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朝廷辦學館,招收天下聰明童子入學,他們中學而優者可以做官,那天下又是何等的光景呢?”
二李臉上泛着光輝,對這話大是贊同。┡』.m
“有理!很有道理!”李靖微一沉吟,大是贊同。
“這學館,不僅僅用來培養做官的人才,同樣可以培養軍事人才,技藝人才!而人培養人才,就不可缺乏良師。像大總管您,身體或許老去,但一身的經驗又豈會老去?有了大總管這樣的老師,大唐何愁無將可用?等我父親老了,我也建議退下之後,去學館裡當老師。一來麼,不至於閒得慌,二來又可以爲我大唐源源不斷的培養人才,這可謂是兩全其美之事。當然,這種事情也少不了李績叔父了。”
李靖怔了半響,突然爆出了一陣轟然大笑,聲震四方:“想不到我這把老骨頭,居然還有用武之地,居然還能夠爲大唐做出貢獻!好,老夫沒問題。當然,前提是你能夠說服陛下……老夫別的沒有。但對於用兵之道還是擁有一定的自信。”
他竟一改以往的沉悶,笑逐顏開,短短几個盞茶的功夫,他竟然年輕了許多。
秦風隱隱能夠體會到他的心態,當即不再說話。
三人一邊說話,一邊不疾不徐的行軍,穿着明豔鎧甲的他們,在萬衆的期待下,很快就出現在了長安外圍。
秦風遠遠就來迎接他們的陣容!
以李世民爲,在他身後的皇太子李承乾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蕭禹唐儉秦瓊侯君集及還有三省六部的官員一個個都站在身後。
如此規模的迎接,在大唐當屬次。
即便是當初李世民一戰擒二王,虎步河南,所向披靡的時候,也未能獲得如此盛大的歡迎儀式。
來到距離李世民規定距離之外,李靖秦風李績與他們身後的戰將先後翻身下馬,步行到李世民近處見禮。
“末將李靖……”
“李績……”
“秦風……”
“率領麾下將士兵卒拜見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歲。”
這個時代並沒有跪禮也沒有“萬歲萬歲萬萬歲”的習慣,據說萬歲萬歲萬萬歲是從武則天開始的,在唐初還是沿用隋朝流傳下來三稱萬歲的叫法。這三稱萬歲也是沿用於傳說漢武帝山呼萬歲的因由。這個時代“萬歲”是一種慶賀語,並非規定是對皇帝的稱呼,就算是遇到李世民遇到救命恩人稱萬歲表示感激欣喜也是可以的。
在以李靖秦風李績爲的三大將的率領下,身後的所有兵卒將士一併三呼萬歲的拜見。
李靖秦風李績等人要見李世民不難,但是尋常將領兵卒要見皇帝一面何其困難,在封建時代的影響下皇帝的地位之高無上,能夠見皇帝一面是莫大的榮耀,一個個呼喊的格外賣力。
“諸位我大唐的功臣平身免禮!”李世民臉上充滿了難以掩蓋的笑容,高聲應對着,感慨萬千的位位爲大唐取得至高榮耀的將領兵卒,高聲道:“諸位爲我大唐拋頭顱灑熱血,萬里出征,一舉將威脅我大唐的宿敵突厥殲滅,爲我大唐立下了不朽的功績,是我大唐的英雄。爲了慶祝你們所立下的功績,朕與諸位英雄飲上一杯……敬諸位英雄。”
李世民激昂的說着,就算是作秀,他也將這個秀做的異常高明,令人感動感激。
身旁侍從早已備好器械,將盛滿酒的酒盅遞給李世民。
緊接着同行來的數萬兵卒將領都挨個分配到了一杯酒。
“來,我們同飲這喜慶之酒!”在李世民的引導下,數以萬計的人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
秦風品味也這是珍藏三十餘年陳釀,回憶起在草原上所喝的馬奶酒,感覺那就是馬尿一樣,這酒還是中原的過癮,瞧者政客氣息十足的李世民,想着如果在李世民的帶領下,所有人都酒盅丟在地上摔個四分五裂,那種場面才叫一個壯觀。
不過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事情,這酒盅大多都是各地籌集起來的,用了還要還回去。
現在的大唐王朝只是赫赫有名的“貞觀之治”的開端,王朝上下窮的叮噹響,哪會幹那麼奢侈的事情。
李世民着重嘉獎了李靖秦風李績三人,領着他們一併進入長安城。
寬闊的長安城的朱雀大街左右聚集滿了爲官的百姓,在李世民領着凱旋之師出現的那一刻,歡呼聲登時如同山呼海嘯一般的響起來。
但是這一次感覺格外的不同……
秦風之前經歷的彷彿更像是作秀多一些,百姓麻木漠然的,而真正歡呼雀躍的都是那些有權有勢,生活滋潤的大富之家。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周邊的百姓也跟着舞動着鮮花,帶着嘶聲裂肺的呼喊,似乎泄着自己的喜悅:他這離開了兩年半,似乎變化很大!
