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疍民怎麼辦?

“雷州今年的鯨油貢品,你運到瓊州府,我讓勤王兵帶去福京。”

“是,中丞。”吳調陽已經麻木了。

雷州每年向宮廷進貢3000多斤鯨油,捕鯨涉及到疍民的利益,曾櫻未增加額度。這3000斤貢品鯨油是贈送給守序的禮物,曾櫻沒打算自用。

雷州府今年的稅收盤子大部分是曾櫻與他的團隊定下的,只有囤積糖是守序的主意。守序本想在曾櫻的幫助下籌集到10萬石糧,可看到他那麼困難,直接拿糧食就辦不成了。只能在糖上動些腦筋,聯邦對糖貿易收集的數據足夠多。

如今中國有兩大產糖中心,福建和雷瓊。福建是老中心,雷瓊近些年才興起。糖是全球大宗物資,以往中國並沒有定價權。

如今荷蘭人收購的糖價是褐糖每擔3.5個里亞爾,大概4錢銀子,白糖收購價爲褐糖近3倍,白糖更貴一些。考慮到榨糖付出的成本,這點錢到農民手上會更少。以目前的糖價與中國大陸的糧價相比,對農民來說,種甘蔗其實不如種水稻的收入高。如果有機會,他們總會砍掉甘蔗種水稻。與福建一樣,這幾年雷瓊農民種植甘蔗全是被大海商們壓迫的。

雷瓊平均每畝地產2.4擔糖,每年大約有30至40萬擔糖從粵西向全球輸送。受30年戰爭的影響,歐洲糖價一度驟降,1623年的糖價不到1613年的一半。糖價重新走高是1630年之後的事,1638年阿姆斯特丹每磅美洲褐糖價格在0.67荷蘭盾左右。

糖價重新走高後,葡萄牙人擴大了巴西的甘蔗種植園,美洲糖運往歐洲的數量上升,全球糖價有所下降,前年歐洲白砂糖價格只有0.44荷蘭盾每磅,換算成明朝官銀大約是十幾兩一擔,歐洲市場波動連帶着中國糖收購價連續跌了幾年。

荷蘭輸往歐洲的需求這幾年穩定在200萬-300萬磅之間,他們主要收購白糖,在中國糖供應充足時荷蘭人不會考慮孟加拉和東南亞糖。按照航行時的成本不同,荷蘭人將東亞的糖運到歐洲利潤在50%至300%之間。

日本需求波動比較大,最多時中國船運往日本5萬7千擔,總的來看,日本需要的白糖褐糖比例相差不大,冰糖略少。按照近幾年的價格,日本冰糖每擔售價6兩白銀,白糖售價每擔5兩,褐糖每擔3.5兩。

荷蘭船輸往日本的糖沒有中國船多,每年約在1.5至3萬擔之間,因爲對荷蘭來說日本航線糖的利潤一般,輸向日本的糖基本是距離最近的臺灣糖。

海外對亞洲糖需求佔第三位的是波斯,波斯每年的需求略低於1萬擔,與歐洲一樣也是以白砂糖和冰糖爲主。

歐洲、日本、波斯加起來,消費了大約10萬擔糖,中國糖最大的消費需求其實是在本國。出口雖然利潤更高,但只佔總產出的小部分。

守序從三亞公司挪用了2萬兩白銀的額度,在巡撫衙門背書下,以商業承兌匯票的形式在瓊州囤積了4萬餘擔糖,海述祖也屯了1萬多擔。

曾櫻見守序和海述祖親自下場,這纔信了守序。他是巡撫,辦這種事很容易。半是強迫半是利誘,他只付出小部分訂金就在瓊州囤積了5萬擔。

雷州府曾櫻打算硬來了,用武力扣住全府產的糖,從今年的稅糧中騰出一部分支付給蔗農。如果以前他這麼幹,那是捅破了天,肯定保不住官位。現如今他打着爲勤王兵籌集軍餉的名義,什麼都敢幹。

