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二月革命

如果說索姆河戰役中,英國人第一次將坦克投入到戰場進而震驚了世界,那麼埃爾祖魯姆戰役中遠征軍坦克部隊第一次成規模作戰,並且取得那麼大戰果,對整個世界而言,就——————算了,反正就是那麼個意思。

同樣,埃爾祖魯姆戰役也將因爲那奇蹟般的戰果而永載史冊。

不過在永載史冊前,因爲索姆河戰役中英國馬克坦克,和埃爾祖魯姆戰役中15式坦克發揮的奇蹟般的效果,各國都開始對坦克展開了研究。

譬如法國的雷諾,和德國的av7,只不過在取得了16式坦克的圖紙後,德國人還會不會發展那款和裝甲車其實沒太大區別的坦克,就是很難說的事情了…

不管怎麼說,德國人取得了圖紙自然是件皆大歡喜的事情,其他各國上竄下跳的同時,也沒忘了自己研發坦克——————列強們也是很驕傲的,在他們看來中國人能研發的出來坦克,沒理由他們研發不出來…

而在國內,羣衆們也在爲埃爾祖魯姆戰役的獲勝而慶祝着,要知道這可不是過去的那些零星小勝,一次擊潰近二十萬敵軍,再加上俘獲了近十萬俘虜,這樣的戰役哪怕是在東西線上也是很少見的。

再考慮到當時蔣百里動用的僅有一個旅的三百多輛坦克,外加七個師的五萬多步兵,這樣的戰績就更是罕見了。

只不過就是這個舉國歡騰的時刻,遠在高加索的蔣百里卻遇到了許多糟心的事。

這個糟心的事不是來自任何一方,恰恰是來自他身邊的盟友,俄國人…

自埃爾祖魯姆戰役結束後,蔣百里一舉俘獲了近十萬土耳其士兵,使得在西線的土耳其人徹底喪失了進攻能力。

當然,土耳其人喪失了進攻能力,可他蔣百里也沒強到哪去,因爲坦克部隊的三百多輛坦克,到了現在已經沒幾輛能開動的了。想要繼續進攻的話,就需要先休整一段時間,就算不把這些坦克壞掉的發動機全部修好,至少也要讓下面的士兵喘口氣再說。

好在這時張紹曾已經拿下了巴格達,倒是讓蔣百里安心了不少。

不過就在蔣百里下令,命令全軍進入休整狀態的時候。

俄國人,卻很靦腆的找上了門來,對蔣百里表達了自己希望能親自到坦克部隊去觀看一番的想法。

這個想法很自然的就遭到了蔣百里的拒絕,因爲在坦克部隊出發前,嚴光已經嚴令不得讓任何外人接近坦克部隊,這個外人當中甚至包括了中國人本身…

而雖然被拒絕了,可是俄國人卻沒死心。

只是隔了幾天的時間,俄國人就在次找上門來,聲稱在高加索戰場已經沒有任何威脅的情況下,希望蔣百里能派坦克部隊到東線去,支援一下俄國人。

和俄國人一起來的,還有英國人和法國人。

三國人會如此,一來是因爲東線的情況的確很糟糕,糟糕到俄國人已經快要撐不住的地步。英國人和法國人可是很清楚,要是俄國人撐不住了,那自己會遭遇什麼情況…

再來,雖說蔣百里是水潑不進,可你的坦克部隊到了俄國,總不能還是這樣吧?到時候俄國人還不是想怎麼研究就怎麼研究?這還是客氣的,弄不好,俄國人還能給你玩一出“坦克失竊”,直接弄一輛坦克去大卸八塊,捎帶着英法一同學習…

當然他們也很清楚蔣百里說的不算,真正說的算的是遠在北京的嚴光,只不過嚴光的立場他們可是很清楚的,那根本就是說不服的。所以他們纔會採用迂迴政策,希望先說服蔣百里,進而在說服嚴光。

只不過在採取迂迴政策的同時,顯然沒有人料到另一件事情的發生,那就是…

“二月革命…”

——————————

“二月革命”

提到革命的話,在國內最出名的兩個革命,第一個應該是“辛亥革命”也是中國影響最大的革命,正是這場革命使得滿清徹底走向了滅亡。

而第二場革命,大概就是“十月革命”了,因爲後世的中國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但領頭的卻是“錘子鐮刀黨”,因此“十月革命”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也是這場革命的發生,宣告着蘇聯的正式成立。

不過在“十月革命”前,卻還有一個“二月革命”…

自歐戰爆發後,隨着俄國在東線的損失不斷變得慘重,俄國境內的罷工和暴動行爲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只不過規模一直都不是很大罷了。一直到1917年初,俄國才爆發了自歐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罷工行動。

