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新官僚體制(一)

是不是建立教育部,其實根本不是重點,把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程度,對於這個時代的文人來說,根本沒有接受不了的理由。教育同樣也是封建社會重要的愚民政策的表現,受過教育的人比沒有受過教育的人更加利於統治,無知者無畏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說教育助學基金是敬翔準備看李燁如何運作的話,接下來討論的事情,就有點讓敬翔抓狂了。

首先李燁提出的官吏分開的想法,並沒有引起敬翔多高的重視,本來封建社會就只有官沒有吏,沒有什麼分不分開的說法。一般人可能認爲官和吏應該是一會事情,最多是官職大小的區別。事實上官與吏不僅不是一回事,而且,從他們之間的區別中,我們還可以隱略看出現代官僚制度的萌芽,官與吏的區分,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一個相當重要原則,官就是官、吏就是吏。

官與吏主要區別主要在於這幾個方面:首先,從身份上講,官是上等人,是人民爲他服務的;而吏則是下等人,是爲官服務的。吏雖然在官府裡承擔着執法工作,卻仍然是百姓,在古代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中,吏相對於官而言是明確無誤的下等人。吏的身份,從元雜劇中角色的相互稱呼中也可以看出,平民百姓們遇事相求時,習慣上尊稱外郎、孔目們爲外郎哥哥或者孔目哥哥,按例不跪,而進了衙門遇到官,必須尊稱大人、老爺,必須下跪。吏見官時雖然不必每次下跪,但官是可以斥令吏跪下講話的;自然,書吏之間一般以兄弟相稱,卻斷斷不可稱縣令爲兄弟,縣令哥哥這樣的稱呼絕對聽不到。換言之,雖然同樣在衙門裡辦事,官與吏之間實際上等同於官和民的關係。古代的官場中有官和吏的區別。官之所以爲官,在於可以管人,掌握人的命運,包括吏的命運。吏是做事的,比如那些班頭、文書先生、賬簿先生、師爺等等,雖然管的事大小不同,多少不同,但都可以影響到一些事情能不能辦、如何辦、辦得順不順利等。作爲我們研究對象的公務員中間階層羣體,可以看做現代的吏階層,是相對於官而言。

其次,他們的工作性質不一樣。當官的職責是根據自己施政理念發號施令,治理轄區,所謂一朝把權握,便將令來行是也,而吏的任務則是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爲自己頂頭上司服務,所謂學成文武術,售與帝王家是也,如果我們不嫌牽強的話,也可以說:官是政治家,他必須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執政理念;而吏則是技術專家,他要做的是如何通過自己的技術經驗將上司的計劃一步步實施,並取得最佳效果。

最後,是他們的不同歸宿。這歸宿簡言之就是官流吏留。過去說,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官是三年一任,清代地方官平均一任只在一年半左右。而吏則不然,用清人阮葵聲的話說:吏則土著世守(《茶餘客話·論吏道》)。官是外來的,吏是本地的,官板凳沒坐熱即去,而吏紮根在此,老子做完兒子做。這種不同的歸宿,其好處在於:因爲官是流動的,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形成他的權力網絡,進而魚肉百姓;而吏則因爲是當地的,熟悉該地風俗人情,因而也有利於政策的貫徹執行,又因爲他只是一個政策執行者,沒有大權,所以可以有效防止其貪污腐敗。

官和吏從來就不分家,從表面上看官是有俸祿的,而吏一般很少有什麼俸祿一說,而且不屬於國家編制,有點像後世的臨時工,專門是給官員背黑鍋的。

而李燁的意見則不同,李燁已經在新城實施了吏的國家化,也就是說吏不再是國家的編外人員,真正的成爲了國家行政中的一顆螺絲釘。這點敬翔還好理解,畢竟吏乾的就是官府的事情,區別在於有誰來出錢,是不是國家的一部分在敬翔看來並不是重要問題,只要國家負擔的起就行。

李燁和敬翔的分歧重要在於官員的選拔制度上,按照李燁的設計,官員可以從兩個渠道進行選拔,一個是從普通的小吏從慢慢的一步步升遷爲官,而小吏則是有普通百姓通過大規模的考試進行選拔,放棄了科舉制度將文人一步升遷到官員的步驟。選拔官員的第二個渠道是通過百姓的選舉制度產生,這種辦法在新城也有初步的實施,但是因爲李燁突然離開了新城暫時中斷了。

李燁這一套制度更像今天西方的官僚體系,普通百姓通過公務員考試(也可以成爲科舉制度)選拔爲國家基層的公務員(小吏),然後通過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現,慢慢的熬資歷,可以成爲基層中的普通官員,一般主要爲副職。要想獲得更大的權力,必須通過全民選舉,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才能爬到一縣一州,甚至最高的權力位子,從而保證了大部分官員的廉潔性和積極性。

