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風雲聚會

保持這些人的地方性權威,卻又通過其他方式架空他們的某些權利,這是多套組合拳的做法。憑藉幾年的潛移默化,農民、農業已經被掌控了,除了日常生活之外,絕大多數農民的勞動都被詳細分工組織合作,土地重新整合之後,大量的新村子建立起來。

陳曉奇對於後世中國的那些村子的存在非常疑惑,即使在百十年之後的漫長時間了,山東遍地是人口不過一千的小村子,他們零零散散的遍地都是,如同大棋盤上的零散棋子,數量巨大治理極爲麻煩!而一家一戶就那麼兩三畝地,除了把人拴在那裡,也就是剛剛能養活自己而已,種地絕不可能發家致富。

所以他沒有上來均貧富,不僅如此,他還積極倡導建立新農村。山東的地形極其複雜,遍佈全省的大平地幾乎就只有黃河沖積平原那一帶,其他絕大多數地方丘陵起伏溝河縱橫。

很多的小村子就七八戶人十幾戶人,零零散散既不利於組織又不利於守衛,所以他們派出一大批的工作組,配合各村各鎮原來的工作組開始在一些靠近大路的地塊上選擇“風水寶地”重新規劃新村子,那幾乎都是一個個依山傍水據險固守的堡寨。

這時代的農村勞動力是極其充足了,沒事幹的人多了去了,不能讓他們閒着,否則徒生事端。在各地工作組和民兵組織的帶領下,大量種不出什麼莊稼的地方被整理起來,建立新地聚居地。有山嶺的地方就炸石頭,沒山嶺的平原就燒窯夯土,所有沒錢蓋房的家庭可以貸款,超過一半的山東人忙碌起來,開始大搬家!

其實這樣的搬家真正被波及的人口是少數,基本都是以大村子爲核心,將周圍地小村子合併過來。原本那些自立一方的“宗族”“宗祠”之類的一般不大好動,就以他們爲主合併其他的村子,建立堡寨式的防禦村落,在不損害他們利益的情況下,這種事情做起來不是那麼的難---現在兵荒馬亂的事情可不是以前那樣不打到家門前不知道的時代了,每天大喇叭廣播和收音機都在播放山東軍的戰績呢。\\\\\

有了陳曉奇攜帶地後世相近地交通地圖,他們可以輕易的規劃處各地塊的最佳聚集地,凡是交通方便的大公路小公路節點上,便是小城鎮的建設地點。將原來的鄉中心,重新規劃成集中大量手工業和輕工業的小城鎮。農民在農閒地時候都被組織起來學習一些簡單的手工和機加工技術。進行較爲粗糙的生產工作。

不要以爲中國的老百姓除了種地啥都不會,那是腦殘的想法。別地地方不敢說,在山東,老一輩的人或多或少的手裡面都有點手藝傍身,不管是泥瓦匠還是扎紙、剪紙、編制、刺繡、紡線、建築、木工等等,不能說全部,絕大多數農村百姓男女爲了生活。都學過一兩種小手藝,代代相傳。

這些小手藝被有目的有指標的引導了幾年之後,現在已經可以接受中等規模手工藝品訂單了,做出來的質量並不差,但卻非常有效的解決了農村勞動力的閒置問題。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絕大部分用來出口,少量賣不掉的在國內也就消耗了,畢竟山東面對地是全國乃是全世界地大市場。

實在有些東西消耗不掉,便當做福利發到職工手中,同樣可以換來忠誠度和熱情的提高,不會沒有用處。

除此之外,最最要緊地是全體民衆的培訓工作不放鬆,除了農村識字互助組已經走上正軌外,便是普遍性的農產品深加工技術培訓。陳曉奇對於後世關於中國出口換匯的惡劣結果一片的大罵深有體會,那種耗盡了資源換取對廣大民衆全無用處的外匯的勾當他說不清好壞。但是肯定的一點。\\\\\就是拿資源換紙鈔的行爲是不可取的,起碼產品的附加值也太低了。

