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戰後大裁軍

權力的滋味讓人陶醉,讓人迷失,也讓人從睿智變得昏庸,從清醒變得目空一切。

李福壽親眼見證了歐洲4大傳統帝國的崩塌,知道民主進程是世界不可逆的強大潮流,雖然難捨手中無法制衡的絕對權力,但依然做出了正確選擇。

若再不推行民主憲政,他害怕自己會後悔。

數十年來

李福壽率領着帝國這艘大船走過風雨雷暴,踏過險灘急流,如今正行駛在寬闊無際的大海上,未來一片光明,他可不想橫生枝節。

世界大戰結束

大洋帝國有機會補足在歐洲和北非的缺憾,趕在世界性民族主義覺醒的大潮之前,完善帝國版圖,完善全球性佈局。

時至今日

大洋帝國對領土已經無慾無求,利比亞並非勢必得之而後快的殖民地,反倒是波斯灣那一塊生產石油的土地,符合未來利益規劃,勢必要納入囊中。

而這一切,需要在巴黎和會中與英法等國討價還價,最後確定各自的勢力範圍和利益界限。

在塵埃落定之前,利比亞地區就是最有力的籌碼,可以換回來很多東西,這包括英法等歐洲主流國家承認克里米亞共和國主權,並且默認其與大洋帝國合併。

在西亞地區做出讓步,默認科威特及內志王國屬於大洋帝國殖民地範圍。

在北美問題上,承諾不武力支持米國,不與米國結盟,不侵犯大洋帝國在南美洲的傳統利益。

在非洲問題上,對德屬東非領地劃分做出實質性讓步,以滿足大洋帝國需求。

在對歐貿易和關稅問題上……

在遠東問題上……

大洋帝國的勢力擴張至全球,與英法等國可以談的交易很多,其重要性遠高於一座位於地中海南部的黎波里港口,也遠高於利比亞這塊殖民地。

手中握着利比亞這塊北非殖民地,大洋帝國就處在極其有力的談判位置,將迫使英法意等國拿出不遜色於該地區的利益來交換。

否則,大洋帝國斷然不會放棄到口的肥肉。

一場空前慘烈的世界大戰,讓好鬥的英法等國改變了民族性格,產生了至爲深遠的影響,變得從內心對戰爭恐懼起來。

大戰之前

法蘭西對宿命中的歐洲戰爭充滿了期待,希望能一雪普法戰爭中的恥辱,重現拿破崙時代的榮耀,戰爭中打得非常強硬,一點都不慫。

然而,空前慘烈的世界大戰使法國損失了大量人口,幾乎一代年輕男人葬身戰場,代價太沉重了。

這讓法國人對戰爭產生了深深的恐懼心裡,丟失了原本的血性,整體基調轉向妥協和綏靖主義。

在法**方,任何鼓吹戰爭的軍官都會被毫不猶豫的剔除出軍隊,法軍整體思想轉向防禦爲主,極力避免對德戰爭。

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英國,一戰後的英法等國,以綏靖主義爲主流思想,不是沒有緣由的空穴來風。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願意與大洋帝國再爆發一場戰爭。

利益交換唄!

反正作爲老牌殖民主義國家,

英法等國手上有的是籌碼,足以讓大洋帝國動心。

對英法等國而言,地中海周邊地區是核心利益。

對大洋帝國而言,地處北非的利比亞就是邊緣利益,沒必要大動干戈。

召見的衆臣退下之後,李福壽回到御書房,紫檀木質地桌子上擺放着十幾封密信,這都是來自英法德俄日美等國領袖的私信,私下裡協調政策,預做溝通。

英法等國首腦的來信,主要集中在利比亞問題和沙俄問題上,利比亞問題暫且不談,沙俄則是外國干涉軍統一行動問題。

因爲大洋帝國與俄國私下做的交易,所以大洋帝國駐紮在克里米亞共和國的第2集團軍,不會參與對俄干涉行動,這讓英,法,意等國大爲不滿。

俄國新政府同樣也不滿意大洋帝國的行動,第2集團軍雖然退出了烏克蘭地區,但該地區撤離後留下的力量空白,迅速被外國干涉軍和白匪佔領,迫使沙俄新政府從東烏克蘭出兵,雙方在基輔周邊地區打成了一鍋粥。

