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明王

卻說說不的獨自到達應天后,受到了朱元璋的熱情款待,當晚朱元璋設宴爲他接風洗塵。在席上,朱元璋問起他的來意。

說不的道:“‘龍鳳皇帝’韓林兒墜江而死的消息傳到總壇後,教主非常震驚,特命我前來提廖永忠兄弟前往總壇,教主要親自向廖兄弟詢問詳情。”

朱元璋大叫一聲,道:“啊呀!大師來晚了一步。那廖永忠已於昨日被屬下斬首示衆了。”

說不的驚道:“什麼?廖永忠死了?”

朱元璋道:“是啊,這廖永忠護住不利,導致‘龍鳳皇帝’慘死,不殺他不足以平息軍中將士的不忿。屬下迫不得已,只有將他殺了。”

說不的明知朱元璋殺廖永忠是爲了滅口,但事已至此,也是無話可說。

只聽朱元璋繼續道:“廖永忠作戰一向勇猛,屢立戰功,屬下也不想殺他,可是全軍上下一致要求嚴懲廖永忠,屬下也是莫可奈何,唉!”

說不的聽着朱元璋滿口胡話,強忍住破口大罵的衝動,深吸一口氣,道:“原來如此,那也是沒有辦法的是了。”

之後,宴會的氣氛變得十分沉悶,不多時,便草草收場。

第二日一早,說不的便向朱元璋辭行,要離開應天。

朱元璋出言挽留道:“大師何不多待幾日,也好叫小人好好盡下地主之誼。”

說不的道:“不了,教主還着急等着我的回報,我這就回去了。”

朱元璋道:“既然如此,屬下就不多留了。”

說不的離開應天后。便徑直趕往了江州。當他趕到江州時,楊逍等都已分赴各地。

說不的剛進江州城,慕容燕就得到了稟報,當即就召他來見。說不的進入慕容燕的書房時,慕容燕已等候多時。

慕容燕開口問道:“情況如何?”

說不的道:“教主。屬下無能,未能救下廖兄弟。”當即就將他在應天的經歷訴說了一遍。

慕容燕聽後道:“是這樣,此事也怪不得你,沒想到朱元璋下手這樣快。”

說不的道:“教主,下一步,咱們該怎麼辦?”

慕容燕道:“這次總壇接受了徐壽輝的地盤。勢力上已不比朱元璋弱多少,也是時候解決應天這支紅巾軍素來自行其是的問題了。”

說不的道:“不錯,這次總壇輕而易舉的就討伐了陳友諒,天下注目,正可以藉此聲勢整頓各路義軍。這種事情越早解決越好。遲了,恐又生變化。”

慕容燕道:“事不宜遲,我明日就動手前往應天。大師再辛苦一趟,傳令下去,召集各地首領前往應天會合。”

說不的道:“好,我這就去辦,教主獨自前往應天,千萬要小心。”

慕容燕知道說不的讓自己小心什麼。便道:“你放心好了,料來那朱元璋還不敢對我下手。”

次日一早,慕容燕便偕同趙敏、周芷若、小昭、黛綺絲前赴應天。一路上連得本教捷報。又聽得各地義軍蜂起,慕容燕心下甚喜。

慕容燕路上不與明教義軍將領會面,只暗中察看,但見義軍軍紀嚴明,不擾百姓,到處多聞頌揚吳國公朱元璋、徐達大將軍之聲。

這一日來到應天府城外。朱元璋得訊,命湯和、鄧愈兩將率兵迎候。接入賓館。

湯和稟道:“吳國公與徐大將軍、常將軍正在處理緊急軍情,得知教主到來。不勝之喜。只以軍務羈身,未克親迎,還請教主恕過不恭之罪。”

慕容燕笑道:“咱們自己兄弟,管這些迎送虛文作甚?自是軍情要緊。”

當晚賓館中大張筵席。酒過三巡,朱元璋帶同大將徐達、常遇春、湯和、鄧愈、花雲匆匆趕到,在席前拜伏在地。慕容燕急忙扶起。朱元璋親自斟酒,恭恭敬敬地嚮慕容燕敬了三杯,慕容燕全都一飲而盡。席間說起各路軍情,朱元璋稟報攻城掠地的業績,言下頗有得色。慕容燕大加稱讚。

