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武裝國軍

這個時候的南京政府已經經過了一輪的大變動,蔣中正上臺並不是就一定穩如泰山了!北伐雖然表面上成功了,但是留下了山東一個大尾巴沒有解決,這是個問題,而更大的問題是,全國的舊軍閥打沒了,新軍閥又冒了出來,這就成了蔣中正的一塊大心病。

北伐之後,形成了馮玉祥、閻錫山、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蔣中正如此四大派,其中馮玉祥佔據了陝甘寧青以及河南,山東西面他退了出去,不想跟陳曉奇爭鬥以免被全國人口誅筆伐,再者能跟鬼子硬抗的部隊他看着也牙疼,不過他的兵力卻是極強的,有42萬人,其次閻錫山有三十萬人,蔣中正有五十萬人,桂系1個軍,粵系五個軍,總數就有了220萬之多!

再加上張學良三十萬人,龍雲兩個軍,另有四川的三十餘萬,山東的十幾萬,新疆西藏的還不算,全國加起來的隊伍足足有!三百萬以上,這對於一個四點六億人口的窮國而言不啻是一場大災難啊!

而就單單那220萬軍,每月的消耗在6400萬,每年需要的軍費開支達八億七千萬,而此時的南京政府總收入纔不過4億冒頭,頂多支付軍費21億,這已經是窮兵黷武了!山東的軍費他現在是收不上來,也沒理由收!否則的話這數字輕鬆翻番了。(另有一說是年需軍費3億餘)

一則爲了讓國家喘口氣。二則將所有對自己有巨大威脅地各方勢力打壓下去,蔣總司令在與一衆智囊商量之後,決定削藩!他在7月6日發出“非裁軍無以救國”的危言,將裁軍提高到黨國危亡的高度上,號召全國息止紛爭,將數百萬青壯投入到國家建設之中。

其後。他主持召開會議,擬定裁軍策略。四個集團軍共留下65個師,共八十萬人,另有20萬變爲警察,以此達到削弱各方的目的。

在此過程中,馮玉祥和閻錫山各懷鬼胎。各出招數要靠攏蔣總司令,排擠另外一方,而蔣某人便開始拉東家打西家,又挑唆西家收拾東家,最後他在其中漁翁得利,結果被兩個人給看了出來。結果這場裁軍風波還沒就開始不歡而散。此後兩個人更託名傷病回了本地,開始整頓部隊準備摩擦!

此時,軍隊被分散到了各處的桂系急於上臺,便開始挑戰蔣總司令地權威,湖南拿下程潛的事件只是一個開始,更大規模地摩擦亦在醞釀之中,蔣總司令不得不騰出空來先解決身邊這個大患,順便擴展一下自己的拳腳,要不然五十萬大軍被困在蘇滬浙皖這小小的區域內。太憋屈了不是?

軍隊整編不管成功與否,總是要先將軍服被褥這些基本的東西統一起來的,這又是一樁不小地買賣!要知道即便是在蔣的名下,五十萬大軍的武裝那也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他光置辦軍械都捉襟見肘了,想要弄一水兒的新被服,沒那個閒錢!北伐軍過山東的時候,看到山東軍隊身上穿地那特殊的作戰服,從頭到腳嶄新嶄新的,眼饞的都要流口水。比較起來他們就跟叫花子似的。

不過宋子文卻是想不大明白了。五十萬軍隊的被服需要說少不少,對一般的中國富翁來說是相當大的一筆買賣了。但是以陳曉奇現在的身價,他不至於這麼鄭重地跑來跟自己商量這樣一份不過幾百萬的生意吧?隨便在上海找個手下就辦了啊!

他不解的問:“興漢兄,以你和總司令的關係,這樣的事情說句話就是了,沒有誰爭得過你,你何必爲了這件事專程跑一趟呢?”

陳曉奇搖搖頭道:“詳細的內情我現在沒辦法跟你細說,這件事有幾條件我必須先跟你談清楚,第一,這筆裝備採購意向是針對包括我山東軍在內五個集團軍總共240萬人的,對外宣稱總數額五千萬圓!第二,不是我主動來招攬這筆生意,而是由政府出面進行統一採購,第三,採購將以公開招標的方式在上海舉行面向全世界的招標會,第四,這次招標會最終是以日本方面最低價中標結束!第五,最後你們將拿到全額足夠的被服,一切都由我來出,不要花南京政府一毛錢!”

