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獨佔剛果(三)

剛果河只不過是英國爲了敲打德國想要成爲國際話事人的工具,並不是剛果河十分的重要,對於一南一北佔據了非洲交通最緊要、礦產最便利的英國來說,剛果河流域並不是他直接想要殖民的地方,但是布爾地區是無法直接去插手的,慈禧太后昔日爲什麼要讓德國知曉布爾地區有海量金礦,其實也是爲了國際大勢的佈局,存了遺禍江東,移花接木的心思,果然,這個計策十分的奏效,這些年,不僅因爲石達開等人的保守和蟄伏,而且更因爲布爾地區連綿不斷的戰爭,使得英國人的戰略中心完全不在東亞或者是東南亞,這才讓中國可以更爲方便的經略南洋。

但是如果插手其中,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郭嵩燾繼續解釋道,“此地是如今的火藥桶,布爾人已經死了差不多十萬人,咱們只能做一做和事佬,把英德兩國在布爾地區的勢力劃分相應的進行一個調停,這樣的身份,英國人才會接受剛果河歸屬我們大清,不然,他們是不會讓步的。”

不會讓步的結果,那麼就是各國繼續僵持,或者英國因爲非洲整體利益的損失,在各個方面對中國進行全方面的打壓,這個打壓的代價,是剛果河流域就算拿到手也是無法彌補的,所以見好就收,悶聲發大財,是最好滴。

“英國人醉翁之意不在剛果河,而在於布爾地區,曾繼澤充當兩國的調停人,經過一日一夜的磋商,大致劃分了布爾地區的勢力範圍,兩國都在裡頭能夠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雖然英德兩國可能都不滿意,但是英國已經對於無休止的投入戰爭感到了厭倦,而德國對於持續的對抗英國也感到有些膽寒,故此現在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所以就湊了一個好時候。”

國際局勢已經有些變化了,柏林會議推辭到了五年後召開,原本德國人並沒有插手布爾地區,布爾人經過了兩次戰爭,徹底的臣服在了英國殖民者的淫威下,而現在,布爾人有了德意志帝國光環的加持,越戰越勇,大有掀翻英國在南部非洲統治的局勢。

“故此,英國在第二天的晚間就宣佈,贊成並且會幫助大清國維持剛果河流域秩序的方案實行。”郭嵩燾說道,“第三日才由葡萄牙宣佈同意大清國之方案,如此,除了憤慨離席抗議的比利時國王之外,其餘的,都已經全部同意了。”

英國這個世界老大同意了,底下的馬仔當然也會跟着點頭,不管他們是否真的喜歡中國,一直沒有說話的禮親王連忙帶着軍機大臣們山呼萬歲起來,“臣等恭喜皇太后,恭喜皇上,奪得非洲之地!”

太后笑眯眯的點頭,“大家都要恭喜,筠仙雖然說的簡單,但是這裡頭的心思,可不是一句半句就說得完的,真真是千言萬語!在京中郭嵩燾也要召見大使,曾繼澤在柏林要進行拉攏,暗裡地還有其餘的人馬,也要一一的去勾連,這其中花了多少心思,用了多少人力物力,可不就是這幾句說的好的。”

“是,皇太后所言甚是,”禮親王喜滋滋的說道,“奴才雖然是不懂非洲這個地方的人文地理,但是瞧着地圖還是瞧的懂的,剛果河這個地方,可算是非洲的腹心之地,又問了問外頭的人,說是這個地方的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特別是巨木,長得都是參天的大樹,如今國中的巨木已經難尋,此地的巨木剛好可以運回來,提供國中所用,太后之前想要建的新園子,巨木就是有着落了!”

