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婆羅洲的明香社

戰艦輪流進塢修理,岸邊的吊車將需要的材料吊上軍艦,工匠們揮汗如雨。

幾個將軍在叮叮噹噹的敲打聲中,討論戰利品分配。

財政部出的軍費肯定是收不回去了,在菲律賓收繳的絲綢等貨物由艦隊按戰功平分,平均到每個出戰水兵,收入約30兩。守序放棄了自己那一份,原本按照規定,守序作爲艦隊司令,能分到最多的一份。

這點錢是不夠的,財政部還得從今年內的預算中掏出獎金。阿勒芒提出他來補充一點。

“我們臺北府需要2艘戰利艦,作價6千兩黃金置換屬於主力艦隊的那部分份額。”

守序挑了挑眉毛,“你們最近挖礦挖得不錯嗎。”

阿勒芒咧嘴一笑,“辛苦幾年,就攢了這麼一點。”

“裝。”科林伍德滿臉不信。

“都沒意見那就這樣定了。臺北拿走2艘最大的蓋倫,沉船上拆下來的幾十門大炮給古晉,折算一部分修船的工錢。剩下2艘繳獲的巡航艦給我。”

科林伍德沒有異議,2艘單層炮甲板的蓋倫,本土海軍看不上。守序打算把這2艘船送到海南島去。

很多士兵們拿到錢很快就花了,休整需要其他的放鬆方式,比如說女人。

修船加官兵消費,隨便就是十幾萬兩的開銷。守序把海軍休整地放在古晉,正是想帶動一下本地經濟。

在此期間,守序抽出時間視察了這座面積廣闊的殖民地。

婆羅洲通航河道里程長,這裡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船。

古晉城周邊有陸路交通,其他地區都靠內河與近海航運相互聯繫。大大小小獨立入海的河流在發展中自然形成了經濟和行政區。

古晉城靠近沙撈越河口,有設施較爲齊全的海港要塞,其餘殖民地城市都遠離海岸。

婆羅洲地處熱帶,淡水與海水交界的地區更容易滋生孑孓,瘧疾發病率更高。將城市建在中上游,可有效降低瘧疾發病率。

聯邦在亞洲的所有殖民地都能種植金雞納樹,經過10餘年不遺餘力的培育,勉強滿足貴族、官員和軍隊的用藥需求。民間依然難以獲得足夠的抗瘧藥物,更多依靠預防手段控制。

疾病是制約聯邦國力發展的最大因素,影響遠遠超過與西班牙人的戰爭。國內粗略估計,按目前的進度,再過10年,藥品供應短缺的情況才能得到緩解。

種地的事急不來,只能按部就班。守序現在最關心的還是婆羅洲的礦山開發。

小礦山多分給了明軍南撤各藩,古晉行政長官抓在手裡的是巴烏金礦、邦達金銅礦、盧帕河谷煤礦這3座大礦和幾座巨型蝙蝠洞的次生硝石礦。

雷迦陪守序視察礦山。

巴烏金礦在古晉城邊,這是婆羅洲開發最早最成熟的礦山,雷迦任內修建了公路。

邦達金銅礦離古晉不遠,需要走一段水路再轉陸路。

盧帕河谷煤礦全靠水路,只有一段短短的礦山路。

婆羅洲的礦產分佈有其特色。

由於地質構造的原因,在後世的東馬地區,金礦、銅礦都位於島嶼的西南側,分佈較爲集中。

礦山外部特徵也很明顯,基本上每座礦山上面都有一個鏽蝕的鐵蓋子。

拿着指南針找礦,磁針亂轉的地方肯定有收穫。礦山的鐵蓋子並不厚,下面是除了鐵以外的其他金屬礦。砸開這些鐵蓋,下面的銅、金礦脈就露出來了。