宋子文倒吸一口涼氣!五千萬!這個數字太大了!如果用來購置軍用被服根本都用不了其中一半!陳曉奇甩出這麼大地一塊肉來,讓南京政府出面招標,還讓日本人來中標,這都是幹什麼啊!古里古怪地,難道這是一個大陰謀?

但是陳曉奇已經說了內情不方便透露,那麼即是說這件事肯定涉及到不爲人知的大秘密,以至於要勞動國民政府出面幫着辦理地地步,光這個數額就夠嚇人的,那麼如果這件事是一個大陰謀的話,按照陳曉奇的所作所爲,不是幹不出來啊!針對誰的?日本人?!

很有這個可能,陳曉奇從來都不掩飾自己對日本人的憎恨這是出了名的,而這一次跟日本人的沒完沒了的衝突戰鬥也已經表明了立場和態度,那麼說他花錢設一個陷阱讓日本人鑽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他怎麼就知道南京政府一定會幫他這個忙?自己就一定會那麼做呢?

陳曉奇看出來他的猶疑,呵呵笑道:“我知道這樣的要求是有些唐突,但是請子文兄一定要相信,這對於國民政府沒有任何的壞處,你只需要發表一次聲名,發起一次招標會,剩下的事情全都有我們來操作,不會讓你們落下一點埋怨,事後答應你們的東西一點都不會少!另外。我知道蔣總司令要重整武裝,對於眼下地軍械武器都不是很滿意,或許我可以幫上一點忙!”

武器買賣?宋子文的眼睛一亮,這可是一個好消息啊!自從山東方面跟日軍打起來之後,世界各國和各方勢力無不在嚴重關注着事態的發展。但是結果卻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標榜爲世界一流強軍的日軍居然被名不見經傳的山東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傷亡慘重。而日軍數次增援地海上來軍硬是給阻擋在膠縣前沿不得寸進,就連出動了航空母艦和戰列巡洋艦在內的聯合艦隊都無可奈何。這山東軍哪裡來地這麼大戰鬥力?!

後來經過情報收集和分析,他們得出來的結論是---山東軍的武器太強大了!從機槍衝鋒槍配備,到迫擊炮輕型山炮以及重炮,再到大口徑重型榴彈炮,以及天上的空軍戰機。防空力量等等,各式各樣的裝備琳琅滿目,其數量質量都可稱得上是當前所知世界軍隊之佼佼者,難怪他們打得那麼暢快!日軍光被那巨量地重炮轟炸就搞得五癆七傷了!

宋子文帶着期冀的問:“你的意思,是你們所有的武器裝備,都可以賣給我們麼?包括你們的戰機和大炮在內?甚至是列車炮?”

陳曉奇嘿嘿笑道:“你們對我的底細摸得挺清楚啊!沒錯!凡是這次對日作戰拿出來地武器。我都可以賣給你們!而且我可以保證,我的產品性能都是世界一流的,很多連列強都沒有裝備過的先進技術,另外,我的價格絕對是你難以想象的優惠,這件事如果通過子文兄來做,是非常合適的。”

陳曉奇幹嘛不賣?他研究新武器可是要花很多錢的,反正這些初級版的東西早晚都要淘汰掉,留着幹嘛。還不如趁早搞一些賣出去賺點外快,將投入地研發成本撈回來,順便通過他們測試一下產品質量,處理廢品也行啊!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永遠是人,而不是這些常規武器,這一點陳曉奇清楚得很。而武器這種商品,本身就是暴利的,與其便宜了西方洋鬼子,還不如自己揣起來呢!

但是這樣的消息對於宋子文來說意義就大不一樣了!南京政府缺錢。缺武器裝備。想要解決這問題不是那麼容易,除非他們真正的統一了全國才能富裕一點。列強國家以前是禁止朝中國售賣各種武器的。後來日本人和蘇俄打破了行規,爲了自己的目的賣給中國人武器,讓他們自相殘殺。

不過他們現在即使開了禁,銷售給中國人的武器還是限制很大的!那些大口徑地重炮是非賣品,那些先進地戰艦戰機是非賣品,除非是淘汰下來的東西,否則不會賣給中國,而且中國軍隊也窮啊!大口徑重炮他們根本都買不起!

