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推廣

剛過完新年,還沉浸在新年氣氛裡的咸陽城百姓們,一大早醒來,就發現今天的咸陽城似乎有什麼不對的。

房子還是那些房子,街道也還是那些街道,擁有幾十萬常住人口的咸陽城,還是那麼熱鬧非凡,六國的商賈,遊人,說客,乃至刺客,可謂天下精英盡匯此處。

也不對,自從數年前大王正式出兵伐六國以來,六國那些讀書人,尤其是儒家弟子,沒少對大王乃至整個秦國口誅筆伐,直接後果就是儘管大王下了很次多《求賢令》,但入秦求官仕子也比過往要少了很多。

對了,今天的人怎麼那麼多?而且全往咸陽宮宮門前的廣場走去。

咸陽宮宮門前的廣場啊,那是個讓人懷念的地方。年紀大一些的人可能還會記得,數十年前,當時秦國的丞相商鞅在宮門口樹竿一條,宣稱誰能移動此竿,賞金千兩,造就了“立木爲信”這個成語,爲商鞅後來的變法,大大奠定了基礎。可是後來,又是在咸陽市集裡,商鞅的屍體被新王下令當衆五馬分屍,全族被誅。

有大膽好奇者,跟着人流一起向宮門前的廣場走去,發現那裡早已聚集了一大羣人,交頭接耳不知道在說什麼。而被那羣人圍在中間的,則是一根高達數丈的木柱,柱上有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唷!這情景真是看着讓人覺得眼熟無比。

雖然大部分咸陽人,沒有親眼見過當年商君在宮門立木的真實場景,但“立木爲信”這個故事很多人還是知道的。不過當年商君立木是爲了推廣他的法家思想,現在大王在木柱上寫句儒家名言這是鬧哪家啊?

但凡讀過幾天書,知道柱上話語出處的人,都對住在咸陽宮裡那個“有權,湊素介麼任性”的大王無語了。

而在看過帖在木樁旁的告示後,心思玲瓏、城府深沉的人更是對宮裡那位的任性度佩服得五體投體。

後世有一首歌,可以完美的形容他們此時的心情——大王,你好毒你好毒你好毒毒毒毒毒。

告示內容比較簡單,大意是這個的——寡人最近研究出一種新的“句”“讀”之術,名爲“標點符號”。標點符號不但可以書面上用於標明句讀,還能表現出寫文人語氣心情,優點簡直多得沒法說。如此神器在手,寡人決定讓天下之書都能用上標點符號這種好東西。但素呢……寡人最近略忙,寡人的屬下也很忙,沒什麼時間去給文章打標點,所以向全天下徵求願意參與到這次活動中的人。性別年齡思想流派都不限,只要你識字且會用標點願意來就行了。

如果僅僅是以上內容,無非也就是一則換湯不換藥的招賢令而已。這條告示的陰毒之處在於,打完標點符號的文章,會以大秦官方的名義,全部重新出版,從此以後,但凡有大秦的地方,只有此版本纔是正版,才能被流傳於世,其他都是山寨的,不能正當發行。而新出版的書上,會寫上編者,也就是打標點符號那個人的名字。

文人幾十年寒窗所爲何來?不就是爲權爲利爲錢爲名嘛,和前三者比起來,名氣幾乎對所有文人都是通殺的。

在這個書籍十分昂貴珍惜的年代,能在一本將會被官方發行書上留名已經十分不易,而有明眼睛的人,都能琢磨出這標點符號將會對後世文章產生怎樣的變革,能在這其中混一杯羹,這是要名揚青史的節奏。

有出名這麼一個大誘餌在這裡,還怕東方六國那些讀書人,不屁顛屁顛跑過來?當然,那些據說很有節氣的儒家弟子,也許不會跑過來,但任性的大王也有招對付他們啊。

告示上又說了,歡迎大家根據新學會的標點符號來給“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斷句,斷得好斷得妙斷得呱呱叫的那個,可以得到千金的獎勵。