大家恍然大悟,到底是禮親王道行高深,居然想到了這一條!這才稍微明白了一些,爲什麼慈禧太后一定要拿到剛果河之地。

慈禧太后微微一笑,也不解釋什麼,中國人所謂的解決剛果河流域的方案就是讓某一個非當事國的國家對剛果河進行有效管理,各國的商船可以在剛果河一帶暢通無阻,這個非當事國的國家,當然就是之前一直人畜無害,與世無爭的大清國來管理了,“木頭是一個,另外別的東西也豐富,世界上任何一塊土地,都是有其價值的,不要小看這些地方,他們將來所能夠提供給我們的東西,多的我們無法想象,”太后的話十分神秘,“包括你們看不起的沙漠和戈壁,將來都有可能會有你們所無法想到的東西出現,這些東西可以決定一國的興盛或者是衰敗,所以,”太后把手交叉的放在腿上,“任何可以爭取到的土地,我們都不能夠退卻,你們明白了嗎?”

太后的預言向來都是很準的,之前的金州,所有人的都腹誹花了重金買了一塊苦寒的不毛之地回來沒什麼用處,可沒想到,後來居然發現了金礦,太后爲什麼要將此地命名爲“金州”?顯然是預言到此地有金礦,這麼多年內務府在那裡的金礦,早就把所有購買的費用賺回來了,連帶着金州也繁榮了不少,若是有人不怕死的,踏上去金州的淘金之旅,只要忍得住苦,幾年下來也可以衣錦還鄉,另外南洋各藩屬國,如今出產上好的橡膠,這些東西到處都用得到。可見皇太后所言非虛,大家恭聲說道,“謹遵皇太后教誨。”

“大傢伙明白就好,”太后點點頭,“剛果河這裡拿下來,非洲咱們也不是沒有根據地了,這個地方要經營好,各大商行的商船們已經出發了雖然當地的土人大約是沒什麼錢買東西的,但是咱們可以換,剛果河的附近就是洋人們說的象牙海岸,象牙極多,而且不管怎麼說,必然是很廉價的東西,內務府已經派船出發了,他們還在柏林會議上吵架,咱們就沒必要跟着吵,只要先拿來就是了,何況,”太后微笑,“入寶山而空手歸,可不是我的風格,非洲一地,就拿剛果河,未免太可惜了!”

