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沒推薦看得人不多,希望大家多多將本書分享給其他的朋友啊!)
方便麪的香味直往鼻子裡鑽,讓本就又飢又累的羅巖主僕心癢癢的,喉嚨不住聳動,顯然是在咽口水。
鍋裡除了面,還下了幾顆水靈靈的小青菜,沒錯,車晨第一批在神廟山谷中菜地裡種的青菜在秘境的時候就已經出苗了,置入主牌空間之後,生長速度加快,已經有了十多公分高,車晨嘴饞不等它們再長,先拔了一小片試吃。鮮嫩的小青菜纔是口感最好的,再老了就不好吃了。
除此之外,還有早上準備的水煮蛋和幾隻對蝦。
要知道方便麪就是靠着方便和調料的味道來吸引人,本身並沒有多少營養,反而是高熱量的應急食品,但是用靈泉水煮麪、加了這些豐富的配菜之後,效果立馬就不同。
車晨現在知道了書生說的是這時代最通用的南京官話,明朝滅元定都南京,“壹以中原雅音爲正”,明朝官話一直都是以南京的下江官話而不是BJ話爲正朔,這在歐洲傳教士的書籍中得到了印證。
事實上,明朝的BJ話與南京話是比較接近的,朱棣遷都BJ的時候,從南京以及附近一帶帶去了大量的人口,這就是明朝BJ人的基礎,其時BJ官話也逐漸產生。所以明朝時期官話基本是江浙滬一帶的吳音,而且有着大量的入聲,沒有翹舌音。
而後世的BJ話那是清代中期才成形的,跟明末的情況完全不同。
這種官話在車晨聽起來很奇怪,個別字發音有異,但是連起來大致意思也能明白。
而他也終於確認身處的這個世界現在的朝代就是我大明朝。
沒錯,就是那個一句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種花家最後一個漢人帝國,漢家文明還沒有被愚昧的通古斯野蠻人閹割的時代。
這是讓後世萬千網民和書蟲心生嚮往的朝代,網絡歷史小說裡,十本小說裡最起碼有四本是穿明的,剩下還有兩個是穿清之後反清復明的,可想而知大明的魅力。
而這個世界的時間目前也正是他之前猜測的明末清初,大致是現代世界歷史上的崇禎末年至明王朝完結的南明政權時期。
嚴格意義上來說,打從李自成攻破BJ,崇禎自縊煤山之後,明朝就算是滅亡了。後續的打着大明旗號的被現代歷史學家歸爲南明。
不過與現代那邊歷史上大不相同的是,這個世界此時正值崇禎四十九年,即公元1676年。如果這個世界也有耶誕歷的話。
作爲一個身在敵方心在大明的有志書生,商人出身的羅巖一直通過各方面的渠道收集消息。這爲車晨瞭解這個世界真實情況有着很大的幫助。
根據羅巖所述,車晨才得知這個世界與現代地球的歷史有着驚人的相似,起碼華夏這邊保持了唐宋元明的朝代更替,至於西方歐洲的情況,因爲茫茫大海阻隔,這個世界的大航海顯然尚未發展起來,東西之間交流不多,所以這書生了解的也不多,僅僅耳聞那邊也有番人國家罷了。
車晨心中點頭暗道:“這也是我大天朝文化在未曾衰落之前的普遍觀念,將中土之外視爲蠻夷很少會去理會。”
經過鄭銘從書生羅巖話裡旁敲側擊,車晨才瞭解,這個世界入侵大明的可不是滿清了,而是源自北海之北,冰雪高原之上的部族,名爲突碌人。
這突碌人發跡於北海,據說有幾分異族血脈,因其生性野蠻,茹毛飲血,還有剃髮習俗,時常南下掠奪遼東都司一帶包括漢人在內的各部族百姓,所以大明又稱其爲禿髮人或突虜。一直是大明除了北方草原、南方百蠻以及東南沿海倭寇之外最大的外患。
北虜南蠻突虜倭寇,在大明建立之後,便是有名的四大寇。早年北虜爲禍最深,南蠻名義上爲大明藩屬卻屢次造反其次,不過到了嘉靖年間,北虜開始式微,輪到倭寇肆虐沿海,又成了當時的朝廷大患,幸得名臣良將崛起,大敗倭寇大軍,還大明沿海安寧平靜。
隨後萬曆朝中後期,突碌人開始崛起,西北中原又屢有義軍揭竿而起,二者變成了大明心腹大患。
不知什麼時候,突碌人這原本只是一個幾千人的族羣竟然發展壯大到兼併了遼東北海一帶多個部族,先是自稱突厥人後裔,竊據遼東號稱汗國,後來趁着大明王朝內部動亂災荒不斷的時機,歷年來屢次入侵,最終擊敗了逼的崇禎皇帝自縊的叛軍,奪取了明國北都燕京,立國號爲大金,佔據了中土半壁江山。
瞭解了這些,車晨倒是鬆了一口氣。
這世界不是歷史上的明清相爭雖然會讓他們失去一些先知先覺的好處,但也並非是完全的壞事,他並不是鄭銘那樣的鐵桿憤青皇漢黨,也不想參與進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之中。
來到這個世界是爲了更好的修行和更多的資源,鄭銘之前說的那些心向朝廷的話,不過是爲他們身份來歷找的藉口而已,他可不想當真。
另外他們來到的這片土地就是這個世界的濱城一帶,看來現代那邊和這裡很可能有着聯繫,不然魔鏡開啓的時空門不會這麼湊巧在兩個世界都是統一地區。
至於平行時空?車晨一開始就有着猜測,但是現在感覺卻是不像。
不過現在還沒有濱城的稱呼,地理位置叫做遼南,羅巖表示此地原本屬於大明遼東都司治下,現在歸金國遼東道東海郡海州縣管轄,原本金復海蓋四衛的復州衛城、金州衛城都降級歸東海郡首府原海州衛城管轄,蓋州衛則劃歸了遼陽郡也就是遼東道首府治下,這裡是曾經大明遼東都司駐地,突碌人的舊都。不過打下北直隸之後,人家就遷都燕京了,這邊只設了留守將軍府。
不管怎麼說,遼東一帶已經被突碌人經營了幾十年,雖說大部分漢人仍舊心向大明,但茫茫大海和數千裡江山阻隔,想要逃到大明境內也是沒了指望,所以也就認命了。
不像羅巖這樣靠近兩國分界交戰區的漢人百姓,心中一直未曾斷了逃離金國迴歸大明的念想。
羅巖就是爲了舉家遷往大明打前站的,只是他運氣不好,出海不久便遇到了風暴,好在雖然船毀了人卻沒亡,只有兩個操船的水手,他們主僕卻幾乎毫髮無傷,抱着船板順着南風漂到了陸地上。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只是本來是南下卻被吹往了北地沿海的遼南半島,人生地不熟的他們上岸之後還沒找到機會混進城裡,就險些被出來巡視的復州綠營兵當做肥羊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