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補入軍機(三)

不過這些暫時都和國內無關,國內如今重要的事情,除了軍機大臣的人事案之外,最關鍵的就是兩件事情,第一件要發行新幣,“新幣的事情,我已經聽銀行上摺子說過了,這裡頭的事兒,我的意思還是要快這些,自然,你閻敬銘說的緩辦,是老成謀國之言,不過這新事物,推行的太慢,只怕是將來反對的聲音更多,皇帝馬上就要親政了,”慈禧太后放下了手邊上的摺子,對着簾子外的軍機大臣們說道,“下半年歸政之前,我是一定要把這個事兒辦好的,第一個,咱們缺銀子,不管是八旗的事兒,還是軍務,都要銀子,如今雖然是稅收收的不少,歲入也比文宗朝翻了兩番,可到底還是不夠用,家大業大,開銷也大啊,所以要想法子找銀子。第二個,也是順應潮流之舉,西洋人自然不用多說,就連日本也已經發行紙幣,這是世界大勢,銀元雖然比以前的碎銀子方便妥帖,可到底沒有紙幣輕便,而且如今市面上這麼多票號,我自然是都知道的,這麼多票號,明裡暗裡還是用散碎的銀子來衝擊市場,搞的銀元的價格一直偏低,這是最大的隱患。重病需要猛藥醫,錯不了,所以,這事兒不能緩,安排好具體的計劃,就準備發行吧,等過幾日,你和胡雪巖一起遞牌子,咱們再商議吧。”

慈禧太后有了決斷,閻敬銘也不好說什麼,於是這事兒也定下來了,另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建新的園子,“之前建園子的事兒,軍機處商議的如何了?”

孫毓文看了禮親王一眼,見到禮親王半合着眼眼神,也不開口,他只好出班奏對,“工部和內務府已經在西郊選定了地點,就靠着清漪園在北邊的建一個大型的園子,樣式雷已經準備好了燙樣,就等着呈送西聖御覽了。”

“很好,”慈禧太后讚許的說道,“那麼到了後年八月份,就派的上用場了,不過也要抓緊,時間來得及?要知道,就剩下兩年而已了。”

“工部已經會同建築師等進行了合算,如今用鋼筋水泥來建房子,極爲迅速,原本是不需要這麼久的時間,只是要盡善盡美,務求處處周到,故此需要兩年的時間,將花草樹木等一概都要準備齊全了,這纔是大功告成,”孫毓文喜滋滋的說道,“西聖說要辦的這事兒是破天荒的第一遭,那麼這個園子自然也要處處都好的。”

“那就好,不着急慢慢來,”慈禧太后讚許的點點頭,“這事兒我就不管了,日後交給皇帝。”

“是,”光緒皇帝說道,“兒子知道了。”

孫毓文看了一眼光緒皇帝的臉色,隨即低頭不再說話,退回到了班內,然後又商議了一些別的事情,山河總督李鴻章一任滿了,調動還是繼續留任,這也是個問題,不過顯然,慈禧太后今日還沒想着此事,只是問禮親王,“皇帝選秀的事兒,你要多操點心,你是長輩,這事兒,長輩要多管着!”

禮親王連忙說是,“是,奴才尊皇太后的旨,只是有一樣,奴才還要請旨,是否仿照英宗皇帝的例子,”他顯然是從內務府那裡得到了準信,知道以前的舊例,“將民人秀女也選進來。”

“如今也沒什麼旗人民人了,所以這個倒是無妨,”慈禧太后說道,“不過若是大規模的選秀,只怕是物議沸騰,你冷眼暗地裡瞧一瞧,那幾家是合適的,就先報上來選一選,不用大張旗鼓的了。”

禮親王是內務府大臣,這事兒原本也管的到,原本有些暗地裡揣測帝后關係的大臣,這會子也熄了心思,這當母親的給兒子這樣積極的張羅婚事,絕不是說關係不好的母親該做的事情,今日的事兒差不多已經結束了,其餘瑣碎的事兒也一一定下來,饒是如此,差不多也過了一兩個時辰,“好了,今日就先這樣,你們跪安吧。”慈禧太后吩咐道,軍機大臣和御前大臣鞠躬行禮退下。

慈禧太后搖了搖了脖子,呻吟了幾聲,“坐在這老半天的,真真是累壞了。”

皇帝起身繞到後面,扶起了慈禧太后出來,讓她坐在了靠山炕上,養心殿的東暖閣靠山炕後面,掛着一個巨大的“龍”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筆,慈禧太后就坐在龍字下面,“皇帝你也坐,這麼半日,累壞了吧?”

