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堪培拉

就在凌波號和崑崙號在世人的注目下下水、入役的時候,風雪級兩棲攻擊艦的建造計劃也得到了批准。只不過雖然風雪級屬於兩棲攻擊艦,但是在建造的時候卻是用的護航航母的名義。

畢竟現在嚴光還需要利用日本人,這個時候突然造一大堆登陸艦出來,想要不引起日本人的猜疑是件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現在的中國可沒有什麼登陸任務…

而和登陸艦相比,護航航母就要隱蔽的多了。

要知道在這一時期,包括美國在內的幾個國家,都在大規模的建造護航航母,甚至就連日本自己也有幾艘護航航母,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造的那幾艘航母根本就毫不起眼。

當然,作爲標排兩萬,滿排三萬的大型船隻,風雪級還是很有震懾力的,畢竟這一時期哪怕是日本的雲龍級航母也不過才17000的標排,滿排更是隻有22000噸而已。

十艘如此大型的護航航母,已經和其他國家主力航母差不多水平了。

然而在有凌波號和崑崙號珠玉在前,風雪級雖然也很引人注目,卻還是…

此刻風雪級的感受,大概就和下水儀式時一直在凌波號身旁的崑崙號差不多吧。由於已經有一個很成功的前輩在,所以根本無法被人注意到…

雖然風雪級的排水量比一般的航母都要大,但是由於風雪級是作爲兩棲攻擊艦存在的,而在艦身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需要作爲船塢,因此風雪級的載機數量並不是很多,算上甲板繫留的話也不過才50架而已。

不過在艦身的船塢內,卻可以裝載多艘登陸艇,這些登陸艇最大可運載60噸的Zt41坦克一輛或是141式坦克或600名也就是一個營的士兵。

同時船內空間至少可以裝載16輛Zt41坦克,若是短途行動的話一艘風雪級甚至還可以搭載三個營的兵力——————不過那樣的話,艦上的空間就會很擠了…

另外。最早的水陸兩棲坦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已經出現了,至少嚴光就知道當時意大利曾經研製過一型,只不過似乎並不怎麼成功的樣子。

而在1933年前蘇軍曾裝備了t37型水陸坦克之後。後又相繼裝備了t38和t40兩型水陸坦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攻略臺灣的需要,國防軍也曾研製過幾個型號的水陸兩棲戰車,目前已經批量裝備海軍陸戰隊的是一種15噸重的兩棲戰車裝備85mm坦克炮。能夠在水上緩慢行駛。因此在緊急情況下,風雪級甚至可以直接在水面上將這些兩棲戰車投放出去,同時風雪級的甲板也進行過特殊設計,可以直接停放坦克或兩棲戰車,而在使用時這些坦克或兩棲戰車也可以通過傾斜式通道直接駛入船塢內…

甚至在擔當運輸任務的時候。也可以將運輸的貨物裝放在甲板上。

這也使得風雪級的裝備裝載量大增。

雖說風雪級的造價不菲,但是考慮到其極強的兩棲作戰能力還是值得的,畢竟十艘風雪級就可以一次投送至少一個旅的兵力,必要時甚至能投送一個半師的兵力,而在東南亞範圍進行活動的話…

再加上風雪級可以使用艦載機的能力,不但可以在登陸作戰的時候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持,甚至還能在護航艦隊的配合下和敵方航母艦隊進行大規模海戰,掩護普通登陸艦的登陸作戰。

可以說至少在這個時代。風雪級的設計還是很完美的。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不完美的地方。那就是風雪級的成本和建造工時和普通登陸艦相比實在是太高了,而且航速也只有21節,在必要的時候無法跟隨航母艦隊一起作戰…

而且由於這個時代的直升機還僅僅只是初步實現了實用化,大量載人什麼的根本就是不用想的事情,這也使得風雪級的兩棲作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降低。

雖說在戰爭年代,科技想來都是日新月異的。但是根據嚴光自己的推測,想飛夏切┱嬲滌玫拇笮徒⒃刂鄙?峙輪遼儺枰鵲?年代後…

好在風雪級的底子不錯,改一改的話哪怕是用到六七十年代也沒問題。到是不需要像英、美等國一樣,在戰後只能將那些無用的護航航母拆解出售——————沒辦法,先天性不足,哪怕是有彈射器也無法起降重量大增的噴氣式飛機。

