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

bookmark

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

李秀成退兵,洪秀全震怒,殿堂嚴責曰:爾擅自撤圍,後患無窮。

李秀成道:曾妖節節嚴營,濠深壘堅,木橋疊疊層層,亦是甲兵之利,營規分明。我等八月而來,各未帶冬衣,此時正逢天冷,兵又無糧。

洪秀全道:天京城內,棉衣棉被多如牛毛;糧草雖少,足夠爾軍用度。曾妖甫至,朕即催爾攻之,爾一延三月,再至,妖已高壘深濠,腳跟站定。爾貽誤軍機,督戰無力,撤圍隨意,朕即革爾王爵。爾速速告朕,爾後有何算計?

李秀成道:啓稟天王萬歲萬萬歲,譚紹光、陳炳文等敗於上海四口,全軍覆滅,蘇崑空虛。今安慶即失,兩浦亦沒,蘇浙財富之區爲天京唯一依恃,此域再失,天國難保。

洪秀全道:棄天京上游之不顧,徒以蘇、杭繁華之地,一經挫折,不能久遠。

洪仁玕道:吾曾諮勸忠兄,夫長江者古號爲長蛇,湖北爲頭,安省爲中,而江南爲尾,今湖北未得,安徽亦失,則蛇既中折,其尾雖生不久。是我雖得志於上海,而於力爭上游之大局反而有阻。

洪秀全道:朕令,天將李秀成,速率天軍,渡江西顧,經略皖北,聯陳得才、賴文廣、張樂行部,重整軍威,合取鄂省。天將李世賢,速出東壩,攻擊金柱關、蕪湖。天將楊輔清、黃文金、劉官芳等,速出皖南,攻擊江西,策應江北。

李秀成道:啓稟天王,萬萬不可。安省失後,妖軍兵分三路,左妖宗棠攻浙,李妖鴻章入滬,曾妖國荃抵京,三妖循序分進,合謀我天國也。煩請天王速即諭令,吾自引全軍,回顧蘇滬,誓滅李鴻章妖軍;滬事平定,蘇常即穩,吾即拼死回援,與這曾妖決一死戰。

洪秀全雷霆大怒,道:朕之天國,爾若不扶,自有人扶!

秀全暴怒,秀成不敢再言。

少頃,秀全道:朕已累,退朝。

引贊官即宣:退朝。

衆臣跪候。

引贊官再呼:宣李秀成東花園內歇息。

秀成入園,秀全即攜其手,道:且隨我走走。

二人相攜過半亭,秀全道:你看人間世事,就如這半亭,總不得圓滿。岸上水中,虛實各一半,天朝和清妖,南北各一方。

秀全話音未落,忽聽一小兒言:這天國的江山,你們君臣各有一半。

秀成聞言惶恐。

秀全見是幼主洪天貴福,耳提面命道:忠王乃天國棟樑,天國乃他輔佐。

洪天貴福道:我不要他輔佐,父王你是天父的次子,天兄基督的弟弟,我便是天父的孫子,我自有天兵天將保佑,何有什麼忠王、奸王。除非我天京的城牆坍塌了。

秀全大怒,道:小子胡言,打爛你的嘴巴!你連馬尚且不會騎,逞得何強?

四個幼娘娘聽見天王訓話,趕忙把幼主帶了出去。

秀全再執秀成手,道:妖軍三路圍逼,意取天京,我豈不知!英王以後,天朝漸頹;數月以來,竟聞不得一絲勝仗。妖軍三路攻我,老巢必空。我意,兄攜主軍,渡江西顧,直搗曾國藩妖兒老巢。妖軍若救,天京之圍自解;妖若不救,兄可順勢斬取曾妖之首級。妖無首,必亂。扶王陳得才,縱橫豫陝,業已募得三十萬大軍。兄入皖北,歸納陳部,合擊鄂省,釜底抽薪,豈不快哉。另,長江之南,侍王之攻金柱關,堵王、輔王、襄王等出皖入贛,皆爲兄之呼應。

秀成道:天王諭令,秀成萬死必遵!五日之內,吾即遣林紹璋、洪春元、郜永寬三王及麾下犬子李容發,集兵四萬,先行出擊。吾即回蘇,籌足糧資火.藥,遴選二十萬大軍,隨後跟進。楊輔清、黃文金、劉官芳等正於皖南征戰,令至即行。

1862年12月1日,章王林紹璋、對王洪春元、納王郜永寬及忠二殿下李容發,率軍四萬,自天京下關渡江,洶洶西顧。

堵王黃文金接令,長吁短嘆,謂孝王胡鼎文道:朝令夕改,非兵家所爲。吾欲趁鮑妖軍病,取其狗命;奈何李秀成、陳坤書短視,擅自撤圍,亦不通報,成何體統!

