怎麼想的,趙父知道。因此主動承擔了所有的費用。最後當然是皆大歡喜,只不過現在是冬天不宜動工,一切等來年春天。

年關將近,趙玲玲他們開始準備過年的東西了。

過了小年,就開始了大掃除,準備迎接新年。先是掃房,屋裡、屋外、每一個犄角旮旯都要清掃一遍,然後一家人的衣服、被褥,也都要拆洗。

衣服倒是沒什麼好洗的,他們一家的衣服都是當天就洗了,然後就是拆洗被褥,這次是大拆洗,就是把棉絮上的被裡、被面、還有被頭都拆下來,褥子也是一樣,鍋裡燒熱水,當然這些用不着她們娘三兒。

年一天一天的臨近,一家人也準備採辦年貨的事兒。一問才知道玄冥已經處理好了。人家過年不忙的大年三十二不算完,怎麼好像他們一家到閒下來了,清清白白等着過年了。

年三十了,府裡到處掛上大紅的燈籠,貼着喜氣盎然的福字,連院子裡的樹上,都繫着很多紅絲帶。

下人們忙忙碌碌地穿梭着,準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飯——年夜飯。

因爲要準備祭祖的事情,張氏她們一種當家主婦,早早就的準備祭祀用品。剩下一幫大老爺們在堂屋喝着趙玲玲他們從京城帶回好茶。

“怎麼一股草腥味兒呀!還這麼鮮亮。”三叔一向是快人快語。

“什麼草腥味兒,這可是上等的西湖龍井,我見以前的東家喝過,這可是實打實的好東西,不願意都給我。”大伯看三叔不識貨立馬嗆聲。

“真的,那我可得多喝點兒。”三叔馬上低頭又喝了一口。“嘗不出來呀!”

“算了,你就是個大老粗。”老爺子看三兒子的樣子也打趣道。

“我也覺得還是肉吃着實在。”三叔還真的藉口說道。

哈哈哈!

屋裡的笑聲震天,“笑爹爹,笑爹爹。”三叔兩歲的小兒子也湊到他懷裡叫着。更是逗笑了一衆人。

“老頭子,都準備好了。現在就去嗎?”這是孫氏走了進來問道。

“那好,我們走吧!”老爺子帶着趙家一衆男子出去祭祖去了,就連三叔家那兩歲的小兒子都帶上了。本來祭祖這事是沒有趙玲玲的份兒,但今年不一樣,這可是老趙家第一位被封郡主的姑娘,意義自然不同。因此今天晚上趙父和玲玲穿着全套的朝服,很是顯眼。

孫氏是個閒不住的人,儘管兒媳婦們、孫女都在廚房幫忙,她也過去了。年夜飯是按趙玲玲的指導做的,就連菜名也是按照前世的習慣起的,好吃又吉利。

待他們一行人回來的時候,孫氏他們的年夜飯也準備齊全了。

“喲,好豐盛。”自從生活好了以後老爺子就越來往老頑童的方向發展了。

“那當然,玲玲還給這個糟老頭子介紹介紹。”孫氏自豪的拉過了趙玲玲說道。

“這道鴻運當頭是用魚頭和豆腐做的,大吉大利主料是栗子,先將板栗先泡水1小時,用牙籤挑除縫內粗膜,洗淨後裝在大碗內……再將雞腿切小塊,放入冷水中煮開,水倒掉,雞腿撈出衝淨泡沫;……這道是歡聚一堂……這道到壽長百年……”趙玲玲,脆生生的聲音加上生動的表情,聲情並茂,倍添喜氣。一一介紹。

“好,好。”老爺子高興的誇讚。

一頓飯吃的分外和諧,古人是很講究守歲的,爲了祈求父母身體健康。

子時到了,子軒準備放炮,俗稱開門炮。然後纔是正式放鞭炮,慶大年。

小孩子們也被綿延不絕的鞭炮聲給吵醒了,夏雪也準備好了蒲團,準備給在做的長輩行禮,這可是過年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項。