————————————————————

由於風雪級的性能不錯,再加上國社政府在做軍火商的時候也賺了不少錢,因此只是第一批的訂單就是十艘,堪稱魄力十足。

而國防海軍更是打算趁此機會,意圖壓倒德、美、英、日等國,成爲世界第一海軍。

不過就在海軍在嚴光的面前,和陸軍還有空軍爭奪着更多的軍費時,遠在澳大利亞的澳大利亞人卻沒有他們那麼幸福…

“我已經投降了,伱們想要幹什麼!!1

在距離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只有十多公里的一座村莊內,一個肩膀上有着槍傷的澳大利亞士兵大叫道。

然而在他的身側,十多個日軍士兵卻在那裡猙獰的笑着。

和某些人想的不一樣,澳大利亞的首都並不是悉尼,而是堪培拉。

這點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不過也難怪,畢竟在後世無論是悉尼還是墨爾本都要比堪培拉出名的多,更何況悉尼在後世才曾經舉辦過奧運會…

事實上與那些由早期的殖民地或偶然地由於風景優美而發展起來的城市不同,堪培拉從一開始就是經過周密計劃而建設的。當兩個主要州府城市悉尼和墨爾本的議員爲了競爭在聯邦中的地位,誰也不放棄他們的要求時,建一個新首都的建議通過了。1900年澳大利亞的憲法提出在政府所在地成立一個聯邦特區,1908年,在考察了二十三個地區以後,議會選擇了海拔580米、距悉尼西南300公里、面積2359平方公里的一片土地從新南威爾士州劃出,成立了澳大利亞首都區。

堪培拉是個年輕的城市,早在100多年前。這裡還是澳大利亞阿爾卑斯山麓的一片不毛之地,1820年被人發現,此後有移民來建牧常到1840年發展成一個小鎮。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成立以後,爲定都問題,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爭執不下。一直爭了八九年,直到1911年,聯邦政府通過決議,在兩個城市之間,選一個風調雨順、有山有水的地方建立新首都。於是選了這塊距悉尼238公里,距墨爾本507公里的空地。這就是堪培拉的雛形。

1912年,聯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範圍內的城市設計比賽,一年之後,國會從送來的137個版本中,選中了美國著名風景設計師、36歲的芝加哥人沃爾特?伯裡?格里芬的方案。這位設計師描繪的堪培拉街道圖是他和他的妻子共同畫在一塊棉布上的,這份珍貴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建設中間,經過了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頓。共用了14年。於1927年建成,並遷都於此。後來,又爲確定新首都的名字商討了好長時間,最終選擇了當地居民的傳統名稱——————堪培拉,意思是‘匯合之地‘,民衆又叫做‘聚會的地方‘。

當然。就和上面所說的一樣,堪培拉不過是悉尼和墨爾本兩個城市爭執下出現的產物。因爲堪培拉並不像其他國家的首都一樣,屬於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型城市…

可能讓人無法想象。不過作爲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的悉尼,在後世有着428.4萬的人口2006年,而作爲第二大城市的墨爾本則有着407萬人口2010年6月,至於作爲澳大利亞首都的堪培拉…

可憐的堪培拉雖然是澳大利亞的首都,卻只有32.5萬人…

當然,這只是在後世,其實在這個時代的堪培拉更可憐,在後世堪培拉好歹也能算一個,呃,小型城市?

可是這個時代的堪培拉在1910年時只有2000人,到了30年後的1940年也不過才12000人而已…

至於這個時代澳大利亞第一和第二大的城市,則分別有着一百三十萬和一百零七萬的人口…

一個國家的第一和第二大城市的人口,是自家首都的百倍以上,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做首都做到這個份上,堪培拉還真是可憐礙

不過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日本人才瞄上了堪培拉…

澳大利亞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座大陸的國家,這個我們都知道,不過因爲澳大利亞地廣人稀的關係,因此澳大利亞政府對澳大利亞的控制並不緊密,再加上漫長的海岸線和自身極爲薄弱的軍事實力…

反正簡簡單單的,澳大利亞北部的幾座港口城市也就被攻陷了。

這一情況並沒有出乎任何人的預料,畢竟澳大利亞自身的實力實在是太弱了,尤其是他的人口根本無法給他提供足夠多的兵員。何況在澳大利亞海軍全軍覆沒,日軍開始對澳大利亞本土實施攻勢的時候,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澳大利亞人逃回了印度和英國——————雖說分家了,但那好歹也是孃家不是?

