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訓政意向(五)給盟主天偌水!

想起了這事兒,醇親王才覺得十分的妥當,孫毓文繼續說道,“皇太后言明大小事務一概處理,聖心憂慮,所以皇上親政是必然的,但是大小臣工們也只是擔心,大事兒的把握上有些偏差,既然如此,那就請皇太后訓政,大事兒皇上奏請皇太后,商量着辦,小事請皇上聖斷就是,我想着如此幾年下來,皇上必然是可以順順利利的把朝政都接過來!”

醇親王點點頭,“很是,萊山,你說的很有道理,禮王,”他轉過頭對着禮親王說道,“你覺得如何?”

“如此甚好,”禮親王捻鬚點頭說道,“如此緩緩圖之,才能將各項事務好好的辦下來,朝政不會生出什麼大波浪出來,極好,萊山你這次立了大功了!”

唯一有一點美中不足稍微有些瑕疵的就是,高宗皇帝禪讓之後,名義上是訓政,可到底還是大權獨攬,高宗皇帝信任和珅更勝過嘉慶皇帝,嘉慶皇帝在高宗皇帝三年太上皇期間簡直是比兒皇帝還要來的悲慘,蝸居在毓慶宮之內,無人聽他命令,甚至連皇后病逝也因爲高宗皇帝忌諱病死這樣的事情,只能是匆匆發喪,絲毫未見皇后威儀。到底這個訓政要如何料理,這個事兒又要好好的談一談。

不過先奏請了皇太后再說後續的事情,醇親王起身,整了整衣帽,遞牌子求見,不一會慈禧太后就叫起了,到了裡頭,恰好光緒皇帝也在,禮親王領班出奏,效仿高宗皇帝內禪的例子,請皇太后訓政,慈禧太后半響無語,大傢伙心裡惴惴不安,這時候倒是生出了一些疑問,是不是這個法子不好?

醇親王微微擡頭,看了一樣光緒皇帝,皇帝這纔開口了,“親爸爸,兒臣的心思,也是如此,請親爸爸多操勞些日子,幫着兒臣拿主意,這外頭的多少事兒,都要親爸爸來把關,兒臣雖然是讀書讀了不少,可這朝政的事兒,不是讀書就學的起來的,”他也站了起來,走下了寶座,對着珠簾之後影影綽綽的慈禧太后鞠躬行禮,“兒臣請親爸爸訓政!”

“請皇太后訓政!”

羣臣山呼,聲音整齊有力,可見軍機處的人同心協力,在請皇太后訓政的這一件事上,沒有什麼異見,“皇帝你能如此想,自然是最好,只是我的精神不如以前了,素日裡看摺子累得慌,若是長時間的看摺子,見大臣,自然是不成了。”

皇帝並軍機處大臣再三懇求,醇親王也說看在祖宗基業的份上請皇太后多操勞幾年,如此推讓再三,“好吧,好吧,”慈禧太后終於同意了下來,“既然大傢伙都要我扶着皇帝上馬,再送一程,那麼我自然也不能沒有擔當,有本朝高宗仁宗的例子,那就是最好,”慈禧太后點點頭,“訓政?可以,那就按照這個制度辦,不過,”她也再三提醒,“訓政的日子不能過長,管的事兒,不能過多,你們擬定一個章程出來,讓醇親王把把關,再也讓皇帝看一看,那些事兒,軍機處稟奏皇帝就可以,那些事兒,我和皇帝商量着辦,這把章程立好了,日後少了些麻煩。”

於是軍機處大臣們和醇親王退了下來,復又回到軍機處的值房內,聚在一起商議着訓政的事情,又是孫毓文開口說話了,“仿照高宗皇帝的例子,三品以上的官員任用,都要請慈聖御覽硃批,七王爺以爲如何?”

醇親王搖搖頭,“三品以上,到底是人少了些,還是列爲四品吧。”

“那要緊的軍務呢?是咱們自己報皇太后,還是先請示皇上?”

“先請示皇太后,”禮親王下了決斷,“然後同時報給皇上,這樣就成。”他對着醇親王說道,“王爺您覺得如何?”