最初,咸陽百姓還沒想明白爲什麼秦王會讓人斷儒家的句子,但是當他們看見一羣穿着儒衫,且平常總是斯文有禮的讀書人,開始如潑婦般罵街,接着又開始動手動腳,最後全被廷尉抓去吃牢飯後,才發現這其中果然玄機大大的。

好奇之下,不缺錢又識得幾個字的咸陽百姓,也順手買了一本《標點符號使用大全》來學習。

唷!這種叫“紙”的東西,也不簡單啊,又白又輕又軟,一看就是高檔貨。這麼珍貴的東西做成的書卷,一本才賣十個秦半兩,大王真是越來越有土豪的範了。

咸陽百姓一邊感嘆着政府財政寬裕,一邊拿起書來細細研讀,一讀之下果然這個叫“標點符號”的東西,果然很有意思。看的時候沒發現,看完之後很多人這才後知後覺的發現,這張官方出的告示上,就使用了所謂的“標點符號”。

以前要瞪大眼睛,小心翼翼逐字看過去的告示,因爲加了標點符號,轉瞬之間就變得簡單瞭然,一些容易讓人誤會地方,也變得清晰易懂起來,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人接受了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不求玩文字遊戲的話,本來就挺淺顯易學的,這年頭的讀書人都不是笨蛋,在現場研究交流了一下番後,爲了千金的獎勵,也開始去斷木樁上的句子。

這一斷,就壞了……

大王雜有這麼壞呢?

呵呵……不壞能當秦王嗎?

從早上起,就因爲被唸叨的次數太多,而一直在打噴嚏的嬴政,看着坐在下方,手拿着一隻毛筆,對着紙上的字發呆的李斯說道:“李斯,你覺得寡人這主意怎麼樣?”

李斯面前的紙上,也只寫着一行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陛下真是英明至極。”李斯放下手中的筆,向嬴政一拱手說道:“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竟然能斷出這麼多種不同的讀法,而且每種讀法都有不同的含義。臣已經能想像出,儒家弟子會有怎麼樣的反應了。到時候,無須陛下出手,儒家都會自己先內亂起來。”

作爲一個曾經的儒家弟子,現在的法家弟子,李斯實在太瞭解這種讀書人的心情了。戰國時代的讀書人,喜歡四處拜碼頭找東家,沒事就愛演個說,所謂何來?不就是爲了宣傳推廣自己的理念嘛。結果現在標點符號橫空出世,一句話能給連當事人都不知道的內含理念來,這讓人怎麼混?鹹甜糉子每年都能互掐一場呢,更別提思想理念這種東西,不掐纔怪了。

就算你高雅你空谷遺世你覺得你是官方,所以不屑和人掐,但是萬一那些異端邪說因爲呼聲太大,而被秦國立爲官方正版了呢?只要不蠢的人都能看出來,現在秦國就是高升的紅日,統一天下結束亂世指日可待。

到時候那些異端邪學因爲搭上秦國官方大船,拿到了國家認可的官方資質,你這樣的民間組織有屁用啊?這已經不是同人逼死官方,這是同人趕官方下臺了。

“李斯,你可知這主意是誰出的?”嬴政摸了摸光溜溜的下巴,自從前一陣子被寶貝兒子嫌棄鬍子扎人後,嬴政懶得理會“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種話,而乾淨利落的把鬍子全剃了。

反正寡人也討厭儒家,反正寡人現在也不需要靠鬍子來裝老成裝可靠了。

不得不說,自己剃了鬍子之後,感覺年輕了幾分,臉也越發好看了幾分,雖然當時羣臣們眼神有點奇怪,但久了也就習慣了。

“願聞其詳。”李斯看着表情有點小興奮,宛若回到少年時代……不對,陛下少年時代也沒這麼浮躁過的嬴政,好奇的問道。

“是胡亥那個小子想的。那個孩子,不怎麼成器,成天就知道傻玩傻樂,讀書又愛偷懶,結果沒想到他偷懶還能偷出這麼個花樣來。”嬴政收住笑容,用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平靜的說道:“唯一的優點就是人比較孝順,又有點小聰明。他也不知道聽誰說,那些儒生朝上公然反對標點符號,說是古未聞之、有違禮儀什麼的……想要爲寡人分憂,就讓趙高抄了這句話來。”