和後世不同,這一時期的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還不是美國的狗腿子,和孃家英國的關係還是比較密切的。

自身軍力薄弱,再加上人口的大量逃亡,很快澳大利亞的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就淪陷了。

在攻陷了布里斯班後,日本人到是沒有絲毫停頓,而是直接轉道南下悉尼,想要攻陷布里斯班一樣攻陷悉尼。

只不過悉尼畢竟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城市,再加上澳大利亞人也是早有準備,早早就從中國和美國購買了大量軍火,因此在澳大利亞北部無往不利的日本人很快就在悉尼碰壁。

由於早前在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軍事行動都是無往不利的,所以這次的碰壁讓日本人很吃驚。

於是稍後沒多久。日本人再次施展了多次攻勢,只不過每次都是…

咳…

扔下了無數具的屍體後,日本人也只能灰溜溜的退出悉尼。

雖說如此。但是澳大利亞人也沒多好過,畢竟雙方的實力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澳大利亞人雖然有地利優勢,但還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不過在日本人退去後。澳大利亞人還是趕忙修復和加固攻勢,等待着日本人的下一次進攻。

然而在這個時候,日本人卻放棄了繼續對悉尼實施攻勢,僅僅只是派艦隊封鎖悉尼的港口,而後就轉道前往巴特曼斯貝…

巴特曼斯貝是一座海濱小鎮。距離堪培拉只有一百多公里遠,當然,這都不算什麼,最終要的是巴特曼斯貝有一座港口,適合日軍在那裡登陸…

在悉尼碰壁後,日本人很果斷的就轉移了目標,而這個目標就是堪培拉。

因爲這時布里斯班已經淪陷,剩下值得日本人攻取的目標也只有悉尼、堪培拉和墨爾本。

這其中悉尼已經碰過壁了。至於墨爾本?墨爾本可是在南極那邊的方向呢。再加上墨爾本也不是一個次於悉尼多少的城市,真要繞過悉尼對墨爾本發動攻勢,還不如繼續進攻襲擊。

所以到最後,日本人剩下的能選擇的目標,也只剩下一個堪培拉了…

攻取堪培拉有很多個好處,首先堪培拉距離海邊的港口並不是很遠。在那裡甚至還有一條直通堪培拉的鐵路存在,在那裡登陸的話對後勤補給是件極爲方便的事情——————不過真要登陸的話。估計澳大利亞人絕對會先破壞沿途的鐵路和橋樑,而事實上也和日本人估計的一樣。日本人才剛剛登陸巴特曼斯貝,澳大利亞人就已經把沿路上能炸的都炸了…

除開地理上的好處外,還有就是堪培拉是澳大利亞的首都,不管這麼首都究竟有多小三,小三到在澳大利亞連前三的位置都排不進去,但他畢竟還是澳大利亞的首都。

如果能攻佔堪培拉的話,對澳大利亞,對整個同盟國的軍心士氣都將會是一個極大的打擊,這點對日本人將來攻取同盟國的其他地區是很有利的,尤其是在對悉尼和堪培拉發起攻勢的時候。

還有就是…

整個堪培拉只有一萬兩千人,而這次日本人光是派往澳大利亞的遠征軍就有二三十萬,想要拿下堪培拉實在是小菜一碟,而且還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

“我當初怎麼就沒想到,先拿下堪培拉在攻打悉尼呢…”

Wшw⊙TTkan⊙C O

在這樣的決策被決定後,甚至有陸軍的將領發出這樣的哀嘆。

畢竟只要能拿下堪培拉,首都淪陷的澳大利亞人絕對會士氣大跌,到那個時候想要拿下悉尼也就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

所謂心動不如行動,日本人就是這麼做的。

所以在作出了決定後,日本人在用艦隊封鎖悉尼的港口,防止澳大利亞人出逃或者是外面的支援進來後,日本人的遠征軍就前往巴特曼斯貝。

就像剛剛說的一樣,巴特曼斯貝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海濱小鎮而已,在如狼似虎的日本人面前根本沒法進行絲毫抵抗。

事實上,早在日本人進攻悉尼前,小鎮的居民就已經全部轉移到堪培拉去了,所以整個小鎮根本就是空無一人的。

雖說沒有抵抗是件好事,但是同樣日本人也沒有當地人帶路了。

好在這個時代別的不好找,帶路黨還是很好找的,至少在布里斯班,日本人就找到了很多自願的帶路黨——————識時務者爲俊傑,這句話可不是中國獨有的…

當然,原話肯定不對,但意思肯定一樣。

由於有布里斯班的帶路黨幫忙帶路,所以日本人剛開始的時候行動還是很順利的,一直到澳大利亞的游擊隊將沿途的橋樑、鐵路和公路全部炸掉後。

不過這些都沒什麼,僅僅只不過是稍微拖延了一下日本人的行軍速度而已。

事實上除了這些小小的阻礙外,日本人的行動絕對稱得上暢通無阻,而一路上唯一一次的抵抗,則是發生在距離堪培拉十多公里的,這座村莊附近的一道防線上…

只不過作爲一個只有一萬兩千人的首都,堪培拉的守軍一共也才一個團而已,而這個時候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亞政府也早已轉移到了墨爾本…