革命爆發的原因,其中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俄國經濟的破壞,以及百姓對沙俄政府**統治的不滿等。當時尼古拉二世自任最高統帥,率領俄軍在東線征戰,他就把政府交由其妻亞歷山大拉皇后與其他官員管理。而且,他又誤信拉斯普京,讓他令政府充滿貪污,使內政混亂。國家局勢漸趨緊張,因爲俄國之參戰在後來造成很多尤其是經濟上的問題。

在一戰中,由於俄國加入了協約國一方。並且,應協約國的多次要求,爲了配合西線戰事,俄軍多次主動發起攻擊,迎擊德國、奧匈帝國以及南方的奧斯曼帝國。俄軍最初略有小勝,但面對着多線作戰的窘迫局面,遭受嚴重挫敗,例如在東普魯士大敗於德軍。

工廠產量下跌、鐵路系統欠缺效率以及後勤保障極其不力是俄國數次失利的原因。同時,俄軍戰術戰法陳舊落後,軍隊領導人將私人恩怨帶入戰場,導致開戰後俄軍即遭慘敗。後來應時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要求,爲了配合英軍的登陸作戰和緩解西線壓力,俄軍發動了夏季攻勢,遭到重大損失,人員俘虜達100多萬,國內統治岌岌可危。

到了戰爭後期,俄軍有超過一百七十萬士兵被殺,五百九十萬人受傷。逃兵者衆多,將領與軍官能力平庸,以致整體士氣低落。某些部隊出戰時,竟然沒有充足的彈藥與其武器相配。俄國後方則有嚴重饑荒,物資短缺。基於德軍的猛攻與邊境封鎖,俄國經濟最終被拖垮。擁有一些自由派成員的杜馬向沙皇建議組成類似1905年俄國革命後建立、不久後被他取消的君主立憲政府,但被他拒絕。

1917年2月寒冬、食物短缺、民不聊生,加上經濟崩潰,大衆起義的誘因業已齊備。結果,俄國首都聖彼得堡?(時名彼得格勒)?的工人率先發動罷工,展開革命的序幕。

3月3日,聖彼得堡的大型工廠普提洛夫工廠工人宣佈罷工。罷工工人被解僱,引致其他工廠的罷工。由於有些示威者要求增加麪包供應,部分該廠的工人找到繼續罷工的理由。雖然示威者偶爾與政府軍隊有衝突,但首天沒有人死傷。

在往後幾天,罷工工人云集在聖彼得堡,局勢漸趨緊張。

3月8日,示威者爲慶祝國際婦女節而舉辦一連串聚會與集會,並漸漸把活動政治化。參與者首次使用在俄國較爲令人敏感的口號,例如“反對戰爭!”與“結束專政!”等。二月革命終於爆發。這次,警民衝突,引致雙方互有死傷。示威者準備好武器,搶掠警方的總部。

3月10日,沙皇政府派出一大隊士兵掃蕩該城。士兵最初擁護政府,殺害了不少示威者,但後來愈來愈多士兵倒戈反向,支持起義,令起義浪潮更趨激烈。這個時候,沙皇深感不安,於是解散了杜馬,並下令選出一個臨時委員會。

沙皇得悉彼德格勒的示威,並決定乘火車到彼得格勒維持大局,以期改善情況。然而,他返國的真正原因是他包括獨子阿列克謝皇儲等子女染上麻疹,故此他要返回該城市附近的沙皇別墅陪伴他們。

不過,當他到達目的地之時,迎接他的將領都異口同聲勸喻他退位。3月15日?(儒略曆3月2日)?,沙皇宣佈與他的兒子退位,並提名其弟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羅曼諾夫大公繼承皇位。

但是,由於彼德格勒內的所有軍隊站在示威者的一方,大公在3月17日拒絕皇位,統治俄國達304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就此滅亡。二月革命後,彼德格勒蘇維埃首先舉行選舉,而臨時政府最初則在杜馬與蘇維埃支持下組成。於是在俄國曆史上出現了罕見的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一個是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而另一個就是“錘子鐮刀黨”了…

——————————

在俄國發生的一切震驚了世界,畢竟羅曼諾夫王朝已經統治俄國304年之久。當然,此時的英法對新成立的俄國政府還不是特別的敵視,因此這時至少在名義上統治俄國的還是一個資產階級政府,而不是後來的“錘子鐮刀黨”。

