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二、升龍大典(三)

黎道源恭恭敬敬的從慈禧太后手裡接過金印,金印上面是八個楷書陰文字“敕封越南國主之寶”。這一刻,在越南黎道源自己的故國,接過了代表合法政權地位的金印,原本懸着的黎道源終於把心放了下來,又恭恭敬敬的三跪九叩謝過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命陳文定和阮文祥將新任越南國王扶起,接受諸國國王道賀,在遠處觀禮的米樂等人眼中冒火,但是神色十分暗淡,他們不得不承受這種無恥的羞辱,在這些該死的不具備任何和法蘭西對抗的小國家面前,承認一個之前打敗過的國家的國王脫離了法蘭西的控制,但是他們沒辦法,沮喪的認識到,打敗越南十分簡單,想要打敗坐在寶座上的那個邪惡的東方女人所統治的國家,纔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

各國國王都穿着自己國家的衣服,奇形怪狀,緬甸國王戴着金王冠,上面有一根尖尖的似乎是佛塔的樣子,而文萊蘇丹是戴着白色的帽子穿着寬大的白色袍服,蘇祿國王是昔日同治皇帝的伴讀,又是親王之貴,站在了班首,朝着丹陛上的黎道源鞠躬行禮道喜,米樂等人神色慘淡,在邊上新軍士兵的押解下,不得不站在各國國王后面朝着黎道源一齊鞠躬行禮。

禮成,慈禧太后並各國國王退場,讓黎道源這個新上任的越南國王,和他的執政班子開個會,下個國是詔書什麼的,慈禧太后下了丹陛,慶海走在了她的身邊,對着她說了什麼話,她走進了諸國國王之間,看到了其中一個明顯是華人樣子的男子,他也留着一頭辮子,“你就是蘭芳國的總統劉阿生?”

劉阿生聽到慈禧太后詢問,心裡砰砰砰的亂跳,他此番不告自來,心裡十分的惴惴不安,若非局勢難爲,實在是不願意再來登門求助,之前蘭芳國設立之初,剛剛建國,第一任總統羅芳伯就派人回清朝覲見乾隆皇帝請求稱藩,但清廷以海盜匪巢視之,並未接受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爲此,羅芳伯鬱鬱而終,臨終前他還交代國民,無論今後誰爲國家領導,歸順大清之心決不可變。但是實際上大傢伙已經斷絕了歸順之心,此番擅自來越南升龍府,不僅是怕中國人不予理會,更怕他們就會把自己這個蘭芳國總統當做海盜給抓起來!

還好大清態度溫和,不僅招待了自己,還等同諸國國主一起安排,這下子就給了劉阿生信心了,聽到慈禧太后詢問,雖然心裡十分緊張,卻也知道這是蘭芳國最後的一根稻草和機會了,他跪了下來,“外臣劉阿生叩見天1朝皇太后。”

他的話語帶着一股南方廣東閩南方言的味道,把“皇”字差不多都咬成了“房”,房太后,慈禧太后微微一笑,“起來吧,婆羅洲離着這裡甚遠,你遠道而來,辛苦了。”

“拜見天朝皇太后沒有什麼辛苦不辛苦的,我們蘭芳國上下都一心念念,雖然在海外荒蕪的地方,但絕不敢忘了自己的身份,生生死死都是中國人。”

慈禧太后點點頭,“是忠義之士,你的事兒,我聽慶海說過了,且不忙,現在是越南國王的好日子,以後的事兒以後再說就是了,”慈禧太后見到了劉阿生似乎還要開口再講什麼,她連忙說道,說了這句就轉身離開了敬天殿,劉阿生臉色有些慘淡,中國皇太后的態度很明確了,她不想討論蘭芳國的事情,看來,這次受到的禮遇,只不過是客套而已。

慈禧太后回到了行在的居所,準備換了衣裳睡個午覺,人在極度興奮之後就容易疲倦,知道了法國海軍的事情塵埃落定,她一直懸着的心放下來之後終於覺得有些困了,她打着哈欠,讓宮女把旗頭給拆下來,髮髻還要留着晚上賜宴大會,李蓮英這個時候來報:“越南國王第一道旨意就是通曉越南全國,廢止越南文字,全部用中國文字。”

慈禧太后倒了一點蜜膏到手背上,抹了抹,笑道,“黎道源很上道嘛,還有什麼嗎?”

