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稱帝號(下)

楊樸說了勸進的事情,曹廣弼道:“北鄙小國,民滿十萬而已,尚不及大宋一州。如此便稱皇帝,未免太過。”在他心中,始終以大宋爲不易之正統。

楊應麒卻道:“不然。若大遼來攻,二哥以爲雙方勝負之數如何?”

曹廣弼沉吟道:“遼國欲滅女真,只怕難了。”

楊應麒道:“若遼國打不下女真,則會如何?”

曹廣弼道:“輕則裂疆喪土,重則分崩離析。”

楊應麒又道:“若是這樣,女真國運又會如何?”

曹廣弼道:“若是前者,則契丹女真爲北國雙雄。若是後者,則……”他皺了皺眉頭,憂形於色:“若是後者,則女真或者可能代遼而興。不過契丹立國百年,根深蒂固,女真人要自立不難,想要吞遼,只怕沒那麼容易。”

楊應麒道:“然則女真人能與大遼相抗,已無可疑。遼主已稱帝二百餘年,女真的都勃極烈稱帝,又有何不可?”

曹廣弼哼了一聲道:“稱帝就稱帝吧。反正也沒人管得着他,和我們也沒什麼關係。”

楊應麒笑道:“怎麼會沒什麼關係?阿骨打做了皇帝,我們也就水漲船高。大家都弄個將軍元帥什麼的做做,不用像現在這樣,叫什麼首領,像個山寨頭目似的。”

曹廣弼等聞言無不大笑。

第二日折彥衝來見阿骨打,見阿骨打的弟弟吳乞買、女真國相撒改剛好都在,便道:“叔父!如今我們連番大勝,威名遠播。女真諸部歸心,新附州縣也都降服。疆土漸大,人民漸多,過去山林部族的統治方法已不能行。若不革舊訂新,冊帝號,封諸蕃,則各州各部都視叔父爲一酋長!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沒有一個名號,如何去號令諸部和大遼對抗?若使臣民對叔父的名分心存疑慮,則遲早必生大禍!如今一年將盡,不如就以明年開春,建新元,稱帝號,以系國人之心。”

阿骨打沉默不語。吳乞買、撒改等聞言卻深以爲然。撒改道:“駙馬不愧是上邦豪傑,所言大有道理!”

宗雄、宗翰、宗望等也都道:“如今我們與大遼已經破裂,若不稱尊號,如何系國人之心?”

阿骨打問折彥衝道:“在中原,也是這樣說稱帝就稱帝麼?”

折彥衝道:“若無實力,稱帝徒惹人笑話。”

阿骨打問道:“如何才能不惹人笑話。”

折彥衝道:“若得大國承認,則天下再無人敢不敬。”

阿骨打道:“大國?是遼,還是宋?”

折彥衝道:“澶淵之盟中,宋兄遼弟,蕭太后爲叔母,兩國並列於世。大宋太遠。大遼威名遠播,自東海以至於西域無不畏服。若能得其冊封,即可名正言順。”

阿骨打道:“我們和大遼已經撕破了臉皮,如何能得其冊封?”

折彥衝微微一笑道:“這卻簡單。它不冊封就打,打到它冊封爲止。”

宗翰等人哈哈大笑道:“不錯!打到它冊封爲止!”

撒改見阿骨打心意已決,便道:“既如此,我便去準備稱帝事宜。這事還要駙馬多多指點纔好。”

折彥衝忙道:“不敢。”頓了頓,上前道:“叔父。若稱皇帝,則再非一族之長,而是一國之尊。一國之尊當以天下爲大公、視萬民如一體。如今國內之形勢,女真優於各族,完顏優於各部。且又多有奴隸、奴婢。其人生活困苦,如牛如馬——這都是不公之事。雖然這些事情積習已深,一時難以扭轉。但希望叔父稱尊之後,漸除這等不公之制。”他之前那些話都是和楊應麒商量好的,最後這段話卻是臨機想到而提出。

阿骨打還沒說話,吳乞買、宗翰等人卻都已經搖頭,吳乞買道:“奴隸有什麼不好?那些人怯懦、懶惰、愚蠢,自然要淪爲奴隸。至於完顏優於各部,女真優於各族,那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若依你所說,所有人都平等,將來兒郎們還哪會賣命殺敵?大家辛辛苦苦打了幾十年,到最後還不就是爲了榮華富貴麼?”

