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王勃的滕王閣序耳熟能詳,豫章郡位於江東西北部.北有大江流過,西鄰煙波浩渺的彭蠡澤,隔江與九江國和西楚國相望,東南與越國之地接壤。正好處於江東之地的西北角,這裡是從九江國方向南下的跳板。
對於越國而言,拿下這裡,大江和彭蠡澤形成的水域就成了一道天然的防線。江東之地就成了一個完整,封閉而安全的國度,對目前的越國而言有着重要戰略意義。
不止如此,豫章境內多是彭蠡澤畔的平原,河湖衆多,算得上是魚米之鄉,所產出的糧食無疑是非常誘人的補充。在秦漢時期這裡相對來說有些偏僻,也沒有幾座城池,正是西楚國這裡的駐軍不多,防守也很是薄弱。
這並非是出於疏忽,而是在此之前,從來沒有眼前這樣的形式,豫章也從來不曾有過這樣的重要性。完全就是西楚國,九江國和越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現在的軍事調動和作戰方向所造成的。
出於意料的事情,當衆人都不注意留心的時候,最先發現,先下手爲強的人無疑就佔了大便宜。
秋風吹起的時候,越國大將軍蒲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率領兩萬軍隊以剿匪爲名出兵豫章郡。越國大軍出其不意,本就不多的西楚國軍隊來不及反應就已經戰敗了,越軍沒有費什麼力氣就拿下了豫章郡。
隨即越軍和徵調來的民夫開始在豫章郡修築城池,城池的設計自然是出自於綠蘿夫人之手。至於城池的名字則是由越王欽定,名曰——洪都。
越軍閃電般佔領豫章郡,最先得到消息是大江對岸的九江軍。英布接到消息的時候頗爲驚愕,他的本意確實是爲了試探越國的反應。可讓人沒想到的是越國的反應來的有些太快的。九江國的軍隊集結到邊境不過才兩三日時間,按理說山陰那邊尚未得到消息,更不可能如何迅速地做出反應。
可是當事實擺在眼前的時候,英布不得不相信這是真的。豫章已經落入尹旭之手,想要再從這裡渡江南下,難度無疑就加大了許多。越軍有三萬士兵駐守,帶兵的是越王手下第一將領(他們並不知道章邯等人的存在,過往的認識)蒲俊。
對於蒲俊。英布是很瞭解的,當初尹旭在關中的時候,就讓心地將三萬大軍交給他來掌控。足可見對蒲俊的信任,還有就是蒲俊的能力。現在越軍佔領了豫章。後面有番邑爲後盾和依託,想要攻佔搶奪就要費大力氣了。
所以英布思來想去,只有暫時放棄進駐豫章的想法了,他覺得自己應該等等楚軍將領桓楚的行動。或者看項羽那邊沒有沒有新的指示,或者待形勢更加明朗的時候在作出決斷。至少也該弄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不至於像現在這樣茫然。
駐守北會稽郡吳中一帶的西楚國將軍桓楚也很快接到消息,從一開始進駐江東,桓楚的任務就是防備越國。甚至是做好進攻越國的準備。在最初的考慮之中,沒有想到越軍敢於囂張地直接出兵北上。至少在短時間內不會的。按照範亞父的推測,在合適的時間最好是找機會徹底滅掉越國。好清楚南方的這個擔憂。
可是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情況完全變了,桓楚驚訝地發現自己唯一的任務只能是防備。沒想到越國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崛起的如此之快,已經對西楚國江東二郡產生了巨大的威脅。
隨即桓楚接到來齊楚開戰,漢軍東征的消息,甚至已經逼近了彭城。這他知道西楚國雖然強大,項羽雖然狂霸。現在卻也不得不疲於應付,甚至是有些手忙腳亂。彭城那邊的事前自己管不着,也不用管,霸王自己肯定會想辦法的。
自己的任務和要做的事情就是江東,至於進攻越國這些完全成了一句空話,對他而言只要守住會稽,不讓越軍北上就已經是最大的成功了。
但事實上,沒有彭城提供後續支援,桓楚感覺自己的壓力無比沉重。當初鉅鹿之戰的時候,他是跟隨尹旭一共作戰過的,對這位年輕的越王可以說是頗有了解。現在越國的實力膨脹到這個程度,尹旭的志向遠大,接下來會做什麼就不言而喻了。
桓楚知道如果硬打起來,他是無力阻擋尹旭的,戰敗幾乎是必然的事情。所以他將此事奏報了項羽,希望霸王和亞父能夠做出一個決斷。一來是問計,某種程度上也是提前和項羽招呼,明確責任,免得到時候自己丟掉江東的罪名。
讓桓楚沒想到的是,項羽和范增已經做好了丟掉了江東二郡的準備,不過不是給尹旭,而是給英布。得到這樣的答覆似乎是意料之外,但桓楚也是聰明之人,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關節,範亞父是想要以江東二郡爲誘餌人,讓英布和尹旭爭奪。最終的結果是要做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漁翁得利。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等到將來西楚國騰出手來,想要收復江東也容易的多。項羽的詔命上寫的很清楚,讓他把江東直接交給英布,然後回到江北做防禦即可。所以他有意將豫章的防守放鬆,將兵力全都集中道折江沿岸。一來是防備越軍渡江北上,二來也是爲英布渡江南下創造便利條件。
可是讓桓楚意外的是,他接到的不是英布進駐豫章郡的消息,而是越軍突然佔領豫章,而且建立起了嚴密的防禦甚至已經開始修築城池。如此一來最嚴重的後果就是英布和他之間的聯繫的在一定程度上斷開了,至少兩支軍隊沒有聯合的機會。
準確地說是英布已經失去了南渡江東的機會,桓楚清楚地意識到形勢對自己是何等的不利。豫章郡丟了。接下來尹旭將會給自己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吳中的兵力只有兩萬人,本來正常情況下這些兵力起到威懾作用完全是足夠的,但是現在明顯的有些不夠的。越國大從西邊和南方兩個方向夾擊在。自己又該如何應對呢?