砸碎的鐵礦本身很小,一般來說沒有多少經濟價值,中國礦工們本着不浪費的精神砍木頭燒炭就地冶煉,多少補充一些生產工具。

非金屬礦位於本區東北側,包括煤和石油。

守序打開火力發動機時代之門,煤是動力之源,新秩序之血。

巨大的鑄鐵臂一上一下,從礦坑中排出積水,發出吱吱呀呀的金屬摩擦聲,這是地球上最美妙的音樂。

煙囪終日噴吐黑煙,棄水順着水渠流入河道,散發出令人愉悅的文明氣息。

礦山四周是綠色沙漠,神在這片原始的青山綠水中,用嚴肅而質感的黑色線條勾勒出最美麗的畫卷。

周圍的森林實在太礙眼,守序恨不得把森林全變成水泥。手捧一汪清水,守序多麼希望這是工業排水沾染的劣五類水啊。可惜,機器太少,離守序理想中的畫面還早。

“雷迦,你上任後,礦山出產翻着倍增加,國內對你的工作很滿意。尤其是海軍,臺北的銅他們留着自用後,艦炮全靠邦達金銅礦了。”

“老師,這多虧了常壓蒸汽機。我的礦山排水效率是畜力的5倍,成本更低。”

“你現在有多少蒸汽機?”

“一共100臺。”

“不夠不夠,儘快提升到500臺。”

雷迦張大了嘴巴,“500臺?”

“國內的工廠不缺鐵匠,你儘管下訂單,讓他們連軸轉最好。”

雷迦擦了擦汗,“有這個必要嗎?”

“當然。”

婆羅洲的礦不是世界級的大礦,但這會離產能上限還早。守序的要求也不高,他給雷迦的任務是年產5000噸粗銅,1萬兩黃金。

“那我需要更多的人。”

“你現在有多少人口?”

“古晉的情況,老師你是知道的,我們無法統計那些半獨立的華人自治區域,我只能從糧食消耗上大略判斷,包括南洋土著在內,本區約有10萬人。”

“我會輸送更多移民,你不用擔心人口的事,挖更多礦,爲我們的工廠輸血。”

“我回去就下訂單。”

從礦山出來,守序陸續視察了幾個明軍將領的自治區,第一站是前浙江總兵王之仁。

婆羅洲馬很少,王之仁和守序的交通工具是大象。象背上的轎廂足夠寬敞,甚至可以裝上侍女。

侍女剝開水果,王之仁一邊吃,一邊對守序道,“這片老林子我打算全砍了,把胡椒的種植面積再擴大一倍。”

守序看過去,王之仁身上穿着絲綢質地的本地服飾,這兩年大約生活很好,身材明顯發福。如果忽略掉束髮,他的樣子很像聯邦本土的南洋新貴。於王之仁舉手投足間,守序很難再找到當年那個明軍總兵的痕跡。

守序笑着說道:“王老闆生意興隆啊。”

王之仁得意地摸摸鬍子,“承蒙大統領指點,我種的胡椒這兩年賣得挺好。”

中國市場、日本市場對胡椒都有旺盛的需求,雖然單位價值不高,可這玩意的量大。胡椒是婆羅洲拳頭農產品。

守序手搭涼棚四處看看,“王公,如果砍掉了森林,我倒是建議你種點別的東西。”

“哦,是什麼?”

“橡膠、油棕,古晉有種子,可以免費給你,而且會派人來指導你怎麼種。”

“哦,這東西很賺錢嗎?”

“我不好說能賺多少。但現在婆羅洲的將軍們都在種胡椒,東西一多就不值錢了,王公不妨試試種些別的。”

王之仁絲毫沒有猶豫,“好,就種你說的什麼橡膠、油棕了。”

“王公這麼信任我?”