在選舉方式上,李燁根據這個時代的實際情況,把選舉官員的每屆任期初步定位六到八年,可以申請繼續連任,最長不得超過十到十二年,這基本上是一個政治家最輝煌的時刻。同時李燁也廢除了高級官員的終身制,他們可以提前享受退休金,甚至可以到一些學校、機構充當教授和幕僚等,保證了整個官僚體制的活力和進取心。

李燁的官僚體質完全顛覆了敬翔對於封建官員體制的認識,其效果可以與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的出現相比,對於敬翔的震撼力可想而知。

敬翔不是不知道封建官僚體制的弊端,選官用人乃國之大事,爲了保證人才選拔,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國家一方面大力發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斷探索和完善選官制度,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科舉制度的創立與完善。“中興以人才爲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賢者亡”之說。因此認真總結中國古代選官用人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選官的體制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察舉制度:察舉也就是選舉,是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爲官的制度。漢代察舉的標準,大致不出四條,史稱“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決,才任三輔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四科取士大約起於西漢,下迄東漢未改。不過有時單舉其中的一二科,或全舉四科,均有詔令臨時規定。

徵辟制度:徵辟是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徵聘與公府、州郡闢除兩種方式。皇帝徵聘是採取特徵與聘召的方式,選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學兼優的人士,或備顧問,或委任政事。徵聘之方,由來已久,如秦孝公公開下令求賢即屬徵聘性質。秦始皇時叔孫通以文學徵,王次仲以變倉頡舊文爲隸書徵,亦皆屬徵召性質。

九品中正制:在漢末軍閥混戰的衝擊之下,鄉里組織遭到破壞,“鄉舉裡選”的傳統做法難以爲繼。在此情況下,三國時的曹魏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在朝官中推選有聲望的人擔任各州、郡的“中正官”,負責察訪本地士人,按其才德聲望評定九個等級,然後根據士人的品級,向吏部舉薦。吏部依據中正的報告,按品級授官。

起初,這一制度是致力於解決朝廷選官和鄉里清議的統一問題,是對漢代選官傳統的延續,也是對曹操用人政策的繼承。但到魏晉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個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壟斷,他們在評定品級時,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劃分,已經背離了“不計門第”的原則。此後的三百年間,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門閥士族壟斷政權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護士族世襲政治特權的官僚選拔制度。

科舉制:南北朝時期的士族制度,只是按照門第高低分配權力,不能滿足數量衆多的出身低微的地主的要求,而門第高的士族腐敗,因而加劇了當時的政治腐敗和地方割據分裂的傾向,說明士族制度已經腐朽。隋文帝廢除維護門閥貴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於開皇七年(587)設“志行修謹”、“清平幹濟”兩科。隋煬帝時始置進士科,因爲是分科取士,所以名爲“科舉”。

隋唐時期創立的科舉制度有積極意義:剝奪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權,削弱了地方豪強士族的勢力,使封建官吏的選拔和任用權收歸中央,有利於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選官方面的腐敗,改變了自秦漢以來以薦舉爲主的官吏選拔制度,是歷史的一大進步。通過科舉考試,向整個地主階級開放仕途,有利於籠絡人才,緩和了矛盾,擴大了統治階級的基礎。科舉制度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繫起來,從而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政局的穩定,推動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發展。

