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廷推

既然陛下說要廷推,那就廷推嘍,只是嬴政兒子雖然多,但一到十八里挑來挑去,有可能登上太子之位的,也就是長公子扶蘇和少公子胡亥。

長公子扶蘇自然不用說,雖然不是嫡子,但是卻是長子。大秦爲未王位紛爭,自古以來都是立嫡立長,所以扶蘇從小就是接受最正統的王儲教育,爲人又謙和方正、仁厚善良。縱然是不喜歡扶蘇這樣的人,也不會覺得他討厭。

嬴政是個鐵血皇帝,一生滅國無數,已經爲大秦建下了不世之基業。現在秦國已經變成秦朝,家業夠大但不夠穩,需要的不再是開疆拓土型君主,而是一位能與民休息、休養生息的帝王。

兩者綜合之下,長公子扶蘇自然是理論上的最佳人選。

當然,理論永遠只是紙面上的東西,放到現實生活中未必好用。

就像兵法一樣,論紙上談兵,最牛的那是趙國的趙括,可他不一樣在長安,被我大秦的武安君白起所敗。

至於少公子胡亥,這個人……這個人……性格比較的複雜。

他雖然是少子,雖然很得嬴政喜愛,但按理來說少子是不能當太子的,古往今來因爲廢長立幼,而引發國家動盪的事比比皆是,嬴政英明一世,沒可能犯這種錯誤。因此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在早期之時,嬴政對少公子寵愛歸寵愛,但卻是一味縱容,任憑少公子如何聰明伶俐,獻出什麼樣的寶物,都只是從父親的角度去寵愛他,完全沒有將少公子當成接班人的跡象。

直到後來……且不提少公子在楚國殺伐果斷,酷似年輕時的陛下,只說後來少公子在觀龍門奇景之時,天空中不但出了異像,而且少公子竟然還隨着異像,找到了丟失已久的九鼎。

所有人都能感覺到,自從少公子帶着九鼎自楚國歸來,嬴政對他的態度就變了。

不管是將秦之發源地封給少公子,還是興建葡萄宮,同時在上林苑中爲少公子劃出小封地練手,又或者是出門旅遊時走哪帶哪,甚至還經常拉着少公子上各種大小朝會,都顯示出嬴政態度的變化。而對百官來說,最直觀的變化則顯示在,最近發下來的奏摺上,不屬於陛下的字跡是越來越多了。

而這一次又直接說要廷推太子,思來想去,有眼光的人都覺得,這妥妥的是嬴政在爲少公子造勢。

之所以說要廷推,無非只是想找個“衆望所歸”的藉口,讓“心有不甘”的陛下“不得不接受”而已。

陛下真是太狡猾了!

衆人心裡想着,只是他們一邊罵,卻又一邊在心裡想着,自己要不要順從陛下的心意,去博上一把之時,有一個人已經搶先一步站了出來。

這個人很多都認識,是《秦禮》的總編叔孫通大人,一個機智靈敏、精通中庸之道,最重要的是,擅於揣摩上司心思的人物。

一看見叔孫通出來,衆人不由紛紛在心中悔恨自己下手怎麼不早一點,竟然讓這傢伙搶了先機。

此人一向擅長揣摩上司心思,再加上他又是由少公子舉薦才成爲《秦禮》總編,少公子於他有知遇之恩,他不幫少公子纔怪。

果然,和大家想像的一樣,叔孫通一出場先是沒口子的誇了胡亥一大串話,然後再說了一句,“臣推舉少公子爲太子。”

胡亥在一旁看着叔孫通口沫飛揚的表演,心裡感覺怪怪的,總感覺自己和叔孫通嘴裡說的那個“少公子”不是同一個人來着。

什麼性格穩重、態度謙和、知大體曉大義之類的,那真是自己嗎?不會是另一個位面的胡亥吧?