看的出來澳大利亞人也明白堪培拉是守不住的,所以在日軍登陸巴特曼斯貝後,在派出游擊隊炸燬鐵路、橋樑拖延時間的同時,澳大利亞人也在抓緊向堪培拉轉移…

而在一路上憋了一肚子火,卻連一條小魚也沒抓到的日本人,自然也想發泄一下…

怎麼發泄?

自然是照慣例來了…未完待續。。。

第188章 測試性能的楊楷第123章 洋行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188章 測試性能的楊楷第337章 摩蘇爾第389章 兵艦救災第76章 四川軍政府第399章 中南半島第17章 江上(一)第240章 援助第227章 強攻第225章 船隻第79章 爭執第93章 軍服第15章 工廠第494章 地面戰鬥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108章 第一次A籤第366章 蘇俄內戰第220章 無奈第307章 準備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81章 難看第64章 一切就緒第486章 菲律賓海戰第444章 悉尼戰役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146章 好奇與感激第512章 攻佔澳大利亞第433章 含淚第231章 回絕第493章 決定空戰高度的人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第8章 風水寶地第80章 歸入第477章 轉移第291章 登陸第四百九十九章第205章 猜想第518章 核爆日本第92章 無二第213章 北洋第42章 寒風凜凜第14章 川漢鐵路第50章 芝加哥第511章 破雷艦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332章 裝甲第一師第142章 代平黔亂第490章 索要索馬里第208章 炮擊第381章 四大艦隊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204章 佈局第156章 挨噴第五百一十五章第五百一十七章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254章 武昌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433章 含淚第256章 叛亂第104章 時間第91章 反應第149章 貴州攻防(上)第121章 請柬第62章 調任第362章 徹底摧毀第218章 港口第33章 五個月後第293章 震世第130章 火力配置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439章 仙山第五百一十四章第138章 和談第134章 孫中山第80章 歸入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第433章 含淚第439章 仙山第330章 機槍的威力VS首戰告捷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39章 只要微笑就可以了第93章 軍服第310章 狙擊手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37章 中國第一第228章 炮盾第274章 旗人第8章 風水寶地第218章 港口第309章 分部第321章 加入協約國第304章 燃燒第468章 營救拉瑪八世第5章 回國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
第188章 測試性能的楊楷第123章 洋行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188章 測試性能的楊楷第337章 摩蘇爾第389章 兵艦救災第76章 四川軍政府第399章 中南半島第17章 江上(一)第240章 援助第227章 強攻第225章 船隻第79章 爭執第93章 軍服第15章 工廠第494章 地面戰鬥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108章 第一次A籤第366章 蘇俄內戰第220章 無奈第307章 準備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81章 難看第64章 一切就緒第486章 菲律賓海戰第444章 悉尼戰役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146章 好奇與感激第512章 攻佔澳大利亞第433章 含淚第231章 回絕第493章 決定空戰高度的人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第8章 風水寶地第80章 歸入第477章 轉移第291章 登陸第四百九十九章第205章 猜想第518章 核爆日本第92章 無二第213章 北洋第42章 寒風凜凜第14章 川漢鐵路第50章 芝加哥第511章 破雷艦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332章 裝甲第一師第142章 代平黔亂第490章 索要索馬里第208章 炮擊第381章 四大艦隊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204章 佈局第156章 挨噴第五百一十五章第五百一十七章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254章 武昌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433章 含淚第256章 叛亂第104章 時間第91章 反應第149章 貴州攻防(上)第121章 請柬第62章 調任第362章 徹底摧毀第218章 港口第33章 五個月後第293章 震世第130章 火力配置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439章 仙山第五百一十四章第138章 和談第134章 孫中山第80章 歸入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第433章 含淚第439章 仙山第330章 機槍的威力VS首戰告捷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39章 只要微笑就可以了第93章 軍服第310章 狙擊手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37章 中國第一第228章 炮盾第274章 旗人第8章 風水寶地第218章 港口第309章 分部第321章 加入協約國第304章 燃燒第468章 營救拉瑪八世第5章 回國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