以3.5里亞爾的價格出售褐糖,其實並無多少利潤。守序這麼做的原因是今年福建廣東被兵,閩廣糖必然大規模減產。都不用想,糖價從下半年開始肯定會飆升。只要穩住幾個月,收益大概能翻個倍。

雷州府之後是廉州府。

廉州府就比較窮了,雖然同樣是三(州)縣,廉州府的正賦卻只有26500多石本色。附廓縣合浦提供了一大半,16500多石的正賦。欽州靈山縣7000出頭,欽州本州僅僅只有2900多石。

見了雷州同知的遭遇,廉州知府林轉亨很光棍地認了55000石任務,比雷州一半略少。雷廉二府同樣都是糧食輸出府,曾櫻只強調了本色,沒有強調折色銀。戰亂年代,糧食第一。

林轉亨認了稅額,他還有個重要的事要請示,“中丞,敝府疍民衆多,加稅時該如何應付他們。”

在曾櫻屬下的文官裡,林轉亨在海南道方國祥和瓊州知府吳延亮之後,排位第三。知府的請示,曾櫻必須要重視。

疍民的問題曾櫻也很頭痛,現在只能擱置,“珍珠你不要動,維持現狀。”

“中丞英明,”林轉亨長舒一口氣,在岸上刮地皮加稅是小事,他生怕曾櫻去動珠池。

海北道有8個大珠池,廉州佔其7,雷州只有樂民守禦千戶所附近的樂民池一處。雷廉人民潛海採集珍珠歷史悠久,自漢代起雷廉珍珠就是貢品。自古便有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的說法。

採珠大約是這個時代最危險的工作之一,潛水病和海里的掠食者、有毒物種時刻危及着採珠人的生命。明朝雷廉疍民發明了潛水通氣管,比前代死亡率略低。明朝在雷廉的採珠是個徹頭徹尾的暴政,嘉靖皇帝爲了籌錢更是變本加厲,無度採珠。疍民沒有私採珍珠的空間,失去了與南洋貿易的收入。斷人財路只有一個結果,戰爭。

嘉靖朝的大規模海盜侵襲,其中當然少不了沿海疍民的參與。但疍民實際上也有自己的武裝,朝廷將這些海盜稱爲珠賊。疍民與朝廷戰鬥了近100年,直到朝廷讓出大多數珠池的利益,粵西才基本平靜下來。

疍民有自己的組織,雷廉二衛官兵與疍民多有勾結,串通在一起販賣珍珠。曾櫻面臨的問題之一是他沒有成規模的水師,對疍民無可奈何。珍珠的利益不能動,這裡面的水太深。

海南的疍民曾櫻不是太擔心,海南島人少地多,那裡的疍民大多都已上岸,即便有出海的漁船,疍民船戶也會在岸上購置一些田地。

上岸的疍民迅速向上層流動,萬曆年後海南陸續出了一批疍民秀才,瓊州官府基本視疍民爲編戶齊民。海南島疍民不像海北的同胞,法律是他們主要的維權手段,多用訴訟來解決與漢民的紛爭。官府審案時基本保持了公平,未有對疍民的歧視。海北就不同了,雷廉二府疍民依然保留有武裝,其戰爭潛力肯定遠過曾櫻目前掌握的水師力量。

疍民是粵西最大的不安定因素,他們與朝廷戰鬥了近百年,仇深似海。現在的和平狀態只是一種心照不宣的平衡,建州入侵必然將打破平衡。也許在初期他們會因爲慣性站在明朝一邊,可等他們與建州建立接觸後就難以判斷了。

曾櫻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如果疍民倒戈投向建州怎麼辦。建州沒有海軍,疍民投降過去,將會使建州獲得珍貴的海上力量。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暫時依原樣安撫疍民團體,抓緊時間建設水師。

曾櫻沒時間與官員們閒扯,佈置完任務,他便宣佈散會,各官回自己的衙門,準備夏糧徵收。

守序坐在曾櫻右手邊列席了整場會議,未發一言。走出衙門見新任巡按張孝起迎上來。

“國主。”

“按臺。”

打過招呼後,張孝起突然一揖到地,“孝起感謝國主去年對家人的救命之恩。”

守序蒙了,他與張孝起這是第一次見面,“按臺這是何意?”

