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春闈

眼看着春闈將近,王家上下爲都將大姐夫李柏然的科考看做頭等大事,特別是王富貴和張翠花兩口子,對此更是重視的不得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但是在隋唐之前,想要爲朝廷效命,將自己的理想抱負實現也不是那麼容易,直到科舉制度的誕生,纔算是給了天下讀書人一個相對公平的上升之路。

中國的官員選拔制度,歷經變幻。先秦時期的官員選拔,大都是依靠世襲制。

如果一個人在建國之初立下功勞,被封爲大夫,往往在他死後,就由兒子來繼承大夫的職位。當時,諸侯的封地叫做國,大夫的封地叫做家,於是中國古代有所謂的“齊家治國平天下”。

不過這種世襲制有很大的弊端。一國之君,如果賢明那還罷了,如果昏庸,可就爲禍不淺。一個平凡的傻子,最多不過是在家裡亂搭亂鬧,可一個國君,如果是傻子,就要禍害到成千上萬人了。可關鍵還是,許多的昏君,不認爲自己是昏君,反而把一些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做的人當成是忤逆之臣,把一些奸邪小人,當成是國家的忠良。世襲制度,流弊廣矣。

到了漢代,官員選拔主要靠推薦。推薦的主要名目是孝廉和秀才。漢代特別推重孝道,於是漢代的帝王多冠以孝字。

孝廉自然是尊敬孝順父母的人,古人往往說,忠臣必然出自孝子之門,有一定道理。能夠孝順父母的人一般來說,也能夠終於國家,愛護百姓。

秀才則是精通一些典籍,比如說儒家的經典,《尚書》《詩經》什麼的。

相對而言,推薦爲秀才的比較少,推薦爲孝廉的比較多。翻翻《後漢書》,絕大多數官員出道,都是走孝廉一條路。爲什麼呢?因爲孝廉比較好作假。秀才必須精通典籍,兩人一聊天,彼此有多少墨水就清楚了。可是孝順不孝順,關鍵是看父母鄉親的評價了。可是,在歷朝歷代,只要是有利可圖的事情,就有人作假。在漢代,孝順就可以當官,越孝順就越越受到大家表揚,既然有實際的利益,那麼父母鄰居也就會參與造假了。於是,推舉制度的弊端也出來了。推舉過分的看重了考察者的正直公平。你說他是孝順那就是孝順,而沒有統一的可以量化的標準。

到了隋唐時期,風氣爲之一邊,科舉制度的出現,可以說是選官制度的一個重大突破。

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分爲多種,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進士科和明經科,其他的明法、明算等等都有專項考察。

而當時最受人看重的就是進士科。當時有人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三十歲考中明經就算是年紀大了,而五十歲考中進士,那也算是年輕了。

據說,在唐太宗時期,每年都有八九百人蔘加進士考試,可是錄取的有多少呢?不過是二三十人,錄取比例不到3%,可遠遠比現在的高考,甚至是碩士、博士難考多了。而當時能夠來京城參加進士考試的,本身就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才子。

“科舉”是一個含義豐富複雜,具有動態特徵的詞語。廣義的科舉指分科舉人或設科取士,約略同於貢舉,起始於漢代,狹義的科舉指進士科舉,始於隋朝。

科舉制的諸多特徵是經歷漫長的過程才逐漸形成的,但要定下一個起始年代,必有標誌性的創制,而真正具有標誌性意義且與歷史上“科舉”一詞相符合的,只有隋煬帝創立進士科這一歷史事件,從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進士科的創設,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科舉制在中國歷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科舉制始自隋大業三年{607年},十幾年後的618年,大唐王朝建立,進一步完善考試機制,開科取士。從此,科舉考試就成了天下讀書人的進階之路。

參加過高考的應該知道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感覺,有人得意洋洋一日踏盡長安花,就有人在“孫山之後”而羞慚與無顏。

爲了讓李柏然能夠金榜題名,張翠花特地前去各個寺廟燒香請願。光是香油錢就不知道花了幾十兩銀子。

對於母親的做法,王大錘不大認同,能不能通過朝廷的科舉考試,靠的是考生自己的真才實學,而不是這些諸天神佛。

如果說真要是有什麼捷徑,那還不如去拜訪打點一下本次科考的主考官,說不定還能起到作用。不過這個話他可沒敢跟自己父母提,生怕他們一時糊塗真的做出賄賂考官的事來。

根據王大錘和自己大姐夫李柏然的接觸,王大錘相信以李柏然的才學,只要不出差錯,想通過這次科考應該問題不大。這個可不是王大錘信口開河,而是他特地翻看了最近幾次科考的試題之後分析出來的結果。

爲了讓自己的大姐夫李柏然通過考試的把握更大,王大錘特意讓秦懷玉幫忙找來了大唐建國之後的所有考卷,讓自己的大姐夫李柏然進行參考。

“是大錘啊,謝謝你這段時間幫我請了狄大人幫我輔導功課。”李柏然見王大錘來找自己,放下手裡的紙筆,起身感謝道。

王大錘連忙攔住他,笑着說:“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只要你將來對我大姐一心一意就行。我今天過來就是帶你出去走一走,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

