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地將人才搶救計劃啓動,而楊輝也不知道最後能夠有多少收穫,現在唯一能夠做到的也就是盡人事知天命,最後成與不成全。
但現在還有比這更加重要的事要辦,最重要的就是現在西南科工和諾斯羅普之間的各項合作,既要保證西南科工能全身而退,還得要保證和對方好聚好散,都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現在的西南科工和諾斯羅普之間合作也算是有整整的四年時間,怎麼也還是有點感情不是。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現在的西南科工還需要和諾斯羅普在巴航工業那邊保持着默契的合作,所以再怎麼也不能搞得太僵,這不符合雙方的利益。
再次站起來,楊輝又往一所那邊過去,一路上也算是想了很多,走進設計大樓的時候也不止一次國佬的存在,雖然在這些美國佬是被限制了一些地方不能去,但在不斷的合作中也算是合作愉快。
“瑞恩,從美國休假回來了?這休息好了就該要好好配合工作囉,這次的數字化座艙系統的人機工程可全靠你啊,可不要讓我們失望。”
甚至,楊輝還能熟料地和這些美國佬打招呼,都是相處了四年時間的人,楊輝幾乎能夠認識所有的美國專家,對於他們從事的工作也是各種清清楚楚,這也提醒楊輝該時時刻刻記住,西南科工需要培養足夠的能夠替代他們的人。
而現在是否有可以替代這些美國人的國內技術骨幹,楊輝也不敢有百分之百的保證,雖然從這些美國佬到了西南科工參與工作之後就一直有西南科工派過去的副手協助,但這美國佬可要比蘇聯人精明太多,那種手把手教學的模式肯定是沒有的,只能是多多少少的進行一些偷師而已。
“於總,我們這邊的新殲詳細設計進度如何?諾斯羅普那邊有沒有在研製中耍小心眼兒?我們現在需要做一些準備了,我總感覺最近哪裡有些不對,還是要趕快把該落實的都落實,特別是那些對諾斯羅普方面依賴比較重的項目更要抓緊時間。”
於總師現在已經不在是殲18的總設計師。但作爲殲18的技術顧問還是知道殲18的研製進度,現在問起了項目進度,於總師也能夠給楊輝做出回答。
“現在正對殲18進行詳細結構設計,詳細的氣動數據已經在三個月之前就出來了,但由於我們是第一次設計雙發戰機,所以在結構設計上還有些不太明白,好在有諾斯羅普的幫忙。我們的中機身主體結構設計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詳細的氣動設計完成了,這至少是讓楊輝的心裡鬆了一口氣。但這邊又說到中機身的主體結構設計問題,這就讓人有些擔心了,結構設計這種東西可以說是非常考驗設計功底的技術,好的結構設計可以讓飛機機體重量儘量輕的同時還能承受大過載,還能有更長久的結構使用壽命。
但這種技術都是靠不斷的設計堆出來的,沒有豐富的經驗積累是絕對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即便是現在的西南科工也只是在殲七這戰機上大量練手過,算是能夠把單發戰機的結構設計整明白,可以做到不錯的結構設計。
但要說雙發戰機的結構設計。這還真就不是西南科工的強項,你也別說什麼西南科工有製造殲六的經驗,雖然殲六也是一款雙發戰鬥機,但殲6用的那兩臺發動機的安裝位置完全和第三代雙發戰鬥機的結構設計大相徑庭。再加上殲六這款飛機也只是在西南科工有過同一段時間的生產,卻並沒有主持過改進設計。所以,西南科工在雙發戰鬥機上的經驗說起來應該算是國內幾家戰鬥機研製單位中最少的。
在現在的國內,雙發戰鬥機研製經驗最豐富還必須是奉天所。這一點還是必須要承認的,他們不僅早年一直對殲六進行着各種改進,而且還自主研製了殲八,且不說這些飛機的作戰性能好不好,是不是滿足了軍隊的需要。其實從技術積累來說,這兩款飛機的還是給奉天所積累了國內最豐富的雙發戰鬥機研製經驗。
其次就是洪都那邊。一家能夠把殲六魔改成一款攻擊機,並且性能不錯讓軍隊表示滿意,這就充分體現出了洪都通過強五所積累了大量經驗,這也是西南科工沒法比的;再後面的611所同樣有玩兒殲六,並且還設計過各種方案的殲9,雙發的設計也出現了多次;最後甚至是西飛都通過在對飛豹的研製積累了一些不多不少的經驗。只有西南科工在這次之前沒有經歷過任何一款雙發戰機的研製。
現在說到西南科工沒有研製雙發戰機的經驗,楊輝也並不爲此感到不解。本來歷史就是這樣的過來的,沒有什麼不好意思。
“沒有研製雙發機的經驗,這的確是一個問題。那現在中機身的研製進度如何?大概什麼時候能夠拿出成熟的設計來,我先體的情況再說其他的問題。”
遇到事情當然要先體情況,這一點是必須要有的,但具體情況也並不是那麼樂觀。
“具體情況就是我們現在中機身研製進度大概會在今年秋季出圖,這是我們和諾斯羅普合計了之後得出的進度計劃,應該還不存在能夠再加快進度的可能,所以......”
聽到“九月”這個時間點的時候,楊輝就感覺有些頭疼了,在六月就要和諾斯羅普說分手了,怎麼可能還繼續等到九月,到時候諾斯羅普撤走了專家之後剩下的一些中機身結構設計工程該怎麼才能完成?這到底該怎麼辦纔好。
戰機的結構設計可不是那麼簡單,殲18項目絕對不能再超重了,若是結構設計的太重就肯定不行。當然,若是有足夠的自信就可以像蘇27那樣給飛機的翼樑進行打孔作業,從而做到給飛機的減重,但這種方式說到底還是在結構設計上做文章,它不是西南科工能夠打的主意。
“好吧,這個問題我們先放在一邊,還有其他的對諾斯羅普依賴比較大的技術項目嗎?比如我們現在和諾斯羅普合作的dsi進氣道項目進展,都說來我聽聽,我們現在需要提前做打算。”
說到最後,楊輝甚至直言不諱的說到他對諾斯羅普的擔心,但於總師從來不關心楊輝哪來的消息,既然問到了這裡,他就按照問的問題回答。
“其他的方面就並不是太多,機載計算機方面因爲國家之前爲十號工程的配套,所以早早地上馬了數字式機載計算機,所以這一點就不用像當年研製yz-1驗證機的時候,當年我們只能羅普的眼色辦事,現在完全不一樣了。至於dsi進氣道項目,前不久也拿到了全部的技術數據,進氣道鼓包是根據我們的渦扇12發動機要求的進氣量設計,新的進氣道可以滿足進氣量的110,這些多出的10量一方面爲以後渦扇12發動機進氣需求超標準備,另一方面則是用來供應機載apu輔助動力系統。”
原本揪心不已的dsi進氣道技術居然是這個時候最不用擔心的技術,這讓楊輝也是哭笑不得,但這樣也好,至少也算是回到總公司之後的第一個好消息,是該高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