“峴港交付南洋水師管理。”

峴港的事情,慶海應該和黎道源說過,南洋水師現在不能只在國內有軍港,在南洋各地,都需要有軍港,峴港是最好的地方,港口是深水港,最適合水師停駐,這個事情黎道源是肯定會答應的,但是用中文這個旨意,卻是黎道源自己的主意了。

“很好,黎道源是個聰明人,”千萬不要小瞧文字文化這些的力量,“看來讓各國世子來北京讀書這件事,以後要更加的抓緊一些了。”

到了晚間,就是賜宴的時候了,敬天殿外的廣場上擺滿了桌子椅子,還有一個大戲臺子,顯然這是北邊京師最流行的事兒,先吃飯,然後看戲。

各國國主都在此處,佔據了東首的位置,後面有工商界代表人士,這些人就是跟着慈禧太后來越南買買買,建建建,運運運的財神爺們,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大約只有是在藩屬國,這些商人工廠主纔有機會說是和皇太后一起吃飯。西邊是留給了天朝的官員,和越南黎朝的官員比如阮文祥陳文定等,今日黎道源是主人,不能不優待,於是在殿前,慈禧太后的御座邊上,斜斜的放了一張桌子,就是給黎道源的,到了天微微暗下來的時候,慈禧太后升座,等候的羣臣也入座,慈禧太后是追求美食的,不管到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要帶着她的御廚們,今日雖然是人不少,但是御廚們什麼大風浪沒有見過?早就準備妥當,將各式山珍海味流水般的獻了上來。

剛開始越南本土的節目沒什麼出彩的地方,只有幾個歌姬,用的是昔日唐朝流傳下來的唱法演唱唐詩,這倒是國內見不到的事兒,慈禧太后瞧着津津有味的。(未完待續。)