嬴政本來是想用“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來爲難那些儒生的,沒想到卻被急哄哄要爲父報仇的熊孩子嫌不夠高洋上,並說要“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要讓那些儒生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讓他們知道“死”字怎麼寫,就提供了這句後世經典,儒家內部吵了幾千年都沒有吵出結果的句子。

看着嬴政說着說着,就忍不住往兩邊翹的嘴角,李斯裝成沒看見的喝了一口茶,強忍住拉着嬴政的衣服說“陛下,大家都是成年人,打開天窗說亮話。你就直接說我兒砸最萌萌噠最棒棒噠就得了,用不着這麼費盡心思的明貶暗誇”,心裡卻對自己那位未來的孫女婿越發好奇起來。

聽說十八公子今年不過才五歲而已,雖然從去年起,就不停在廚藝上展現才華,發明了不少好吃的美食,在極大的豐富了秦國人民菜籃子的同時,也讓自己的腰身在不知不覺中胖了一圈,但那也只是廚藝上而已,今年怎麼就……變畫風了?

和一般人的關注點——標點符號是否是胡亥發明的比起來,李斯更在意這次的計謀是不是胡亥主導的。這一環套一環的坑人詭計,若真是他想出來……小小年紀,竟然就如此陰險,實屬難得。

也難怪李斯心情如此激動,這個時代的人,大家追求的是坦坦蕩蕩直來直往,普遍鄙夷玩弄權術陰謀,講求陽謀春秋,打個仗還要提前下戰書,絕對不玩偷襲那一套。像遇上政敵,直接以本人的名義,找刺客砍死政敵這種事,更是就只能發生在春秋戰國時代。

看得後來人不得不感嘆一句“哥哥,派刺客之前,好歹也掩飾一下自己的身份,萬一不成還能嫁禍啊。”

總之不管是宮闈鬥爭、政治鬥爭,甚至是戰場對陣,大家都是光明磊落無比,看得後人又欣賞感慨,又啼笑皆非,有時候看史書都想不明白,爲毛這麼簡單的計謀,某某竟然會上當這種事,最後千言萬語只能總結一句“祖先大人們行事真是簡單粗暴。”

就像秦始皇,雖然辦事夠兇殘殘暴,但仔細琢磨一下也就是個天真又可愛的萌萌噠,要換成後世隨便哪個政策智慧高點的皇帝,都不會像他那樣玩脫,保證能做到書焚了、儒坑了,罵名肯定不會留下。

沒辦法,中國陰謀文化要到唐宋之後,纔會漸漸發展起來,古代勞動人民……真是太純樸又善良了。

在一衆萌萌噠的陽謀家裡,能碰上一個不萌萌噠的陰謀家,李斯有幾分好奇心也是難免的,“恭喜大王,得此麒麟兒。”

“哪裡哪裡,寡人的兒子,不也是你孫女婿嗎?”嬴政笑呵呵的說道。

殿上君臣在彼此吹捧着對方的兒子、孫女婿,但是被他們倆人齊力吹捧的主角,此時卻緊緊抱着一根柱子,正在那放聲大哭,“救命啊!不要啊!人家不要去!好可怕的說!”

“有什麼好怕的?”額上青筋暴跳的趙高,看着死死抱住柱子,只乾嚎不掉淚,臉上一副“你再過來我就死給你看”模樣的胡亥,耐着性子咬着牙說道:“不就是上一堂實踐課嗎?用得着哭得像要玩拋棄一下嗎?還有!誰讓你不好好讀書來着?不好好讀書就這下場!”

