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金山大戰之後,周軍停下了腳步,這一戰的損失還是巨大的,除了兵卒損失之外,各類馬匹、輜重也消耗的也很大,特別是火藥幾乎消耗一空,同時因爲傷兵激增,藥材也消耗殆盡,徐皓月急命燕雲轉運使運送各種物資北上,大定城內的糧草被付之一炬,城內百姓都沒了糧草,要粥及這些百姓,周軍的糧草驟然緊缺起來。
周軍便在大定城外駐紮,因爲大定城多數民居、屋舍被焚燬,所以周軍並未入城。城內的契丹兵馬投降之後,周軍收繳了他們的武器、盔甲,每百人編爲一隊,負責出城打掃七金山戰場上的遼軍屍體,此時天氣炎熱,那麼多屍體不盡快處理勢必會引發瘟疫。城內的契丹百姓也紛紛出城跟着收斂屍首,哭號之聲十里不絕。
屍首被收集起來後,都是用火焚化,到和白甲軍處置自己戰死兵卒屍首的方法差不多。數萬人一同焚燒屍首,那氣味也是十里之外皆可近聞。
幾天之後戰場打掃完畢,周軍押着契丹俘虜開始重建大定城,城內百姓也加入到修建隊伍中來,清理城內焚燬的房屋,重新伐木建屋,原來大定城牆也重新修建。周軍以工代賑,幹活的百姓和俘虜才能從周軍那裡領到糧食。俘虜和契丹各族百姓見周軍倒也沒有屠城或是流放他們,大多都安心留下重建大定城。
徐皓月在看了大定城的地勢後決定重新築建此城,他打算將大定城建爲燕雲以北的屏障重鎮,這裡也將成爲對北面契丹、奚、渤海等各族和大周互市的地方。
當張從顏掌握了耶律喜隱部兵馬後,燕雲的物資也運到了大定,諸將之中趙順平、陳子劍二將堅持要帶領白甲騎兵留下戍守,徐皓月便命二將領三萬騎兵屯守大定,並且擴建大定城,同時尋機支援張從顏攻打上京。
當這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南邊的消息也送到了徐皓月手中,出征湖南武平、荊南的張永德、曹彬、潘美幾部兵馬都獲得了大勝,武平、荊南已經平定,武平節度使周保全、荊南節度使高繼衝歸降,兩人已經被押回京城,封了個閒職最後在京城終老。
張永德、曹彬、潘美平定武平、荊南之後,以後蜀不服大周王化爲由,引兵從歸州(今湖北秭歸)出發溯江而上,直入夔州伐蜀,另一路由大將王全斌、崔彥進率領自劍門(今四川劍閣北)入蜀,開始了滅蜀的戰爭。
徐皓月知道後蜀國主孟旭如今已經老邁,而且奢靡不堪,國內政局混亂,此戰定然是可以一鼓而定。北疆之事暫時平定後,徐皓月留下趙順平、陳子劍二將鎮守大定,自己帶同韓令坤、劉逸軒以及白甲軍諸將回師京城。
臨行前徐皓月將“若是讓被征服者哭號,那征服者就未竟全功。”這句話留給趙順平、陳子劍二將,讓他們善待北疆百姓,不論是契丹人還是漢人,只要在大周治下便是大周百姓,當一視同仁。
自此二將帶領騎兵鎮守大定,重新築建大定城,廣開互市,招收百姓開墾土地、放牧牛羊,花了十年的功夫將大定城建爲燕雲以北第一大城。他倆善待各族百姓,嚴令商人買賣公平,遇到北疆遭受風雪災害時,仍然保證糧價平穩,深得北疆各部族牧民百姓愛戴。
之後十餘年間,北疆各部族之間也經常爆發小規模的戰爭,趙順平、陳子劍按着徐皓月的注意,平衡各部族之間勢力範圍,保護、聯合弱小部族,對抗強橫的部族,防止有部族坐大,並且在大定城約齊北疆各大部族族長舉行了會盟,讓他們恪守盟約,禁止部族之間相互攻伐,對於違抗盟約的部族,白甲騎兵帶領其他部族的騎兵聯軍一一掃平,保證了大周燕雲之地的安寧,讓中原在今後數十年間並未再受到北疆遊牧民族的騷擾。
白甲騎兵五年一個輪換,在二將手下輪換的騎兵已經好幾茬,但二將一直沒有再回中原。兩人都在大定娶妻生子,直到終老塞外。據說二將去世之時,四面八方趕來致祭二將的部族百姓竟達十多萬人。而二將創立的大定部族盟約一直在草原上流傳下去,直到女真人興起才被廢除。
卻說徐皓月、韓令坤、劉逸軒等人率兵回到幽州之後,西北傳來好消息,魏仁浦出使夏州大獲成功,夏州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同意夏州李氏交出兵權,全族遷往京城居住,享受高官厚爵,不再領兵。
李彝殷如此爽快答應,一來是周軍從三面對夏州形成了合圍之勢,二來便是七金山之戰,周軍大破三十萬遼軍的確讓他膽寒,所以聽從了魏仁浦的勸說,交出兵權全族內遷。