到底該怎麼辦呢?現在請示項羽和范增明顯已經來不及了,必須要當即立斷做出個決定是來。到底是撤軍回江北,還是全力以赴和尹旭血戰?如果說英布可以渡江南下和自己聯合的話,那麼還有一戰的可能。
但是現在,桓楚清洗地認識到這個可能將會很小,若是江東還處於西楚國掌控之中。在越國尚未染指或者插手的時候,土地和實際利益的優惠,或許還能讓英布動心。但是現在。英布未必願意爲了一塊難以得到,得到了花費巨大的代價也未必能夠守住的土地。
這讓桓楚不足的開始打退堂鼓,從實際的角度而言,與其和尹旭血戰一場。幾乎全軍覆沒撤到江北。還不如現在就主動撤軍,保存實力的好。但是他也有些不少的顧慮,如此一來無疑會落下不戰而逃的口實。彭城那邊是否會有閒言碎語?或者即便是霸王不怪罪,但是對於西楚國和他本人的尊嚴和名聲都是個巨大的損害,桓楚有些爲難了。
站在吳中的城牆上。桓楚不由的露出爲難神色,這可如何是好?所以忍不住輕嘆一聲。
身邊的副將聽到之後,輕聲問道:“將軍,可是在爲難是否退兵的事情?”
桓楚再次輕嘆一聲:“不錯。現在何去何從確實棘手啊!”
嘆氣的同時,桓楚回頭看了一眼副將。這個時候自己決斷頗爲困難,還是問問屬下人。聽聽這些將領們的意見,也好是個參考。
“說說你的意見吧?”桓楚輕聲詢問。
副將低聲道:“既然如此,屬下將說說愚見了。”
桓楚輕輕點點頭,現在哪有什麼愚見,說出來的都是好主意,自己也好有個參考。否則一直這樣六神無主下來,也不是個辦法。
副將說道“將軍,末將以爲還是撤軍回江北吧!”
任何答案都是意料之中的,桓楚沒有辦法的驚訝,只是輕聲問道:“爲什麼?”
副將回答道:“越軍在如此快的時間內進駐豫章,難道只是偶然嗎?末將以爲,此事或許是越軍有意而爲之,這是他們得到九江國出兵後做出的反應。”
桓楚輕輕搖搖頭:“按理說不至於啊,從時間上算,越國不可能這麼快得到消息,來不及做出這樣的反應。”
“越國想要探聽到這些消息或許不容易,如果是有人特意告知他們,或者說這些事情本身就是安排好的呢?”
聽到副將這樣說,桓楚驟然的一愕,如果是這樣?會是誰泄露了消息呢?自己這邊明顯不可能,那麼就只有一個可能……桓楚不敢再想下去,如果真是如此,事情就有些太過麻煩了。
副將說道:“很奇怪的事情,九江王出兵了,卻是先陳兵邊境,按兵不動。如果說他直接渡江搶佔豫章,可能就誰之另外一番局面了,可是他並未這樣做,所以屬下覺得其中或許有些蹊蹺。”
“說下去!”桓楚覺得自己有些小看這個副將,或許他能帶給自己一個好的思路和辦法。
副將繼續說道:“英布按兵不動,有可能是想要試探尹旭的反應。可是奇怪的是,按照正常情況,越國還不可能收到消息的時候,越軍就佔領了江東,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啊!如果非要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越軍提前得到了消息,做出了雙方都希望看到的反應。
也就是說,有可能是尹旭和英布演的一齣戲,尹旭還是照舊拿下了江東二郡,而英布也作出了自己的姿態,似乎還是照舊遵守了霸王的詔命,將來也不好怪罪於他。”
桓楚不由的一驚,問道:“你的意思是說,英布和尹旭已經聯合了?”