在新政府成立後,英法都極力要求新政府繼承俄國的責任,繼續在東線對德國施加壓力。畢竟俄國要是不玩了,那他們就要承擔德國全部的壓力了。

英法的要求,也正是臨時政府想做的。

臨時政府極力主張繼續參戰,直到協約國取得“最後的勝利”。“錘子鐮刀黨”則擔心軍官團會採取反革命的行動,於是在3月14日以“錘子鐮刀黨”名義與權利發佈了著名的“第一號命令”,以此剝奪了軍官們的軍事管理和訓練權。這一命令傳遍整個武裝力量,儘管臨時政府下達了相反的命令,但結果卻是布爾什維克所期待的——部隊的軍紀喪失了。

俄國陸軍和海軍像春天消融的冰塊一樣崩潰了。兵變的士兵和水手殺死了很多軍官,其他軍官則直接被士兵大會罷免。到4月中旬,估計軍官團隊中50%的軍官被清除了,他們其中有許多是有經驗的軍人——————一切就如二戰前夕的大清洗一般。

列寧和其他布爾什維克的擁護者經德國進入俄國,以反對臨時政府。

而就像英法擔心的那樣,德國在東線停止了一切軍事行動,以免俄國人重新團結起來保衛自己的家園,並且趁着東線平靜的時候,將在東線的軍隊調往西線和意大利戰線…

不過這些都和中國無關,尤其是蔣百里,因爲“二月革命”的關係,他總算是擺脫了英法俄的糾纏,因爲這個時候無論是英法,還是俄國都已經無心去關心中國人的坦克技術了…

同樣,蔣百里也無需擔心新成立的俄國政府會找自己的麻煩,畢竟高加索和亞美尼亞戰場也是整個歐戰的組成部分,在有可能會觸怒英法的情況下,俄國人是不會做出什麼不明智的舉動的。

而且現在俄國一片混亂,如果不是有自己的遠征軍在高加索,恐怕土耳其人早就迎頭而上了——————事實上歷史上的土耳其人,也恰恰是趁着俄國內亂的機會拿下的高加索。

當然,等到土耳其戰敗後,他吞下了多少土地,自然就要還回去多少了…

雖說既不需要擔心東線,也不需要擔心新的俄國政府的態度問題,但是蔣百里依然有憂心的事情,那就是遠征軍後勤線的安全問題。

在達達尼爾海峽依然封閉的情況下,遠征軍聯絡國內的線路一共有三條,一條是西伯利亞鐵路,一條是新開通的波斯灣———底格里斯河,還有一條就是迪蘭鐵路了。

波斯灣目前在英國人的手裡,由巴士拉、巴格達再至摩蘇爾的底格里斯河,也已經落入了中英兩國的手中,所以這條後勤線完全不需要擔心安全問題——————除了運輸能力太弱需要有些頭疼外…

事實上,在成功的奪下了巴格達後,英國人已經開始考慮將美索不達米亞轉交給中國,畢竟在攻取了美索不達米亞後,中東煉油廠安全無恙的英國人,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在繼續留在這裡了…

除開底格里斯河,剩下的兩條後勤線,漫長的西伯利亞鐵路現在已經完全癱瘓,因爲他要經過的地區實在是太多了,而那些地區卻依然處於混亂狀態。再加上常年的戰爭導致俄國境內經濟的龐大問題,就算真的有列車經過,上面的補給物資恐怕也會被一哄而上,然後一點渣渣都不留…

目前唯一還算安穩的,恐怕也就剩下迪蘭鐵路了。

到不是迪蘭鐵路不亂,只是因爲中亞地域終究不像西伯利亞那麼大,而且中亞也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地方,再加上遠征軍在中亞也有一些駐軍營地在。而且在俄皇退位,俄國境內一片混亂,在嚴光徵得了英法的同意後(也徵詢過俄國臨時政府的同意,只是人家沒答應,好在現在也不需要俄國的同意了),原本屯駐於迪化和蘭州的一些國防軍,全部進入俄國的中亞地區內,在一些交通要道,幾乎都佈置了駐軍。

當然,英法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是遠征軍在中亞賴着不走了怎麼辦。

可是想想現在的俄國只不過是在經歷新政府成立後必經的混亂,英法也就不再擔心了。何況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加上有英法幫襯着,只要等到俄國的內亂結束,就算中國人想賴着不走恐怕也不可能…

只是恐怕英法不會想到,在過幾個月的時間,目前至少在名義上還維持着統一的俄國臨時政府,就會面臨新一輪的革命風暴,而等到這場風暴結束的時候,新生的俄國政府的主導者,就會是英法視爲死敵的“錘子鐮刀黨”了。