過不多日,明教衆首領紛紛自各地到應天府相聚,楊逍、範遙、韋一笑、殷天正、五散人、五旗使等先後到達。朱元璋又設宴款待楊逍等人,衆人正酒醉正酣時,忽然門外教衆來報:“波斯總教派了一個使節團,前來參見教主。”慕容燕忙率領衆人,出門迎接。

出得門來,只見遠遠一隊人馬,穿得花團錦簇,緩緩而來,連馬匹上也披紅掛綵,喜氣洋洋,前導樂隊吹起胡笳瑣吶、彈着十幾只琵琶。幾名胡人見慕容燕等人出來,便即下馬,奔上前來,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禮。一名爲首者說道:“波斯明教聖教主謹派在下前來中華,拜見中華明教慕容教主。”

慕容燕認得此人是大聖寶樹王,跟在他身邊的兩人是智慧寶樹王和常勝寶樹王。慕容燕將賓客迎入門中,到大廳分賓主就座。

慕容燕開口問道:“三位這次前來,所爲何事?”

大聖王站起身來,躬身說道:“我已將黛綺絲聖女的事回報了敝教聖教主,敝教聖教主說只要慕容教主答應一件事,敝教就可以不追究聖女失貞之罪。”

慕容燕道:“哦?是何事?”

大聖王雙手一拍,四名錦衣波斯人擡着一隻閃閃發光的白銀箱子,躬身放到慕容燕身前。箱蓋打開,裡面錦緞爲襯,並排放着六根聖火令。

大聖王道:“敝教‘乾坤大挪移心法’失傳已久,聽聞中華明教還有流傳,所以敝教聖教主希望能用這六枚聖火令換回‘乾坤大挪移心法’。只要慕容教主答應了此事,敝教就不再追究聖女失貞之罪。”

慕容燕吃了一驚,站起身來。中華明教本有十二枚聖火令,前代教主失卻。上次靈蛇島會鬥,慕容燕奪回了六枚,想不到波斯總教又送來餘下的六枚。如此則十二枚聖火令盡歸原主,他這教主當得名正言順,總教這份禮物。可說隆重之極。

慕容燕當即便道:“此事好說,‘乾坤大挪移心法’本就是從波斯傳入中土,如今重回波斯,也算是物歸原主。”捧出“乾坤大挪移心法”羊皮,鄭重包入錦緞,請總教使節帶回波斯。回贈總教聖教主。

三位寶樹王大喜,伏地拜謝。

慕容燕已習得心法,此後自可在教中留下副本,讓此心法在中華流傳。如此一來,中華明教就等於什麼都沒失去就得到了總教的六枚聖火令。慕容燕覺的有些過意不去。就將三位寶樹王請到後堂,把自己所悟到的“乾坤大挪移神功”以及“聖火令神功”擇要傳授了一些。

過了兩天,慕容燕傳授神功已畢,中土明教列隊歡送,恭送波斯總教使節迴歸。慕容燕、楊逍、範遙、朱元璋等各有大批貴重禮物回贈。

衆人回到應天府明教聖火大堂,教中諸首領站立堂前。

慕容燕從懷中取出十二枚聖火令,放在中間桌上,高聲向衆人宣佈:“昔年本教不幸。十二枚聖火令遺失,幸而波斯總教代爲妥善保管。今此大業克成,上代教主心願得償。我教上下,永感總教盛德高義。”雙膝一曲,向桌上的十二枚聖火令跪下。明教羣豪紛紛跪下。

禮畢,慕容燕拿起波斯總教使節送來的聖火令,將上面的三大令、五小令大師誦讀。

聖火令三大令:

第一令,不得爲官做君:吾教自教主以至初入教弟子。皆以普救世人爲念,決不圖謀私利。是以不得投考科舉。不得應朝廷徵聘任用,不得爲將帥丞相。不得做任何大小官吏,更不得自立爲君主,據地稱帝。於反抗外族君皇之時,可暫以‘王侯’、‘將軍’等爲名,以資號召。一旦克成大業,凡我教主以至任何教衆,均須退爲平民,僻處草野,兢兢業業,專注於救民、渡世、行善去惡。不得受朝廷榮銜、爵位、封贈,不得受朝廷土地、金銀賜與。唯草野之人,方可爲民抗官、殺官護民;一旦爲官爲君,即置草良於度外矣。