確實如他察覺的一樣,李世民在他離開長安的一年多時間裡,在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幫助下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治理天下:他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重視百姓的生活,選賢任能留心吏治,以防止貪官污吏。在政策上以農爲本,以商輔之,厲行節約,還完善科舉制度。這大亂之後,本來就是民心思定的時候,李世民採用的制度又極其合理,堅固百姓生活,大大的加強了唐朝的穩定,促進了經濟的展。
作爲國都的長安,受到的好處是當其衝的,人均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國都百姓歸心。
對於大唐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他們與有榮焉,不在是的心態,將自己視爲大唐子民,由衷的歡喜。
貞觀之治的風貌已經初步體現在這國都之中。
在長安百姓的一路歡送之下,以李世民爲的浩瀚隊伍由承天門進入宮中,前往太廟太社告奠天地祖先。
古人對於祭拜天地祖先視爲一件神聖的事情,也因故有跪天跪地跪父母一說。
但凡出征凱旋,逢年佳節都要告奠天地祖先。
秦風作爲後世人,有些不喜歡繁雜的禮節,但是古人重禮並不是全無因由,盲目的尋求禮法。他們的每一個禮節,都有一定的意義,都能體會古人在道德上的重視。反觀後世少了禮節,少了禮法,論及文明素質,修身養性的素養,現代人與古人相差何止千里。
奠天地祖先因爲重視,也由此顯得格外莊嚴肅重。
上香祭拜,敘事問好,每一個環節都要誠心對待。
祭祖完畢,已經過了正午時分。
接下來也是最爲關鍵重要的一個環節獻俘儀式。
這獻俘儀式自古就有之,兩週遺留下來的記載中就包含着無數獻俘禮節。隨着歷朝歷代的展,衍變爲一個習俗習慣,唯有在取得盛大戰果的時候,纔有必要舉辦獻俘儀式。
唐朝自立國起,也只有武德四年,李世民攻略河南,力擒王世充竇建德兩大梟雄,一統中原北地舉行過獻俘儀式。而今李靖秦風他們攻滅突厥取得的戰果比之李世民當年的大勝,只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獻俘儀式也格外隆重盛大。
此戰遭受俘虜的突厥酋長左右廂察左右賢王十六設以及所有突厥貴族,都要以白練捆縛跪拜與太廟太社面前。先向天地祖先請罪,而後還要前往承天門瞪順天樓接受獻俘。
一切依照禮法來定,李世民在承天門順天樓前楹當中設帳幄座位。文武百官及獻俘將校在樓下左右班立,樓前稍南設獻俘之位。百官到齊後,侍臣將班齊牌用紅絲繩袋提升上樓,報知皇帝。皇帝就座,百官三呼萬歲行禮。侍臣宣佈“引獻俘”,將校把被俘者帶到獻俘位。
李世民坐在高處,方爲的突厥可汗頡利以及他身後的上百突厥貴族。心情就忍不住愉悅。自從起事處,他便受到突厥的鉗制,不得不委曲求全。依照他的最初想法是如八百年前的漢朝一樣。經過長時間的積蓄凝聚,帶國力強盛以後,在出現一個類似於漢武帝一樣的人物,以他們打下的根基來洗刷他們所收到的恥辱: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有生之年。還能如此風光。能夠可一世的突厥倒在自己的面前。風八面的突厥可汗跪伏在他的面前請罪。
成王敗寇!
戰敗者沒有任何的尊嚴可言的,即便是頡利這樣曾經威震一方的突厥汗王,此時此刻也只能羞辱的跪伏在萬衆之前,拜倒在李世民足下。以頡利這種身份,他是不甘心受此侮辱的,但是死他一人確實容易,可他的族人都會因此而受到牽連。頡利作爲突厥的汗王,沒能保護好自己的子民以是一種罪過。到了這個地步。他哪有顏面一死逃脫一切。
只能跪伏在地,耳中還不能不聽着侍臣當衆宣讀大唐取勝的戰報。
這宣讀戰報在這個時期有一個叫法。叫做“露布”。
“露布”制度,始於後魏,成爲東漢。東漢時,官員把那些不是很重要不需要用特殊手段封口的文件稱爲“露布”。後魏以“露布”表戰勝消息,每當攻戰克捷,便以露布的形勢傳達消息,以漆竿上張縑帛,寫上捷報,使天下遍知。這種辦法後來被廣泛採用,露布漸漸就成爲“佈於四海,露之耳目”的“獻捷之書”。
隋代文帝起,有宣露布之儀。但凡取得大勝,則在廣陽門外集中百官及四方客使,宣讀露布。這宣讀完畢,還要百官舞蹈再拜行禮。
大唐取勝的經過早已由“露布”制度,宣告天下,然而在當下依然要宣讀戰報,以讚美己方將士浴血奮戰換取來的功效,所出征的武將也以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戰報中爲榮。公告:本站推薦一款免費小說app,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