大洋帝國在沙俄歐洲地區投入的只有一個機動旅,再也不肯多派一兵一卒。

而在沙俄遠東地區

大洋帝國的軍事存在由原本的兩個師減少到一個師,緊緊固守在海參崴及周邊數座遠東城市,不踏入中西伯利亞地區。

反觀扶桑國,爲了重新贏得大英帝國的信任,在俄國遠東地區的兵力從1萬餘人增長到6萬餘人,並且順着西伯利亞大鐵路一直向西攻擊前進,勢力抵達葉卡捷琳堡周邊地區,是外國干涉軍中出兵最多的國家。

扶桑爲何有能力在遠東投入兵力呢?

這是因爲在歐洲的壓力之下,當前北美戰事已經停歇,意味着第2次美日戰爭落下帷幕。

戰爭雙方並沒有簽署正式的停戰合約,但是戰爭已經全面停止了。

扶桑國佔據了廣闊的北美中部大平原,這裡是世界聞明的黑土地區域,擁有最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的腐殖土壤,擁有無數的工廠和城鎮,令其綜合實力勐然增長一個大臺階。

到底好處有多大,具體用數據說話;

佔據北美五大湖地區部分工業區,令扶桑國全年國民經濟總量增長133%,稅收增長276%,補足了37多項工業生產短板,鋼鐵產量增長1122%。從原本年產20餘萬噸鋼鐵增長年產224.4萬噸鋼鐵,接近法蘭西的水平(戰後)。可耕地面積增長421%,農牧業產量翻番增長。

這就是咬一口肥肉油滋滋,相比較一次性的戰爭賠款,扶桑國落下的好處更大。

美利堅國如今的人口充其量只有3200餘萬(五大湖被佔領區約有400餘萬人口,兩年多的戰爭流失近300萬人口),差不多是扶桑國的一半水平。

此消彼長,令扶桑國更有底氣殖民北美。

但是米國也並非什麼都沒做,威廉-塔夫脫總統正在歐洲訪問,從德國引入了大量退役失業官兵,簽訂了十幾項先進武器授權制造合同,得到了英法等**事訓練和技術支持,加強與英法意等國的政府間合作和交流,重新開啓了移民通道……

英國人已經明白無誤的告訴扶桑國,任何在北美的進一步軍事行動,將會極大的損害《英日同盟》基礎,對日方施加了強大壓力。

法德意荷比等歐洲國家,表達了類似的訴求,共同對扶桑國政府施加壓力,令其不得在北美輕啓戰端。

來自歐洲的壓力平衡了大洋帝國的力量,日方雖然對此表達強烈不滿,但就坡下驢,全面停止了在北美的軍事行動。

李福壽對此也無可奈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再說。

大洋帝國對米國的施壓行動主要兩方面;一方面催促償還欠款,一方面要求米國履行承諾,將常備陸軍人數壓制在10萬人以下。

戰爭期間,米國佬擴張民兵人數打擦邊球,軍隊總員額一度達到170餘萬,大洋帝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現在戰爭結束了,那麼必須恢復“羊毛戰爭”後,《廣州合約》所規定的軍備限制條約,不允許超出。