第183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895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147章 劈波斬浪乘風處第9章 烤魚的滋味第365章 招商引資(二)第540章 禍水西引第516章 新娘不是自己第788章 宋威的剿匪(三)第755章 颱風(三)第842章 最後的末日(三)第702章 大事化小第371章 拆除定時炸彈(三)第310章 商州平民亂(三)第864章 出逃(四)第354章 玄機道長的心事(六)第211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五)第348章 新城新軍(二)第237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六)第147章 劈波斬浪乘風處第853章 趁火打劫(一)第519章 迎娶奚女(三)第509章 契丹公主第1章 初入寶地第二章救命恩人第10章 李燁的師弟們第515章 出使倭國第296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三)第951章 波斯復國(一)第879章 建軍(一)第124章 海闊憑魚躍(三)第245章 真假強盜襲即墨(七)第442章 大興冤獄(五)第555章 解惑第223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七)第889章 雙喜臨門第956章 治國理念第575章 坑(一)第881章 行政劃分(一)第816章 沙世平出兵(一)第814章 東線戰事平息第793章 萊州叛亂第167章 螳螂撲蟬雀在後第279章 雲門山看相驚魂(二)第778章 倭商(二)第323章 李燕失蹤之謎(一)第665章 遼東郡王(二)第585章 沂水河畔(二)第885章 神奇的種子第511章 真真假假的交易第627章 希望之城(四)第371章 拆除定時炸彈(三)第285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三)第366章 遼東商路斷絕第283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一)第211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五)第831章 劉鄩雪夜入安市州(三)第561章 新城上元燈節(七)第693章 本王來了第348章 新城新軍(二)第79章 禦敵於國門第454章 體察民情(四)第243章 真假強盜襲即墨(五)第409章 程府嫁女(一)第886章 東渡美洲第564章 天機(一)第20章 李燁的身世第27章 災民的生計問題第895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59章 仁壽患病第804章 東線作戰(二)第846章 趕盡殺絕(二)第40章 小兒坊救駕第844章 最後的末日(五)第347章 新城新軍(一)第136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948章 招攬天下能士第285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三)第716章 李燕施恩第671章 跟誰姓不是問題第14章 山中難民第408章 兒女私情(六)第118章 秦山島殲敵(五)第166章 螳螂撲蟬雀在後第496章 奚人嫁女(二)第726章 埋下禍根第699章 鴻門宴(六)第723章 高瑩的嫁妝第471章 遠赴江南(六)第267章 投資拉動經濟第572章 真實的謊言(三)第682章 利弊得失第642章 山神的憤怒第402章 登州經濟戰(四)第414章 程府嫁女(六)第459章 暗殺(三)第305章 彎弓射鵰非英雄(一)第499章 奚人嫁女(五)第115章 秦山島殲敵(二)第15章 安置災民第686章 新城的抉擇第876章 造船廠
第183章 計奪平壤佔大同第895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147章 劈波斬浪乘風處第9章 烤魚的滋味第365章 招商引資(二)第540章 禍水西引第516章 新娘不是自己第788章 宋威的剿匪(三)第755章 颱風(三)第842章 最後的末日(三)第702章 大事化小第371章 拆除定時炸彈(三)第310章 商州平民亂(三)第864章 出逃(四)第354章 玄機道長的心事(六)第211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五)第348章 新城新軍(二)第237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六)第147章 劈波斬浪乘風處第853章 趁火打劫(一)第519章 迎娶奚女(三)第509章 契丹公主第1章 初入寶地第二章救命恩人第10章 李燁的師弟們第515章 出使倭國第296章 禮物引起的風波(三)第951章 波斯復國(一)第879章 建軍(一)第124章 海闊憑魚躍(三)第245章 真假強盜襲即墨(七)第442章 大興冤獄(五)第555章 解惑第223章 思想決定生產力(七)第889章 雙喜臨門第956章 治國理念第575章 坑(一)第881章 行政劃分(一)第816章 沙世平出兵(一)第814章 東線戰事平息第793章 萊州叛亂第167章 螳螂撲蟬雀在後第279章 雲門山看相驚魂(二)第778章 倭商(二)第323章 李燕失蹤之謎(一)第665章 遼東郡王(二)第585章 沂水河畔(二)第885章 神奇的種子第511章 真真假假的交易第627章 希望之城(四)第371章 拆除定時炸彈(三)第285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三)第366章 遼東商路斷絕第283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一)第211章 三權鼎立新制度(五)第831章 劉鄩雪夜入安市州(三)第561章 新城上元燈節(七)第693章 本王來了第348章 新城新軍(二)第79章 禦敵於國門第454章 體察民情(四)第243章 真假強盜襲即墨(五)第409章 程府嫁女(一)第886章 東渡美洲第564章 天機(一)第20章 李燁的身世第27章 災民的生計問題第895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59章 仁壽患病第804章 東線作戰(二)第846章 趕盡殺絕(二)第40章 小兒坊救駕第844章 最後的末日(五)第347章 新城新軍(一)第136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948章 招攬天下能士第285章 鄄城葛莊險遇害(三)第716章 李燕施恩第671章 跟誰姓不是問題第14章 山中難民第408章 兒女私情(六)第118章 秦山島殲敵(五)第166章 螳螂撲蟬雀在後第496章 奚人嫁女(二)第726章 埋下禍根第699章 鴻門宴(六)第723章 高瑩的嫁妝第471章 遠赴江南(六)第267章 投資拉動經濟第572章 真實的謊言(三)第682章 利弊得失第642章 山神的憤怒第402章 登州經濟戰(四)第414章 程府嫁女(六)第459章 暗殺(三)第305章 彎弓射鵰非英雄(一)第499章 奚人嫁女(五)第115章 秦山島殲敵(二)第15章 安置災民第686章 新城的抉擇第876章 造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