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老頭子從隔壁過來,看到這個樣子不由得笑起來:“哈哈哈,瑾兒,這麼多年都白修煉了!”
見羅美娟好象沒有停手的意圖,雲瑾已經清醒過來,連忙叫道:“停,停,停一下”此時羅美娟終於不再動手,只是看着他,眼睛裡煙霧重重,好象馬上要傾盆大雨。
雲瑾連忙問道:“今天多少號了?”
羅美娟連忙回答:“今天六月十三號,你坐了快一年了。”然後也不等雲瑾說話就繼續問:“你有沒有覺得累啊?”
此時雲瑾覺得十分震驚,這一坐居然就過去了快一年時間,自己感覺和以前坐一夜差不多,隨口回答道:“不累。”
“那你怎麼也不用吃喝了?”羅美娟此時也十分欣喜,自從開始隨雲瑾練太極到現在,雖說也親近不少,但是雲瑾從來就是坐而忘時,所以交流也不算很多,本來就相處久了,芳心可可,卻又得不到雲瑾迴應,難免會有點幽怨。
但是雲瑾那時醉心於大道,而且也沒有和女孩子交往的經驗,再說這時剛剛從定中清醒,還沒有多少“人情”味,搖搖頭說道:“五味爽口,後天因果,我就不沾了。”
羅美娟一愣,說道:“什麼哦?人家沒聽懂呢。”
這個時候雲瑾才醒悟過來,原來已經不是入定,於是解釋道:“我練靜功,只要喝點水就可以了。”
羅美娟連忙問道:“那你現在皮膚這麼好,是不是練靜功才這樣?”
雲瑾無奈點點頭,羅美娟抓住雲瑾的手問道:“那你可不可以教我練靜功啊?你看你現在的皮膚又細又白,人家也想要這麼白的皮膚!”
雲瑾求助地望着老頭子,老頭子連忙過來說:“小娟啊,瑾兒纔出關,先讓爺爺和他說說話,好不好?”
羅美娟撇撇嘴,輕哼一下,說道:“雲爺爺,我先出去,給你十分鐘,不,五分鐘,你和小瑾說話,然後就到我了,嘻嘻!記住哦,五分鐘哦。”說完捂着衣襟就開門走了出去。
老頭子苦笑着對雲瑾說:“瑾兒啊,老頭子鎮不住這個小丫頭了,你也看開點,爺爺很看好你們兩個的啊。”
雲瑾也不答話,直直地望着老頭子,老頭子拋開思緒,盯着雲瑾重新戴在左手食指上面的蟠龍石所化的玉戒指問道:“是不是已經搞懂這塊石頭了?”
雲瑾點點頭,開始給老頭子敘說這蟠龍石中所蘊含天地信息以及前人對大道諸多領悟,還有前人對道法的種種探究,另外還有近一年來自己的體悟,然後把戒指脫下來,遞給老頭子,老頭子搖頭道:“老頭子已經老了,受傷後道基受損,沒辦法擺弄這個戒指了,你自己留着吧!”
然後老頭子又拿出兩片玉符說道:“瑾兒啊,爺爺原本是晉省清源山老君觀的四十二代弟子,繼承了葛洪天師的道統,這個戒指是我老君觀第三代掌教無意得來的,爺爺知道你將來肯定有大成就,不求你繼承清源山道統,但是希望你找個合適的人來傳承我老君觀道統,你可以答應爺爺嗎?”
雲瑾一聽老頭子好象交待後事一般,連忙接過玉片說道:“如果不是爺爺,我就沒有今天,爺爺請不要掛懷,瑾兒一定會把老君觀發揚光大的。”同時心裡暗想,蟠龍石裡面道法能開天闢地,還治不好老頭子的傷勢?到時候把老頭子的傷勢治好。
老頭子也不多說,就給雲瑾講解老君觀道法,沒多久就聽到羅美娟在外面叫:“爺爺,小瑾,都快半個小時了,還沒說好啊。”
作者按: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最爲璀璨的是道家文化,黃老爲繼承與開拓者。黃爲中華人文始祖之一黃帝,公孫軒轅氏,他將道家根基紮根在炎黃子孫的血脈中,老爲老聃,爲周朝書吏,也是道家清晰歷史上第一個將得道之經驗成書傳世的道家聖人。
其實道家很容易理解,就是問天求道的學問派系,道家纔是我華夏的文化根底,不管其他任何諸子百家,源頭都是來自於道家文化。什麼是“道”?天地萬物無論生滅循環,所遵循的法則就是“道”,而道家學術,就是用來梳理與解析這個“道”,這纔是我華夏的真正的根。同樣,諸子百家也是從自己的角度來闡述這個“道”。
坐忘其實不是道家的術語,不過卻被道家借用來表示對“道”的一種領悟。如果你從根本上忘卻了時間,那麼你在求道的時候,將不會有時間的干擾;如果你忘卻了身體,那麼你在求道的路途上不會被身體的各種原因所阻撓。可見這個“忘”的厲害。坐而忘身,正是在求道時沒有肉身的干擾桎梏,那麼一個沒有肉身枷鎖人,是多麼的超凡脫俗啊!坐忘就是要表達這種意思,在修行路上,或許無法一直忘卻,但是需要經常自省。大家看過不少關於成爲聖人的小說,其中有個“斬三尸”成聖,“忘”其實就包含了“斬”的意思。如果明白解釋的話,那就是徹底解脫自身桎梏吧!
