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人人都會,可一到想法子的時候,每個人都默不吭聲,這畢竟是晉世子,即便他背棄盟約、背叛盟友攻打衛國,他也是晉侯的兒子。
而至於難以對付的亂臣賊子虢公翰一行,他們就更加束手無策了,縱觀天下諸侯,也唯有姬仇才能與之分庭抗禮,實力還算不弱的衛國,都被打成這樣,更不用說這些小諸侯了。
平時最喜歡湊熱鬧的楚君熊儀,今天倒是出奇的安靜,靜靜地坐在自己位置上,一會往這邊看幾眼,一會往那邊看幾眼,不知在思考些什麼。
“楚君,您可有良策?”姬宜臼朗聲問道。
熊儀被喊道,連忙搖搖頭,推辭道:“王上,臣也沒什麼好法子。”
還沒等熊儀推辭完,一旁的秦侯嬴開朗然一聲,說道:“楚君別這麼說,晉侯有難,我等可得幫忙纔是,再說,亂臣賊子囂張時間久矣,若不解決這一問題,只怕下次可就不僅僅是衛國遭殃了。”
熊儀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心想他一個小輩,這裡也有他多言的份?
只見嬴開面露自信,似乎此事他早有把握,當着衆諸侯的面,就算熊儀再怎麼暴脾氣,也絕不會公然駁斥他。
而且,在場衆人也都知道,楚君熊儀與晉侯嬴開交情匪淺,兩人還互相幫襯着,衆諸侯雖對姬仇極爲忌憚,卻對熊儀嗤之以鼻。
不少諸侯見嬴開這麼說了,紛紛附和道:“是啊,方伯有難,我等定當出一份力纔是,楚君您是世之諸侯,威望又高,還是由您來出謀劃策,想想辦法纔是。”
一時間,在衆人的詢問下,熊儀頗有些騎虎難下,於是他把目光轉移到齊侯呂購身上,在場諸侯,也唯有呂購名望勝過於他。
可呂購壓根就不理會,只是微微眯上眼,聽着紛繁雜亂的討論聲,他倒不如好好地閉目養神一會。
見求助齊侯無用,熊儀便望向姬宜臼,以期天子能給他一個臺階下。
姬宜臼當然知道熊儀的想法,但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身爲楚君,熊儀平時飛揚跋扈慣了,衆諸侯也沒人敢多說他幾句,此次因爲晉侯之故,他倒是被衆人給聲討了,興許可以藉着此次機會挫挫他的銳氣。
本以爲天子會幫襯着自己說幾句,可沒想到,姬宜臼竟然順着嬴開的話繼續道:“孤覺得秦侯說的不錯,現在大敵當前,晉侯又遇到這種麻煩,衆卿應當齊心協力共同禦敵纔是,若能早一天結束二王並立局面,對天下百姓來說,可是一大幸事。”
“是啊。”衆人議論紛紛起來。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平時素以暴脾氣著稱的楚君熊儀,現在也面臨着不得不想出辦法的時候。
“衆人心意,熊儀就心領了。”說着,熊儀拱手一揖,轉向姬宜臼,道:“王上,依臣之見,此事誰犯下了,就由誰來解決。”
“你的意思是?”
“既然是晉世子姬還之所爲,方伯身爲他的父親,理應替他解決麻煩纔是,再說了,此事不僅關係到晉國,更關係到天下百姓,更關係到王上您,晉侯他貴爲方伯,應當替王上分憂纔是。”
在場的衆諸侯聞言,紛紛發出唏噓聲:“這楚君真是的,晉侯都遇到這麼個大麻煩,不提建議也就算了,還把責任都往他身上推。”
“我就說嘛,平時看他與方伯的關係多好,沒想到,大難臨頭時,他只會選擇推脫。”
“這不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事實麼,之前他口出狂言,爲難衛侯之時...”
“好了!”熊儀聽罷他們說完的話,厲言一喝,“吾沒有什麼好法子,難道你們就有嗎,一個個的就知道在旁邊冷言冷語,怎麼一到遇到危險時,就沒有一個敢率先站出來嗎!”
其他人聽到熊儀這番話語,忙閉上嘴,紛紛低下頭,同時心裡也在懊惱着,好端端地幹嘛得罪他,被他當着衆人面劈天蓋地的罵了頓外,也沒想出什麼實質上的好法子。
“楚君,把事情全都推給晉侯,這恐怕不大好吧。”嬴開倒是不疾不徐,完全不虛熊儀,只顧自己說道。
“秦侯,吾念在你是小輩,不與你過多計較,可你說話這麼針鋒相對,這恐怕不大好吧。”熊儀儘量壓低聲音語氣,較爲客氣地與其說道。
剛剛被封爲一方諸侯的嬴開,也有着極強的自尊心,明知道楚君是一副暴脾氣,他照樣對其毫不客氣:“楚君,您說這話可就過分了,我等皆是一方諸侯,豈會有着小輩之分呢,我等皆替王上分憂,您莫非是不想替王上分憂?”
“嬴開!你不要太過分了!”熊儀直呼他姓名道。
“怎麼,吾針對的就是你,楚君真是好本事,之前遇事時,瘋狂嘲諷我等,現在遇到麻煩了,你倒好,顧自己往後一退,往旁一推,就把事情都撇掉,二王並立局面一天不結束,你我皆有覆滅之危。”
“你!”
“好了好了,兩位卿莫要爭吵,還未打敗亂臣賊子,孤等便大吵一架,若傳到他們耳中,恐怕都會被他們給笑掉大牙了,現在,孤讓你們思考的是,想想如何結束二王並立的局面,方伯之爲人,孤最清楚不過了,此次他帶兵前往衛國,
一則是阻止晉世子姬還繼續一錯再錯,而另一則,便是爲了打敗虢公翰,在衛國與攜地相抗,以形成犄角之勢,伺機而動,也好打敗賊寇。”
“王上聖明。”聽到姬宜臼都這麼講了,熊儀與嬴開也不好意思當着衆人的面繼續爭論不休,紛紛作揖道。
“齊侯,不知您對此事可有看法?”姬宜臼見詢問熊儀無果,便把希望寄託在呂購身上。
呂購這才緩緩睜開眼,剛剛在兩位諸侯爭論的時候,他都打了個盹,休息了會,這會養足精神,站起身,環視衆人,進而轉向姬宜臼,微微欠身,道:“王上,依臣之見,攻打攜地,絕非一位諸侯能勝任,即便是晉侯,他也不一定有十足的把握能攻下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