胡亥低下頭漲紅着臉聽着,似乎是在用他粉撲撲的小臉來大家證明,我還是一個恥度頗高的孩子。

好不容易等到叔孫通說完,龍椅上的嬴政又詢問了幾句,接着問其他人有沒有什麼意見,還有沒有什麼人選,沒有人選的話就醬紫了。

在這種明顯拉偏架的情況下,縱然有那麼幾位不死心的公子,勾結了那麼幾個朝臣,也不敢在嬴政面前蹦出來作死,大家只能默默坐着不說話。

但慶幸的是,這個世界還是有公理和正義的,總有那麼幾個自稱“正義小夥伴”的傢伙,看不慣叔孫通這種小人行徑,認爲叔孫通是他們儒家的敗類,要把他從儒家逐出去。

對滴,就是儒家的人蹦出來了。

看到儒家的小夥伴氣勢洶洶的走出來時,殿中包括嬴政、胡亥在內的人,都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你終於出來了”的表情,看着慷慨激昂狀噴口水的儒家小夥伴。

和叔孫通一樣,儒家先把扶蘇誇了一頓——但比叔孫通誇得有節操的多,至少聽完他這誇獎,胡亥覺得還是挺像自家大哥的。不像叔孫通誇自己的話,完全就是ooc同人,只有一個名字是像的,除了腦殘粉沒人能萌得起來。

嗯,不幸的是,嬴政就是胡亥的腦殘粉。

最後儒家的小夥伴總結一句,“自古以來,立嫡皆以以長而不以賢,豈可動乎?”

據在場的胡亥小夥伴分析,如果不是考慮到人身攻擊有失分寸,儒家的小夥伴大約會再加一句,“更何況少公子無賢,不過一頑童,僥倖得到老父垂憐而已。”

不過如果對方真這麼說,估計“老父”會讓人把他拖出來,然後灑掉灑掉了吧。

在雙方辯友都提出論點論據的情況下,東風吹戰鼓擂,最近一直在咸陽城大街小巷的吵得很激烈的戰火,終於從民間燒到了朝堂之上。

儒家這邊人多勢多,再加上儒家的人,大多數嘴巴子又厲害得很,放在現代社會那都是嘴炮王,吵起架來引經據典,一個兩個吵架天賦都已點滿。

按理來說,叔孫通是吵不過儒家的小夥伴的,因爲他也是出身於儒家,而儒家思想就是“立嫡立長”的嫡長子制。

但是此刻叔孫通並不是一個在戰鬥,這個時代還沒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時代的王朝是以“法”立國的。

在從小親近儒家學者、學習儒家思想長大的扶蘇和從小學習各種法律知識,認爲應該“以法治國、依法治國”的的胡亥之間,誰更符合法家學派的思想不言而喻。

所以吵了沒幾句之後,叔孫通那邊又冒出幾個胡亥不怎麼認識的小夥伴,開始幫着叔孫通爭執吵架。

雙方口水仗越演越烈,紛紛開始臉紅脖子粗,要不是理智猶在,大約沒準就有脾氣暴的操拳頭上了。

只是雙方爭執雖然激烈,但派出來的都是小兵小將小雨小蝦,沒幾個出名的傢伙,胡亥到是瞅着幾個眼熟的,好像是趙高的門人來着。

而像儒法兩家在朝中的代表,淳于越和李斯都在一旁進行強勢圍觀,暫時都沒有出手的打算。

也是,反派大boss嘛,怎麼能這麼快就出場呢?場下的小卒子還沒有拼光,誰先出手誰先輸嘛!

一場戰吵下來,一個上午就沒有消耗在衆人的口水之中了。

嬴政是個大方的君王,大手一揮,既然是公務,那麼中飯這頓飯,朕管了。

吃過午膳,大家坐好開始繼續吵架。

從天亮吵到天黑,人生頭一次跪坐這麼長時間的胡亥,簡直快要跟他爹寫一個“服”字了,坐這麼久還能保持形態不動,實在是牛人中的牛人啊。

要知道,龍椅這玩意可是後不能靠、側不能仰的,只能端端正正坐在上面,坐久了比跪着還痛苦。

就在胡亥想要跟嬴政建議,我們明天再繼續之時,儒方代表淳于越出場了。

大boss出場,包括對儲位歸誰沒什麼想法、正在那昏昏欲睡的小透明百官在內的諸人,都立刻精神一振,挺直了腰板、擦亮眼睛、洗乾淨耳朵,準備聽他到底說什麼。

胡亥也不例外,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淳于越,等着看他到底要說些什麼。

淳于越今天的表現略爲讓大家有點失望,因爲他並沒有一上來就說什麼“立嫡立長”這種讓人耳朵都磨起繭的話,而是開始左拉右扯的說什麼方士修行之術。

這年頭當方士也算是讀書人的第二專業吧,不是隻有儒家纔會當方士,其他學派的人也一樣會當方士。只不過,儒家人太多了,所以顯得儒家當方士不務正業的人很多而已。

只是大家不知道,淳于越竟然也點了第二專業——方士而已。

不過在這種場合講方士修行之術,是不是哪裡不對的感覺啊?