所以他掌控了山東之後。一切的基礎資源別想出口了,只有進口。本地的農業產出,從基本的小麥開始,便從開始的基本糧食,到麪粉加工,到麪食,到油炸花式麪食,到精加工精包裝的麪食,整個工作隊可謂是循循善誘事無鉅細的幫助指導。而原先就是燒火用的秸稈被用來製造飼料,玉米皮做工藝品,麥秸草被用來造紙,人糞人尿被集中起來搞沼氣漚肥,山地上種植藥材,河溝裡圈起來養魚,總而言之就是鼓勵廣大農民,便是從地上撿起一塊土坷垃,都要想辦法將它的最高價值挖掘出來,深加工,再深加工,直到想不出辦法來爲止。

如此造成的結果,是同樣的基本資源售出之後,產生的附加值何止翻了十倍!

深受郎鹹平“產業鏈”理論影響的陳曉奇從一開始就埋頭將每一種產品和每一個產業的產業鏈抓在手中,一個個的去經營,然後再學着流水線生產體系建立模塊化的組合型生產加工區域,將宏觀調控能力搞到細微的程度,在工農業生產上絕對不搞粗放式的管理辦法,而是始終按照大規劃下的分工模式,掌控每一部分的生產,務使他們不要出現過剩或者過少的偏頗。

這種以大集團公司的運轉模式來搞經濟,在一定區域內、一定時間內是很有效的,特別是山東這種完全自給自足式的獨特區域內,各行業各種產品都可以進行互補,自成一個小王國一點問題都沒有,就算把他們海岸和陸路交通全面圍死,只要不出現全省性的絕收,山東人絕對不可能被困死餓死、窮死!

這也是日本人那麼渴望得到山東的另一個原因,他們早就勘查明白了!

爲了完成這樣的巨大構想,山東增長最迅猛地是高級會計人員。\\\\\因爲一切都建立在“計算”上面。無數的數據一刻不停的匯聚到越來越大的計算中心,數以千計的工作人員手把着算盤,疾風暴雨一般的算珠撞擊聲在整個計算中心日夜不停的迴響。

而那兩臺已經建立起來地電子管計算機也一刻不停的在工作着,無論是研究中心需要的大型計算,還是計算中心扛不住的複雜運算,都排隊交到這裡來進行處理,除了極少數人外。沒人知道他們的數據是交給了誰去計算的,計算機的存在是絕密。

但是研究人員們就苦了,他們在各種越來越龐大的計算任務面前,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想盡辦法讓這些耗電的大傢伙運轉起來,越來越快越來越“聰明”,數量龐大地計算任務催生了計算機地高速發展。

自從對日戰鬥開打,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紛紛涌過來,原先對革命軍抱有巨大希望的青年們,學子們,學者們。對孫中山死後愈演愈烈的黨爭和權利紛爭非常失望。更對這次事件中他們表現出來的軟弱和妥協憤恨不已,而蔣總司令反其道而行,一力壓制民衆的喉舌和抗日熱情,更爲人所不齒,所以原本向着他們的心都開始打退堂鼓,而陳曉奇不失時機地挑起大旗,卻又重新給了他們新的希望!

一時之間。從全國各地到東南亞,再到世界各地,優秀青年蜂擁而至,嚴陣以待的陳曉奇和他的團隊們暗地裡差點笑歪了嘴巴,他們期盼已久的人才啊!終於不缺了!

構成一個文明社會最中堅地力量是什麼?有文化有思想有知識的人!這些人散佈在全國看不出來。跟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比較起來也少得可憐,但是彙集到一處的時候,卻是人山人海令人歎爲觀止!

想當初孫中山要建立革命軍,揮手之間成千上萬的優秀青年蜂擁而至,要沒有那麼多極品中的極品,精英中的精英,革命軍怎麼可能崛起那麼快那麼強大!

今天陳曉奇的做法也是一樣!事後統計,在28年29年一年多的時間裡,光慕名而來的有爲青年和學者們總數超過十萬人!這些人極大地補充了山東最爲缺乏地知識層次,從教育、科研、軍事、政治、經濟等等各個方面充實起來。===將這邊最頭疼的問題都解決了!

