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

楊應麒敲着地圖上的會寧,喃喃自語:“諜報無誤的話,只怕遼使習泥烈剛好也在會寧,這下可熱鬧了……”

會寧這個“皇帝寨”在吞併漢部九村以後,終於像個城了。雖然在漢部主體南遷以後,北來的商人便明顯少了許多。但這裡畢竟是新興大國的都城所在,親貴豪強都聚集於此,因而人口物流都十分繁庶——當然,這種繁庶也是相對於東北大地而言,若放在大宋,這裡仍然只能算是個二三流的城鎮罷了。

吳乞買、斜也、斡魯古、宗乾等人佔據了漢村以後,其部族家人住着漢村的磚房,種着漢部的田地,對於主子佔到這麼一個好地方十分得意。

但楊樸這次回來一看,發現原漢村的各處莊稼長勢都不如往昔,想來是女真人經營不善的緣故。

漢部在會寧還保有一個西村,是當初不願南遷者的聚居點。折彥衝在會寧時候也住在這裡。西村除了村民外,還駐有折彥衝的親兵五百人——這五百人的隊長大多是從當初起兵一百六十騎中挑選出來,不但精銳,而且忠誠。

大宋使團在日落後纔到達會寧城外,折彥衝派了外甥蒲魯虎來迎接。蒲魯虎是宗雄長子,宗雄的幾個兒子都仰慕他們這個英雄了得的姑父,日常無事時常纏着折彥衝不放,宗雄也不禁涉。蒲魯虎十五歲後,折彥衝便在西村挑了十個勇士,讓蒲魯虎做隊長,日常無事時就跟他講演兵法武藝,又答應下次若有大戰一定帶他上陣。

蒲魯虎得折彥衝、狄喻教導,小時候又常在曹廣弼、楊應麒身邊轉,和平常女真少年大爲不同——身上胡氣甚少,但剛勇溢面,出迎的人馬在他指揮下一絲不苟,和楊樸馬上對答又甚有條理,隱隱然有乃父文武雙全之風。

聽了蒲魯虎的話趙良嗣等才知道折彥衝夫婦傍晚時進宮去了,不過對使團的到來西村內部早有安排,便由蒲魯虎代姑父接進村去安頓好,楊樸料理慣了漢村庶政,這時卻不插手,且看蒲魯虎如何行事。蒲魯虎年紀雖小卻把一切都處理得有條不紊。趙良嗣、馬政等人見蒲魯虎這樣一個女真少年也如此強幹,心中各有感觸。

這一晚折彥衝徹夜未回,第二日完顏希尹前來過問,互致殷勤之意。趙良嗣促請完顏希尹,盼能早日得見金主,完顏希尹道:“今日我主另有要務,明日定然召見。”

晚間趙良嗣和馬政商量道:“今日這個完顏希尹有些推諉,莫非是出了什麼變故?”要找楊樸來問,侍從卻回說楊大人也進宮去了。

西村外部到處是往來胡騎,趙良嗣和馬政心中懼怕,不敢出村。女真人對他們雖然保持禮貌,其實看管得甚嚴,初到異族之地,趙良嗣也沒法出去打聽。

馬政等人忽然想念起津門了——那裡雖然也是“外國”,但一切都讓宋朝來的人感到舒服。而在這個地方,似乎連空氣中飄蕩的風都有胡味!他們就是和完顏希尹這個還算比較漢化的女真人交流也甚感吃力,不僅因爲完顏希尹那一口的北國口音,更因爲他那不失女真本色的樸直思維和大宋官僚化的政治語言格格不入。

趙良嗣和馬政都不知道,此刻身在會寧的使者其實並不止大宋一家。

他們還沒到達會寧時楊應麒就已經在惡意地想象着:如果趙良嗣和馬政忽然聽說遼使習泥烈就住在他們隔壁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楊應麒在千里之外想象着這一“趣事”的時候,金國方面也正考慮着用什麼樣的規格來接待宋使。完顏希尹主張用盛禮,諳班勃極烈吳乞買卻不以爲然。因爲宋國此次出使目的顯然就是要說服大金聯手攻遼,而大金現在已經決定和大遼停戰,所以這個時候與大宋走得太近並不合適。

阿骨打問折彥衝的意見,折彥衝卻反問道:“叔叔心中,是否準備就此與契丹東西並立爲北國雙雄?無心再圖西進?”

阿骨打道:“自然不是!”

折彥衝又問道:“然則我大金與大遼之間,只是暫時停戰了?”

阿骨打還沒回答,斜也哼了一聲道:“這還用說!等把領土內的事情料理清楚,我就領軍馬衝過去!”

吳乞買、宗翰、宗望等聽了斜也的話都點頭稱是。折彥衝道:“我們和大遼也打了幾年的仗了,越是往西、往南,阻力就越大!前兩年本來是契丹人千里遠征,我們有在家門口打仗的便利。但到了中京一帶,千里勞師的就換成我們了。大遼剩下的領土是他們的菁華所在,不能輕忽。如能與大宋聯手夾擊,對我們大爲有利。”

阿骨打道:“彥衝所言在理。”

折彥衝又道:“既然如此,我們與大宋聯合便是遲早的事情。宋使到此,當妥善接待。”

吳乞買道:“可如今習泥烈也在這裡,他要和咱們講和,宋人卻要我們和契丹開戰!兩家所請不兩立。以當前的形勢看,暫時和契丹停戰勢在必行,大宋的要求,我們只能先推了。”

折彥衝道:“五叔所言極是,不過這兩家所求未必完全矛盾。對大宋我們也不用推。兩國聯軍乃是大事,不是一次就能說清楚的。從會寧到汴京路途萬里,又不能走陸路,得由海路迂迴來往——這一來一回就要一年半載。不如這樣:我們且許了他,卻不把話說死,只是要派人去和大宋談條件。幾番來回,怕不要費兩三年!有兩三年時間,還不夠我們料理內政麼?”

宗翰聞言附和道:“彥衝所言正中要害!”

吳乞買也微笑道:“好小子!虧你想得出來!只是這出使大宋之人,卻派誰去好?”

折彥衝道:“大宋皇帝還不清楚我大金兵威,這時候若派重臣去只怕未必能得他們禮遇。”

宗翰道:“便讓希尹爲正使,楊樸爲副,如何?”

“希尹去不得。”阿骨打道:“我們族內善戰之將成千上百,能如希尹這般文武皆通的卻不過三五個!會寧少他不得!”女真新興之族,有時候行事類於強盜,常常做出扣留其他國族使者做人質的事情,他們以己度人,也怕大宋扣押使者,因此阿骨打意下頗不願派遣親貴宗族前去。何況他們此時對大宋所知不深,也不願派不可或缺的重臣前去。

吳乞買道:“那便讓楊樸去吧,這個渤海人也還算老實。”

阿骨打點頭道:“反正也就是傳個話,讓趙家天子知道我們的意思就行。該決斷的事情,讓趙家天子再派人來會寧跟我談。能聯手自然最好。不過天下的城池,最終還得是用刀殺出來的才實在!”

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七十二章 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177章 勢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0章 下聘禮(上)第190章 名妓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七十二章 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28章 稱帝號(下)第355章 姻幻(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148章 地之失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174章 逆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七十二章 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159章 針鋒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164章 請辭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第28章 稱帝號(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143章 塘沽問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
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七十二章 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177章 勢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0章 下聘禮(上)第190章 名妓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七十二章 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28章 稱帝號(下)第355章 姻幻(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148章 地之失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174章 逆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七十二章 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159章 針鋒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164章 請辭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第28章 稱帝號(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143章 塘沽問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