第一個自然是長房的長子嫡孫了:“祝爺爺、奶奶新年心情好,身體好,一切順心。”

“好,好。”說着把一個小紅包遞了過去,現在日子好了,過年的紅包也自然水漲船高,雖然趙玲玲兄妹都不在乎這幾兩銀子,可這溫馨的氛圍卻是很暖人心,就連小瑾兒老爺子也一視同仁。

次日醒來,兄妹四人,奧,不現在是五人都穿上了焦氏給他們做的先衣服,一樣的棉袍,又在外頭加了個紫紅色的罩衣,過年了,但然穿喜氣些。

打開大門,把水燒上,就有人上門了。今年趙玲玲家因着門第的提高,就連鎮上的鎮長也來了。

更多的卻是一羣小孩子們來討糖果的,和說聲恭喜就走的村裡人和鄰村。

年初二,約定成俗走孃家。趙家的家境好了,送給岳丈家的禮物自然跟着上漲。趙玲玲看着如今的趙父,那是感慨良多。暗自慶幸當初自己的眼光好爲自己的女兒找了好女婿。

正月裡,走親戚、串門子拜年,接待來拜年的親友,還要請客、或者出去赴席,一家人很是忙碌了幾天,尤其是趙父和子軒,幾乎每天都要出去赴席,甚至一天要去吃兩三次酒席。

過年,大人們忙,小孩子卻是最悠閒、最快樂的。趙玲玲也清閒起來,她和趙瑤瑤就閒在家裡,每天將炕燒的熱熱的,姐兩個帶着小瑾兒或是做做針線,或是寫寫字、看看書。

過了年初五一家人才算是閒下來。

“爹,娘,”趙玲玲就開口道,“我跟你們說件事。”

“啥事?”大家就都看着趙玲玲。

“我打算把河對岸的空地都買下來。”趙玲玲就道。

“就咱南面那塊地?”焦氏就問。

“對。”趙玲玲點頭。

“那地能幹啥,種莊稼、種菜都不出息。”趙父問道。

因爲河水沖刷、還有村人挖沙挖土。那片荒地坑坑窪窪地。還有好些個大大小小的水塘。想要在上面開荒種莊稼或者種菜,需要的工程量巨大,買下來並不划算。

“那塊地咱買下來,既不種菜,也不種莊稼。”趙玲玲就說出了自己的打算,“咱可以挖水塘。養魚啊。”

“養魚啊……”

一家人都被這個想法吸引住了,“能養起來嗎?”

“魚,瑾兒要出魚。”小瑾兒純屬是起鬨的。

“養魚這個事,我也是這幾天纔想出來的。”趙玲玲就道。

來到異世這幾年,趙玲玲發現吃魚都富戶才吃的,村裡的小河魚根本就長不大,想吃大魚是很困難的。也沒有見到這附近有養魚的,就算是鎮上,也是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雖然一路上有冰塊保鮮,卻終究比不上活魚來的新鮮。現在趙家不管是經濟或者地位都足以保障他們這項生意。

