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

bookmark

廬州得固,楊秀清又令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恩賞丞相陳仕保、冬官又副丞相許宗揚統兵八千,北進直隸,接應林鳳祥、李開芳。再令國宗韋俊、秋官又正丞相曾天養,飛速入鄂,會合石祥禎,再攻武昌。

韋俊、曾天養得令,督兵兩萬,逆江而上,1854年1月20日,進抵黃州。援軍至,石祥禎滿生歡喜。

曾天養道:“吾新誅江妖,兵鋒正厲,乘勝攻武昌乎?”

石祥禎道:“隆冬時節,三九嚴寒,不利動兵;暫歇時日,且看清妖動作。”

韋俊亦附。

大軍壓境,湖北巡撫崇綸謂湖廣總督吳文鎔道:“吳大人上契聖心,下孚衆望,至鄂月餘,吾未見大人施技殺賊,一味坐守武昌,此能天長地久乎?賊於咫尺之黃州,隨時來攻,大人何策禦敵?”

吳文鎔道:“吾已奏調胡林翼領黔勇來援,曾國藩水師亦於近日可成。屆時可合全楚之力,水陸齊發,滅賊於荊襄。援兵未至,不宜輕出。崇大人如有殺敵高招,儘可即使。”

崇綸道:“吾皇屢敕出城接戰,吳大人一再遷延,意欲何爲?”

吳文鎔道:“黔、湘軍至,收夾擊之效,有何不可?”

崇綸再不言語,惱而上疏:湖北現有兵勇一萬數千,除守城及紮營城外要隘外,尚有數千可以出征,若待湖南兩廣各船炮到齊,道路迢遙,深恐有需時日。況賊匪大股多赴安徽,現在楚境者系零星小丑,並有土匪冒名搶劫,長髮老賊實系無多。若派數千官兵配以現有炮船,水陸夾擊足以痛剿。吳文鎔終日閉城坐守,一籌莫展。兵勇各告奮勇,情願自去殺賊,吳亦不準往,不知是何居心,是何肺腑!

咸豐帝聞奏大怒,諭斥吳文鎔:一味株守,不圖前進,竟置大局於不問,可有誠心?荊襄事大,朕來分工,所有省城防守事宜即責成崇綸妥籌佈置,吳文鎔親率官軍出城督戰;倘再遷延,革職拿問。

吳文鎔恨崇綸之陰,慨聖意之切,憤而出兵。

曾國藩聞訊力勸:“雖有嚴旨切責,吾師尚當剴切痛陳,備言進剿之不能得力,徒挫聲威。即以此獲咎,而於吾師忠直之素,謀事之臧,固亦可坦然共白於天下。”

吳文鎔回道:“吾意堅守待君東下,匯合林翼黔勇,收夾擊之效,自是正辦。今爲人所逼,時不及待,吾受國恩厚,豈惜死?以一死報國,無復他望。君所練水陸各軍,必候稍有把握,然後可出而迎敵,不可以吾故,率爾東下。東南大局,恃君一人,務以持重爲意,恐此後無有繼者,吾與君所處固不同也。”

曾國藩觀文默然,半晌無語。

羅澤南、郭嵩燾皆道:“不救江岷樵,吾已被全湘責罵;將士亦有離心。武昌近在咫尺,此若一破,瀟湘難保。”

曾國藩道:“虹貫荊軻之心,見者以爲淫氛而薄之;碧化萇弘之血,覽者以爲頑石而棄之。吾非心如磐石,今兵未練成,傾巢一出,潰如潮退,萬般付之東流;家國完矣。”

湖南巡撫駱秉章亦是愁容滿面,謂提督鮑起豹道:“曾國藩陰忍,一不救江忠源,二不救吳文鎔,吾予王鑫三千兵,吳督卻之,武昌若失,禍必及湘,看曾廝將竄至何處!左宗棠此人,吾三番五次恭請,總不待見;使幣入山,再行敦促,勿厭其煩,至其足動而止。”

1854年1月29日,吳文鎔親率四千兵勇,傾出武昌,進駐堵城。時值隆冬,大雪紛飛,兵勇拆民房舉炊;一時間,數十里內房屋盡毀,猶不足供,軍民皆怨。

吳文鎔嘆曰:“本不欲民爭利,奈何倉促而出,資財皆缺!”

湖北按察使唐樹義道:“此地距黃州僅二十餘里,賊逆轉瞬即至,制臺大人若有閃失,荊襄再難轉圜,煩請大人速返武昌遙制。”

吳文鎔道:“勿再大人相稱,吾乃一兵弁也。子方兄扼守水路,吾護堵城,你我水陸並舉,生死與共!”

唐樹義道:“你我雖一把年紀,然皆大丈夫也;大丈夫做事,只求一點兒精誠;生當做人傑,死如江中丞!”