八十八、大戰前夕(八)九十七、英魂不遠(四)六十、正月初二(五)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三)十四、林沖夜奔六十七、宣室訪逐(三)十二、巍巍宮闕(三)三十七、通州和談(七)四十五、游擊戰法(四)二十五、夜帶金刀(六)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十六、兒女情長(一)十、隨風入夜(一)三、趁火打劫(八)十五、香腮豔雪(二)二十五、天京天京(下)七十三、南巡之前(一)三十七、通州和談(九)十八、再破大營(二)十六、協理六宮(一)七十六、東南蠶神(二)三十一、畫眉深淺(一)十九、一馬當先(六)七、江東才俊(中)二十五、白雲蒼狗(六)三十五、一瀉千里(二)九、阻礙重重(六)六十八、他鄉故知(二)十七、秀成玉成(上)七、出將入相(二)二十二、同治七年(完)四十七、針鋒相對(四)七十四、大捷大捷(三)二十一、襄王有夢(一)十七、昭陽節使(四)十四、偶現麟角(三)七十八、一潰千里(四)二十二、同治七年(二)七十九、逆轉之勢(二)五、白蓮教主(三)二十六、一元復始(七)三十五、勤政親賢(二)四十四、紙橋大捷(四)二十二、戮力同心(四)八十、瞞天過海(一)二十一、佈局奧匈(一)二十七、滿蒙八旗(三)十七、昭陽節使(一)二十八、日月分明(四)五、離恨無常(完)四十一、寒光鐵衣(三)十五、玉蘭之會(二)七十一、故弄玄虛(一)五十一、南北水火(四)八十五、王城喋血(四)二十六、北海之水(四)三十九、直抒胸臆(五)三十、扶搖直上(四)二十九、兵臨廬州(九)三十八、峰迴路轉(五)四十七、永通橋戰(二)十三、問計寧壽(一)給“無語人門”的加更三十七、通州和談(九)十六、協理六宮(二)四十三、冷月無聲(一)六十、正月初二(六)二十五 導火之索(三)八十三、兩處齊發(二)九十八、割地賠款(四)二十二、金陵王氣(三)三、趁火打劫(八)六十四、改弦更張(一)三十七、天下無主(三)八十三、兩處齊發(五)十四、鬢雲欲度(一)三十六、臨朝稱制(五)三十九、禍水東引(二)五十、得失之間(二)十三、大漠孤煙(三)七十七、彼此呼應(三)四十七、可與人言(三)三十二、禮儀利益(四)一、六年之後(四)二十一、襄王有夢(八)九十一、圍困法軍(二)蘇燦2012、老友的加更!十二、北國七月(三)一、三月初三(一)八十二、大勝之後(三)十九、來而不往(二)二十三、慈禧慈安(下)三十四、科場弊案(八)十五、五年瑣事(五)八十八、大戰前夕(八)四十九、一進一退(三)二十二、同治之意(下)三十五、一瀉千里(二)三十七、通州和談(七)十一、威逼利誘(二)二十、兩廂比較(三)四十二、同文館事(七)
八十八、大戰前夕(八)九十七、英魂不遠(四)六十、正月初二(五)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三)十四、林沖夜奔六十七、宣室訪逐(三)十二、巍巍宮闕(三)三十七、通州和談(七)四十五、游擊戰法(四)二十五、夜帶金刀(六)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十六、兒女情長(一)十、隨風入夜(一)三、趁火打劫(八)十五、香腮豔雪(二)二十五、天京天京(下)七十三、南巡之前(一)三十七、通州和談(九)十八、再破大營(二)十六、協理六宮(一)七十六、東南蠶神(二)三十一、畫眉深淺(一)十九、一馬當先(六)七、江東才俊(中)二十五、白雲蒼狗(六)三十五、一瀉千里(二)九、阻礙重重(六)六十八、他鄉故知(二)十七、秀成玉成(上)七、出將入相(二)二十二、同治七年(完)四十七、針鋒相對(四)七十四、大捷大捷(三)二十一、襄王有夢(一)十七、昭陽節使(四)十四、偶現麟角(三)七十八、一潰千里(四)二十二、同治七年(二)七十九、逆轉之勢(二)五、白蓮教主(三)二十六、一元復始(七)三十五、勤政親賢(二)四十四、紙橋大捷(四)二十二、戮力同心(四)八十、瞞天過海(一)二十一、佈局奧匈(一)二十七、滿蒙八旗(三)十七、昭陽節使(一)二十八、日月分明(四)五、離恨無常(完)四十一、寒光鐵衣(三)十五、玉蘭之會(二)七十一、故弄玄虛(一)五十一、南北水火(四)八十五、王城喋血(四)二十六、北海之水(四)三十九、直抒胸臆(五)三十、扶搖直上(四)二十九、兵臨廬州(九)三十八、峰迴路轉(五)四十七、永通橋戰(二)十三、問計寧壽(一)給“無語人門”的加更三十七、通州和談(九)十六、協理六宮(二)四十三、冷月無聲(一)六十、正月初二(六)二十五 導火之索(三)八十三、兩處齊發(二)九十八、割地賠款(四)二十二、金陵王氣(三)三、趁火打劫(八)六十四、改弦更張(一)三十七、天下無主(三)八十三、兩處齊發(五)十四、鬢雲欲度(一)三十六、臨朝稱制(五)三十九、禍水東引(二)五十、得失之間(二)十三、大漠孤煙(三)七十七、彼此呼應(三)四十七、可與人言(三)三十二、禮儀利益(四)一、六年之後(四)二十一、襄王有夢(八)九十一、圍困法軍(二)蘇燦2012、老友的加更!十二、北國七月(三)一、三月初三(一)八十二、大勝之後(三)十九、來而不往(二)二十三、慈禧慈安(下)三十四、科場弊案(八)十五、五年瑣事(五)八十八、大戰前夕(八)四十九、一進一退(三)二十二、同治之意(下)三十五、一瀉千里(二)三十七、通州和談(七)十一、威逼利誘(二)二十、兩廂比較(三)四十二、同文館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