陳曉奇願意便宜賣,這意義重大啊!而作爲大筆買賣地中間人,按照行規那是一定要有回扣的,這年頭誰人不貪啊!宋子文家裡儘管還算富裕,但是對於百萬大軍的裝備產生的利潤他是有計算過的,那是一夜暴富的好機會!

宋子文強壓心頭的興奮,笑道:“我想總司令是一定喜歡這樣的消息的!興漢兄當真是痛快啊!這件事好說了!不過關於軍用被服招標這件事,我是一定要上報給總司令決斷的,所以在此之前我不能答覆你,不過我相信他一定會認真考慮的。想必興漢兄對於總司令的一些政策是持支持意見的吧?”

這說的,應該就是以裁軍爲核心的打擊各方新軍閥的事情了,現在蔣總司令一個人對佔據了全國絕大部分的新軍閥,無論從兵力上還是地盤上都大大的不夠,對於能否徹底掃平幾大軍閥他是沒有底的,而陳曉奇表現出來的實力太令人害怕了,他一定要弄明白陳的立場,是敵人還是朋友。如果是敵人,蔣總司令恐怕得考慮下自己的退路了。

不過貌似一直以來雙方的關係都蠻不錯的啊!又送武器又貸款的,還支持北伐,小老弟當的很稱職!

陳曉奇道:“子文兄,上次我們談的湖南江西的開礦合作事項,到現在都還沒有進入實質性進展,這裡頭李白等人怕是當了惡客!對於我地工業生產影響很大啊!我想蔣總司令是不是應該先把這些不聽話的傢伙給調理調理呢?!”

宋子文呵呵笑道:“我明白興漢兄的意思了。如此這件事便由我來具體把握好了,有了進展我會通知你的。”

陳曉奇笑着點點頭,正事談完,他們便放在一邊,一面吃着西餐,一面聊着天南地北不着邊的事情。如同兩個好朋友一般有說有笑的,甚是放鬆。

當天晚上。陳曉奇就在此處與上海三大亨舉行宴會,此次算作是他與三人地正式會面,自然是熱情高漲,席間觥籌交錯自不細表,當問及陳曉奇此來有什麼要跟他三兄弟合作的事情時。陳曉奇向杜月笙提出一件非常特別地事情---蒐集文物。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民間掀起一股收藏熱,究其原因還在庚子年事變和滿清的倒臺所致。大勢已去後,滿清貴族和各省各道的官員們沒了憑依,絕大多數便收拾家財躲進各地的租借地當寓公,而這些人卻也正是那個年代中國最富有的一類。

自乾隆年間文物字畫收藏之風颳起來後。到了民國期間,因爲政局動盪天下顛覆,急劇變幻地事態令廣大民衆無所適從,這裡頭的遺老遺少們最是難耐,生活變化令他們很快就不得不去典當家財出售收藏。俗話說“盛事的古董、亂世的黃金”,許許多多價值連城的珍貴文物典籍就這樣被倒賣一空,流落異國他鄉。

這個風潮最瘋狂的是在民初那十年間,而陳曉奇有能力地時候已經過了那一撥的高峰期,到了最近。這股風又颳了起來,無非仍是隨着世事變幻隨波逐流罷了,但是陳曉奇現在有能力有實力去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他便決不能袖手旁觀。

他言辭懇切的跟三人講解了中國文化典籍文物流失之重要性,言明自己的意志,無論如何要盡最大的努力將這些無價之寶的流散控制下來,而上海作爲一個橋頭堡,一個最重要的對外窗口,這種事情的發生是最多地,其中很多的經手人便是他們三個。

當然陳曉奇不便於說破。他只說自己想要爲中華正朔保留一份圓氣。保留一點家底,所以一旦有這樣的大宗典籍文物被倒賣。珍貴的文物被拋售的情況,請三人代爲攔截,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將其阻止,即便是三人不方便出面的,也請務必將消息告知,他自己再想辦法解決便是了。

