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

bookmark

學會將心比心

本位主義的現象在平行的部門和同級的同事之間是普遍存在的。每個部門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本位主義。

財務只想自己的事,不想其他的——資金週轉靈活就好,研發與自己毫無關係。可是,研發不能受財務的限制,受財務的限制,研發工作就很難開展。

生產部門講生產,銷售部門講銷售。銷售人員多半會穿着西裝、打着領帶,帶着客戶到生產車間去參觀。遇到這種情況,生產經理就來氣:“整天喝酒、聊天,賺錢比我們多,總是用客戶的名義打壓我們。”於是,生產部門不配合:“客戶要求又怎樣?胳膊肘向外拐,只顧着客戶,把生產部門的人當人嗎?”所以生產部門和銷售部門之間總是有隔閡,這種情況是營銷人員不懂得溝通造成的。營銷人員一定要記住,去生產部門時穿上工作服,跟工人們一樣,生產部門就不會看見你就來氣了。如果客戶批評你們的產品,你就站在生產部門的角度向客戶解釋。如果某個產品確實有一點問題,影響了銷售,營銷人員首先應該告訴客戶,所有的產品在生產部門的努力下,每天都有改進。有時候顧客的要求是很無理的,不必全都轉述,而是要和生產部門商量改進。你尊重生產部門,生產部門就一定會努力改進。

很多人就是這樣的,你尊重他,他就很講理,很有度量;你壓迫他,他就抗拒,不理你。爲什麼有的人會蠻不講理?就是因爲他沒有面子。有些人一沒有面子,就惱羞成怒、蠻不講理、無法溝通,而這種結果都是你造成的。所以,平行單位最好是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同事相處要善待彼此,好處要分享,錯處要擔待。

有些人做事不看場合,總是當着老總的面協調事情。比如前文講過的,甲和乙都是部門主管。甲當着老總的面說:“張經理,我這幾天工作忙不過來,你能派三個人來支援我一下嗎?”乙會說:“我這邊也忙不過來,真是不好意思。”他不會當着老總的面說“沒問題”。如果乙說“沒有問題”,乙就慘了。因爲如果答應了,就會給老總乙的部門人多事少的印象,老總就會裁掉乙部門幾個人。

造成這樣的結果,錯在甲。甲應該等到老總離開以後纔對乙說:“我也是不得已,我儘量不打攪你,不過如果你不支援三個人給我,我就要跳樓了。”乙會很爽快地說:“好吧,我支援你三個人。”

事情過後,甲還應該向老闆解釋,不要讓老闆誤會乙的部門人多。甲說:“乙部門平常都忙得不可開交,乙實在是講義氣,還肯支援我三個人。將來我再怎麼忙,只要他有難處,我晚上不睡覺也要幫他。”老闆聽了會很高興地說:“啊呀,你們都是爲了公司,了不起。”

做到皆大歡喜才叫圓滿,如果只有你一枝獨秀,所有人都會攻擊你。大家都是業務員,你的業績很好,可以掛在他人的名下,你就永遠受到大家的歡迎;如果你一枝獨秀,所有的人都想把你“幹掉”。

懂得照顧同級別

同級之間還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競爭。例如,公司出現了一個空缺職位,想得到這個職位的人肯定要想辦法表現——得讓大家看到自己的優秀才能得到提升。

古人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用在現代職場上,可以理解爲:剛進公司的時候,升遷很快,但到了某一個層次,卻再也沒有升遷的機會了;剛開始升得慢一點,以後快升,最後會升得很高。現實的職場中,很少有一路順風的,除非他背景特別好,或者他就是老闆的兒子。凡是在公司“坐電梯”上去的人,其實都很孤單;真正穩紮穩打地做到高層的人,是走“螺旋梯”上去的,這樣的人會立於不敗之地。

那麼,一個人與同級的同事在一起工作時,要不要顯得自己出色呢?我的理解是:一個人要顯得出色,就是會照顧別人;有能力照顧別人,說明你已經很出色了。這兩句話包含兩層不同的含義:

第一,你會照顧別人,說明你有思想、有意識。在流行競爭觀念的環境裡,能夠多去顧及別人、顧及同事,說明這個人的境界很高,有大局觀念,所以你很出色。

第二,你有能力照顧別人,講的是能力。同事之間做同樣的事情,你不但自己可以做好,還有餘力去照顧別人,說明你有能力。有一句老話叫作“心有餘而力不足”,說的是一個人有幫助別人或者做較高層次的事情的想法和願望,但能力卻達不到。而一個會照顧別人,又有能力照顧別人的人,是既有較高境界又有很強能力的人。這樣的人離升遷還會遠嗎?