她想如果趙家能保證鮮魚的供應肯定會是一項不菲的收入,其實趙玲玲不僅是這樣想的,其他一些水產品可以附帶,但現在她不能說出來,只能等他們慢慢想通。

“我贊成。”陌陌是第一個投票的人,他是很相信這個妹妹的。好像只要還她乾的事就一定能成功。

“我也同意,在往池子裡種點荷花,秋天還能吃藕。”大哥這一年在府城長了見識。

“我也同意。”趙瑤瑤永遠是支持妹妹的。

當天,就請來了村裡的里正,說了要買下河對岸大片荒地的事。那片地在那荒着,有人肯買,里正自然高興。

“二哥,那種不出莊稼,你買了要幹啥?不是白花錢麼。”雖然高興卻很盡責的提醒。

“我都知道,那不是用來種田的。”趙父淡淡的解釋了一句。

“那就好,明天二哥就請等好吧!”現在趙父的身邊不一樣,剛開始還拘束好在二哥沒變,里正說話也放開了。

那麼接下來水到渠成,丈量土地。河對岸的大片荒地,另外乾脆又加上了河這邊,丈量下來,一共是四十五畝。

那些連魚塘也不能挖的地方,也不浪費還可以種樹,總之將地整片地買下,好處多多。

拿到了地契之後,趙玲玲將整片土地的平面圖描繪了下來。之後,就依照土地上原有的水塘,因地制宜,規劃出了四個魚塘。

四個魚塘,僅佔土地很少的一部分,這是第一期工程。畢竟是第一次挖魚塘養魚,盲目地擴大面積並不是明智之舉。

這四個魚塘,既是第一期工程,也是實驗工程。等這四個魚塘成功了,整條養殖和銷售鏈成熟了,再擴大面積,到時候纔是事半功倍。

除了這四個魚塘,趙玲玲又在圖上圈出了幾個地塊。

“光養魚種藕,也用不了這麼大的地方。今年還要多養雞鴨,到時候乾脆就放養到這。……以後再增加養豬,可以放養在這……”趙玲玲在圖上面指指點點地計劃着。

買下這邊將地,規劃好了,就等着解凍開工。魚苗和蓮藕的事兒趙玲玲寫信給金不換了,到時他會送來的當然不止是魚苗還有蝦苗和蟹苗。

很快就到了驚蟄,到處都是凍土初融,散發出的淡淡的泥土放芬芳。

趁着春耕還未開始,趙玲玲家魚塘的開挖提上了日程。

從沙金塘尋了一個養魚的熟工,據說此人原先是府城大戶人家專管養魚的,只不過是觀賞性魚。這人名叫張五駒,今年三十五歲,是個光棍兒,據他們村人說,這個人老實本分,只是命不好,說是犯什麼天煞孤星,早早地就父母雙亡,也沒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前些年也曾娶妻生子,不過卻都因病去世了。主家就是因爲忌諱,找了個介紹賞一筆銀子被放了出來。趙玲玲可不管這些,依然把人請來了,另外還給他配了一個副手。

於是簽了契約,就像是現代的合同,只要把魚養活,獎金福利,年底分紅都寫的清清楚楚。

在知道趙玲玲家挖魚塘,需要人工之後,都不用出門招人,臨近的兩個村長就有人自動找來了。再加上她家給的工錢高,飯菜好。一傳十十傳百,根本不發愁,再說還有人想沾沾趙家的福氣。

四個水塘,其中一個開挖面積爲六畝。深度較淺,這是打算用來種植蓮藕、雞頭米、菱角的荷塘。另外三個爲魚塘,每個開挖面積平均爲四畝,深度較深,打算用來養魚。

荷塘和魚塘都沿着河堤開挖,並與小河之間修築有水渠相連,用於引水。另外在荷塘另一側還設有出水口。通過出水水渠,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將水排放到地勢低窪處,並引入河水的下游。

每個荷塘和魚塘之間,還修築堤壩。堤壩上留出空地。可栽種樹木,並修築有可通行一輛大馬車的通道。

忙碌中,子軒下場的時間也不遠了,不然過完年他就該走了,就因爲下場的緣故,先生讓他們這些人多放鬆幾天。趙玲玲得知,沒想到子軒的先生還知道勞逸結合。

今天下午陌陌回家給家人焦躁的心情更增添了一絲說不清的情緒,自豪還是什麼?

“陌陌,先生真的說你可以下場了。”趙家的飯桌上通常是一家人討論事情的便宜場所,現在已經形成了習慣。

“恩,不光是我一個,還加上三叔家的子旭和虎子。”陌陌喝了一口肉粥嚥下說道。虎子是族長家的小孫子,村裡同齡人中就他們三個讀書最早,沒想到都這麼爭氣這麼小就可以下場了。