這樣的要求好有什麼不好說的?對於杜月笙黃金榮來說,拿錢辦事給誰做都是一樣,這些事情他們三個大佬根本都不必要操心,吩咐一聲下去之後就是了,也只有張嘯林此人死性不改,念念不忘日本人那點好處,陳曉奇冷眼旁觀,心中已經給他判了死刑。

杜月笙與他們又有不同,他自明想要做一個文化人,這些年來可說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了。舉凡途經上海又或者短暫駐留的文人墨客莫不受到他的殷切接待,對於這樣地雅事他當然樂得插一手,再者說了,這裡面好處那可是大了,陳曉奇又不會讓他們白幫忙,陳老闆地豪氣天下皆知了,他們又不是沒有體會到,當下欣然應允。

而後陳曉奇又提出來另外一個事情,就是抄書。

中國的民間藏書之風向來很盛,歷朝歷代地典籍除了官方藏書秘不示人之外,民間特別是南方少經戰火的地方,傳承數百年甚至千年的家庭不在少數,而中國人的習俗,那就是富而知禮,有錢了是一定要讀書,不讀書也要買上一大堆的放在那裡裝門面,久而久之日積月累,便一家家的攢起來大量書籍,千百年後便成了文物善本了。

這股文風在蒙古人滅宋的時候,給狠狠的摧殘了一次,當時有很多的大富人家便將這些字紙藏在地洞或者山中密處,留待他日重新挖出來繼承下去,所幸蒙古人沒文化,他們只喜歡金銀珠寶綾羅綢緞這些看着晃眼的東西,書本字畫根本不屑一顧,搶劫殺人完了便一把火燒掉了事,中國文字頓時慘重,加之讀書人紛紛死難,這便是“崖山之後無中國”了。

雖然經過明朝兩百來年的極力振作,甚至還有《永樂大典》這樣的文匯大集成,然對於宋朝三百年那光輝燦爛震古爍今的巨大成就不過是山之一角罷了,要說復興那是言之尚早。

但就是這樣,也只是曇花一現,滿清更加的殘暴不文,他們經過燒殺搶掠後,強迫漢民剃髮易服,使億萬漢人腦袋頂上個“金錢鼠尾”的醜陋尾巴,否則便是“留髮不留頭”。

反抗者被屠戮殆盡,讀書人發兩句牢騷,隨之被持續百餘年的“文字獄”一層層的削掉剝去,直到乾隆要編《四庫全書》,引誘天下百姓奉獻出自己好不容易珍藏下來的典籍,而後依次抄家滅族,大興文字獄,徹底滅了中華文風之正朔風骨。

反過頭來,滿清便開始對收繳上來的這些珍貴典籍刪減篡改,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總共焚燬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禁燬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不但是那些不利於滿清的文獻被禁燬,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圓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又將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全部被銷燬,目前明代檔案僅存三千餘件,還幾乎都被滿清篡改過。

該死的網通!我鄙視你啊!