醇親王點點頭,“這樣很妥當,重要的政事兒,就按照這樣處理,先請示皇太后,再發一份給皇帝,這樣兩宮都知道了,到時候問起來,也不至於什麼事兒都不知道,然後皇帝再請示皇太后,到時候軍機處承旨就是了。”

這樣的法子也好,不至於送了消息給一宮,另外一宮不知道的,到時候軍機處反而會落埋怨,於是這樣子各項事兒都敲定了,其實不算費工夫,把舊年垂簾聽政的章程拿出來,再把皇帝的職權加進去,把“垂簾聽政”改成“訓政”就是了,於是敲定了章程,準備呈送御覽,一直沒說話的張之萬這時候卻是說話了,“且慢,別的都差不多了,可一件事兒,怎麼處置,還沒個說法,這訓政是多少日子?可還沒有個定數!”

“對!對!”醇親王恍然大悟,“這個是最要緊的事兒,大傢伙覺得是這個時間定到什麼時候?”

“我瞧着三五年的時間,倒是不錯。”禮親王說道。

“我倒是覺得,訓政的時間不能太長,”許庚身說道,他持身甚正,說話也比較敢說,醇親王和禮親王兩個人一味着延長訓政的時間,只怕不是好事。“一來,皇上馬上就要大婚,這大婚就是成家立業,若是還讓皇太后訓政的日子太久,恐傷中外物議,自然這個物議什麼的,咱們可以不在乎,但是兩宮情分,還是要注意着些的。”

“星叔,”禮親王親熱的喊着許庚身的字,“你說的不錯,那按照你的意思,定多少年爲好?”

“昔日高宗禪位太上皇,訓政是三年,既然如今咱們要法古,自然這些都要一體學過來,”許庚身說道,“我以爲,不要超過三年的期限爲好。”

於是就將訓政的日子定到了三年,張之萬的書法最好,於是讓他工工整整的撰寫了條陳,又進獻到了養心殿,這時候皇帝還在,慈禧太后和皇帝一東一西坐在靠山炕上,禮親王將摺子遞了上來,慈禧太后先讓光緒皇帝,“皇帝你先瞧瞧。”

光緒皇帝花了半盞茶的時間,慢慢的看完,起身將摺子遞給皇太后,“兒臣沒有意見。”(未完待續。)