“兒子不累,只是覺得親爸爸這麼些年,都是這樣累着過來,兒子實在是難受。”

慈禧太后歪在炕上,摸了摸手邊的明黃色繡金線祥雲金龍圖案寧綢的靠枕,微微一笑,“這自然沒什麼樂趣所在,只是到底要做這個,時候長了倒是成了習慣。”

窗外的夕陽透過透明的玻璃窗戶斜斜的照了進來,炕桌上擺着一個寶石盆栽,在陽光的照耀下發着溫和的光芒,“有個事兒,倒是要先和你說,七爺身子最近不太好,老是咳嗽,聽御醫說,肝也不甚好,我想着要親自去瞧一瞧他,只是怕他又要迎接什麼的,受了風就不好了,再者七福晉的生辰馬上就要到了,你也代替我,回太平湖那裡,一來是探視,二來是賀壽,一舉兩得。倒是免得我跑了。”

光緒皇帝連忙站了起來,“兒臣去,怕是不妥當吧?”

“沒什麼不妥當的,你儘管去,一來呢,你是晚輩,去不打緊,我若是去,他們必然要誠惶誠恐,對七爺的病體無益,再者,你雖然是入繼文宗大統,可到底這親生父母,是永遠變不了的,按照禮節也要多回去瞧一瞧,”慈禧太后也不容光緒皇帝說什麼,吩咐李蓮英,“叫內務府準備好車駕,再告訴七爺府裡頭一聲,就說明日,恩,就明日罷,皇帝要幸醇親王府。”她對着光緒皇帝溫和的笑道,“也給你放一天假,出去轉轉。”(未完待續。)