一個識大體、顧大局,懂得關照他人的人,已經初步具備了一些做領導的品性,也就具備了一些升遷的條件。只會標榜自己,那叫孤芳自賞。

公司老闆要考慮提升一個人,不是單純地考量其有沒有能力,主要考慮的是他有沒有領導的習性、特質。領導要的是什麼?要的是能夠得到大家的心而不是個人的滿足。如果一個人能夠得到升遷的機會,一定是他有能力和同級同事相處,甚至是給同級的同事一些幫助。

此外,一個人有沒有升遷的希望,是由高層決定的,而不是由基層決定的。高層一定是按照自己的標準來選擇,你的思維越靠近高層,你的機會就越多。所以,年輕人不能巴結、不能討好高層,但是要順應高層。

不要太計較

常言道:老闆給的好處,大家要一同分享。同樣是經理,老闆會特別尊重少數幾位,不會一視同仁;同樣是經理,老闆一有事,就會想到某個人而不是想到其他什麼人;同樣是經理,老闆一開會,一定會問他有什麼意見,而不會問其他人。這個人實際上就是地下領袖——非組織的領袖。

同樣是各部門的主管,他們之間也有高低之分,不可能一般高,就像十指還不一般齊一樣,要看年齡、資歷和聲望等。一般來說,最後決定某件事時,老闆往往會問一個人,那個人是誰?財務經理。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你講的意見老闆都很贊同,最後一問財務經理,他說,沒有錢啊,這件事情就算了。

所以,你要做什麼事情,最好先去跟財務經理打交道,把財源找到,你才能講話;你不考慮財源,天大的本領也沒用——他一句話就把你整個否定了。

不算計

作爲中層幹部,要想跟平行的同事搞好關係,肯定是需要一些途徑的,也需要有一些來由纔好去做。

來由有很多。比如,只要得到獎金你就要趕快請客。外國人總是講,獎金是我的事,幹嗎要請客?很顯然,多數情況下,中國人的獎金根本是得不到的,如果你拿到獎金往口袋裡一放,從此之後沒有人理你。大家的習慣是,你可以不請客,但是以後沒有人理你,沒有人幫你的忙。你沒有拿到獎金,大家都幫你的忙;你一拿到獎金,大家就開始觀望了,大家一冷落你,你就必須乖乖地拿出獎金請客——抓住機會聯絡感情,緊要關頭人家纔會幫你的忙。

所以,太會算計的人在中國社會是沒有什麼地位的。其實不會算計的人,纔是真正的會算。把錢放在自己的口袋裡,不如把錢放在所有同事的口袋裡。這個叫作“廣結善緣”——只要老闆給你好處,你一定要跟大家分享,不要獨吞。這樣做,所有的人都會擁護你。

能幫忙時儘量幫忙

老闆鼓勵你時,你不要真的以爲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如果你真的這樣想,大家今後都不會去幫助你了。

也就是說,你的同級、同事想求得你的幫助時,你願意幫他,也幫得很好,這是你跟同事搞好關係的一種方式。而且聰明的老闆自然會知道這種情況,用不着你多說。我們常常把老闆叫作我們的“頭兒”,其實很形象。頭最要緊的就是耳目,老闆耳目多得很,你一動,就有耳目告訴他了。什麼時候老闆放心得已經可以不在你旁邊放耳目了,你就可以放心地去做事了。

我常常跟很多老闆講,你有兩隻眼睛,有兩隻耳朵,但只有一張嘴,這是告訴你要少說話;你有兩隻耳朵,就是要聽八面的;你有兩隻眼睛,就是要看四方上下,不是隻看一面的。這樣纔是對的。把耳目塞住了,這個老闆就不用當了。

避免本位主義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說,跟同事處不好關係。一般來說,導致這種問題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引起重視。

“爲什麼要幫別人?顧自己就行了。”本位主義從哪裡產生?就是主管的一句話,我聽得太多了。

一個部門經理告訴所有科長: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少管人家的閒事。這就是本位主義。本來各位科長都很熱心地相互支援,這以後就不能再支援了。對大家來說,公司就是公司,但是部門經理有本位主義,而因爲公司要考覈他,所以是公司造成了他的本位主義。

所以,數字其實是沒有人性的,我們要透過數字來管理,不可以實施數字管理。這當中有很多奧妙,是有原則的。

得到好處要分享

假如你什麼好處也沒有得到,大家不會計較你;你一得到好處就要分享,大家都高興。所以,我們爲什麼老罵有錢人,是因爲有錢人值得罵。爲富不仁,就是沒有分一點給大家;爲富而仁,所有的人都會讚美你。想想看,你捨不得那麼一點點,就遭人罵,划得來嗎?