面對大洋帝國的強勢壓迫,米國自知實力不濟,不得不忍辱含恨開始大規模削減現役兵力,轉爲各州常備國民警衛隊性質民兵。

而日方對大洋帝國的舉措感激涕零,這極大的減輕了北美派遣軍的壓力。

日方也同步做出削減軍備的實際動作,擬將北美派遣軍高達77萬餘人的員額,削減到30萬人以下。

維持大規模軍隊所需付出的高昂代價,早已經讓扶桑國政府財政喘不過氣來,幾度瀕臨破產邊緣,若非在五大湖地區回了一波血,當真把嵴樑都壓折了。

與此同時

日方啓動大規模的“民間北美開拓團”運動,加強移民船隊建設,大規模的開始向北美移民,進一步鞏固佔領區。

戰後的世界格局出現諸多新變化,在李福壽謹慎的政策引導下,帝國開始實現戰略收縮,首先就是大規模軍隊裁員。

帝國皇家陸軍員額已高達230餘萬人,首先裁剪的就是本土駐軍,總量將從111萬減少一半,計劃保持不高於56萬員額。

海外遠征軍和駐軍總計約120餘萬,將從19年第2季度開始裁減,該復原的復原,該退役的退役,該封賞的封賞,願意落戶歐洲或大西洋諸羣島的帝國官兵,會得到優先安排。

克里米亞共和國的第2集團軍總員額約38萬餘人,戰爭**計死傷78651人,其中陣亡22776人,傷5.5萬餘人。

戰爭中立功受獎官兵,共計8.8萬餘人,超過7成安置在以克里米亞島爲核心的沿海地區,退役就地安置總人數約佔45%,約20餘萬人。

此外,白俄附屬軍也實行屯田安置,以農業班排連爲單位,集中安置在烏克蘭南部濱海地區。

根據上級安排;

除了部分德國和奧匈帝國佔領軍之外,西線戰場的第一第三和第四集團軍陸續撤離歐洲,部分願意留在歐洲的官兵,以安置在克里米亞共和國爲主,這部分總數約有26萬餘人(不計算家眷)。

這樣一來

克里米亞共和國安置帝國退役士兵和部分華裔移民(以經商置業爲主),總數約56萬餘人(不含家眷),安置白俄附屬軍約50餘萬人(不含家眷),另有第2集團軍官兵約20萬,居民總人口約270餘萬。

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年輕男女,寓兵於民的比例出奇的高,是東歐地區不折不扣的強勢國家。

大西洋艦隊的黑海分艦隊就駐紮在克里米亞島的雅爾塔港, 這也是整個黑海地區最強大的艦隊,含兩艘4萬噸“伊麗莎白公主”級戰列艦,沒有之一。

在西線法蘭西戰場上

有許多帝國士兵與當地姑娘結合成立家庭,粗略統計約有30餘萬,這部分士兵退役之後得到法國人極力拉攏,因此選擇留在法蘭西發展,不再回國。

這其中有一部分經驗豐富的軍官進入法蘭西軍隊,帶去了大洋帝國先進的軍事理念,進一步加強了法**隊的職業素養。

另有數萬名士兵與英國姑娘,意大利姑娘結合,因爲各種因素也留在當地發展。

林林總總算下來

總數約120餘萬的帝國遠征軍,相繼撤回國內的也只有不到40餘萬,部分進入弗吉尼亞共和國長期休整,部分留在巴拿馬州,部分退役安置在北美總督府轄下4州之地。

返回本土的不足20萬,皆是百戰老兵和軍中骨幹精銳,尤其以軍官和職業軍士階層爲主,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戰爭前已經成家立業,有了兒女牽掛,並不留戀外面的風景。(未完待續)

