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

楊應麒的座船消失在海面上以後,歐陽適贊陳正匯道:“老七這趟南下雖然出人意料,但他的如意算盤,卻都己經被你算中。他自以爲一切都在他控制之中,誰不知我們另有棋局.”、陳正匯微微一笑道:“我們的心思,七將軍未必就完全猜不透。如今事情進行得這樣順利,也許只因大家都想到一塊去了!”

歐陽適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無論如何,繼續推薦我們的人到津門任職的事情你要好好幹!我希望咱們北上的時間不用等太久。”

“這個正匯自然會努力。可是……”陳正匯道:“可是四將軍你也得開始埋一些伏筆了“伏筆?什麼伏筆?”

“自然是北上的伏筆!”陳正匯道:“我們漢部幾位首腦裡面,狄將軍近來身體不是很好,開始休養了。其他七人各有重任!四將軍你負責的是海上事務,若是格守本職,永遠得在東南遊蕩,如何進中樞去?所以得尋個由頭。”

歐陽適問策道:“由頭?你認爲該尋什麼由頭?”

陳正匯道:“四將軍要以東南大吏的身份進入漢部中樞,必須是中樞發生關係整個漢部、又少不了四將軍的大事才行!而且還不能是像押運糧草、蕩平海盜這樣的常態事件,而必須是突變的大事件!否則的話,其他幾位將軍會認爲四將軍逾越本分。”

歐陽適問道:“突變事件?”

“嗯。”陳正匯道:“四將軍,眼下天下間最大的事情一一連整個漢部都勢必捲進去的事件是什麼?”

歐陽適道:“若說最大的事情,自然是金宋兩國準備聯盟滅遼!可這都是陸上的勾當,和我們關係不大。”

“關係不大,但我們若有心,也可以扯上關係!”陳正匯攤開地圖,指着燕雲十六州的位置道:“這裡,可以讓四將軍有個常駐北方的由頭!”

歐陽適訝異道:“你不會想讓我去攻打大遼南京吧?這可不是我們的份內事!再說,我們和大宋約好了,這個地方將來是歸大宋的!”

“四將軍摩下的精銳以水師爲主,當然不適合去攻打燕薊!再說這是海上盟約中說好要歸還大宋的,我們如何能去打它的壞心思?”陳正匯指着宋金界河(今海河)入海口的位置道:“但我看過幾副七將軍用過的地圖,在這個地方有針孔和反覆撫摸造成的痕跡,看來他對這裡很感興趣。我一時還沒想到他要幹什麼,但這裡臨海靠河,正用得上水軍!我們朝這個方向想,同時在界河北邊的燕薊,以及界河南邊的滄州多下些功夫,總不會有錯的。”

歐陽適點了點頭道:“有道理。”

陳正匯又道:“大宋負責北伐的官員,若有機會四將軍也當留心,哪怕只是太平時節的點頭之交,將來臨事時或許也能生奇效!”

當歐陽適在陳正匯的慫恿下開始打大遼臨海疆土的主意時,折彥衝卻己經班師回遼口。

金軍北線沮兵之後,折彥衝、曹廣弼也撤除了對中京的威脅。該時候,遼金兩國並沒有形成穩固的邊界,可以說是誰的兵力強些,誰就向前推進,誰的兵力弱些,誰就向後退縮。

邊界附近的城池州縣,對遼金兩國也是一時倒向這邊,一時倒向那邊,這就是遼金兩國邊界的軟性現狀。

折彥衝後撤時,無論是奚部部族軍、中京宮帳軍還是漢兒報怨軍都不敢來追。折彥衝指着中京大定府的方向道:“大遼難道就剩下一個耶律餘睹了麼?”

曹廣弼道:“名將與名臣,都是要靠機遇才能嶄露鋒芒的,在蕭奉先節制下,就是比耶律餘睹強十倍的人也別想成就功業!”