衆女真都點頭稱是。阿骨打的庶長子宗幹道:“駙馬,你雖然是英傑,但宋人的東西,不是什麼都好的。你讓爹爹稱帝,那是對的。但說什麼女真不應優於各族,完顏不應優於各部,那就太荒謬了。”

國相撒改見折彥衝滿臉失望,安慰道:“駙馬不必如此。完顏部向來視漢部如同一家,我們兩部之間,並無歧視。”

阿骨打道:“不錯!自從漢部到來,我家孩兒人人識字,個個讀書。你們又教我們築宮室,造煤爐,還教我族人種植玉米番薯,會寧一日比一日繁華,這些都少不了彥衝你的功勞!至於你說不要奴隸,要大公,此制實在無法在我族施行。但你在漢部實行漢制,我也不干涉就是。”

漢部來到女真屬地以後多有貢獻,卻未曾損害女真各部的利益,因此阿骨打等首領對域內存在這麼一個制度截然不同的部族一時間都還不覺得有何不妥。

折彥衝見了這種情形,知道多說無益,便不再提。回到漢部後,折彥衝將事情始末說了,楊應麒沉默不語,楊開遠深以阿骨打不能納大公之議爲惜,曹廣弼嘆道:“女真終究是淺演之族,要他們現在就接納聖人之言,未免強求。”

剛從賓州回來的狄喻沉吟道:“就是中原,聖人之言又何嘗得行過?”

蕭鐵奴卻忽然放聲大笑,指着折彥衝道:“老大,你英雄起來連我也害怕,迂腐起來卻也可笑!”說完揚長而去。

楊樸道:“無論如何,我們得國主‘不干涉漢部行漢制’一諾,將來大有用處。”這句話,算是給之前的討論作了個結。

楊應麒知道那事情再說下去也沒什麼結果,便轉換話題道:“女真既然決定建國稱帝,大部分事宜還得由我們漢部承擔。這裡雖然是北疆,但稱帝的大典也不能搞得太過寒酸。宮室、衣物、儀仗都還是要的。”

楊樸道:“今早我看了我村的工匠房、織造房,足以應付這些。至於典章禮儀,儀仗器物,我倒都略知一二。只是這些東西,所費頗多。”

楊應麒道:“完顏部和我們很熟,和我們買賣做慣了,不至於白拿我們的東西。但我們也不必在這上面賺錢。半送半賣,也算是盡了我們一份心意。”

爲了應付開國大典的場面,漢部許多半閒置的人手被動員起來,投入各種器物的生產之中。新娶回來的幾百個媳婦大都編入織造行伍,而楊開遠手下的七八百工兵更是承擔了爲阿骨打建造宮室的重任。當然,無論是宮室還是儀仗,一切都不可能像中原那麼隆重,意思意思而已。

漢部只有一支人馬沒有受到這件事的影響,那就是那八百騎兵。這八百騎兵在冰天雪地中接受狄喻、曹廣弼的訓練,日漸一日地強大起來。以他們的身體素質而論,本來就是從幾千戰士裡挑出來的,吃着漢部的糧食,穿着漢部的衣服,聽着漢部老兵一次次地講述漢部的歷史、講述折彥衝等人想建立的理想國度,慢慢的,新兵和老兵如百山之銅融成一爐,再無彼此了。畢竟,他們都來自遼國的底層,又都能說同一種語言,唯一的區別,就是有人先來,有人後至。在這個激盪着熱情的團體裡,冬季的寒冷只不過讓他們彼此更加靠近而已。

終於,這一年的冬天過去。

大宋政和五年,遼天慶五年,在女真各部的擁立下,完顏阿骨打稱帝,女真正式建國,國號“金”。

《國本肇造》完,請關注第三卷《裂土之謀》

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161章 民議第342章 議戰(上)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11章 夜遁(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148章 地之失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13章 狼羣(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197章 聯姻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4章 反契丹(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12章 鷹兔(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七十二章 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44章 兄弟間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七十二章 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
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161章 民議第342章 議戰(上)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11章 夜遁(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148章 地之失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13章 狼羣(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197章 聯姻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4章 反契丹(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12章 鷹兔(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七十二章 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44章 兄弟間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七十二章 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19章 議婚姻(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