“聽你的就沒錯過。”

守序笑了笑,遙遙舉起酒杯,與王之仁把酒言歡。

王之仁在婆羅洲圈了大片土地,同時保留了在舟山普陀島,每年他能自己從浙江獲得移民。

這是南洋明將們的標準模式,在婆羅洲圈地,在大陸保留一塊基地。大陸的基地搶掠人口,婆羅洲用出產養前線基地。從舟山到瓊州,這條線上的堡壘大半都是這樣支撐的。

比不了壟斷漳泉出海口,甚至通過五山五海地下組織控制大半浙江海貿的鄭成功,沿海明軍大部分只能依靠搶劫和土裡刨食。海貿有一些,但只能作爲補充。日本出口白銀紅銅,鄭成功在日本的人脈優勢其他人望塵莫及。

婆羅洲明軍參照後江府最早的中國軍事移民,興平伯高傑部的做法。

大大小小的明軍都採用分封制。王之仁、杜永和這些總兵是封君,底下有各級封臣。這是自上而下的君臣關係。

有些副總兵、參將等二級軍頭不願成爲封臣,古晉評議會鼓勵他們獨立分封。

古晉評議會爲制約這些半獨立的自治區,派出監察官見證並監督明軍們的權力義務履行情況。

此外,在各地組織自下而上的明香社(明鄉社諧音,明末開始南洋華人自治組織,與之相對的是清河社)。

所有自由民均是明香社成員,封地內的大事,封君無權一人做主,必須經明香社集體決策。

明香社同時兼有祠堂、宗教場所的功能,祭祖祭天等大型集體活動由社裡統一組織。中國讀書人對這套東西很熟悉,婆羅洲明香社就是古代亳社的翻版。

通常情況下,主持各級明香社業務的人是南撤的文官。如王之仁部,明鄉社負責人是徐孚遠。鄰近的黃斌卿部,明鄉社負責人是曹雲霖。

王之仁、黃斌卿內部還算比較和諧。

亂世中,依附於軍頭們的文官原本只是附庸,明香社讓他們掌握了一定實權。

文官中有不少人精,守序瞭解到,某幾個明香社的頭子,在封地內的威望已不亞於封君。

文官用祭祀、審案的權力侵奪封君是必然會產生的過程,古晉評議會在其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43章 酒吧與情報第14章 阿卡普爾科第12章 擴張第14章 急轉直下第30章 伊洛瓦底江第25章 在蘇祿補充物資第10章 海南島的沙漠第55章 古晉行政長官轄區第21章 重整粵西防線3第43章 順軍領袖又投降了第36章 溫州、台州、寧波第15章 海難倖存者第4章 集結第40章 海軍造艦章程(上)第40章 海軍造艦章程(上)第32章 李朝第14章 十里秦淮第16章 葡萄牙人的珠江口季風鐵律第37章 豫湘桂?第51章 沙盤復原的1647年戰局第6章 鉛與鋅第47章 再遇故人第9章 靖南藩第6章 海盜與馬匪第30章 伊洛瓦底江第10章 向風海峽1第47章 瀋陽十王亭第44章 甲申卷完第11章 馬隊第38章 線式革命第52章 批判的武器第1章 新的計劃第68章 四封信第29章 去雲臺山轉轉第22章 有債必還第17章 航海日記第21章 龍石島、凱巖城及君臨第5章 太平洋聯邦第14章 擊穿第5章 梅登的巴達維亞遊記第8章 國旗、國歌及聯姻諸事第36章 戰犯錄第17章 決戰馬尼拉灣第36章 審訊第27章 航向大泥第31章 投奔怒海第23章 征服沙撈越的計劃第6章 明朝的敦刻爾克,登州大撤退第4章 集結第21章 禁海令下的共同立場第31章 收割第35章 瓊海壁壘的總設計師,何良燾第50章 做軍事專從點名、看操、查崗第26章 朱由樑第59章 權力的遊戲第46章 來自澳洲的報告第51章 沙盤復原的1647年戰局第71章 金邊條約第23章 風暴第70章 兩廣與蘇州離譜的稅負差距第26章 金三角1第26章 廣州之戰3第13章 海軍再出徵第44章 天鍾法測經度第12章 道州大捷第3章 巴西海岸第31章 