“張某蘇州吳江人,如今父母兄弟俱在臺北。”

守序恍然,原來是去年的江南移民。

張孝起得知建州兵在江南到處屠殺劫掠,一度茶飯不思。直到今年正月,他收到一艘商船從臺北送到瓊州,輾轉到的家書,才得知全家安然無恙。亂世之下,此種心情只有當事人能夠體會。

張孝起向守序請求道:“孝起能否麻煩國主將家人送來雷州?我知道要船期要等北風,也不着急一時,國主的商船有空時請給孝起留幾個位置。”

守序一笑,“小事情,我到臺灣後親自過問,一定會把按臺的家人送來。”

張孝起再次行禮表示感謝。

守序扶住他,“按臺,我不建議你把家人放在雷州。瓊州如今人少地多,你不如在海南買點田地安置家人。”

海南田地便宜,張孝起作爲掌管一府刑名的推官,積蓄買個幾十畝沒多大問題,比在雷州坐吃空山更好。

待所有的官員都走了,曾櫻品着茶問守序:“你覺得如何?”

守序伸出大拇指,“中丞厲害。”

爲了養兵,曾櫻不會客氣。搜刮這種事是個技術活,純憑經驗,曾櫻搜刮的程度剛好合適。廣東省是較爲富庶的省份,與南直隸浙江相比,稅率偏低有加稅的潛力。只要徵稅過程不亂搞,不會出什麼亂子。

只要三府官員按計劃來,哪怕最後無法做到全額徵收,徵到8成也有30萬石糧,勸捐雜項事例等還能收個2萬白銀。按目前的軍餉算,曾櫻出12萬就能養5000常備軍,再輔以臨時動員的義軍,瓊州的軍餉開支是足夠了。剩下的20萬石,他可以投入到海峽防線建設中。

曾櫻:“海北疍民不可靠,我要新建一隻水師。海戰你是內行,有什麼建議?”

守序聳聳肩,“水師無非造船募兵,你們不要造大船,多造些戧風靈活的中小戰船。數量要夠,至少覆蓋瓊州海峽的巡邏任務。”

瓊州水師的敵人不是歐洲的夾板大艦,單艦戰鬥力不用太強。

海南有現成的軍用造船廠。原本海南所需的戰船都要在廣州打造,直到萬曆45年,朝廷才允許瓊州在海口所白沙寨立廠自行打造戰船。

白沙水寨的理論編制有66艘戰船,以四號以下艚船爲主,共39艘。此外還有些艟艚船,喇唬船和八槳船。主力艚船是一種運糧船改裝的戰船,廣船式樣。天啓年後,東北戰事緊張,朝廷無力在南方沿海維持龐大的水師,白沙水寨的編制也就成了空文。

民間造船從宋代開始便未斷過。

海南有2種很有特色的小船,其一爲藤埠船,龍骨圓底尖首,船體通以藤扎板縫,不用油灰捻縫,不用鐵釘。航行時船體會漏水,必須不停舀出。外形有些東印度羣島的風格,勝在便宜,隨便造。

其二爲漁船,瓊州漁船很簡約,使用大陸罕見的布帆,這大約是因爲瓊州是棉布產地。輕巧的布帆一人控制即可,一人掌同時兼做船舵的搖櫓,另一人手持武器。疍民很多這種漁船,瓊北疍民沒錢用布帆,他們用草蓆或者竹蓆。