“你呢?子軒,你是怎麼打算的?”確定了小兒子大兒子也不能忽略。

“先生說只要我發揮正常是沒問題的。”子軒信心滿滿的說道。

“那這次,誰跟過去,住哪?”焦母馬上想到上次的糟心事兒。

“本來是我一個人的話可以住書院的,現在?”趙子軒略有遲疑。

“我們買房子吧,帶上子旭哥哥和虎子。我們娘三都跟着一同過去。留下爹,讓他看家。”趙玲玲提議。趙氏一族知道感恩,如果不是的話趙玲玲也不會這樣提議的。

“那不是太浪費了?你們上次住的地方不好嗎?”焦母顯然節儉慣了,不贊同道。

“娘,那是‘依閣’工人住的,我們過去不合適。”趙玲玲進一步說法焦母。“再說我們以後的產業越來越多,就當增填產業了,以後遇見了置辦鋪子查賬用。”

“他爹,你看呢?”焦母向來聽趙父的。

一家人商量了一會兒,最終決定了玲玲的方案,不過不同是趙父不同意看家,也要看着兒子考試,就這樣趙玲玲他們又要出門了。

三叔和族長在得知趙父爲了幾個孩子專門在府城買房的時候還跑來感謝了一通。

小七的鄉試也在三月,與大哥趙子軒的府試是錯開的。相隔只有半個月。

這次出行算是全家出動了,對於鄉村女人來說最遠就是鎮上的焦母來說。簡直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進城這一天,風和日麗。兩輛馬車,一前一後,趙玲玲姐妹現在對出行經驗豐富,因此車裡準備充分。

車輛進了城,直奔牙行。也是運氣好,牙儈手裡正好壓着一個四合院。

這是一座前店後院的宅院,前面是四間二層臨街的門面房,門面房後面帶着一個大院子。這院子又被一道牆分隔爲兩部分,中院沒有正房,兩側廂房分別爲倉房、廚房,除此之外還有馬廄,倉房地下還有地窖。而後院,單獨來看,就是一個完整的人家,有正房四間,左右廂房各三間,後面還開有後門,直通外面的小巷。

連趙玲玲先看了一圈,又去前面的店面瞧了。這店面臨街,原來是雜貨鋪,因爲店主人有事要回老家,所以急着出兌又要現銀所以一時不好脫手現在便宜他們了。

上了二樓,將臨街的窗戶打開,看到附近房屋密集,街道四通八達,街上人流往來不斷,又問過牙儈,說是附近並沒有雜貨鋪之後,趙玲玲的心裡就想到滿意了。

不過,她沒有立刻表態,而是從樓上下來,又去看了後院。見房屋佈局中規中矩,又看屋檐,然後又進屋看屋頂、樑柱等,都是真材實料,也並不老舊,連蔓兒這才暗暗地點頭。

那劉牙儈看着這家人是真正出得起錢的人,因此十分殷勤,問一答十。

“……貨架子、櫃檯都是現成的,立刻就能開起鋪子來。這屋裡的桌椅,也都是好木頭打的,這樣式在縣城也流行。只要搬了行李來,就能住。……原主人說是奉送,不算錢。”

趙玲玲就又從屋裡出來,穿過正房和西廂房之間的月洞門。來到屋後。這屋後是個小小的花園,種着幾株臘梅,還有兩棵桃樹。後牆上有青磚門洞,兩扇木門緊緊地鎖着。

“……這臘梅冬天開花,可好看了,跟別的花的香氣還是另一股勁。……桃樹已經能掛果了,明年就有桃子吃。這可不是毛桃,是大蜜桃。”

劉牙儈介紹完花園裡的臘梅和桃樹,又從腰間拿出鑰匙。將後門的鎖打開,讓他們看。這門外是柳樹井衚衕,兩側住的都是中上等的人家

這整座宅院共有房屋二十三間,前店後院,正符合一家人商定的要求。

趙家人都中意這處宅院,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相當順利了。劉牙儈很快就將原主人請了來,又請了左右鄰舍來做見證,當即就寫房屋的買賣契約。

劉牙儈準備的很充分,一早就從縣衙買了契約來。整個前店後院的宅院,包括裡面的一應佈置和傢伙事,共需價銀兩千五百二十兩。很快就一衆人簽好了買賣的契約,趙玲玲這邊兌出銀子來,除了價銀兩千五百二十兩,還有五十六兩銀子的稅銀。價銀交給原主,稅銀則是交給劉牙儈,由劉牙儈負責去衙門,交付稅銀、將過戶手續入檔,最後再將蓋了衙門印章的契約拿回來。