除了這些人之外。更令陳曉奇高興地是,他遍撒英雄帖的行爲得到了回報。且是巨大的回報!他在千佛山下建立的“國學堂”,將章太炎、錢穆、陳寅恪、趙元任、胡適等人請來講學,並在1930年時徹底將他們留在濟南,加上原來山東名家濟濟一堂,國學之風頓時鼎盛!

陳曉奇不失時機的請他們領導青年學子們發起“重新解讀中國經典”的運動,將傳世千年以程朱理學爲核心的儒學拋開,專一從先秦諸子時代的古文原文開始進行斷句、解讀,同時邀請海內外對百家學說有研究的學者一起參與到這個宏偉的計劃當中,爲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燦爛篇章重現輝煌而努力。

這樣的口號在這個時代是非常具有衝擊力的。自從清末以來,以留日學生爲班底的那些名人學者們,恨不得將中國文字和中國文化從地球上徹底抹掉,全盤學習西方,但是具體學習那一家,學習什麼,他們確是說不出個一二三來,光知道在那裡吆喝痛罵中國文字,這裡頭也包括大名鼎鼎的魯迅。

但是在這股風潮中,有辜鴻銘、章太炎、王國維等人逆流而上,更有1925年清華大學的國學研究院,惜乎到現在一大批的國學大師已經相繼去世,但是中堅力量仍在!

陳曉奇有感於在後世數十年間國學被極大的歪曲破壞,導致在21世紀初一大堆的歪嘴名人出來胡猜亂解,不僅對中國文化的復興沒有任何幫助,反倒助長了一大批此類學痞的歪風邪氣,對“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不啻於一根悶棍,打得那叫一個響亮!而真正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卻趕出校園連家都回不得!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正是國學復興之時。****也正是西風東漸最盛的時候,這是一場殊死地搏殺,陳曉奇原本在的那個時空,國學輸了,輸得一塌糊塗,而後在數十年的戰亂和數十年的動亂之後破壞殆盡,以至於在討論建立“國學學位”的時候。居然弄不清到底五術六藝諸子百家都算呢,還是儒家一門?

陳曉奇只想大罵,這不都是廢話麼!國學自然是要包容秦漢以來的百家學說,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山、醫、卜、命、相等五術這些被貶斥爲“封建迷信”的東西,卻往往都是上古文化不可或缺地一部分,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價值和人文價值,全世界都在拼命研究的時候,中國卻在一門心思的從幼兒到人的學習英文。

西方人講漢字比作是“優雅的貴婦人”,將拼音比作“幫傭”。1988年1月,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發表宣言:“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然而數十年後。十幾億中國人卻不斷的追逐着“幫傭”,卻將“貴婦人”棄如弊屐不屑一顧,更有人專門對巴黎宣言大加考證,非得證明這是一次謠言!結果考證出來的結果令他們傻眼了!至少有一位獲獎者是這麼呼籲的!而當時地西方報紙上也確實這麼登載地!

中華文明,卻要通過西方人之口來承認,連自己的民族的說話權都要剝奪,還大言不慚動不動的就“大國大國”的。何其可笑?說到底,這一切都是一大批的洋奴習氣在作怪!而這些洋奴習氣,卻又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

陳曉奇既然來了這裡,就斷然不能讓這一切發生,爲此他不惜傾盡全力。更不惜流血千里伏屍百萬!比起一個民族的存在,什麼樣地理想主義都是虛假的!那些不將本民族本國家的利益作爲至高無上的目標來看待的人,不配稱什麼革命者!

他出資創建“國學堂”,延請國內著名大師任教,他出巨資重新修訂百家學說四書五經,讓今之時代地國人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兩千餘年之後,重新真正認識華夏古文明的燦爛和魅力,他要讓中國人被消磨了千多年的英雄氣,自信心,重新豎立起來。世界民族之林中。沒有那一個民族不爲自己國家的文化而驕傲的!除了後世的中國!

