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

bookmark

旬月之內,曾國藩又接戰報,言京師危殆,聖上移駕熱河。國藩惴惴不安,致書曾國荃道:勤王一事,不知皇上果派國藩北上,抑系派潤帥北上?左宗棠遲遲不至,如系派吾北上,沅弟願同去否?爲平世之官,則兄弟同省必須迴避;爲勤王之兵,則兄弟同行愈覺體面。望沅弟即日定計,復書告我,無論或派我或派潤帥,皆須帶萬人以行。皖北皖南兩岸大局勢必大爲抽動,請弟將如何抽法,如何佈置開單見告。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竹,一經奉旨,旬日即可成行。

曾國荃接信,即告國藩:吾厲兵半載,正待陳賊;陳賊至,必親刃其首,以祭溫甫兄也!當今聖上,不重僧格林沁,遂成大患;不值一救。恭親王奕忻,其智其力,遠超其上。聖駕即崩,京師亦無顛覆;吾等則再無掣肘之患,剿滅粵逆,指日可待。

曾國藩觀曾國荃書信,汗流浹背,且懼且惡,速焚其信,再致書曰:初九夜所接弟信,滿紙驕矜之氣,且多悖謬之語。天下之事多變矣,義理亦深矣,人情難知,天道亦難測,而吾弟爲此一手遮天之辭、狂妄無稽之語,不知果何所本?

恭親王之賢,吾亦屢見之而熟聞之。然其舉止輕浮,聰明太露,多謀多改。若駐京太久,聖駕遠離,恐日久亦難盡愜人心。

僧王所帶蒙古諸部在天津、通州各仗,蓋已挾全力與逆夷死戰,豈尚留其有餘而不肯盡力耶?皇上又豈禁制之而故令其不盡力耶?力已盡而不勝,皇上與僧邸皆浩嘆而莫可如何。而弟屢次信來,皆言重用僧邸,不知弟接何處消息,謂僧邸見疏見輕,敝處並未聞此也。

分兵北援以應詔,此乃臣子應盡之分。吾輩所以忝竊虛名,爲衆所附者,全憑忠義二字。不忘君,謂之忠;不失信,謂之義。今鑾輿播遷,而臣子付之不聞不問,可謂忠乎?萬一京城或有疏失,熱河本無銀米,從駕之兵難保其不譁潰。根本倘拔,則南服如江西、兩湖三省又豈能支持不敗?庶民豈肯完糧?商旅豈肯抽釐?州縣將士豈肯聽號令?與其不入援而同歸於盡,先後不過數月之間,孰若入援而以正綱常以篤忠義?縱使百無一成,而死後不自悔於九泉,不詒譏於百世。弟謂切不可聽書生議論,兄所見即書生迂腐之見也。

至安慶之圍不可撤,兄與希庵之意皆如此。弟只管安慶戰守事宜,外間之事不可放言高論毫無忌憚。孔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弟之聞本不多,而疑則全不闕,言則尤不慎。捕風捉影,扣槃捫燭,遂欲硬斷天下之事。天下事果如是之易了乎?

大抵欲言兵事者,須默揣本軍之人才,能堅守者幾人,能陷陣者幾人;欲言經濟,須揣天下之人才,可保爲督撫者幾個,可保爲將帥者幾人。試令弟開一保單,未必不窘也。

弟如此驕矜,深恐援賊來撲或有疏失。此次覆信,責弟甚切。嗣後弟若再有荒唐之信如初五者,兄即不復信耳!

聖駕離京,奕忻急召桂良、僧格林沁、文祥、勝保等,籌劃時局。

奕忻道:八里橋大敗,吾已無以爲戰,吾皇詔令撫夷議和,諸位何意?

僧格林沁、勝保互斥對方先退,二人喋喋不休,幾欲動手。

桂良道:夷人兵臨城下,吾等切勿鬩牆於內!

奕忻道:夷人已抄至德勝、安定二門,僧、勝二兄,速率本部,合勤王諸軍,且戰且退至京畿要地,遙援京師。亡羊補牢,爲時不晚;吾即出城,照會夷人,許以送還巴夏禮諸酋。巴夏禮何在?速速釋放!好生安撫!

文祥道:巴酋尚押圓明園大牢。

奕忻不顧衆人勸阻,躬身赴視,但見巴夏禮等,全皆衣衫襤褸、形容枯槁;一行三十九位,僅剩一十八活人;餘皆屍首橫陳,其中一人,竟被大卸八塊,零落污處。

奕忻哀嘆:大清危殆!大清危殆!

勝保道:親王勿憂,苗沛霖勤王大軍,正兼程馳赴,剋日至京;屆時吾等再與夷人一決死戰。

奕忻道:火已燒眉毛,遠水解不得近渴!