副將回答道:“末將以爲不排除這個可能,霸王和亞父要的英布南下江東。本身就存了讓他們兩虎相爭的意思。英布和尹旭未必看不出來,他們都是才智高遠之人,面對這樣的結果,放棄一點眼前的利益。不但不爭鬥,反而聯合起來完全是有可能的。”
桓楚不由的暗暗心驚,若是這樣,事情無疑是太可怕了。西楚國已經有了齊國和漢國這兩個頗爲強大的好敵人,已經有些疲於應付,難以應對了。若是現在,南方英布和尹旭再聯合起來,無疑就太可怕了。西楚國三皆敵。該如何應對呢?
桓楚覺得,不僅該將這些消息及時稟報項羽和范增,自己也需要儘快做出反應,否則的話後果將會不堪設想。若是英布和桓楚聯合。在這江東吳中一隅之地,自己還有生的可能嗎?所以現在沒有別的選擇,最好的結果就是撤退江北。
正在桓楚心動的時候,副將的一句話更是堅定了桓楚這樣決定的信心。
副將說道:“將軍,現在的局面還算是個好的結果。末將擔心更可怕的後果。”
桓楚訝然問道:“什麼後果?”
副將說道:“英布和尹旭聯合,一來他們以前就關係好,有這個基礎,眼下似乎也有西楚國這個共同的敵人。但是這些都不是他們結盟的首要條件。想要結盟,無疑要有利益結合。現在擺明的局勢是尹旭要拿下江東二郡。那麼英布呢?費這麼大的周章,他的利益在哪裡呢?”
桓楚經過副將這麼一提醒。驀然一驚,說道:“你是說江北?”
副將點頭道:“不錯,英布的五萬大軍尚且陳兵邊境,說起來是對江東的,可是一掉頭可就是我過的泗水郡和東海郡啊!所以,末將懷疑,英布有可能目的是圖謀淮南,趁着霸王主力被田榮和劉邦牽制,趁火打劫,想要瓜分我國!”
桓楚心裡滿是驚愕,雖然很不願意相信這樣的事實,可是這又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很能說明眼前的實際狀況,讓人不由得不相信。雖然沒有實際證據,但是從種種跡象而言,英布確實有和尹旭聯合的可能。
對於英布而言,江東已經歸屬尹旭,沒有他發展的空間。西部則是他的老丈人吳芮的衡山國,也沒有發展的可能,而東方和北部則全都在西楚國的掌控中,英布想要有所突破,現在無疑是最好的機會。
而且項羽的調動,正好給了他的足夠的便利,這可如何是好?自己之前還想着英布不願意捲入江東的渾水之中,不會南下來支援自己。現在看來,是肯定不會,而且還會在背後給自己使絆子。
桓楚清楚地記着,他們兩個人當初在彭蠡澤開始就並肩作戰了。到達江東之後,很長時間內還被看做是同一個派系,受到他們江東本土將領的排斥和爲難。英布和尹旭沒少互相幫助,名義上說英布是楚國將領,霸王帳下五大將,可是實際上怎麼看英布都是和尹旭坐一條船的。
桓楚現在不得不做出一個決定來,那就是必須要撤軍江北,不是擔心北上罵名和丟掉江東。現在桓楚覺得自己有必要北撤退去防備英布,江東二郡雖然丟了,可是畢竟還隔着一道大江,暫時威脅不到西楚國最主要的國土。
若是英布有動作,那完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北方已將亂了,想必霸王和亞父現在都在盡力應付。這南方現在萬萬不能出什麼事情,桓楚覺得自己身爲楚國將領,應該做些什麼纔是的。
桓楚嘆息一聲,事情的變化太快,看來江東恩德事情已經在霸王和亞父的意料之外了。那麼自己只能夠根據實際狀況來做出應對了。
桓楚隨即吩咐一聲:“周殷,吩咐一聲,撤軍吧!完了後路被英布截斷,或者越國大軍來犯,我們想要從容撤退可就不容易了。”
名爲周殷的將領答應一聲,就去安排了。桓楚再次嘆息一聲,吳中是項羽和自己起兵的地方,雖然很捨不得,但是現實所迫,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來。隨即桓楚率兵撤離江東,標誌這西楚國對江東失去了控制。可能是暫時的,可是更可能是永遠。
桓楚和周殷都是西楚國一流的將領,他們的分析和猜測完全都有道理的。可是他們一切的分析基礎都是建立在,越國超前的迅速反應上。暫時他們並不知道,越國竟然有飛鴿傳書這樣的辦法,迅速知道前方的情況,提前做出反應。
信息的不對等的利弊第一次在戰爭中顯示出他的威力來,一場因爲信鴿引起的誤會就這樣產生了。其中最大的得益者無疑是越王尹旭,至於無緣無故被誤會,繼而遭到災禍的無疑是九江國英布。
周殷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一番推測,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東南方諸侯國的形式,繼而影響道天下局勢。一切都太過的出乎意料,誰能想到,最初不過是一隻信鴿引起的誤會,引發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