八十八、大戰前夕(二)一、白馬過隙(二)五、補入軍機(二)三十四、怎定風波(三)二十七、兩江總督(下)七十七、彼此呼應(四)十四、功在詩先(三)十二、其中深意(三)三十九、百計迎敵(一)七十五、股掌之間(三)七、出將入相(二)十六、協理六宮(五)四十三、檢閱三軍(十)三十五、硝煙再起(一)十九、急轉直下(上)二十六、北海之水(五)四十二、同文館事(七)四十三、冷月無聲(四)三十二、共同撤軍(四)七、含笑帷帳(三)八、賓至如歸(一)二十六、少年之國(一)十四、武昌大戰(六)七十二、水陸並進(一)二、宗親衆人(二)九十一、圍困法軍(四)十三、各顯神通(三)十九、圖窮匕見(終)三十二、身世浮沉(一)二十三、步步生蓮(八)三、梨花滿地(三)二十一、襄王有夢(四)六、金色大廳(五)三十三、天津條約(完)十、萬壽節誕(三)六、金色大廳(五)三十三、朝日鮮鮮(四)三十九、百計迎敵(三)五十三、火上澆油(一)七十五、波譎雲詭(二)二十三、浙江新疆(八)二十六、北海之水(五)十七、昭陽節使(五)八、阿哥進學(下)五、補入軍機(三)四十二、同文館事(六)十五、左顧右盼(一)三十二、圖窮匕見(三)五十四、步步爲營(七)十五、玉蘭之會(三)十九、瞞天過海(四)九、訓政意向(二)給一羣書友!二十六、羣英薈萃(四)九十九、先退後進(三)三十四、九流賓客(四)八、阿哥進學(下)七十八、升龍大火(一)十五、九龍治水(四)二十八、返京之前(六)十五、大戰餘波(五)七十一、故弄玄虛(一)大家七夕快樂。一、六年之後(三)九十三、力壓法人(二)四、東宮西宮(一)三十三、生死茫茫(四)十八、五馬進京(五)二十三、亂象四起(二)二十三、三家分晉(五)九、阻礙重重(一)十、海不揚波(六)二十、兩廂比較(三)二十四、開邊興兵(八)十九、瞞天過海(二)四、閔妃來朝(六)二十三、請君入甕(一)十八、追封哀榮(四)三十六、當陽橋頭(一)四十三、檢閱三軍(三)二十一、襄王有夢(三)四十六、壯志凌雲(六)三十五、輪船飛渡(四)三十九、直抒胸臆(三)十八、雷公電母(五)四十、夜雨萌芽(一)十三、大漠孤煙(六)七、含笑帷帳(三)二十一、襄王有夢(三)二十、醇酒婦人(四)四十六、壯志凌雲(三)十三、各顯神通(一)十七、金蟬脫殼(中)二十四、霸權本質(一)八十五、王城喋血(五)二、明月孤雲(三)三十三、朝日鮮鮮(六)六十五、即日宣戰(二)二十八、日月分明(六)二十五、萬國大會(一)七十四、海上上海(二)
八十八、大戰前夕(二)一、白馬過隙(二)五、補入軍機(二)三十四、怎定風波(三)二十七、兩江總督(下)七十七、彼此呼應(四)十四、功在詩先(三)十二、其中深意(三)三十九、百計迎敵(一)七十五、股掌之間(三)七、出將入相(二)十六、協理六宮(五)四十三、檢閱三軍(十)三十五、硝煙再起(一)十九、急轉直下(上)二十六、北海之水(五)四十二、同文館事(七)四十三、冷月無聲(四)三十二、共同撤軍(四)七、含笑帷帳(三)八、賓至如歸(一)二十六、少年之國(一)十四、武昌大戰(六)七十二、水陸並進(一)二、宗親衆人(二)九十一、圍困法軍(四)十三、各顯神通(三)十九、圖窮匕見(終)三十二、身世浮沉(一)二十三、步步生蓮(八)三、梨花滿地(三)二十一、襄王有夢(四)六、金色大廳(五)三十三、天津條約(完)十、萬壽節誕(三)六、金色大廳(五)三十三、朝日鮮鮮(四)三十九、百計迎敵(三)五十三、火上澆油(一)七十五、波譎雲詭(二)二十三、浙江新疆(八)二十六、北海之水(五)十七、昭陽節使(五)八、阿哥進學(下)五、補入軍機(三)四十二、同文館事(六)十五、左顧右盼(一)三十二、圖窮匕見(三)五十四、步步爲營(七)十五、玉蘭之會(三)十九、瞞天過海(四)九、訓政意向(二)給一羣書友!二十六、羣英薈萃(四)九十九、先退後進(三)三十四、九流賓客(四)八、阿哥進學(下)七十八、升龍大火(一)十五、九龍治水(四)二十八、返京之前(六)十五、大戰餘波(五)七十一、故弄玄虛(一)大家七夕快樂。一、六年之後(三)九十三、力壓法人(二)四、東宮西宮(一)三十三、生死茫茫(四)十八、五馬進京(五)二十三、亂象四起(二)二十三、三家分晉(五)九、阻礙重重(一)十、海不揚波(六)二十、兩廂比較(三)二十四、開邊興兵(八)十九、瞞天過海(二)四、閔妃來朝(六)二十三、請君入甕(一)十八、追封哀榮(四)三十六、當陽橋頭(一)四十三、檢閱三軍(三)二十一、襄王有夢(三)四十六、壯志凌雲(六)三十五、輪船飛渡(四)三十九、直抒胸臆(三)十八、雷公電母(五)四十、夜雨萌芽(一)十三、大漠孤煙(六)七、含笑帷帳(三)二十一、襄王有夢(三)二十、醇酒婦人(四)四十六、壯志凌雲(三)十三、各顯神通(一)十七、金蟬脫殼(中)二十四、霸權本質(一)八十五、王城喋血(五)二、明月孤雲(三)三十三、朝日鮮鮮(六)六十五、即日宣戰(二)二十八、日月分明(六)二十五、萬國大會(一)七十四、海上上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