商業造船集中在瓊山縣,廣船技術水平與大陸沒什麼區別,因爲本島豐富的木材儲備,造船價格比大陸便宜,但產能有限。

船這種事沒辦法,只能一艘艘造。海口所與瓊山縣的民船場一起上,守序建議先儘量造些槳帆船,把巡邏船造夠了再考慮戰船。

武器方面,海南衛自造兵器始於正德年間。粵西最大最完善的兵工廠是海南衛軍器局,嘉靖年產能最高時一年可造6892件武器。

海南衛軍器局可以自行建造鳥銃、佛朗機、銅手銃和大發熕。萬曆後,海南衛軍器局產能逐漸下滑。海北雷州衛和廉州衛情況大同小異。曾櫻打算徵集民間鐵匠,充實到各衛軍器局。如今與廣州交通正常,曾櫻也派出人去廣州和澳門招募武器工人。

冷兵器不用太操心,刀矛木盾照常打造,曾櫻上心的是火器。

守序給他的建議是佛朗機和鳥銃照常打造,派人緊盯質量。對虎蹲炮略作改良,虎蹲炮基本沒有戰場再裝填功能,亂七八糟的裝填程序一大堆,打完一發就可以扔了。

這種短倍徑的輕炮近戰其實挺好用,改良方案中的虎蹲炮鑄炮耳,裝雙輪木製炮架,重量上升到100多斤。只發射霰彈,具備戰場再裝填能力。

火器軍隊使用起來威力大,但訓練和戰爭所需開銷很驚人。

田獨鐵礦能解決部分鐵彈,無法解決鉛彈。火藥原料除了木炭,硫磺與硝石瓊州無一能自產。硫磺可以與臺北交易,硝石守序自己都不夠用。曾櫻哪怕把全府的廁所都刮乾淨,他每年最多也只能生產3噸黑火藥,一戰就能打完。刮廁所只能作爲補充,難堪大用。

南明軍隊有時可以打出幾個漂亮仗,卻很難持續保持戰鬥力,除了軍餉難以爲繼之外,就是這彈藥問題了。建州控制區有硝石礦,北方通過秋冬季大面積掃硝也能獲得硝土,南方溼潤幹不了。南明資源少的多,費勁心思攢出一波兵,即便不停打勝仗也耗不過建州。