和李彝殷一同遷往內地的還有銀州防禦使李光儼、李繼遷父子等人,後世西夏創建者李元昊便是李繼遷之孫,夏州、銀州李氏的內遷,讓西北党項族失去了旗幟性的人物。後世曾今威脅宋朝百餘年的西夏,也煙消雲散。這一次徐皓月甚是平靜,這一切都是計劃好了的,再沒有前面收復燕雲之地之時的激動了。
徐皓月當即上表朝廷,設置西夏路,讓楊業、折賽花夫婦出鎮西夏路,防備吐蕃、西昌回鶻。楊業夫婦出鎮西夏路之後,多次擊退吐蕃、西昌回鶻的兵馬,在柴宗訓親政那年,周軍在楊家將的率領下攻滅了西昌回鶻,威名赫赫的楊家將也成爲大周西北邊陲的定海神針。
回到燕雲之後,出兵西北的曹雲、鮮于冰等將也回師燕雲,各路周軍齊聚幽州,都是凱旋之師,自然是歡聲雷動。徐皓月傳令犒賞三軍,在幽州城內大宴諸將,大家都高興了一回。
席間說起北疆戰事來,徐皓月才恍惚發覺,席間少了很多人,李逸、朱凌峰、陸崑崙、張從顏、趙順平、陳子劍,都是自淮南就跟隨自己的將領,想到一個個熟悉的面孔離開,他不禁悶悶不樂起來。
幾天之後,徐皓月上表朝廷,奏請鮮于冰出鎮幽州、冼冰出鎮武州,史彥超出鎮雲州,開始對燕雲兵馬進行輪換。戍守邊陲多年的白甲軍將士都是歡欣鼓舞,他們中不少老兵已經征戰多年,這次北疆戰事平定,他們總算可以衣錦還鄉了。
十餘日後朝廷詔命到了幽州,準了徐皓月的所請,諸事安排妥當之後,徐皓月便即帶領韓令坤、劉逸軒、曹雲、高超、張興淮、米信、崔翰、田重進、李懷義諸將以及十萬白甲軍、禁衛軍班師回京城。
……
大周都城汴梁,此時已經是隆冬時節,家家戶戶的屋頭上都是落滿了白皚皚的雪花,奏捷的信使連續傳回大周軍隊的捷報,讓汴梁城一次次的歡騰起來。
茶肆勾欄、市集弄坊間往來的商人越來越多,熱鬧勁絲毫沒有被大雪所阻攔。
汴河橋畔的大茶肆之中,人們津津有味的聽着說書人講述着白甲軍大戰七金山的故事,雖然北征大軍尚未回到京城,但他們事蹟早已經被傳得街知巷聞。
大傢伙正聽得興致高漲時,城南一片鑼鼓鞭炮歡呼聲傳來,數匹快馬疾馳而來,茶肆裡的人們都飛奔道門口觀望,只見數名軍中信使策馳而來,一邊疾馳一邊高喊道:“蜀中大捷,蜀國國主開城歸降!”
夾道觀看的百姓們都歡呼起來,茶肆門口觀望的幾名漢子紛紛叫好起來,其中一名漢子讚道:“如今朝中有徐大將軍主政輔助幼主,的確令人心安,先主沒有完成的遺願看樣子在他手上便能成功。”另一名漢子點頭道:“這倒是,不過這伐蜀的大將好像是駙馬爺,沒徐大將軍什麼事吧。”
先那名漢子皺眉斥道:“劉三你這廝懂個屁,徐大將軍掌軍國大事,朝中但凡軍馬之事皆出大將軍奇謀妙策,大將軍領軍至今從未敗過,大周的軍馬自然也不會敗了。”
那劉三笑道:“敢情是託了徐大將軍的鴻福啊。”
那漢子哼了一聲道:“那可不是?大將軍殺伐果斷,契丹人三十萬都被滅了,也出了二十年前汴梁被契丹狗佔了的惡氣。”
那劉三嘆道:“只可惜啊,大將軍只是個臣子,也不知道能主政多久。”
那漢子瞪眼道:“你這話什麼意思?”
那劉三嘿嘿笑道:“說書的不也說了漢初名將韓信的故事,你說韓信和咱們大將軍可像?”
那漢子大怒罵道:“你他孃的狗嘴裡盡噴糞,當今太后溫婉賢德,豈會是呂后那種惡毒婆娘?”
旁邊幾名漢子聽了這話,嚇得臉色一變急忙拉住那漢子道:“張大哥慎言,讓人聽了去便是一場大禍事,快走、快走。”幾名漢子急忙拉着那張大哥和劉三隱入人羣中去了。
大傢伙都只顧看報捷的熱鬧,幾人說話都沒多少人留意。但茶肆內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坐了幾個少年孩童,當中一個眉清目秀,年約十歲左右,聽了這話眉頭一皺,問旁邊一個站着的少年道:“這韓信的故事我也聽師父說過,秦翰,你說到底是什麼意思?那幾個人怎麼會拿韓信和徐大將軍比較?”
那站着的少年秦翰面色一變,低聲道:“是那幾個蠢漢胡言亂語說的,陛下別往心裡去。”
那坐着的少年面色一沉道:“說了讓你叫我少爺的,你又忘了。”
那秦翰躬身賠笑道:“是小人忘了,少爺,天色不早了,該回去了。”
那少年搖搖頭,狡黠的一笑道:“我和徐子茗、張林宇他們倆約好了在大相國寺見面的,咱們現在過去,難得出來一趟,這麼急着回去做什麼?”
秦翰吃了一驚道:“原來少爺出來是另有目的,難不成大相國寺除了徐子茗、張林宇還有別人在等少爺?”
那少年笑了笑道:“不錯,今日是蕭綽的生辰,我先前說了要爲她慶賀的,你別掃我的興致,回去也不許和母后說起,否則小心你的舌頭!”這少年竟然便是大周當今皇帝柴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