第335章 安國寺第589章入蜀第733章周國的拉攏第540章 嘉獎第629章 國運永昌第722章 魏國的隱患第654章 伍雲召第232章 重回弘文館第92章 除夕之夜[2]第512章 又是一年下雪日第737章大唐的條件第873章 馬周冒險第818章 震驚第565章 殺人計第634章出意外第574章漢皇病重第187章 秦叔寶的病根第36章 再見李二第530章 買一送一第576章 再入朝堂第361章 聖上賜名第499章 生死選擇第754章 父女相見第432章 苟且偷生的遺孤第732章返回第89章 棋盤內外第637章 虎狼軍第594章 下獄第442章 你想我退婚嗎?第713章大玉兒第142章 王大錘痛失至親第64章 視察超市第131章 關於貓的主人第245章新政第622章 九陰九陽陣第113章 獨具特色的軍訓第842章 烏合之衆第501章 李武本是一家第466章 夜探皇陵第545章魏植的下落第639章 龍牙軍判亂第162章 和秦懷玉較量第457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486章 強行驗身第164章 初訪秦府第263章 慘案第127章 王大錘的頓悟第874章 給我砍了他第848章 看着你攻城第121章 武珝的好感度第804章 擊退楚軍第544章 駭人聽聞第648章兩敗俱傷第619章 香皂第7章 一碗粥的故事第697章對金國用兵第496章甄宓產女第534章 換將第177章 王大錘的忽悠大法第755章 攻心爲上第524章三英戰呂布第877章 孔明出使第638章 經濟手段第607章破錦城第206章 討論醫學院的事情第239章 恐怖氣息第552章三仙教第554章尾隨第32章 袁天罡和李淳風第786章 等第494章滅魏第547章女帝的秘密第413章 陛下,您沒事吧?第625章 謀殺第113章 獨具特色的軍訓第811章 輕疑第366章 刁難第702章炸藥包第227章 宮中軼事第597章 演戲第519章 黃良的震驚第53章 一徒拜二師第909章 夜襲燕京第453章行軍途中第489章 一言既出,重逾千金。第70章 “雪”和“書”爲題第509章日夜攻城第597章攻不下第258章 不想遺憾第555章招賢館第704章 長安一戰第552章三仙教第304章 替換身份第652章出兵第326章 孃親?第269章 我的錯?第102章 無雙斷子絕孫技第571章 感冒第343章 潛伏第28章 繁華長安
第335章 安國寺第589章入蜀第733章周國的拉攏第540章 嘉獎第629章 國運永昌第722章 魏國的隱患第654章 伍雲召第232章 重回弘文館第92章 除夕之夜[2]第512章 又是一年下雪日第737章大唐的條件第873章 馬周冒險第818章 震驚第565章 殺人計第634章出意外第574章漢皇病重第187章 秦叔寶的病根第36章 再見李二第530章 買一送一第576章 再入朝堂第361章 聖上賜名第499章 生死選擇第754章 父女相見第432章 苟且偷生的遺孤第732章返回第89章 棋盤內外第637章 虎狼軍第594章 下獄第442章 你想我退婚嗎?第713章大玉兒第142章 王大錘痛失至親第64章 視察超市第131章 關於貓的主人第245章新政第622章 九陰九陽陣第113章 獨具特色的軍訓第842章 烏合之衆第501章 李武本是一家第466章 夜探皇陵第545章魏植的下落第639章 龍牙軍判亂第162章 和秦懷玉較量第457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486章 強行驗身第164章 初訪秦府第263章 慘案第127章 王大錘的頓悟第874章 給我砍了他第848章 看着你攻城第121章 武珝的好感度第804章 擊退楚軍第544章 駭人聽聞第648章兩敗俱傷第619章 香皂第7章 一碗粥的故事第697章對金國用兵第496章甄宓產女第534章 換將第177章 王大錘的忽悠大法第755章 攻心爲上第524章三英戰呂布第877章 孔明出使第638章 經濟手段第607章破錦城第206章 討論醫學院的事情第239章 恐怖氣息第552章三仙教第554章尾隨第32章 袁天罡和李淳風第786章 等第494章滅魏第547章女帝的秘密第413章 陛下,您沒事吧?第625章 謀殺第113章 獨具特色的軍訓第811章 輕疑第366章 刁難第702章炸藥包第227章 宮中軼事第597章 演戲第519章 黃良的震驚第53章 一徒拜二師第909章 夜襲燕京第453章行軍途中第489章 一言既出,重逾千金。第70章 “雪”和“書”爲題第509章日夜攻城第597章攻不下第258章 不想遺憾第555章招賢館第704章 長安一戰第552章三仙教第304章 替換身份第652章出兵第326章 孃親?第269章 我的錯?第102章 無雙斷子絕孫技第571章 感冒第343章 潛伏第28章 繁華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