第二令,不得虐民害民:本教以救民護民爲宗旨,凡有利於平民百姓者,皆爲本教應作應爲之無上要務。本教所需,可搶劫官府、官倉、官庫、財主、大戶,可受平民捐獻,亦可向民徵糧。但必須百姓先食飽,我教衆方可動箸。如遇饑荒,有糧食時先施百姓,我教衆後食;若糧不足,則我教衆不食。教衆與百姓爭鬧鬥毆,傷百姓者罪加一等,雙方有過,先罰教衆。

第三令,不得自相爭鬥:凡我教衆,不論身爲教主、左右光明使、護教法王、旗使、門使,或初入門弟子,不得互相分派爭鬥,如意見不合,僅可辯論爭執,粗言咒罵、辱及祖宗亦不算犯令,何人出手毆擊,即爲犯令,殺傷教友人身、人命,更爲大罪。若有紛爭,交由上級判斷是非,此後即須聽命息爭,永保和好。

聖火令五小令:

第一令:凡我教衆,須守信義,出言如山,不得違諾失信,對教外人士亦當守信。

第二令:同教教衆,即爲兄弟姊妹,情同骨肉,重情重義,生死不渝。

第三令:尊敬長上,孝順父母,友愛弟兄,照顧朋友。

第四令:尊重婦女,不得輕薄調戲。任何處女寡婦,如與之有夫妻之事,即須娶之爲妻,否則須莊重相對。朋友妻,不可戲,朋友女,不亂語。

第五令:視明教如性命,長上有令,必須竭力遵行,叛教通敵者殺無赦。對教外人士和氣相待,甘居下風,不可妄自得罪,爲本教樹敵。戒葷之禁,今後取消。

慕容燕念畢,頓了一頓,朗聲道:“衆位兄弟,聖火令迴歸本教,實是萬千之喜。聖火令上記的是本教歷代祖傳的大令大訓,大家今後要鄭重遵奉,不得有違。”

明教衆人齊聲說道:“吾等必當鄭重遵奉,不違教令。”

彭瑩玉說道:“教主容察:前代教主在聖火令上刻此三大令、五小令之時,百姓受官府欺壓凌剝,苦不堪言。本教爲衆百姓出頭,自己自然不可去做官家、做官府。但今日韃子佔我江山,神州淪於異族,我教的最大宗旨,奠過於驅除胡虜,拯救千萬百姓於韃子的鐵蹄踐踏之下。教主做官家、衆兄弟做官府,並不是爲了欺壓百姓,而是拯救百姓,保護百姓。因此屬下等奉請教主爲百姓而稱王。”楊逍、範遙、韋一笑等隨即附和。

這次明教首腦大會應天,本就意圖奉教主慕容燕爲義軍的正式首領,就此稱爲“明王”,打平天下後登位爲帝,建立大明王朝。應天府大多數兵將出自明教,徐達、常遇春等大將,楊逍、範遙、韋一笑、彭和尚等教中首腦人物,對慕容燕向來尊崇信服,一致贊同,只朱元璋、李文忠、胡廷瑞等不願將大好基業奉之於慕容燕,然見大勢所趨,也不敢示意反對。