傍晚紮營後,西邊沙塵滾滾,一小隊人馬奔近,卻是折彥衝幾日前派去中京給蕭奉先下書的使者隊伍。林翼看見忙入主帳報知:“鄧先生回來了!”

折彥衝聽說後鬆了一口氣道:“還好,沒被扣住!”

曹廣弼冷笑道:“蕭奉先如此懦弱,怎麼敢扣留我們的人!”

說話間兩個人掀起帳幕走了進來,正使呈上蕭奉先的回書,退了下去,副使鄧肅卻留了下來。

曹廣弼對蕭奉先的書信不感興趣,卻問鄧肅:“中京一遊,見聞如何?”

鄧肅爲了不顯得太過書生氣,故意不剃鬍子,摘下軍冠,與折彥衝、曹廣弼敘話,說道:“大遼對看守外使的定製是很嚴格的,可惜執行的人辦事不利,我花了幾個小錢,就和孤山寺派往中京聖昭寺的和尚接上了頭,聽到了許多消息。”

曹廣弼問道:“他們對耶律餘睹之事如何反應?”

鄧肅道:“中京民衆大多不知。大小官吏知道的也不大敢提,想必是有什麼人暗中作梗折彥衝這時己看完了那書信,丟在桌邊,說道:“本來遼人望勝己久,這次的事情本可用來加倍渲染,以振民氣軍心。但蕭奉先和耶律餘睹一個是擁立秦王的,一個是擁立晉王的,兩人水火不容!蕭奉先哪裡會讓他出風頭?”

曹廣弼也道:“君昏臣俊,將相不和,這是亡國之兆!”

林翼忽然插口道:“大將軍!既然遼國內部有此罐隙,不如我們就趁機而入,立個大功曹廣弼支頤不語,折彥衝道:“這事再說吧。”

鄧肅眼神閃了兩閃,說道:“阿翼說的這事,我看可行。”

折彥衝看了曹廣弼一眼,曹廣弼也點了點頭。折彥衝問他道:“中京、燕雲的密子,是你和應麒該管吧?”

曹廣弼道:“應麒是他們的頂頭上司,我因主西路戰事,所以也有臨機調動之權。”

折彥衝道:“既然如此,反正這事也不太急,就等應麒回來再說。”

林翼還想說話,卻己被鄧肅眼神止住。兩人出帳後,林翼於無人處忍不住問鄧肅道:“鄧大哥,我的提議有什麼不妥麼?”

“沒什麼不妥。不過……”鄧肅道:“有些事情什麼時候做,由什麼人做都是有講究的!你剛纔表現得有些急躁了。”

軍馬東歸,一路都有邊寨接應。望見遼河後,楊開遠來接,原來阿骨打要調一個漢部將領詢問遼南兵糧儲備情況和中京疑兵接戰情況。最適合北上聽詢的自然是折彥衝,但他聽說楊應麒正往遼口趕來,有意和他相聚交換信息,因此便讓楊開遠北上。楊開遠對中京一行的情況不甚瞭解,折彥衝便調鄧肅這個新任參軍跟楊開遠同去。

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0章 下聘禮(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10章 絕地(下)第27章 得文吏(上)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5章 收俘虜(下)第25章 收俘虜(上)第202章 自辱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167章 裂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341章 聚首(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2章 部勒(下)第七十二章 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204章 思良將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170章 安撫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17章 建村落(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176章 詔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19章 議婚姻(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25章 收俘虜(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165章 陰陽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9章 塞外(上)
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0章 下聘禮(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10章 絕地(下)第27章 得文吏(上)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5章 收俘虜(下)第25章 收俘虜(上)第202章 自辱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第167章 裂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341章 聚首(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2章 部勒(下)第七十二章 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204章 思良將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170章 安撫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17章 建村落(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176章 詔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19章 議婚姻(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25章 收俘虜(下)第350章 迎敗(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165章 陰陽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9章 塞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