真到了那個地步,暫且不提新生的蘇維埃政府有沒有能力將遠征軍驅逐出去,恐怕到時候會是英法求着中國將軍隊留在中亞吧…

畢竟和蘇聯的“錘子鐮刀黨”成員比,在英法看來,中國已經算不得什麼威脅了。而這也是嚴光會出資資助蘇聯的原因,雖然在未來蘇聯肯定會成爲中國的頭號敵人。

可同樣,蘇聯也會是英法美德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的頭號大敵,而在由西方主導的世界裡,一個強大的中國實在是太顯眼了一些,因此若是能有一個蘇聯站出來替中國吸引火力,那就實在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就如後世一般,在蘇聯還在時,美英等國甚至考慮過將中國納入北約,可等到蘇聯解體後呢?如果不是突然冒出來了一個拉登同志,替中國吸引了十多年的火力,恐怕…

蘇聯存在的意義對中國就是如此,他就是嚴光專門留出來吸引英法美德等國火力用的。一直到中國強大到,不再需要懼怕任何人爲止…

而現在,嚴光的任務就是繼續秘密資助俄國的“錘子鐮刀黨”,一直到他們獲得“十月革命”的成功,幸運的扛過了“蘇俄內戰”,並最終成爲了整個世界的大敵爲止…

第111章 圖窮匕見(上)第11章 三人第33章 五個月後第133章 選誰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444章 悉尼戰役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334章 新的目標,美索不達米亞!第48章 第三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296章 援軍第54章 再次中槍第330章 機槍的威力VS首戰告捷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297章 燃燒彈第413章 希特勒第267章 馬鞍山第498章 背黑鍋第214章 江上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196章 210毫米榴彈炮第402章 哈薩克鋼鐵基地第342章 南下巴格達第332章 裝甲第一師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433章 含淚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7章 記住你了第136章 黃縣第446張 攻城第136章 黃縣第25章 趙爾豐第352章 警惕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510章 初步第255章 計劃第291章 登陸第520章 刺激第247章 狙擊手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121章 請柬第233章 奧斯曼土耳其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53章 離開第115章 乾坤一擲第449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287章 理由第442章 堪培拉第225章 船隻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332章 裝甲第一師第5章 回國第36章 一千八百萬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258章 青島要塞第20章 船長理查德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225章 船隻第422章 交換法案第63章 張人駿第419章 今天開始賣軍火第39章 只要微笑就可以了第268章 280mm重型榴彈炮第81章 難看第35章 再往倫敦第521章 戰爭結束第79章 爭執第106章 回絕第493章 決定空戰高度的人第五百一十三章第139章 在華駐屯軍第485章 菲律賓戰役第153章 岌岌可危第165章 求政黨名稱第197章 代表第483章 成功 失敗第229章 楊藎誠第41章 只差一步第42章 寒風凜凜第四百零四章第328章 亞美尼亞第187章 匆匆數月第325章 開玩笑的!第五百一十五章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6章 當頭炮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429章 蚊蟲什麼時候才能死絕啊第450章 泰國人的小心思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87章 槍第106章 回絕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177章 過錯第161章 很俗套第198章 商談第125章 想要的東西
第111章 圖窮匕見(上)第11章 三人第33章 五個月後第133章 選誰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444章 悉尼戰役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334章 新的目標,美索不達米亞!第48章 第三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296章 援軍第54章 再次中槍第330章 機槍的威力VS首戰告捷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297章 燃燒彈第413章 希特勒第267章 馬鞍山第498章 背黑鍋第214章 江上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196章 210毫米榴彈炮第402章 哈薩克鋼鐵基地第342章 南下巴格達第332章 裝甲第一師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433章 含淚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7章 記住你了第136章 黃縣第446張 攻城第136章 黃縣第25章 趙爾豐第352章 警惕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510章 初步第255章 計劃第291章 登陸第520章 刺激第247章 狙擊手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121章 請柬第233章 奧斯曼土耳其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53章 離開第115章 乾坤一擲第449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287章 理由第442章 堪培拉第225章 船隻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332章 裝甲第一師第5章 回國第36章 一千八百萬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258章 青島要塞第20章 船長理查德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225章 船隻第422章 交換法案第63章 張人駿第419章 今天開始賣軍火第39章 只要微笑就可以了第268章 280mm重型榴彈炮第81章 難看第35章 再往倫敦第521章 戰爭結束第79章 爭執第106章 回絕第493章 決定空戰高度的人第五百一十三章第139章 在華駐屯軍第485章 菲律賓戰役第153章 岌岌可危第165章 求政黨名稱第197章 代表第483章 成功 失敗第229章 楊藎誠第41章 只差一步第42章 寒風凜凜第四百零四章第328章 亞美尼亞第187章 匆匆數月第325章 開玩笑的!第五百一十五章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6章 當頭炮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429章 蚊蟲什麼時候才能死絕啊第450章 泰國人的小心思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87章 槍第106章 回絕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177章 過錯第161章 很俗套第198章 商談第125章 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