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劉總工能不能初步估計這款核心機的試驗進度,我相信有了前面這些經過預研的技術鋪墊,要快速測試核心機,並對測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改進,624所肯定能做到心中有數。”
這時候就顯示出研製一款發動前對各項技術進行預研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優點,只有深度的瞭解了各個子系統的優缺點各項性能,才能在總體設計改進中有得心應手。
細心的人都能發現,共和國仿製一款國外的航空發動機所需的時間其實一點也不少,按照手中的實物測繪,固然可以快速拿出‘成平’,但這種東西只是形而不是神。
精密的工業設備,沒有完全相同的工業製造基礎,仿製後的測試中會不斷出現各種問題,然後又只能圍繞着這些問題進行適應性改進,這樣的經歷在共和國的太行發動機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隨着對仿製出的發動機測試-暴露問題-修改-再測試.....一直循環往復,直到最後拿出動了發動機的時候,實際上的用時和從頭開始研製一款航空發相差不大,甚至還有所超出。
劉總工對這款由自己經手全程研製的核心機非常清楚,可謂是閉着眼睛都能對整核心機進行辨認,完全可以清楚的分別出每一個零部件的用處位置.....
不僅僅知道這臺核心機是怎樣子設計的,更加明白是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只有這樣熟悉了問題之後,才能胸有成竹。要說什麼時候可以完成核心機的試驗定型。
劉總工經驗老道:“這不用擔心,從現在的進度來看,這款核心機是不會有太大的設計問題。現在的配套試驗設備也建設到位,各項測試可以按部就班的開始。我看大概最遲也就是89初就可以定型交付使用。”
從核心機詳細工程設計開始,到現在第一次全功率高空臺模擬試車,算算已經過去接近一年多時間,後面再要用一年時間做詳細地測試改進,這對西南科工來說是完全可接受的。
接近三年時間完成一款核心機工程設計並定型,就是放在國際上來說也都是中規中矩,雖然核心機設計要求嚴苛,但這也僅僅只是一臺航空發動機的部分系統。研製起來肯定要快上一些。
對這一點,楊輝表非常認同:“這時間進度我們可以接受,西南科工也不是太急於大規模製造使用這型核心機,只要明年開春能將這款核心機的數據交付到我們西南科工就夠了。”
不需要快速定型核心機,這是因現在的大函道比民用渦扇還在預研各種技術:齒輪減速器大函道風扇,單是按照預研進度來看,那也都是需要在88年才能開始發動整機工程設計。
至於說會不會落於其他兩款競爭對手的發動機進度,楊輝也只能是慢慢往看,再次也就是接受一款同等級的航空發動一起放在mpc75飛機發動機供應商的名單中罷了。
現代航空發動機的研製的規律,不能打破。同時也打破不了,與其不斷的焦急等待催促,楊輝更願意用誠意去設計。最後拿出一款更加優秀的航空發動機,以此堂堂正正的將競爭對手打敗。
單純的依靠商業競爭,期待從一開始就將競爭對手排除在遊戲之外,這種事本來就是一種極不現實想法,也是對自己技術的侮辱和不自信。
說一句不好聽的話:恐怕現在的通用保羅紅這兩方單位加入到mpc75發動機競爭大戰中,西飛和mbb心裡早就樂開了花,一家成熟系統集成商從來都不會把自己的上游供應商僅僅侷限到一個籃子中。
這就是不爭的事實,楊輝從來不會把自己成功的希望寄託在別人的失誤中,自從知道了自己的競爭對手之後。楊輝就已經有了這個從技術上扭轉乾坤的方案。
聽到中推核心機的投資方,以及後續的使用方西南科工表示對核心研製進度要求不緊。這讓所有人都放鬆了一口氣。整臺核心機的研製能有更多的時間精雕細琢,這無疑能讓這臺核心機更加成熟。
只有一臺核心機夠成熟。才能廣受重用,最好可以向通用的ge9核心機那樣四面開花。如此一來,這些廣泛參與到核心機研製的協作單位在以後纔有源源不斷的訂單,也就不枉大家這麼多年往這款核心機上的大力度投入。
“這一點可以放心,核心機工作數據再有兩個月我們就能測試完畢,就是不知道高溫渦輪什麼時候可以拿出大規模量產成品,現在這樣幾臺核心機讓我們在測試中完全放不開手腳!”
說完了好的方面,肯定了核心機的技術優越性,這時候就輪到了劉總工前來訴苦了,沒有靠譜的高溫渦輪葉片提供,大家總感覺是哪裡不對勁。
這一點同樣也讓楊輝感到很糾結,旁邊的北航625所駐624所代表卻輕飄飄地說到。
“還是在爲單晶渦輪葉片的大規模生產擔心?若是對現在的進度不滿意,625所可以參與到現在的單晶葉片製造工藝的研究中,做爲共和國航空精密製造技術工藝研究院,對這種渦輪葉片的大規模製造還是很有自己的見解。”
聽到原本毫無存在感的625所在這時候走出來毛遂自薦,楊輝這又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現在要想提高工業生產中單晶渦輪葉片的成品率,需要的不就是在製造工藝上突破嘛!
而這種工藝的研究中,楊輝居然忘記了共和國還有這麼一家專業的研究所,這真是太不應該。若不是現在625所上來提醒自己,恐怕還真就死死的吊在了‘自力更生’這一條路上了。
轉過身非常正式的詢問到:“那麼625所是否對單晶渦輪的製造工藝有所研究?我國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我並不認爲你們研製的定向凝固合金能對單晶製造工藝有多少相同之處,更何況你們當年同黎陽合作的渦噴14高溫渦輪最後也沒有什麼結果。”
要引入625所參與單晶工業生產工藝的開發,楊輝當然要試試這624所本身有多少能力,到底是不是有乾貨。萬一不小心給整來同樣什麼也不懂的新手,那就虧大發,哪裡來的那麼多錢拿來養着625的科研人員。
肯定是感覺到了楊輝的話語中的一絲不屑的味道,625所這位中年人也來了火氣,做爲一位在高溫葉片領域研究了十多年的老人,也是改開之後國家第一批公派到美國深造的精英。
自己在同一批同學中大部分都留在美國享受的時候,他毅然決定回到國內,繼續國內的高溫渦輪葉片工藝製造研究,一片拳拳之心天地可鑑。
“單晶渦輪葉片製造工藝確實很難,但也並不是不能突破,這對我們625所來說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把資金投入到位一切都不是問題,我可以保證一年之內解決單晶葉片大規模生產的瓶頸!”
又是一位聲稱只要把資金到位,就能拿出技術的狂人,楊輝也不知道這這到底只是單純的因爲狂而狂,還是因爲這傢伙的確有真材實料做後盾。
本着有一絲機會也不放過的想法,楊輝繼續同這位狂人深入交談去,希望能從這位的話語中得出些可以看出他技術水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