這項耗資億萬耗時長達數十載的工程,從1928年開始就從來沒有中斷過。陳曉奇爲了做成這樣一樁大事業可謂煞費苦心!他出資請以徐悲鴻先生爲主腦的海外華人學子們蒐羅從古到今流落到歐美的中華文物古籍,更秘密出資由胡遷出面蒐羅了一大批的“搬山道士、摸金校尉”,在山東乃至全國各地開展“考古”行動,並在1930年將“大汶口文化”和諸城地“恐龍化石”給挖出來,除此之外,城子崖龍山與嶽石文化、後李春秋車馬坑和淄河店2號戰國大墓、6000多年前地北阡文化等等一大批的遠古文明考證出來,作爲中華數千年文明史地見證,並在千佛山下“國學堂”旁,建立起來一個巨大的博物館,向世人展示中華文明的悠久和燦爛。

除了文化建設的玩命大搞之外,另一條腿的西方科學他也不會放過,從1920年開始的資助留學行動終於到了收穫的時刻,凡是在國外留學有成並在世界著名企業、研究機構學習了三年的學子們紛紛應約迴歸,使得整個濟南爲核心的研究機構人滿爲患,巨大的萊蕪山區山體實驗室羣內更是全面充實起來,一大批光開了頭沒有人力進行的領先時代科技研究工作開始瘋狂的加速!

另一個讓陳曉奇開心的事情,便是軍事人才的儲備建設工作,爲此他居然請到了景仰已久的“中國軍神”蔣百里,更憑他的私交關係將大名鼎鼎的竺可楨也請到了山東。

聽到蔣先生到來的時候陳曉奇興奮地差點跳起來,他對於20世紀初的那些軍事英才們可是仰慕許久了,但是可惜起家的時候自己沒有多大的本錢和號召力,導致不能夠搶先一步將天下英雄收歸囊中,到了功成名就地盤穩當的今天,那一代的人卻都已經成了別人的猛將了,跟他是對手多過朋友,甚爲遺憾。

而這些人中,真正的軍人--蔣百里先生是他仰慕許久心儀許久的人,也是他心目中國防大學校長和總參謀顧問的最佳人員。這是一個剛正不阿的軍人,帶着一股子文人的風骨和才氣,稱的上才氣縱橫,卻又眼裡揉不得沙子。他這前半生因爲對北洋軍閥的所作所爲失望而開槍自殺,輔佐吳佩孚,又因爲吳不“討奉”而辭職,轉身被孫傳芳請去,孫也只不過是一丘之貉而已,結果到了28年二次北伐開始,孫傳芳大敗虧輸徹底垮臺,蔣百里又閒下來了。

說實話,在這個時代,像蔣百里這樣的人是沒有出路的。真正的軍人,他心目中剛正不阿、爲了自己的國家民族不惜生命戰鬥到最後一刻的軍人,在中國是非常稀罕的,絕大多數的英才都論爲了軍閥和野心家們爭權奪利的刀槍,衝鋒在前匍匐在地,死了都沒人可惜,而他一輩子期望爲國捐軀,期望能夠親自指揮軍隊大敗日本,始終未能如願,這是他的遺憾,也是整個中國早期軍人的悲哀。

第二個萬字全勤都要達成!看在俺在39度高溫中辛苦碼字的份上,您支持一票吧!拜謝!