三十五、長阪坡上(一)三、萬里風沙(八)四十二、巾幗英雄(上)二十二、我心欲託(三)八、初會貞嬪(下)四、內外諸事(一)八十八、大戰前夕(三)一、春風花草(二)四十七、永通橋戰(二)九、阻礙重重(六)三十、南國煙雲(五)三十八、奪宮之變(四)三十四、條例風波(二)二十一、佈局奧匈(三)一、三月初三(二)十一、威逼利誘(三)二十八、春水微皺(一)四、進宮選秀十四、武昌大戰(三)十三、浩罕之亂(六)二十、兩廂比較(四)三十七、千古艱難(二)二十五、康慈太后(三)十七、燈前笑語(完)三、趁火打劫(三)二十七、滿蒙八旗(六)四十五、游擊戰法(八)八十二、大勝之後(三)九十四、戰爭延續(四)大橘子、楊曉、杖劍直行、看雲又看我、木波!十一、會議前夕(四)四、內外諸事(四)九、驚雷清風(三)三十二、內外皆困(七)九十一、圍困法軍(四)十九、圖窮匕見(中)四十五、今又復來(三)七十二、水陸並進(二)六十八、他鄉故知(一)七十九、海防大戰(一)三十一、橫的楞的(二)十四、營造法式(五)十二、巍巍宮闕(三)二十八、鏖戰江西(九)六、英國大使(三)二十七、萬象更新(三)五、北京條約(完)三十八、峰迴路轉(五)二、中外震驚(四)十八、追封哀榮(一)十六、南轅北轍(四)十二、小山重疊(二)十七、金蟬脫殼(中)九十三、力壓法人(一)三、趁火打劫(四)十五、大戰餘波(一)十五、大戰餘波(二)四、內外諸事(二)二十八、春水微皺(三)十七、燈前笑語(三)三十七、通州和談(三)二十一、何患無辭(二)六、寒風瑟瑟(中)五、補入軍機(三)三十九、禍水東引(一)三十四、又見泉臺(一)三十三、洞在清溪(二)二十五、一波又起(四)五十七、一觸即發(一)十五、倡議垂簾(四)七十五、股掌之間(四)七、以退爲進(四)五、白蓮教主(五)二十一、各方角力(三)十八、除夕大宴(五)二、中外震驚(一)三十四、科場弊案(九)二十三、亂象四起(一)二十一、封妃之後(上)四十八、艱難唯死(二)三十四、血濺漢城(二)一、春風花草(一)五、北京條約(完)二十五、連鎖反應(四)十五、九龍治水(二)九、爭風吃醋(一)三十八、南軍勤王(四)八十三、兩處齊發(五)十五、大戰餘波(五)三十二、禮儀利益(三)四十八、似曾相識(三)二十八、新幣銀行(七)十五、左顧右盼(二)三十八、峰迴路轉(五)三十一、橫的楞的(四)三十四、九流賓客(一)一百零二、升龍大典(八)十一、後宮之爭八十三、兩處齊發(十)七十二、攘外安內(三)二十八、新幣銀行(二)
三十五、長阪坡上(一)三、萬里風沙(八)四十二、巾幗英雄(上)二十二、我心欲託(三)八、初會貞嬪(下)四、內外諸事(一)八十八、大戰前夕(三)一、春風花草(二)四十七、永通橋戰(二)九、阻礙重重(六)三十、南國煙雲(五)三十八、奪宮之變(四)三十四、條例風波(二)二十一、佈局奧匈(三)一、三月初三(二)十一、威逼利誘(三)二十八、春水微皺(一)四、進宮選秀十四、武昌大戰(三)十三、浩罕之亂(六)二十、兩廂比較(四)三十七、千古艱難(二)二十五、康慈太后(三)十七、燈前笑語(完)三、趁火打劫(三)二十七、滿蒙八旗(六)四十五、游擊戰法(八)八十二、大勝之後(三)九十四、戰爭延續(四)大橘子、楊曉、杖劍直行、看雲又看我、木波!十一、會議前夕(四)四、內外諸事(四)九、驚雷清風(三)三十二、內外皆困(七)九十一、圍困法軍(四)十九、圖窮匕見(中)四十五、今又復來(三)七十二、水陸並進(二)六十八、他鄉故知(一)七十九、海防大戰(一)三十一、橫的楞的(二)十四、營造法式(五)十二、巍巍宮闕(三)二十八、鏖戰江西(九)六、英國大使(三)二十七、萬象更新(三)五、北京條約(完)三十八、峰迴路轉(五)二、中外震驚(四)十八、追封哀榮(一)十六、南轅北轍(四)十二、小山重疊(二)十七、金蟬脫殼(中)九十三、力壓法人(一)三、趁火打劫(四)十五、大戰餘波(一)十五、大戰餘波(二)四、內外諸事(二)二十八、春水微皺(三)十七、燈前笑語(三)三十七、通州和談(三)二十一、何患無辭(二)六、寒風瑟瑟(中)五、補入軍機(三)三十九、禍水東引(一)三十四、又見泉臺(一)三十三、洞在清溪(二)二十五、一波又起(四)五十七、一觸即發(一)十五、倡議垂簾(四)七十五、股掌之間(四)七、以退爲進(四)五、白蓮教主(五)二十一、各方角力(三)十八、除夕大宴(五)二、中外震驚(一)三十四、科場弊案(九)二十三、亂象四起(一)二十一、封妃之後(上)四十八、艱難唯死(二)三十四、血濺漢城(二)一、春風花草(一)五、北京條約(完)二十五、連鎖反應(四)十五、九龍治水(二)九、爭風吃醋(一)三十八、南軍勤王(四)八十三、兩處齊發(五)十五、大戰餘波(五)三十二、禮儀利益(三)四十八、似曾相識(三)二十八、新幣銀行(七)十五、左顧右盼(二)三十八、峰迴路轉(五)三十一、橫的楞的(四)三十四、九流賓客(一)一百零二、升龍大典(八)十一、後宮之爭八十三、兩處齊發(十)七十二、攘外安內(三)二十八、新幣銀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