———————————————————————————————

第26章 產業工人第127章 核訛詐 投彈第124章 對抗的開始第53章 託媒求親第4章 1929年第61章 諜戰(五)第49章 南洋戰事(五)第148章 日本再出兵第32章 風雲起第17章 淞滬開戰(四)第54章 改變的起點第50章 咱們工人有力量第83章 夜襲匪巢第37章 加強合作第11章 婆羅洲空戰第22章 賠本交易第238章 漁民第53章 託媒求親第122章 鐵血少年團第29章 超級忽悠第71章 我要回國第65章 馮玉祥出山第13章 察東戰(四)第22章 賠本交易第8章 離奇身世第129章 縛手縛腳第109章 瓜島血戰(一)第18章 未知方向第78章 離開美國第3章 扯皮 擴展第83章 夜襲匪巢第74章 張宗昌南下第35章 改變的步伐第201章 擠兌風(二)第224章 中醫抗爭(四)第87章 初見第39章 九一八(四)第43章 華北大戰(十)第193章 搶救文化第85章 爭執第31章 過把槍癮第211章 沒有棉花第132章 最後的告別 以色列第38章 華北大戰(五)第7章 宿命分歧第45章 南洋戰事(一)第10章 時尚教父第67章 萬噸輪、集裝箱第64章 風起西北第33章 反思與決策第48章 華北大戰(十五)第79章 溫莎伯爵第197章 轉折點第190章 購物中心第21章 劉黑七之死第6章 人間地獄第110章 反攻東北(十)第165章 炸了再說第44章 變局第65章 風起西北(二)第44章 土匪下山第41章 再見佳人第56章 暗潮涌動第107章 大反攻序曲第33章 風雲變幻第30章 不朽的英雄第223章 中醫抗爭(三)第22章 淞滬開戰(九)第41章 九一八(六)第196章 我的中國心第108章 出兵瓜島第53章 游擊戰 核工業第30章 金三角 霍元甲第165章 炸了再說第49章 人才在哪裡第8章 憤怒第53章 羣體擴張計劃第36章 九一八(一)第100章 收編序曲第49章 南洋戰事(五)第125章 民族自信心第18章 內幕消息第43章 大麻煩第13章 虎頭蛇尾第30章 金三角 霍元甲第75章 誰比誰狠第12章 大魚第179章 博弈與敲詐第88章 割據基地第89章 南洋大戰(二)第3章 扯皮 擴展第202章 準備賑災第112章 叢林圍剿第42章 九一八(完)第152章 熱血少年第48章 華北大戰(十五)第72章 英雄的背影第10章 危急中的世界第181章 英國人的態度第42章 柴油動力
第26章 產業工人第127章 核訛詐 投彈第124章 對抗的開始第53章 託媒求親第4章 1929年第61章 諜戰(五)第49章 南洋戰事(五)第148章 日本再出兵第32章 風雲起第17章 淞滬開戰(四)第54章 改變的起點第50章 咱們工人有力量第83章 夜襲匪巢第37章 加強合作第11章 婆羅洲空戰第22章 賠本交易第238章 漁民第53章 託媒求親第122章 鐵血少年團第29章 超級忽悠第71章 我要回國第65章 馮玉祥出山第13章 察東戰(四)第22章 賠本交易第8章 離奇身世第129章 縛手縛腳第109章 瓜島血戰(一)第18章 未知方向第78章 離開美國第3章 扯皮 擴展第83章 夜襲匪巢第74章 張宗昌南下第35章 改變的步伐第201章 擠兌風(二)第224章 中醫抗爭(四)第87章 初見第39章 九一八(四)第43章 華北大戰(十)第193章 搶救文化第85章 爭執第31章 過把槍癮第211章 沒有棉花第132章 最後的告別 以色列第38章 華北大戰(五)第7章 宿命分歧第45章 南洋戰事(一)第10章 時尚教父第67章 萬噸輪、集裝箱第64章 風起西北第33章 反思與決策第48章 華北大戰(十五)第79章 溫莎伯爵第197章 轉折點第190章 購物中心第21章 劉黑七之死第6章 人間地獄第110章 反攻東北(十)第165章 炸了再說第44章 變局第65章 風起西北(二)第44章 土匪下山第41章 再見佳人第56章 暗潮涌動第107章 大反攻序曲第33章 風雲變幻第30章 不朽的英雄第223章 中醫抗爭(三)第22章 淞滬開戰(九)第41章 九一八(六)第196章 我的中國心第108章 出兵瓜島第53章 游擊戰 核工業第30章 金三角 霍元甲第165章 炸了再說第49章 人才在哪裡第8章 憤怒第53章 羣體擴張計劃第36章 九一八(一)第100章 收編序曲第49章 南洋戰事(五)第125章 民族自信心第18章 內幕消息第43章 大麻煩第13章 虎頭蛇尾第30章 金三角 霍元甲第75章 誰比誰狠第12章 大魚第179章 博弈與敲詐第88章 割據基地第89章 南洋大戰(二)第3章 扯皮 擴展第202章 準備賑災第112章 叢林圍剿第42章 九一八(完)第152章 熱血少年第48章 華北大戰(十五)第72章 英雄的背影第10章 危急中的世界第181章 英國人的態度第42章 柴油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