2月7日夜,太平天國天曆新年,黃州城煙花盈天,石祥禎、韋俊、曾天養、陳玉成等燃香燒紙,普天同慶。

吳文鎔攻其不備,督兵夜襲。然甫一接仗,練勇先逃,官兵繼之。文鎔制止不下,潰守堵城。

國宗石祥禎道:“吳文鎔妖,全不知兵。堵城濱江臨壑,三面皆水,已是絕地;復設大營十一座,排比屯紮,又犯兵家大忌。吳妖不亡,天理不容!吾與韋國宗正面強攻,曾丞相繞其後,縱火燒之,吳妖必潰。”

2月12日,大雪紛飛,道路泥濘,石祥禎全然不顧,發令總攻。清軍營寨被燒,前後受敵,接戰即潰。兩時辰不到,四千清軍逃散殆盡,湖廣總督吳文鎔、總兵德亮、知府蔡潤深皆死於亂軍中。陸師潰,唐樹義不便再戰,率水師上駛金口暫避。太平軍逆江而上,不費分毫佔得漢口、漢陽。16日,石祥禎率軍再抵武昌城下。

太平軍三犯鄂省,咸豐帝急諭:湖南巡撫駱秉章選派精兵、湖南幫辦團練大臣曾國藩統領炮船,剋日抵鄂,扼賊之吭;江西巡撫陳啓邁,盡遣炮船,駛出九江,擇扼要之區,截賊往來之路,與曾國藩聲勢聯絡,上下夾擊;茲授荊州將軍臺涌爲湖廣總督,都統官文接任荊州將軍;着湖北學政青麟爲湖北巡撫,原湖北巡撫崇綸暫留湖北協辦軍務。賊逆大舉入鄂,廬郡虛空,福濟、和春務必鼎力協心,剪除胡以晃逆匪。

太僕寺卿齊承彥進言:東南半壁,賊勢鋪張,只可緩取;束城之賊,已爲強弩之末,務必徹殲。臣聞林鳳祥、李開芳二賊由獨流竄出時,匍行雪地,多至腿腳皴裂。現雖佔踞束城等村,勢已窮蹙。臣以爲脅從之民可撫則撫,亦釜底抽薪之一法,其不受撫者正宜及時進攻,勿失機會。北地兵馬善寒惡熱,以後天氣漸暖,人馬易病,若南賊再來,彼時更難措手。賊之伎倆,全靠木城土壘,昔日佔踞獨流若何佈置,則束城之賊情亦可得其大概矣。

咸豐帝納齊承彥意,再諭僧格林沁、勝保:該大臣等會督大兵追剿竄匪將及兩旬,總以專待大炮爲詞,逐日遷延,何時始能竣事?且束城等村與獨流之可以負隅久踞者迥別,何以不能逼近賊壘?是否該逆又經築木城?該大臣等匿不以聞。東西兩路分兵疊進,該逆均得由束城分股接應,該大臣等所謂智取者安在?

僧格林沁、勝保接旨,再攻束城。林鳳祥、李開芳株守不出。僧格林沁令西凌阿正面攻擊,自率一部襲束城之後。勝保亦督兵自西南攻擊。將近城垣,炮子傾出。清兵紛紛倒地。炮聲過後,林鳳祥親率二千兵士,出城迎擊。僧、勝不敵,潰退。

是夜,林鳳祥、李開芳率兵突襲火器營,斬殺正參領恭訥春,擄取貨藥無數。

僧、勝大驚,不敢再擊,就近密放槍炮,開溝挖長壕,遍佈鹿角、樹珊,以防林、李突圍。

林鳳祥、李開芳頓兵束城月餘,吃喝用度告罄,只得再行突圍,南進阜城。

僧格林沁、勝保匆匆拔營,緊隨其後,復再圈圍。

福濟、和春接旨,亦不懈怠,圍攻廬州,晝夜不歇。胡以晃獨力難支,求援天京。

林鳳祥、李開芳被困,廬州告急,楊秀清心焦;急令吳如孝接守鎮江,羅大綱率部援皖。又急召石達開、韋昌輝,商討北援事宜。

韋昌輝道:“啓稟東王殿下,探報,曾立昌部已於豐縣包家樓北渡黃河,現正兵分三路,挺進山東。”

楊秀清道:“本王亦知。”

石達開道:“啓稟東王殿下,曾立昌兵寡,即便會合林李,亦屬杯水車薪。煩請東王殿下下詔,敕令林鳳祥等南返息養。”

楊秀清沉思半晌,道:“曾立昌一路披荊斬棘,一月時間即渡黃入魯,實乃大將之才;倘能與林李會合,定能煥發勃勃之生機。石祥禎、韋俊等圍攻武昌,倘能得手,天國固矣。”

石祥禎等屢攻武昌不克,遂兵分三路,韋俊、石鳳魁繼攻武昌。

曾天養、陳玉成部轉攻鄂中、鄂西,一月之內,挺進六百里,連克孝感、雲夢、安陸,宜昌。

石祥禎攻金口,轟沉唐樹義座船,全殲湖北水師;其後四十天內,疾馳八百里,攻佔嶽州、湘陰、靖港、寧鄉,前鋒直逼長沙。

前言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
前言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5)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