胡鼎文道:吾已截斷鮑妖水陸糧道,滅妖只在須臾,可惜了。

襄王劉官芳接令,即偕賴文鴻、古隆賢二王,撤圍寧郡。臨行告別,輔王楊輔清長嘆一氣,再不言語,只令圍攻寧郡之軍,再行攻擊。

侍王李世賢接令,率軍四萬,於12月28日,圍攻金柱關。

朱南桂陸師與楊載福水師,攜手並拒,鏖戰半月,暫扼李世賢攻勢。

曾國荃審時度勢,急稟曾國藩:皖南戰火未熄,金柱關與皖北戰火復燃,賊欲分竄南北兩岸,上犯腹地,以圖撤金陵之圍。吾即調朱洪章五營,馳援金柱關,調王可升五營,打通寧郡糧路,總期保運道以保鮑營,然後寧郡可守;寧郡得保,皖南無恙;調周惠堂部,搶扎西梁山、裕溪口,與水師相爲倚護,以保運糧及民船往來之路;調蕪湖張樹生五營,渡江佑護無爲州,保皖南各營之糧路。

曾國藩得報,急令蕭慶衍部移防廬州,毛有銘部移營巢縣。

毛部未至,林紹璋、洪春元已督率太平軍,連克含山、巢縣、和州三地,復扼運漕、銅城閘、東關三要隘。

曾國藩大驚,急道:巢縣西北直達廬州,西南近接無爲、廬江等州縣,以入省垣,略一進步,全局倶震。吾令,張樹聲部,飛馳渡江,搶駐無爲、廬江;吳長慶部,暫不赴滬,協助張樹聲部,扼守城垣。向有能部,暫不南渡,速入廬州,協助石清吉部,堅扼廬郡。蕭慶衍、毛有銘二部,併入舒城,視無爲、廬州戰事緩急,隨時應援。

12月下旬,湘軍各部駐防完畢,嚴陣以待。

李秀成大軍未至,林紹璋、洪春元亦不再攻,屯兵三城,相望以待。

曾國藩難得閒暇,致書曾國荃:前書已告,弟之驟進,餘之調度,皆輕敵而不能精審。此次經一番大驚恐,長一分大閱歷,如忠、侍等酋解圍而去,弟當趁勢退兵。今忠、侍已退,弟應退兵爲上。

如弟之志必欲圍攻金陵,亦不妨掀動一番,且去破東壩,剿溧陽,取宜興,佔住太湖西岸,然後折回再圍金陵,亦不過數月間事,未爲晚也。

進退開合,變化不測,活兵也;屯縮一處,師老人頑,呆兵也。

弟軍積習已深,今欲全改爲活兵、輕兵,勢必不能,姑且改爲半活半呆、半輕半重,亦有更戰互休之時。望弟力變大計,以金陵、金柱爲呆兵、重兵,而以進剿東壩、二溧爲活兵、輕兵,庶有濟乎!

季弟積勞成疾,溘然而去,痛兮哀兮!吾必保沅弟周全,所言至切,萬望聽之從之。

曾國荃接信,不以爲然,回曰:賊以全力突圍是其故技,向公、和公正以退致挫,今若蹈其覆轍,賊且長驅西上,何蕪湖之能保?況賊烏合無紀律,豈可見其衆而自怯!敝軍病亡者已去三成,病而未愈者亦尚有三成,若遽然移動,賊必從而乘之。秣陵關、六郎橋屯住之賊及城外各壘留守之賊,亦尚不少其耽耽之心,又何嘗一日忘我哉,是以決計穩守。

曾國藩嘆曰:心硬如鐵,冥頑不化。

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
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十六章 楊秀清神魂顛倒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