是夜,奕忻、文祥出城,接恰夷人,奉送議和照會,且許以送還巴夏禮等人。

額爾金不理,謂聯軍司令格蘭特道:巴夏禮等乃議和使臣,必須完歸!然時已晚矣!我兵進抵紫禁城,再談議和賠償事宜。

10月6日午間,英法聯軍進至德勝土城外,暗襲僧格林沁騎隊,僧王無心戀戰,清軍再潰,敗兵退至圓明園,英法聯軍亦銜尾而至。

傍晚7時,聯軍攻擊圓明園,二十餘名護園太監遇難不恐,奮力直前,無奈衆寡懸殊,一觸即潰。

額爾金夜觀萬園之園,不勝感慨,即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

法軍司令孟託邦密囑法國委員:入園之後,先取於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奉獻大皇帝陛下,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

英軍司令格蘭特亦令屬下:入園之後,竭力收集應屬英人之物件。

翌日,法軍先行,英軍隨後,紛紛涌入圓明園,打砸搶掠,肆意妄爲。

一泰晤士記者謂額爾金道:我尊敬的爵士閣下,我剛剛從圓明園回來,那真是一個好地方,像一個英國的公園。無數漂亮的房間裡充滿了古董、青銅器和精美的時鐘。但是卻被閣下的士兵們搶了個精光、砸了個粉碎,他們的馬車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寶藏,我不知道他們要運向何處?萬惡的戰爭,越看越令人討厭。

額爾金道:清國皇帝毫無信義,擅扣我和談使臣;此舉只爲報復!兩日之後,此行爲將被禁止。

俄國公使伊格納季耶夫進言:閣下欲吞併清國乎?

額爾金道:倘若清國皇帝一味固執己見,一切皆有可能。

伊格納季耶夫道:閣下之彈糧儲備,行將耗盡;而清國之勤王諸師,正紛至沓來。閣下一意孤行,或將騎虎難下;我即去紫禁城,先爲閣下一探口風。

夷兵抵近、圓明園遭劫,恭親王奕忻驚悸,聞聽俄公使求見,喜曰:快請。

伊格納季耶夫道:英法聯軍不日即攻紫禁城,親王先生能擋乎?

奕忻道:吾皇木蘭秋獮,肄武綏藩,不日即返;吾勤王諸師,亦於近日抵京;然京師兵燹,終非幸事,煩請先生居中調停。

伊格納季耶夫道:四載之前,鄙國與英法二國於克里米亞血戰四年,我等與英法仇深似海;親王先生若應允璦琿之約,我國不但樂意居中調停,甚至可以出兵襄助。

奕忻道:吾雖爲欽差大臣,然鈐印畫押之舉,事關大體,須即奏請吾皇,煩請先生先行調停,事成之後,必不虧待!巴夏禮等談判使臣,半數死於非命;煩請先生多多美言,吾國願出巨資善後。

額爾金觀和談使臣慘狀,怒道:清國之人,罪惡如此,豈區區金錢可以救贖!我未嘗不可提議將陷害我國之人及破壞休戰之輩交出懲辦,然此皆清皇主使,清皇可殺乎?能殺乎?即刻焚燒圓明園,以示懲戒!

法國專使竭力反對,道:我等已掠物無數,再縱火燒園,甚爲荒謬!

額爾金道:我雖怨恨良多,但絕不濫殺無辜!且放一把大火,聊解怨氣;再者,圓明園散失之物,亦可隨火而逝。米啓爾中將,率兵3000,火燒圓明園。

焚前,英軍大張告示,曰:宇宙之中,任何人物,無論其貴如帝王,既犯有虛僞欺詐之行爲,即不能逃其所應受之責任與刑罰也。茲爲責罰清帝不守前約及違反和約起見,決於十八日焚燒圓明園,所有種種違約行爲,人民既未參與其間,決不加以傷害,惟於清室正甫,不能不一懲之也。

焚園告示張貼三日,額爾金下令放火,大火蔓延至安佑宮,管事太監竟反鎖宮門,三百餘太監、宮女、工匠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全皆喪身火海。

大火蔓燒三天三夜,火光聲裡,額爾金戾氣貫天,道:此舉將使清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清國皇帝倘再橫生波折,我將再焚紫禁城!

奕忻驚詫,旋即照會額爾金,所有事項,皆可協商。百忙之中,桂良督促奕忻奏請請命;又曰:“龔自珍之子龔橙乞食外邦、爲虎作倀;我之情形,皆訴外夷。”

奕忻嘆道:“國破家亡,豎子即再搖尾乞憐,亦不過一犬耳!”

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零八章 曾國藩進駐祁門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
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零八章 曾國藩進駐祁門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