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你們碳基生物來說,這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情。
我們在還沒有理解任何科學原理之前,就已經開始憑着本來在利用核子能了,對於我們來說這太過於簡單了,只要將所有引力觸鬚聚合到一起,將星球內隨處可見的氫原子作爲原料,利用引力觸鬚精準的控制力使它們發生聚變反應,我們本身就是能量體生物,對熱能的吸收率極高,聚變產生的純淨能源可以直接作爲我們的食糧。
自從發明了這一技術之後,我們便易居到恆星內活動較爲平緩的地區,從此開始,我們再也不需要爲了能量進入危險的日冕風暴中了,不再每天奔命於採集能量,我們開始思考更多,也開始擡起頭仰望天空。就像你們幾個古老的文明,在實現了溫飽後都不約而同的開始發展神學和哲學一樣。
我們一直好奇這片熾烈的天空外面到底有什麼,恆星熱量的能量給了我們生命,但也阻止了我們向外探索的腳步,恆星自身散發出的強烈電磁干擾是第一個攔路虎,我們將族人聚合到一起,向外不斷釋放出引力波頻,希望能夠了解外面的世界,但結果自然是徒勞的,我們沒有收到任何迴應,又或許有迴應,但那微小的聲音掩埋在了恆星巨大的干擾磁場當中。
在今天看來這樣的行爲非常幼稚,但對於一個新生的文明而言,無盡的宇宙實在太有誘惑了,我們在安全的避風港中建立了第一個政權,我們按照年齡來劃分社會階級,這很正常,因爲更年長的個體就具備更有力的引力觸手,他們能提供更多的能量,也能進行更繁雜的研究。我們在恆星內核中建立起巨大的城市,我們將引力觸手結合起來編織成一張巨大而精巧的網,提供它我們能在恆星內部捕獲更多的稀有物質,我們眼中的世界變得越來越清晰,我們的社會在那個時候進入了黃金時代,在那個年代,我們創造出了說不清的藝術奇觀,如果你們也有取之不盡的能源和食物,你們一定也會這麼做的。
我們的城市越造越大,我們的工具越來越精巧,終於我們開始創造探索外太空的載具了。
說起來好笑,那就是一個重磅核彈,我們將它引爆後利用引力帆吸收它釋放的能量,恆星內部也有這樣的大型爆炸,而且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但我們無法控制它釋放能量的角度和位置,但如果是我們自己製造的,它就變得可控多了。就這樣,通過不斷在飛船後面引爆核彈的方式,我們達到了歷史上從未達到過的高度。這很有意思,不是嗎?如果人類不怕高溫,也不怕衝擊,那你們歷史上第一架飛行器肯定不會是漿葉飛機,而是大炮。
在這裡我們遇到的又一道壁壘,越是遠離恆星內核,我們身邊的能量就越稀薄,光和熱對我們來說就是生命,在那一次計劃中,我們窺見了虛空,傳回信息之後飛船上搭載的五位先驅者都因爲能量匱乏而死,他們乘坐的飛船逐漸被強大的外力撕裂開來,失去了能量維持之後它變得十分這對我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損失,我們用無比珍貴的人口帶回了一個讓人沮喪的真相——外面是一片充滿了死亡和冰冷的地獄。
從那以後對外太空探索的活動停止了將近一個世紀,是我們的一個世紀,換算過來就是你們的十億年。
在這期間雖然理事會將探索太空的行爲定位非法,但還是不斷有人去嘗試,隨着生存空間和階級問題的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爲的探險者,它們渴望尋找一片只屬於自己的處女地,而不是在那幫老頭子手下撿食殘羹剩飯,他們堅信在冰冷的虛空中還有別的星球,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
雙方之間的爭執越來越嚴重,甚至爆發了小規模的戰爭,你要知道我們是多惜命的種族,戰爭這個詞我們唯恐避之不及。就在形勢如此緊張的關頭,誰也沒有預料到的災難爆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恆星耀斑活動毀滅了我們的城市,我們不懼怕高溫和衝擊,但是耀斑噴射出的大量高能粒子輻射對我們是致命的,它會打亂我們內核中的光子迴路的排序,那就等於毀掉了我們的大腦。
因此我們不得不搬遷到更安全的地帶,但這災難並沒有停止,無論我們躲到哪去,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災難緊追不捨,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理事會的人將這一切推卸到了冒險活動上,他們認爲是冒險者的飛船擾亂了恆星的磁場,一開始他們還十分堅定,但在冒險活動幾乎完全停止的寒冬期,恆星活動也並沒有放緩,反而變得更加劇烈了。
反倒是冒險者們帶回了真相。
那是我們不懈努力了十幾億年後,第一個衝出星系的人,你們聽不懂他的名字,我就用你們的歷史代稱他爲麥哲倫吧,他很幸運的藉助了日冕風暴的助力擺脫了恆星引力,在發展了這麼多年後,我們已經成功製造出了完美的小型能量場,足夠應對離開恆星造成的不良反應。
麥哲倫俯瞰着這顆璀璨的橙色發光星球,它是如此的美麗,它上面每一條紋路,每一個風暴繪成的螺旋,每一道蓬勃噴涌出的軌跡,都美得像一個藝術品,但它身後的星空更美,那漆黑的背景下無數顆星辰閃動着微弱卻美妙的光。
那是新的天地。
麥哲倫和他的船員們歡呼雀躍,他們盡情揮舞着自己的引力觸手,雖然以現在的技術想要移民外星還是很遙遠的夢想,但他們的發現打破了這長達一個世紀的漫長詛咒,從此我們仰望太空的時候再也不會感覺到恐懼,它不再那麼冰冷可怕,反而成了一個充滿希望和無盡可能的光明之地。
伴隨着這個好消息一起傳回母星的還有一條新的調查報告,他們從外部觀察和採樣得出了一個可怕的可能性,恆星外部的引力遠比先前預測的要小,也比第一次發射的那艘死亡飛船最後採集到的數據要小,雖然這個誤差很微妙,但它確確實實在朝着這個方向演化,而且每一天都在縮小。
這條消息傳回母世界後,學者們很快進行了調查,他們之前對於恆星演化歷程的理解還是一片空白,自從麥哲倫的飛船成功突破之後,母世界纔得到了一批珍貴的恆星觀察資料,通過與其他恆星進行比對,他們得到了一個糟糕透頂的結論。
他們腳下這顆恆星的主序星時代已經結束了,它內部的氫元素開始耗盡,很快它將進入衰老階段……最後迎接死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