要替各部門擔待一些

某件事情做錯了,老闆在罵甲,乙說:“其實這件事我也有錯,我沒有支援他。”這些話對乙沒有傷害,但對甲有很多幫助。

也就是說,當別人有危難時,你不要隔岸觀火,不要在旁邊冷笑,你拉他一把,將來人家也會拉你一把。有人摔到水溝裡去,有好幾個人去救他;而有人摔到水溝裡去,大家都當作沒有看到——無論哪一種情形,都是自己搞出來的。

要得到老闆的信任

你只要得到老闆的信任,所有的部門都會非常配合你。中國人聰明得很,他知道得罪你就是得罪老闆,他得罪不起。你跋扈一點或者小心一點其實都無所謂,最要緊的是,不要討好老闆,不要拍馬屁,但是要做到他很賞識你,這才叫聰明。

www ▲тт kдn ▲℃ O

互助而非競爭

我們前面講到要善待自己的同事,在職場奮鬥的人會問:同事之間畢竟還是存在競爭關係的,我善待他,他好了,我自己會不會受到影響呢?

對於競爭,我是這樣理解的:你腦海裡有競爭,現實中就有競爭;你腦海裡沒有競爭,現實中就沒有競爭。而且我不認爲世界上有什麼競爭。

人類是互助而不是競爭的,既沒有競爭,也不需要競爭,競爭是自己找罪受。同業可以聯合,幹嗎競爭?今天業績做得好,照顧一下那些不如你的,留些飯給他吃,不要趕盡殺絕,趕盡殺絕的結果是所有的人都對付你。

做產品,甲做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讓給乙做,乙就可以生存,就不會搞什麼鬼。如果甲大小通吃,別人就會跟甲進行價格競爭,非把甲拼死不可。

價格競爭對大廠最不利,對小廠倒無所謂。所以說,大廠就是衆矢之的,一定要小心。比如說,挖人一定從大公司挖,不要去小公司挖——大家都是看準了大公司的人才而把他挖出來的。所以,大公司的人才經常被挖走,也很可憐。不要以爲大公司就能留住人,一個小公司成立以後,就會把大公司的經理挖去當副總。

遭遇平級越位指示後要多反省

另外還有一種狀況,旁邊人(其他部門經理)也會直接找乙的下屬。照理說,他應該先知會乙:“我要找你的下屬(總要尊重乙一下),你同意我纔去找他。”但是,實際上往往不是這樣的。乙能有什麼辦法?乙沒辦法制止他。

丙接到另一個部門經理的通知,他最關心什麼?會是什麼心態?丙最關心的是這兩個人在大老闆的心目當中,哪個人的分量比較重,而且他很快就可以瞭解到。也就是說,他要知道聽誰的話對他來說最有利。

如果丙發現甲經理最得老闆器重,他也不必請調到甲部門,直接花錢送一份禮給甲經理——丙人在乙這裡,心卻在甲那裡。

所以,我們常常感覺到明明是自己的下屬,怎麼喊他就是不動,別人一招手他就跑過去了,而且跑得很快。你生氣也沒有用,誰叫你沒有能耐?

我勸各位,少怪別人,多反省自己纔是對的。我們的老祖宗曾子每天反省自己——一個人每天反省自己最有長進。

部門裡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乙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與乙平行的幹部沒有通過乙直接找乙的下屬時,乙應該怎樣做?

一般情況下,平行單位是可以溝通的,但是你要照會一下主管乙:“老兄,我有一件事情想請你幫忙。”經過他允許後,直接找丙談就好了。

可是,如果你不照會乙,直接去找丙,而乙又很敏感的話,他就會起疑心:丙是不是對方派來臥底的(因爲部門之間畢竟還是競爭狀態)?丙既然是臥底,那我就給他很多假情報,讓他當雙面間諜。

假定問題已經有那麼嚴重,下屬已經身在曹營心在漢,怎麼辦呢?乙可以和他的左右手說:“哎,我想把他調到這個單位去。”這是暗示丙:既然那麼熱心,乾脆過去就好了嘛,以後別在我這個部門了。

對平行同事的越位指示,主管不能不聞不問,不聞不問會助長這股歪風——任何事情只要有風吹草動,而你完全不處理,就是表示你鼓勵這樣做,你贊成這樣做。但是,也不能很兇狠地去制止,因爲制止沒有效果。老子講過一句話:飆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就是說,狂風暴雨是不長久的。風如果吹得很激烈,兩個小時就過去了,只有那種和風纔會吹一整天。自然界和社會生活都是同理,中國人講和爲貴、和氣生財,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讓丙給其他人透漏假情報的目的是警告他:不要太明顯;通過左右手警告他,表示你已經知道這個情況。

人在職場,心裡完全不怕,這是不可能的。第一怕丟掉工作,第二怕被冷落,第三怕擠不到部門核心裡面去。這就是人在職場的心態。只要被排在覈心之外,員工就受不了,而身爲幹部,就要利用這種來制衡各個下屬。

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
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4章 做人做事要通曉“情、理、法”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3章 掌握中國式溝通的基本功夫第2章 做好乾部,先了解人性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7章 好乾部與下屬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第1章 管理無方,做好乾部只是空談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6章 好乾部與平級相處之道第5章 好乾部與上司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