圍觀人民羣衆紛紛表示壓力很大,希望淳于先生快點說人話。

淳于先生在東拉西扯一頓之後,大約是覺得自己已經將殿中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了,於是開始慢吞吞的講人話了,“吾有一友,舊燕國人士,名爲盧生……”

盧生!一聽到這個名字,胡亥只覺得自己腦子裡的弦似乎斷了一根,接着在大腦深處,有什麼東西似乎鬆動了一下,又有什麼東西似乎想從封印的缺口中鑽出來。

而此時在大殿之中,淳于越還在繼續說,“盧生年前入海,近日歸來,巧得一《錄圖書》,書曰……”

“亡秦者,胡也!”胡亥和淳于越一起念出這五個字。

第57章 水果第95章 制俑第65章 獻書第89章 挑撥第47章 中暑第40章 妻室第142章 華夏第121章 封禪第127章 魔都第193章 餓死第19章 兒子第30章 榮祿第20章 生氣第103章 高考第79章 交換第24章 岳父第76章 宣傳第65章 獻書第205章 神鵰第88章 學習第193章 餓死第8章 趙高第181章 倒黴第188章 匕首第105章 將相第156章 預謀第133章 兵法第100章 邽王第146章 教子第166章 吐血第96章 潼關第141章 學宮第29章 柔姬第61章 沙發第12章 鑄劍第62章 龍椅第106章 裝修第65章 獻書第165章 發胖第109章 程邈第109章 程邈第192章 梵文第50章 增肥第208章 登基第168章 坑儒第193章 餓死第80章 回國第203章 出使第89章 挑撥第106章 裝修第90章 秦禮第9章 大道第31章 辯論第189章 學武第100章 邽王第161章 滅胡第49章 阿房第55章 禮物第200章 比武第86章 新聞第71章 兵書第210章 亂起第99章 封王第122章 下雨第60章 道歉第43章 製冰第155章 拔箭第209章 子受第163章 長城第127章 魔都第6章 家國第198章 催眠第208章 登基第67章 出版第74章 野心第30章 榮祿第6章 家國第30章 榮祿第1章 穿越第94章 罵名第112章 硬筆第40章 妻室第196章 上癮第25章 祭祖第188章 匕首第143章 徐福第71章 兵書第47章 中暑第81章 異象第52章 九鼎第30章 榮祿第186章 番外第207章 太子第159章 訂婚第72章 家書第140章 噩夢第108章 初遇第1章 穿越第46章 晨練第88章 學習
第57章 水果第95章 制俑第65章 獻書第89章 挑撥第47章 中暑第40章 妻室第142章 華夏第121章 封禪第127章 魔都第193章 餓死第19章 兒子第30章 榮祿第20章 生氣第103章 高考第79章 交換第24章 岳父第76章 宣傳第65章 獻書第205章 神鵰第88章 學習第193章 餓死第8章 趙高第181章 倒黴第188章 匕首第105章 將相第156章 預謀第133章 兵法第100章 邽王第146章 教子第166章 吐血第96章 潼關第141章 學宮第29章 柔姬第61章 沙發第12章 鑄劍第62章 龍椅第106章 裝修第65章 獻書第165章 發胖第109章 程邈第109章 程邈第192章 梵文第50章 增肥第208章 登基第168章 坑儒第193章 餓死第80章 回國第203章 出使第89章 挑撥第106章 裝修第90章 秦禮第9章 大道第31章 辯論第189章 學武第100章 邽王第161章 滅胡第49章 阿房第55章 禮物第200章 比武第86章 新聞第71章 兵書第210章 亂起第99章 封王第122章 下雨第60章 道歉第43章 製冰第155章 拔箭第209章 子受第163章 長城第127章 魔都第6章 家國第198章 催眠第208章 登基第67章 出版第74章 野心第30章 榮祿第6章 家國第30章 榮祿第1章 穿越第94章 罵名第112章 硬筆第40章 妻室第196章 上癮第25章 祭祖第188章 匕首第143章 徐福第71章 兵書第47章 中暑第81章 異象第52章 九鼎第30章 榮祿第186章 番外第207章 太子第159章 訂婚第72章 家書第140章 噩夢第108章 初遇第1章 穿越第46章 晨練第88章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