第938章陸海軍裝備變化第533章黑名單第533章黑名單第978章打鐵還需自身硬第1145章危險對峙第301章誰與爭鋒?第968章廷議第977章時機恰恰好第393章軍功制度第173章學員第886章敵襲第186章顧府來人第773章南部非洲軍事觀摩團第626章驚天反轉第459章幹一票大的第699章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第882章明犯帝國者,雖萬里必誅。第816章陸海軍力整編第1022章迂迴第1002章金洋國際匯兌結算第1131章作大死第1056章多米諾骨牌效應第187章喜訊第130章松江水庫第533章黑名單第34章奧克蘭見聞第821章綿薄之力第633章11月11日第46章腰桿子挺不直第372章外強中乾第36章驚起一灘鷗鷺第四章 澳洲居,大不易。第231章媒介公司第38章發現商機第893章帶它回家來,好嗎?第265章首相大人的煩惱第459章幹一票大的第1041章能堅守得住嗎?第807章有心的人第188章澳洲小姐第1077章金字招牌第377章回首這一年第954章此消彼長第829章放風箏第638章好地方第164章發展會議第675章暴動鬧劇第1054章日軍爲何還不行動呢?第469章開支第431章塵埃落定第572章內部競爭第957章軍事戰略第83章一根繩上的螞蚱第615章白人民兵第875章固海計劃第581章家底兒第476章炮轟長崎第619章戰爭爆發第10章入籍證明第238章內訌第944章我反對第661章分田地第1055章要參戰了嗎?第668章密議第528章卡爾-彼得斯的怨念第1024章專心內政第213章科欽港行動第700章欺負人第1021章皇國興廢在此一舉第612章搶裝備第55章華人種田技能第149章山坳之戰第1142章丹佛戰役第611章防護第一第184章對策第901章野心勃勃的“C”計劃第612章搶裝備第705章護照制度第529章戳破氣球第62章帝國陰影第260章刺殺第511章德國東非公司第862章人比人得死第604章又來了第312章探險隊和拓殖隊第480章長崎一十七條第964章城市排位從第十到一十七第167章餐桌議事第924章東進第848章眼光獨到第514章考校第369章移民舉措第505章馬拉維湖第421章背後一刀子第207章澳洲小姐發飆第171章盤點家底三(重工業及農貿產品深加工業務…第161章建設莫爾茲比港第565章地位第503章複雜了第1078章龍湖宮
第938章陸海軍裝備變化第533章黑名單第533章黑名單第978章打鐵還需自身硬第1145章危險對峙第301章誰與爭鋒?第968章廷議第977章時機恰恰好第393章軍功制度第173章學員第886章敵襲第186章顧府來人第773章南部非洲軍事觀摩團第626章驚天反轉第459章幹一票大的第699章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第882章明犯帝國者,雖萬里必誅。第816章陸海軍力整編第1022章迂迴第1002章金洋國際匯兌結算第1131章作大死第1056章多米諾骨牌效應第187章喜訊第130章松江水庫第533章黑名單第34章奧克蘭見聞第821章綿薄之力第633章11月11日第46章腰桿子挺不直第372章外強中乾第36章驚起一灘鷗鷺第四章 澳洲居,大不易。第231章媒介公司第38章發現商機第893章帶它回家來,好嗎?第265章首相大人的煩惱第459章幹一票大的第1041章能堅守得住嗎?第807章有心的人第188章澳洲小姐第1077章金字招牌第377章回首這一年第954章此消彼長第829章放風箏第638章好地方第164章發展會議第675章暴動鬧劇第1054章日軍爲何還不行動呢?第469章開支第431章塵埃落定第572章內部競爭第957章軍事戰略第83章一根繩上的螞蚱第615章白人民兵第875章固海計劃第581章家底兒第476章炮轟長崎第619章戰爭爆發第10章入籍證明第238章內訌第944章我反對第661章分田地第1055章要參戰了嗎?第668章密議第528章卡爾-彼得斯的怨念第1024章專心內政第213章科欽港行動第700章欺負人第1021章皇國興廢在此一舉第612章搶裝備第55章華人種田技能第149章山坳之戰第1142章丹佛戰役第611章防護第一第184章對策第901章野心勃勃的“C”計劃第612章搶裝備第705章護照制度第529章戳破氣球第62章帝國陰影第260章刺殺第511章德國東非公司第862章人比人得死第604章又來了第312章探險隊和拓殖隊第480章長崎一十七條第964章城市排位從第十到一十七第167章餐桌議事第924章東進第848章眼光獨到第514章考校第369章移民舉措第505章馬拉維湖第421章背後一刀子第207章澳洲小姐發飆第171章盤點家底三(重工業及農貿產品深加工業務…第161章建設莫爾茲比港第565章地位第503章複雜了第1078章龍湖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