增援膠州第16章 葡萄牙人的珠江口季風鐵律第1章 鋼鐵脊樑第30章 火繩槍的缺陷第49章 臺北的雪第4章 海軍條例、巴達維亞與糖第70章 四國聯軍3,會戰第51章 沙盤復原的1647年戰局第22章 背景第62章 電白長坡要塞第12章 沈上達第41章 盛宴第25章 蘇祿海海戰第26章 整修戰利船第60章 恩佐的南方大陸航行記1第31章 我在破房子上踢一腳第62章 恩佐的南方大陸航行記2,毛里求斯島第18章 珠江口海戰1第22章 戎克船第16章 卡里馬塔海峽第58章 湖南拿什麼來抵抗?第4章 臼炮與受降第16章 卡里馬塔海峽39章 臺灣殼鬥科植物,橡木艦隊第5章 布宜諾斯艾利斯與高喬人第29章 大泥海戰第1章 起步諸事第33章 黃金第53章 羣盜中一奇男子第57章 後江行政長官轄區第16章 重設防區第36章 審訊第10章 智利第21章 水稻多了能淹死人
第43章 酒吧與情報第14章 阿卡普爾科第12章 擴張第14章 急轉直下第30章 伊洛瓦底江第25章 在蘇祿補充物資第10章 海南島的沙漠第55章 古晉行政長官轄區第21章 重整粵西防線3第43章 順軍領袖又投降了第36章 溫州、台州、寧波第15章 海難倖存者第4章 集結第40章 海軍造艦章程(上)第40章 海軍造艦章程(上)第32章 李朝第14章 十里秦淮第16章 葡萄牙人的珠江口季風鐵律第37章 豫湘桂?第51章 沙盤復原的1647年戰局第6章 鉛與鋅第47章 再遇故人第9章 靖南藩第6章 海盜與馬匪第30章 伊洛瓦底江第10章 向風海峽1第47章 瀋陽十王亭第44章 甲申卷完第11章 馬隊第38章 線式革命第52章 批判的武器第1章 新的計劃第68章 四封信第29章 去雲臺山轉轉第22章 有債必還第17章 航海日記第21章 龍石島、凱巖城及君臨第5章 太平洋聯邦第14章 擊穿第5章 梅登的巴達維亞遊記第8章 國旗、國歌及聯姻諸事第36章 戰犯錄第17章 決戰馬尼拉灣第36章 審訊第27章 航向大泥第31章 投奔怒海第23章 征服沙撈越的計劃第6章 明朝的敦刻爾克,登州大撤退第4章 集結第21章 禁海令下的共同立場第31章 收割第35章 瓊海壁壘的總設計師,何良燾第50章 做軍事專從點名、看操、查崗第26章 朱由樑第59章 權力的遊戲第46章 來自澳洲的報告第51章 沙盤復原的1647年戰局第71章 金邊條約第23章 風暴第70章 兩廣與蘇州離譜的稅負差距第26章 金三角1第26章 廣州之戰3第13章 海軍再出徵第44章 天鍾法測經度第12章 道州大捷第3章 巴西海岸第31章 增援膠州第16章 葡萄牙人的珠江口季風鐵律第1章 鋼鐵脊樑第30章 火繩槍的缺陷第49章 臺北的雪第4章 海軍條例、巴達維亞與糖第70章 四國聯軍3,會戰第51章 沙盤復原的1647年戰局第22章 背景第62章 電白長坡要塞第12章 沈上達第41章 盛宴第25章 蘇祿海海戰第26章 整修戰利船第60章 恩佐的南方大陸航行記1第31章 我在破房子上踢一腳第62章 恩佐的南方大陸航行記2,毛里求斯島第18章 珠江口海戰1第22章 戎克船第16章 卡里馬塔海峽第58章 湖南拿什麼來抵抗?第4章 臼炮與受降第16章 卡里馬塔海峽39章 臺灣殼鬥科植物,橡木艦隊第5章 布宜諾斯艾利斯與高喬人第29章 大泥海戰第1章 起步諸事第33章 黃金第53章 羣盜中一奇男子第57章 後江行政長官轄區第16章 重設防區第36章 審訊第10章 智利第21章 水稻多了能淹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