現在趙玲玲姐妹對這樣的情況已經能充分應對了,直接從“依閣”調來人打掃了一處院落一家人算是在府城安頓下來了。

另外趙父專門給兄弟幾個專門撥了一個小院,讓他們在屋裡好好複習。其他也不輕易打擾。

夜很深了走過穿堂,趙玲玲站在臺階上,據看見前面的書房亮着燈,跨院的廚房裡也是燭光搖曳。

“娘,你又在那邊做夜宵了?”趙玲玲走進廚房一看,果然趙父和焦母又在忙着給幾個用腦的小傢伙補充營養了。

“嗯,馬上就出鍋了,小瑾兒睡了?你既然過來了,等會去看看你小哥。”焦氏說着,

今天焦氏準備的夜宵是排骨麪,每碗麪條裡,都堆着高高的精細小肋排,湯上面拍着誘人的油花和翠綠的蔥花。玲玲知道,每隻碗裡,肯定還臥着雞蛋。

除了麪條,焦氏還準備了兩碟爽口的小菜。

提着食盒到了小院,母女倆悄悄地將碗筷都擺放停當,生怕打擾到他們。趙玲玲就掀開裡間的簾子,將他們喊出來吃夜宵。

“二嬸,你做的飯就好好吃。”子旭邊吃邊說。

虎子也在一旁贊同的說道:“恩,比我娘做的好吃,回去讓我娘跟二嬸學學去。”

“呵呵,看,這小嘴兒甜的。”所有人都愛聽好話,焦氏當然也不例外。還伸手掐了掐虎子肉呼呼的臉蛋。

等四人吃完了夜宵,又回到裡間,繼續夜讀。焦氏和玲玲則在外間收拾。

玲玲要跟焦氏去廚房,幫忙洗碗,被她拒絕了。

“我和你爹。這點活,也就一會的工夫。你先回去吧,和你姐兩個早點歇着。”

答應了一聲,就回了內院。

等姐妹倆收拾好準備睡覺的時候,趙父和焦母也將前院都收拾好,回來了。

焦氏提了個食盒,從裡面端出兩碗麪來。

“給你倆的。”燭光下,焦氏的笑容顯得越發的溫暖。

“娘,不是說了,別總給我倆帶份嗎。”趙玲玲看着用料十足的排骨麪,抱怨道,“眼瞅着。我這幾天都胖了。”