慕容燕知這時不能退讓,稍作推辭,便應了下來。衆人盡皆大喜,當即上前拜見明王。至此明教東西兩路義軍合二爲一,盡歸總壇旗下。

第十八章 回疆戰亂5第二十五章 救治第三十章 重聚第十七章 邀約第六十章 平亂第二十四章 賭鬥第五章 杭州風雲第六章 金盆洗手3第十九章 喬裝第二章 路遇彭瑩玉第十八章 大戰光明頂6第三十章 絕情谷2第九章 授譜第三十六章 絕情谷8第十六章 下山第五十九章 縹緲峰之亂4第三十八章 金花再現第七十八章 宋遼罷戰第十五章 會面第三十章 乾隆之死2第四十七章 武當婚姻第四十一章 襄陽鏖戰3第四十四章 趕赴桃花島第五章 金盆洗手2第四章 暫離蝴蝶谷第一章 故事開始第八章 偶遇第三十二章 擂鼓山棋局2(求推薦、收藏)第五十六章 縹緲峰之亂第五章 谷內風雲第四十八章 狼子野心第二十章 英雄大會第四十九章 天山折梅手第二十九章 絕情谷第六十章 平亂第八章 賞善罰惡令第二十一章 混戰第四章 歸家第二十章 天寧寺第六十六章 英雄大會5第三十六章 掌門第六章 對陣全真第六十三章 英雄大會2第五十八章 縹緲峰之亂3第七十一章 再遇木婉清第四章 取章節名好難第三十四章 曲終人散第三章 莫大先生第三十二章 絕情谷4第四十章 襄陽鏖戰2第三十一章 絕情谷3第五章 杭州風雲第七十一章 再遇木婉清第五十四章 誅滅陳友諒第三十五章 絕情谷7第四十章 萬仙大會1(求推薦、收藏)第四十四章 趕赴桃花島第十七章 回疆戰亂4第五十七章 縹緲峰之亂2第二十四章 賭鬥第二十一章 混戰第七章 關東四大門派第六十章 平亂第三十四章 定計第十二章 乾坤大挪移第一章 翠羽黃衫第二十三章 回返中原第一章 玄鐵令第六章 雪山來客第二章 結交衆人第二十章 大戰光明頂8第二十七章 任我行第四章 歸家第二十一章 入主明教第七十二章 大輪明王第十章 洛陽第二十一章 入主明教第六十一章 入主靈鷲宮第八章 《笑傲江湖》第四十四章 神鵰終了第七十八章 宋遼罷戰第八章 授藝第二十四章 威懾(求推薦、收藏)第七十四章 西夏駙馬2第十八章 大戰光明頂6第六章 杭州風雲2第二章 活死人墓第八十章 九空無界第五十三章 驚變第二十四章 初會趙敏第二十六章 神足經(求推薦、收藏)第六章 金盆洗手3第十二章 上華山第二章 活死人墓第五十章 冰庫中第十七章 亂戰第五十六章 平定天下第二十四章 初會趙敏第八十章 九空無界第十三章 風清揚
第十八章 回疆戰亂5第二十五章 救治第三十章 重聚第十七章 邀約第六十章 平亂第二十四章 賭鬥第五章 杭州風雲第六章 金盆洗手3第十九章 喬裝第二章 路遇彭瑩玉第十八章 大戰光明頂6第三十章 絕情谷2第九章 授譜第三十六章 絕情谷8第十六章 下山第五十九章 縹緲峰之亂4第三十八章 金花再現第七十八章 宋遼罷戰第十五章 會面第三十章 乾隆之死2第四十七章 武當婚姻第四十一章 襄陽鏖戰3第四十四章 趕赴桃花島第五章 金盆洗手2第四章 暫離蝴蝶谷第一章 故事開始第八章 偶遇第三十二章 擂鼓山棋局2(求推薦、收藏)第五十六章 縹緲峰之亂第五章 谷內風雲第四十八章 狼子野心第二十章 英雄大會第四十九章 天山折梅手第二十九章 絕情谷第六十章 平亂第八章 賞善罰惡令第二十一章 混戰第四章 歸家第二十章 天寧寺第六十六章 英雄大會5第三十六章 掌門第六章 對陣全真第六十三章 英雄大會2第五十八章 縹緲峰之亂3第七十一章 再遇木婉清第四章 取章節名好難第三十四章 曲終人散第三章 莫大先生第三十二章 絕情谷4第四十章 襄陽鏖戰2第三十一章 絕情谷3第五章 杭州風雲第七十一章 再遇木婉清第五十四章 誅滅陳友諒第三十五章 絕情谷7第四十章 萬仙大會1(求推薦、收藏)第四十四章 趕赴桃花島第十七章 回疆戰亂4第五十七章 縹緲峰之亂2第二十四章 賭鬥第二十一章 混戰第七章 關東四大門派第六十章 平亂第三十四章 定計第十二章 乾坤大挪移第一章 翠羽黃衫第二十三章 回返中原第一章 玄鐵令第六章 雪山來客第二章 結交衆人第二十章 大戰光明頂8第二十七章 任我行第四章 歸家第二十一章 入主明教第七十二章 大輪明王第十章 洛陽第二十一章 入主明教第六十一章 入主靈鷲宮第八章 《笑傲江湖》第四十四章 神鵰終了第七十八章 宋遼罷戰第八章 授藝第二十四章 威懾(求推薦、收藏)第七十四章 西夏駙馬2第十八章 大戰光明頂6第六章 杭州風雲2第二章 活死人墓第八十章 九空無界第五十三章 驚變第二十四章 初會趙敏第二十六章 神足經(求推薦、收藏)第六章 金盆洗手3第十二章 上華山第二章 活死人墓第五十章 冰庫中第十七章 亂戰第五十六章 平定天下第二十四章 初會趙敏第八十章 九空無界第十三章 風清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