以瓊州府的財力,如果購買印度硝石,對曾櫻來說這成本就太大了。

第38章 穆里尼奧式防守第12章 騎兵第65章 南流江河谷第4章 檢視籌碼第10章 細細的紅線第21章 互爲僱傭兵第27章 金三角2第24章 南京造船基地第16章 馬尼拉僵局第20章 兵敗如山倒第14章 運糧賀州第52章 雲臺山,沈廷揚第1章 戰爭與和平法權第21章 黑奴第43章 大東溝之戰一第30章 伊洛瓦底江第7章 幫盟友解決後顧之憂第29章 荷蘭人認知下的臺灣地理第11章 向風海峽2第43章 順軍領袖又投降了第11章 西班牙的南海第2章 王微堡第22章 背景第6章 海盜與馬匪第6章 明朝的敦刻爾克,登州大撤退第33章 浙江商人第29章 新的狼煙第16章 軒主好有文化第40章 登萊巡撫與朝鮮第63章 化路爲田第22章 蘇卡達納之戰5第14章 十里秦淮第41章 盛宴第9章 靖南藩第56章 權力來自於人民第11章 向風海峽2第58章 大本營會議續第46章 運奴船第43章 平甲板炮艦第33章 承祖以金山爲存亡耳第14章 背風羣島2第15章 兩個撤退方向第63章 北伐中第19章 婆羅洲的明香社第53章 八百里鋼鉗6第37章 北洋航線,登州衛第38章 線式革命第10章 智利第28章 僞裝第6章 海盜與馬匪第39章 來複槍第54章 臺北的工作及金臺航線第18章 六總兵第30章 火繩槍的缺陷第29章 廣州之戰6第41章 珠江內河之戰第7章 電白之戰第24章 內河中的馬辰港序章第3章 中國貿易航線第37章 洪承疇的酒第5章 猶太人第55章 三亞巡檢分司第22章 報應來的很快第25章 臺海風雲第34章 更多的人,更多的黃金。第58章 湖南拿什麼來抵抗?第15章 航線第12章 棧道巴拿馬第49章 奔向海岸的難民第26章 廣州之戰3第36章 看不見的防火牆第43章 換船第17章 藉田之禮第26章 從未見過比大員更差的海港第46章 鄭成功第24章 長水號上的交談第31章 海盜信用社第27章 韃靼人的海防衛所第15章 背風羣島3第3章 高雷之戰1第12章 向風海峽3第21章 互爲僱傭兵第35章 楊文驄不想跑了第19章 丹麥船第32章 第一隻被北風殲滅的艦隊第21章 重整粵西防線3第32章 臺北行政長官轄區第36章 審訊第15章 戰果第29章 廣州之戰6第41章 南十字星與你們同在第6章 東印度公司與閱艦式第1章 常壓蒸汽機第8章 誰覺得能擋住忠貞營,請去戰場上試試。第30章 伊洛瓦底江第5章 太平洋聯邦第10章 情懷帶兵是用愛發電第60章 海南大十字路第7章 海盜港1
第38章 穆里尼奧式防守第12章 騎兵第65章 南流江河谷第4章 檢視籌碼第10章 細細的紅線第21章 互爲僱傭兵第27章 金三角2第24章 南京造船基地第16章 馬尼拉僵局第20章 兵敗如山倒第14章 運糧賀州第52章 雲臺山,沈廷揚第1章 戰爭與和平法權第21章 黑奴第43章 大東溝之戰一第30章 伊洛瓦底江第7章 幫盟友解決後顧之憂第29章 荷蘭人認知下的臺灣地理第11章 向風海峽2第43章 順軍領袖又投降了第11章 西班牙的南海第2章 王微堡第22章 背景第6章 海盜與馬匪第6章 明朝的敦刻爾克,登州大撤退第33章 浙江商人第29章 新的狼煙第16章 軒主好有文化第40章 登萊巡撫與朝鮮第63章 化路爲田第22章 蘇卡達納之戰5第14章 十里秦淮第41章 盛宴第9章 靖南藩第56章 權力來自於人民第11章 向風海峽2第58章 大本營會議續第46章 運奴船第43章 平甲板炮艦第33章 承祖以金山爲存亡耳第14章 背風羣島2第15章 兩個撤退方向第63章 北伐中第19章 婆羅洲的明香社第53章 八百里鋼鉗6第37章 北洋航線,登州衛第38章 線式革命第10章 智利第28章 僞裝第6章 海盜與馬匪第39章 來複槍第54章 臺北的工作及金臺航線第18章 六總兵第30章 火繩槍的缺陷第29章 廣州之戰6第41章 珠江內河之戰第7章 電白之戰第24章 內河中的馬辰港序章第3章 中國貿易航線第37章 洪承疇的酒第5章 猶太人第55章 三亞巡檢分司第22章 報應來的很快第25章 臺海風雲第34章 更多的人,更多的黃金。第58章 湖南拿什麼來抵抗?第15章 航線第12章 棧道巴拿馬第49章 奔向海岸的難民第26章 廣州之戰3第36章 看不見的防火牆第43章 換船第17章 藉田之禮第26章 從未見過比大員更差的海港第46章 鄭成功第24章 長水號上的交談第31章 海盜信用社第27章 韃靼人的海防衛所第15章 背風羣島3第3章 高雷之戰1第12章 向風海峽3第21章 互爲僱傭兵第35章 楊文驄不想跑了第19章 丹麥船第32章 第一隻被北風殲滅的艦隊第21章 重整粵西防線3第32章 臺北行政長官轄區第36章 審訊第15章 戰果第29章 廣州之戰6第41章 南十字星與你們同在第6章 東印度公司與閱艦式第1章 常壓蒸汽機第8章 誰覺得能擋住忠貞營,請去戰場上試試。第30章 伊洛瓦底江第5章 太平洋聯邦第10章 情懷帶兵是用愛發電第60章 海南大十字路第7章 海盜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