“嗚嗚……趙老師,放過我吧……我才三歲……我還是個孩子……”胡亥抱柱子抱得越發緊,趙老師不是人不是人啊。

“第一……就算是實歲,公子你今年也四歲了。第二……”特麼就是趁你現在是個孩子,本大人才更不能放過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非常經典的例子,儒家打嘴炮打了幾千年……有興趣的人自己斷一下

我那天讀金初史,我就感慨少數民族兄弟辦事如此簡單豪放,看着對頭直接在朝上掏刀子砍人,簡直是想像無力……後來看了一下春秋戰國史……我只能說,公元12世紀的少數民族兄弟竟然和公元前2世紀的中原人,在陰謀度上竟然差不多開化程度……

秦始皇要是穿越到《甄環傳》,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他都得抓狂,這羣女人心眼多多

第151章 夜遊第83章 再見第165章 發胖第181章 倒黴第114章 玻璃第171章 番外第181章 倒黴第78章 計劃第55章 禮物第175章 監國第38章 學習第15章 匕首第82章 異寶第12章 鑄劍第33章 語言第58章 邵平第170章 復健第1章 穿越第64章 考驗第6章 家國第59章 化肥第88章 學習第93章 百越第162章 化學第204章 太湖第123章 寫詩第52章 九鼎第13章 礦石第198章 催眠第14章 生活第199章 事了第40章 妻室第197章 斗酒第126章 生病第125章 天瑞第169章 歸國第195章 蒙古第57章 水果第155章 拔箭第145章 航海第131章 包子第142章 華夏第85章 皇帝第162章 化學第24章 岳父第45章 方士第203章 出使第161章 滅胡第181章 倒黴第87章 管教第101章 封地第52章 九鼎第153章 遇盜第85章 皇帝第67章 出版第53章 白疊第170章 復健第112章 硬筆第31章 辯論第23章 國宴第106章 裝修第95章 制俑第110章 隸書第31章 辯論第176章 生子第86章 新聞第58章 邵平第164章 承諾第150章 成年第130章 土地第135章 刺秦第44章 認輸第71章 兵書第44章 認輸第152章 失散第134章 夢想第62章 龍椅第190章 少林第114章 玻璃第185章 番外第91章 吃飯第162章 化學第70章 秦軍第183章 禪位第131章 包子第177章 豬仔第77章 遇刺第157章 流言第148章 偷窺第115章 西巡第143章 徐福第36章 推廣第4章 荊軻第180章 墜星第35章 標點第112章 硬筆第151章 夜遊第153章 遇盜第196章 上癮第83章 再見
第151章 夜遊第83章 再見第165章 發胖第181章 倒黴第114章 玻璃第171章 番外第181章 倒黴第78章 計劃第55章 禮物第175章 監國第38章 學習第15章 匕首第82章 異寶第12章 鑄劍第33章 語言第58章 邵平第170章 復健第1章 穿越第64章 考驗第6章 家國第59章 化肥第88章 學習第93章 百越第162章 化學第204章 太湖第123章 寫詩第52章 九鼎第13章 礦石第198章 催眠第14章 生活第199章 事了第40章 妻室第197章 斗酒第126章 生病第125章 天瑞第169章 歸國第195章 蒙古第57章 水果第155章 拔箭第145章 航海第131章 包子第142章 華夏第85章 皇帝第162章 化學第24章 岳父第45章 方士第203章 出使第161章 滅胡第181章 倒黴第87章 管教第101章 封地第52章 九鼎第153章 遇盜第85章 皇帝第67章 出版第53章 白疊第170章 復健第112章 硬筆第31章 辯論第23章 國宴第106章 裝修第95章 制俑第110章 隸書第31章 辯論第176章 生子第86章 新聞第58章 邵平第164章 承諾第150章 成年第130章 土地第135章 刺秦第44章 認輸第71章 兵書第44章 認輸第152章 失散第134章 夢想第62章 龍椅第190章 少林第114章 玻璃第185章 番外第91章 吃飯第162章 化學第70章 秦軍第183章 禪位第131章 包子第177章 豬仔第77章 遇刺第157章 流言第148章 偷窺第115章 西巡第143章 徐福第36章 推廣第4章 荊軻第180章 墜星第35章 標點第112章 硬筆第151章 夜遊第153章 遇盜第196章 上癮第83章 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