焦氏給幾兄弟做夜宵,經常都會給她們姐妹也帶出一份來。

“是啊,娘,我倆又沒有弟弟們那麼辛苦。”趙瑤瑤也道。

“就那麼一鍋,多也是做,少也是做。都給你倆帶了份了,趁熱快點吃吧。”焦氏就道。

這個年代莊戶人家的世界裡,是沒有減肥這個詞的。苗條的身材是不錯,但是豐滿的、有肉的臉和身材則更加受到人們的喜愛。因爲這通常都意味着健康、富足。

而無論在任何年代,大多數父母也只會嫌自己的孩子吃的少,不夠胖,當然那些胖的失去了健康的孩子除外。

見焦氏堅持,姐妹倆也不好再推辭。

趙玲玲就又拿了兩副碗筷來,將兩碗麪條分成四碗。

“娘,把我爹叫來,咱們四口人,正好一人一碗。”趙玲玲就笑道。

焦氏也笑了,真的將趙父叫過來,四個人,圍着暖暖的燭光,將麪條分吃了。

也許是吃了碗麪條的關係,這一夜,趙玲玲睡的格外的暖。

……

第71章 育苗第18章 牛牛牛第54章 收穫土豆第38章 軒轅浩的到來第21章 竹筍計劃第35章 醬油醬油第114章 對峙第134章 尋寶第49章 準備開店第134章 尋寶第108章 小瑾兒的身世第109章 意外第44章 醬油初成第56章 硝石製冰第30章 家規第43章 陌陌拜師搬新家第56章 硝石製冰第47章 定親第76章 依閣第130章 救人第134章 尋寶第126章 探花郎第31章 秀才第55章 和軒轅浩做生意第96章 鋪子開張第139章 回門第61章 天花第14章 發家第一步第29章 歸家第39章 初見第45章 建作坊第72章 春耕第43章 陌陌拜師搬新家第147章 大結局第143章 隱族聖子第129章 武林盟之行第35章 醬油醬油第32章 村宴第84章 嫩玉米第77章 迎客樓第146章 浮出水面第4章 向山行第136章 緊急回京第134章 尋寶第112章 大禹皇宮的生第67章 安排第120章 事件的尾巴第13章 甜甜圈第145章 及笄禮第39章 初見第113章 大禹皇后第84章 嫩玉米第99章 雙喜臨門第37章 賣西瓜第79章 撿了個大便宜第31章 秀才第104章 梯田第81章 依閣開張第91章 接旨進京第137章 下聘第117章 老頭的身份第122章 風雲起第65章 下山第129章 武林盟之行第110章 火鍋第22章 豬下水第51章 開張第78章 請客第101章 再遇刺第51章 開張第8章 收麥子第12章 蘇繡第105章 家人的到來第23章 吳家大少到訪第86章 冷飲店第118章 醫谷現狀第116章 大賣第98章 知府夫人第47章 定親第72章 春耕第95章 太后壽宴第61章 天花第70章 帶着鄉親一起去第14章 發家第一步第59章 乾旱(二)第138章 大婚第31章 秀才第66章 買人第44章 醬油初成第135章 芝麻開花第26章 省城之行小錢大用第126章 探花郎第21章 竹筍計劃第120章 事件的尾巴第145章 及笄禮第68章 軒轅浩歸第92章 到京城第121章 再次驚豔第130章 救人
第71章 育苗第18章 牛牛牛第54章 收穫土豆第38章 軒轅浩的到來第21章 竹筍計劃第35章 醬油醬油第114章 對峙第134章 尋寶第49章 準備開店第134章 尋寶第108章 小瑾兒的身世第109章 意外第44章 醬油初成第56章 硝石製冰第30章 家規第43章 陌陌拜師搬新家第56章 硝石製冰第47章 定親第76章 依閣第130章 救人第134章 尋寶第126章 探花郎第31章 秀才第55章 和軒轅浩做生意第96章 鋪子開張第139章 回門第61章 天花第14章 發家第一步第29章 歸家第39章 初見第45章 建作坊第72章 春耕第43章 陌陌拜師搬新家第147章 大結局第143章 隱族聖子第129章 武林盟之行第35章 醬油醬油第32章 村宴第84章 嫩玉米第77章 迎客樓第146章 浮出水面第4章 向山行第136章 緊急回京第134章 尋寶第112章 大禹皇宮的生第67章 安排第120章 事件的尾巴第13章 甜甜圈第145章 及笄禮第39章 初見第113章 大禹皇后第84章 嫩玉米第99章 雙喜臨門第37章 賣西瓜第79章 撿了個大便宜第31章 秀才第104章 梯田第81章 依閣開張第91章 接旨進京第137章 下聘第117章 老頭的身份第122章 風雲起第65章 下山第129章 武林盟之行第110章 火鍋第22章 豬下水第51章 開張第78章 請客第101章 再遇刺第51章 開張第8章 收麥子第12章 蘇繡第105章 家人的到來第23章 吳家大少到訪第86章 冷飲店第118章 醫谷現狀第116章 大賣第98章 知府夫人第47章 定親第72章 春耕第95章 太后壽宴第61章 天花第70章 帶着鄉親一起去第14章 發家第一步第59章 乾旱(二)第138章 大婚第31章 秀才第66章 買人第44章 醬油初成第135章 芝麻開花第26章 省城之行小錢大用第126章 探花郎第21章 竹筍計劃第120章 事件的尾巴第145章 及笄禮第68章 軒轅浩歸第92章 到京城第121章 再次驚豔第130章 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