二十、欲加之罪(二)十六、爆竹聲中(三)四十六、白雲出岫(四)四十一、立後封妃(七)十九、一馬當先(七)二十二、戮力同心(六)二十、神女無意(四)二十八、環環相扣(一)七十五、(一)四、公使來京(二)二十六、一元復始(七)七十三、鎮南關外(四)一、白馬過隙(一)十三、金明暗滅(一)四十六、不如意者(一)三、東北總督(三)七十六、新人舊人(三)二十一、慧眼識英(三)四十、秋獮熱河(中)八十九、大幕拉開(一)六十一、觥籌交錯(三)三十八、玉女素心(三)二十三、開邊興兵(一)十、皇后人選(四)是給第一粉絲!三、激揚文字(二)十二、巍巍宮闕(一)十一、會議前夕(四)十一、宮車晏駕(一)七十九、逆轉之勢(三)十九、一馬當先(七)二十、不請自來(四)二十二、戮力同心(三)二十六、同治元年(續)二十、見風使舵(一)二十七、滿蒙八旗(八)二十四、開邊興兵(五)二十三、亂象四起(二)十五、五年瑣事(四)七十七、彼此呼應(二)二十三、步步生蓮(十二)二十三、步步生蓮(一)九、阻礙重重(四)五、德意志國(六)三十四、又見泉臺(四)五十九、利來利往(三)三十一、意在沛公(二)七十五、波譎雲詭(三)二十四、玉座珠簾(終)三、激揚文字(三)六、寒風瑟瑟(中)五十六、風聲鶴唳(二)三十四、怎定風波(二)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八)五、德意志國(三)四十五、游擊戰法(七)四十一、立後封妃(六)十七、三勝三敗(下)七十二、攘外安內(三)二十八、鏖戰江西(四)三十六、獨佔剛果(三)二十七、滿蒙八旗(一)二十、欲加之罪(一)九、鉤弋故事(下)三十二、公使北上(六)三十九、百計迎敵(四)十一、南海風雲(三)三十七、英雄末路(二)二十八、皆爲一事(四)十六、其樂融融(六)三十七、英雄末路(六)四十、言笑晏晏(五)八十一、千鈞一髮(三)八、撤簾風波(八)七、出將入相(三)二十四、圓明三園(三)七、出將入相(五)五、白蓮教主(一)三十三、北圻金鼓(一)十六、財源水患(一)一、白馬過隙(四)六十、正月初二(五)二十二、戮力同心(四)三十九、血染鳳闕(四)二十四、開邊興兵(二)三十五、一瀉千里(一)二十九、顧此失彼(三)九十七、英魂不遠(二)三十五、輪船飛渡(二)二、宗親衆人(三)十七、秀成玉成(上)八、撤簾風波(一)二十六、同治元年(中)四十七、永通橋戰(二)四十一、思凡夜奔(三)七十七、上海風潮(三)四十一、立後封妃(六)四十二、刀如霹靂(二)八、鐵路紛擾(五)四、東宮西宮(八)四十三、檢閱三軍(六)
二十、欲加之罪(二)十六、爆竹聲中(三)四十六、白雲出岫(四)四十一、立後封妃(七)十九、一馬當先(七)二十二、戮力同心(六)二十、神女無意(四)二十八、環環相扣(一)七十五、(一)四、公使來京(二)二十六、一元復始(七)七十三、鎮南關外(四)一、白馬過隙(一)十三、金明暗滅(一)四十六、不如意者(一)三、東北總督(三)七十六、新人舊人(三)二十一、慧眼識英(三)四十、秋獮熱河(中)八十九、大幕拉開(一)六十一、觥籌交錯(三)三十八、玉女素心(三)二十三、開邊興兵(一)十、皇后人選(四)是給第一粉絲!三、激揚文字(二)十二、巍巍宮闕(一)十一、會議前夕(四)十一、宮車晏駕(一)七十九、逆轉之勢(三)十九、一馬當先(七)二十、不請自來(四)二十二、戮力同心(三)二十六、同治元年(續)二十、見風使舵(一)二十七、滿蒙八旗(八)二十四、開邊興兵(五)二十三、亂象四起(二)十五、五年瑣事(四)七十七、彼此呼應(二)二十三、步步生蓮(十二)二十三、步步生蓮(一)九、阻礙重重(四)五、德意志國(六)三十四、又見泉臺(四)五十九、利來利往(三)三十一、意在沛公(二)七十五、波譎雲詭(三)二十四、玉座珠簾(終)三、激揚文字(三)六、寒風瑟瑟(中)五十六、風聲鶴唳(二)三十四、怎定風波(二)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八)五、德意志國(三)四十五、游擊戰法(七)四十一、立後封妃(六)十七、三勝三敗(下)七十二、攘外安內(三)二十八、鏖戰江西(四)三十六、獨佔剛果(三)二十七、滿蒙八旗(一)二十、欲加之罪(一)九、鉤弋故事(下)三十二、公使北上(六)三十九、百計迎敵(四)十一、南海風雲(三)三十七、英雄末路(二)二十八、皆爲一事(四)十六、其樂融融(六)三十七、英雄末路(六)四十、言笑晏晏(五)八十一、千鈞一髮(三)八、撤簾風波(八)七、出將入相(三)二十四、圓明三園(三)七、出將入相(五)五、白蓮教主(一)三十三、北圻金鼓(一)十六、財源水患(一)一、白馬過隙(四)六十、正月初二(五)二十二、戮力同心(四)三十九、血染鳳闕(四)二十四、開邊興兵(二)三十五、一瀉千里(一)二十九、顧此失彼(三)九十七、英魂不遠(二)三十五、輪船飛渡(二)二、宗親衆人(三)十七、秀成玉成(上)八、撤簾風波(一)二十六、同治元年(中)四十七、永通橋戰(二)四十一、思凡夜奔(三)七十七、上海風潮(三)四十一、立後封妃(六)四十二、刀如霹靂(二)八、鐵路紛擾(五)四、東宮西宮(八)四十三、檢閱三軍(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