可惜,道家的真修實證文化,一來被斥爲迷信,二來被外來文化所排擠,三來其本來就無比高深,難以理解,再有就是從來就被權貴所壟斷,所以逐步沒落了。道家修行究竟修什麼?其實就是一個“真”字。這個真字意義很廣,譬如真實,譬如真相,譬如真人。但最終還是歸類到不含任何虛假。我們修行的時候,都是借暫時承載我們真靈的假身來修真,所以道家修行被很多小說家說爲“修真”,就是這個道理了!
我們在確定了無論是科學還是傳統文化中哲學的最終問題是自身的生存以及進化,在進化路上領先的道家學術,居然逐步被忘卻了。可惜啊,讓我華夏領先世界幾千年的文化,終於要被淘汰了麼?因爲先進才被淘汰,這是多麼可悲可嘆的一件事情啊!
文中有不少關於內丹術與先天自然之術的說法,這裡簡單說一下:
內丹術是什麼?內丹術是我華國道家先賢在追求天地至理時,以身踐行的方法之一。核心內容是,人生而有肉身與精神,道家將精神一類的無形之物歸類於“性”,肉身一類的有形之物歸類於“命”,性命皆存,人才能生存。
在真修實證的時候,當然也不能只看一方面,而是對“性”與“命”兩方面都進行錘鍊,直至圓滿超脫。內丹術由此而來。將人的“性”錘鍊到發光,是性光圓滿,同時通過呼吸等法門“命”也得到“炁”的循環同時得到錘鍊,內丹術的性命雙修,那就是“性”與“命”錘鍊圓滿後,讓“性”與“命”昇華爲“精”“氣”“神”三寶,並聚集於紫府,此紫府又稱爲祖竅,祖庭,位於眉間正中的頭腦中間。這一步稱爲三花聚頂。
內丹術到這個時候其實已經完成了有爲法的修行,不過在內丹術形成之初,其理論來源包括“易理”、“中醫人體之理”、“外丹術”等法門,尤其外丹術的影響至深,連名稱都類似。在傳承中,不少修行法門走樣,譬如易理影響的功法開始注重陰陽變化,中醫之理影響的功法開始注重五行變化,更有了五氣朝元的說法,外丹術影響的功法,則在紫府中凝聚精氣神與人的靈魂,形成一顆金色的丹丸,稱爲金丹,完全不像內丹術那樣讓自身圓滿即爲成丹。
內丹術在完成有爲法的修行後,三花聚頂,剩下的修行就是體悟天地,直面天地真實,並打通天人之隔,讓天人溝通,以求最終的“天人合一”。當然在修行過程中會有很多奇妙的能力,譬如勘破虛實後,自身之性昇華爲元神,能顯化,命則可以隨心虛實轉換。到“天人合一”,其實就是其他小說中的“成聖”,此身與天地相合,人心即天心,不得了,當然,各種大神通之類的也不缺少。
其實道家修行到這一步也不是真正的圓滿,爲什麼?因爲道家從來是追求圓滿,但是從理論上來說卻不可能圓滿的。不是有句話說:“天地尚有缺”麼。道家修行到了天人合一的時候,還有一步修行纔是真正逍遙:打破天地最終桎梏,讓自身所有一切,包括元神、肉身、真靈等等的一起全部混同,混沌一體,此時才真正達到道家修行的目的。
再給大家提示一下,金丹術,實際上應該是不朽圓滿之術,金,乃用黃金不腐朽喻生命之不朽,丹,乃用圓球狀來比喻自身的圓滿,讓自身通過修行來達至圓滿而不朽,這就是金丹術的真正含義。
金丹術其實就是內丹術的本來面目,但是金丹術在傳承過程中的變化,不再稱爲金丹,而是內丹,而後不僅僅是道家修行,連內家拳這種鍛鍊肉身的方法原本只是“性命雙修”中的命功,也被堂而皇之的歸類到內丹術中去了。
同樣,受中醫影響的,不僅僅有“五氣朝元”的功法,還有拿出中醫裡經脈論的,把元氣運行於周身經脈,弄個周天搬運之類,連丹田都從祖竅移到下腹,稱爲“內功”,咱只能“呵呵”了!
先天自然之術,取道家修行中“先天即混沌”的即身成就法門。此乃得先天即身成就元神之術。原理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實更類似於道家文始派的理論。
天地中無窮後天之後,自身與天地萬物互相映照,追根溯源返照先天。從簡單的生靈孕育,到最終的天地孕育,都是先天自然之術的參照之物。這種法門其實就是難在認清自身,一旦自身真靈返照先天,即可得成大道,可以說這是一種頓悟法門。
原本佛門是沒有頓悟的說法的,只有慢慢打熬錘鍊,最終成就菩提的方法。不見諸多佛經裡說,佛祖在某一世,又如何如何,在另一世又如何如何,多少輩子才能成佛啊!達摩東渡之後,結合我們道家體悟的方法,開創了頓悟法門即身成佛,其實就是借鑑了文始派的即身成就之法。實際上,除了世界觀的區別外,與道家文始派修行雷同。
無論何種修行法門,其實都脫不開“超脫”二字。能理解多深,就能超脫多深,最終成就就是修行者的“真我”能夠對道的闡釋程度。華夏的道家文化,從來就是兼容幷蓄,無上超脫的學問罷了,更提倡知行合一,以身踐行,而不是空談,如果有心修行,就更需要沉下心來老實做功課,從靜中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