第47章 永利制鹼第79章 徐元的時代第103章 反攻東北(十二)第152章 熱血少年第83章 夜襲匪巢第75章 諾門坎 二戰開打第173章 主動退讓第45章 日本人的烏龍第39章 九一八(四)第125章 登陸日本第213章 瘋狂少年第127章 核訛詐 投彈第56章 實業先驅第44章 土匪下山第23章 生存選拔第51章 戰爭堡壘第74章 服裝文化第60章 熱血 勇士 殺第54章 新的起點第184章 圈套第33章 反思與決策第157章 夜襲(二)第102章 反攻東北(十一)第5章 意外大禮(三)第6章 初次盜版第22章 賠本交易第174章 兵臨城下第8章 兄弟重逢第44章 日本間諜第66章 土匪攻城第67章 萬噸輪、集裝箱第33章 大搞基建(三)第69章 孬兵第229章 戰端第176章 列車炮第64章 風起西北第18章 內幕消息第156章 夜襲(一)第41章 華北大戰(八)第70章 四大家族崛起第68章 都有難處第159章 空軍出擊第203章 省內移民第5章 災難財第106章 反攻東北(十五)第62章 諜戰(六)第14章 高薪待遇第238章 漁民第205章 我要賑災第54章 尼龍和潛艇第27章 磺胺和尼古丁第182章 大手筆第9章 中原開戰第25章 杜邦公司第56章 越墮落越發財第12章 環保工業(續)第116章 叢林奇蹟第129章 縛手縛腳第17章 春—藥大亨第32章 風雲起第33章 風雲變幻第9章 軍備建設第120章 華夏復興黨第28章 居庸關破第106章 反攻東北(十五)第42章 柴油動力第56章 越墮落越發財第78章 推波助瀾第43章 通信與基礎教育第33章 風雲起(二)第76章 復興之始第108章 出兵瓜島第156章 夜襲(一)第71章 慘敗第92章 經營 桃源第50章 咱們工人有力量第70章 麗莎的煩惱第102章 武器發展第37章 華北大戰(四)第39章 九一八(四)第107章 大反攻序曲第63章 南洋布局第17章 前路第45章 日本人的烏龍第21章 劉黑七之死第58章 強行推動第223章 中醫抗爭(三)第35章 華北大戰(二)第88章 南洋大戰(一)第216章 中德合作第88章 南洋大戰(一)第58章 千年 發端第43章 夜幕下的刀光第14章 高薪待遇第22章 冒牌土匪第34章 華北大戰(一)第59章 諜戰(三)第143章 亡命(一)第10章 危急中的世界第46章 第一筆橫財
第47章 永利制鹼第79章 徐元的時代第103章 反攻東北(十二)第152章 熱血少年第83章 夜襲匪巢第75章 諾門坎 二戰開打第173章 主動退讓第45章 日本人的烏龍第39章 九一八(四)第125章 登陸日本第213章 瘋狂少年第127章 核訛詐 投彈第56章 實業先驅第44章 土匪下山第23章 生存選拔第51章 戰爭堡壘第74章 服裝文化第60章 熱血 勇士 殺第54章 新的起點第184章 圈套第33章 反思與決策第157章 夜襲(二)第102章 反攻東北(十一)第5章 意外大禮(三)第6章 初次盜版第22章 賠本交易第174章 兵臨城下第8章 兄弟重逢第44章 日本間諜第66章 土匪攻城第67章 萬噸輪、集裝箱第33章 大搞基建(三)第69章 孬兵第229章 戰端第176章 列車炮第64章 風起西北第18章 內幕消息第156章 夜襲(一)第41章 華北大戰(八)第70章 四大家族崛起第68章 都有難處第159章 空軍出擊第203章 省內移民第5章 災難財第106章 反攻東北(十五)第62章 諜戰(六)第14章 高薪待遇第238章 漁民第205章 我要賑災第54章 尼龍和潛艇第27章 磺胺和尼古丁第182章 大手筆第9章 中原開戰第25章 杜邦公司第56章 越墮落越發財第12章 環保工業(續)第116章 叢林奇蹟第129章 縛手縛腳第17章 春—藥大亨第32章 風雲起第33章 風雲變幻第9章 軍備建設第120章 華夏復興黨第28章 居庸關破第106章 反攻東北(十五)第42章 柴油動力第56章 越墮落越發財第78章 推波助瀾第43章 通信與基礎教育第33章 風雲起(二)第76章 復興之始第108章 出兵瓜島第156章 夜襲(一)第71章 慘敗第92章 經營 桃源第50章 咱們工人有力量第70章 麗莎的煩惱第102章 武器發展第37章 華北大戰(四)第39章 九一八(四)第107章 大反攻序曲第63章 南洋布局第17章 前路第45章 日本人的烏龍第21章 劉黑七之死第58章 強行推動第223章 中醫抗爭(三)第35章 華北大戰(二)第88章 南洋大戰(一)第216章 中德合作第88章 南洋大戰(一)第58章 千年 發端第43章 夜幕下的刀光第14章 高薪待遇第22章 冒牌土匪第34章 華北大戰(一)第59章 諜戰(三)第143章 亡命(一)第10章 危急中的世界第46章 第一筆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