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龐統之策

三天後,龐統帶着自己書童和兩名僕人抵達了秭歸城,劉璟已經下令將他釋放,這讓龐統又是慚愧,又是慶幸,慚愧是劉璟不計前嫌,沒有將他視爲戰俘關押,而是放了他,準他還鄉,這個人情讓龐統心中不安。

而慶幸是自己用一種體面的方式脫離了劉備,不用跟他去交州,他從內心深處不想去南方荒蠻之處,此時龐統歸心似箭,一心只想儘快返回家鄉。

他們進了秭歸城,已是中午時分,秭歸城內已經恢復了從前的平靜,對於秭歸而言,糧食就是最好的穩定劑,糧食到手,民衆感恩戴德,自然也就不會再鬧。

不過不少店鋪開張,但十幾家酒館和旅舍卻沒有一家開門,它們的恢復還須時日,可對於腹中飢餓的龐統等人卻不是好事了,他們就指望來秭歸縣好好吃一頓,居然一家都沒有營業。

街角,龐統伸長脖子等待僕人的消息,他的一名僕人正在對面酒館交涉,不多時,僕人悻悻回來道:“公子,他們說主要是沒有食材,以前店裡的存貨全被劉備軍隊收走了,現在還來不及準備,恐怕要十天後才能開業。”

龐統心中失望之極,早知道他臨走時就該接下劉正送的那一袋米,當時想要清高,現在卻餓肚子了,他也一籌莫展,不知道該怎麼辦?

就在這時,一名衙役快步走上前,拱手笑道:“請問可是龐先生?”

“在下龐士元。”

龐統有些奇怪,一個衙役怎麼會認識自己,他屢遭挫折,過去了清高脾氣已經改了不少,雖然對方只是一個衙役,但這裡是人家的地盤,更重要是他腹中飢餓,正無計可施之時,龐統便也十分客氣,含笑問道:“請問有什麼事嗎?”

“我家縣令有請,請先生隨我來。”

龐統猶豫一下,便帶着隨從跟着衙役向縣衙走去,縣衙的後宅和倉庫已被燒燬了,但前面的主體還保持完好,不少民衆正在自發地清理被燒掉的廢墟。

龐統走進縣衙,迎面走來一名三十歲左右的文士,拱手笑道:“龐先生辛苦了。”

“這就是我們縣令。”旁邊衙役笑着介紹道。

龐統沒有見過此人,笑問道:“請問縣令尊姓?”

“在下司馬懿!”

龐統一下子愣住了,司馬懿不是劉璟軍師嗎?怎麼變成了秭歸縣縣令,這是怎麼回事?

司馬懿微微一笑道:“秭歸縣縣令、縣丞尚在南郡,還沒有趕來之前,我先代管幾天,過一過縣老爺的癮。”

龐統這才明白過來,他連忙又施禮道:“原來是司馬軍師,龐統失敬了。”

司馬懿呵呵笑道:“龐先生先去吃飯,吃完飯我們聊一聊,我可是久仰鳳雛之名了。”

龐統臉一紅,自己進城一路打聽酒館,估計司馬懿都知道了,雖然有點難爲情,但腹中飢餓難忍,他也顧不上面子了,便拱拱手道:“多謝司馬軍師了。”

司馬懿命衙役帶他們去後面吃飯,他負手望着龐統的背影,雖是初次見面,但他已經感覺到了龐統的落魄氣息,他不由意味深長地笑了起來

吃罷了午飯,龐統精神好了很多,他坐在議事堂上,慢慢地喝一杯熱茶,這時,司馬懿快步走了進來,歉然道:“事情太多,怠慢了龐先生了。”

“哪裡!多謝司馬軍師的招待。”

司馬懿也坐了下來,笑道:“龐先生不知準備去哪裡?如果要去公安縣,我們可以提供船隻,讓先生坐船前往。”

龐統搖搖頭,“我已經和荊南沒有關係了,我打算回鄉,回襄陽隆中。”

“哦!原來如此,那龐先生以後有什麼打算嗎?”司馬懿試探着問道。

“本想回鄉種田,可估計我這身體不行,所以打算收幾個生徒,教書爲業。”

司馬懿點了點頭,“以龐先生大才,收幾個生徒可惜了,前些日子令叔希望荊州書院在增加一個副院主,看龐先生願不願意屈就?”

龐統愣住了,原來是想讓他去荊州書院,不過龐統還以爲司馬懿是想勸降自己,那樣他就有叛主之嫌,但如果是去荊州書院,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荊州書院本來就是和龐家的鹿門書院合併,他去書院協助叔父,正是天經地義。

不過心中雖然很願意,但話不能說得太直接,他沉吟一下,“讓我和叔父商議一下,聽聽叔父的意見,如何?”

司馬懿心中暗喜,這就是答應了,他笑呵呵道:“沒有問題,我會派人送龐先生回襄陽,一路就不用那麼辛苦了。”

這一次,龐統沒有再拒絕,他捋須笑道:“那就多謝司馬軍師的安排。”

想了想,龐統又讓書童從書箱裡取出一封信,這本來是他準備給劉備的巴蜀策,但現在他不想給劉備了,便遞給司馬懿道:“這是我對奪取巴蜀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對司馬軍師有用。”

送走龐統,司馬懿又趕到城外大營,他剛走到中軍大帳前,便有親兵笑道:“州牧說請軍師直接進帳,不用稟報。”

“你們這幫懶傢伙,喊一聲不行嗎?萬一州牧有什麼不方便之事呢?”司馬懿笑着批評幾名親兵道。

幾名親兵吐一下舌頭,連忙高聲稟報:“啓稟州牧,司馬軍師到來!”

“請進!”大帳內傳來劉璟的聲音。

司馬懿用手點了點幾名親兵,這才快步走進大帳,大帳內,劉璟正獨自一人吃飯,隨手翻一本書,他見司馬懿進來,便笑道:“軍師沒吃午飯吧!一起來用餐。”

“多謝州牧,微臣已在縣衙用過午飯,州牧請自用。”

劉璟點點頭,把手中肉饢吃掉,又喝了一碗湯,吩咐親兵道:“收拾一下吧!”

幾名親兵進來收拾了餐桌,又給他們上了兩杯熱茶,劉璟這才笑問道:“怎麼樣,見到龐統了嗎?”

“見到了,感覺他有點落魄!”

司馬懿笑道:“他們已經斷糧一天了,進城便找酒館,結果一家沒有開業。”

шωш ▲ttκa n ▲co

劉璟忍不住笑了起來,“怎麼會如此狼狽,難道劉正沒給他們糧食嗎?”

“肯定是給了,估計他比較清高,不肯收下,另外龐統已經答應出任荊州書院的副院主,只是他表達比較委婉,需要和叔父商量一下。”

“這樣最好,慢慢地讓他效忠於我,以後還是要重用他。”

這時,司馬懿從懷裡取出龐統的信,遞給劉璟笑道:“這是他寫的取蜀策,說是給我參考,實際上就是讓我轉給州牧,從這點可以看出,他的入仕之心並沒有冷卻啊!”

劉璟對龐統的取蜀策頗有興趣,他接過信打開迅速看了一遍,淡淡笑道:“他是建議利用劉璋對龐羲的猜忌,以及東州士和巴蜀本土系的矛盾,用二桃殺三士之策,挑起他們自相殘殺,然後從中取利,這應該是龐統給劉備的建議,不過也有可取之處。”

司馬懿低聲道:“所謂二桃,一桃爲巫城,一桃爲秭歸,而三士,一爲龐羲,二爲嚴顏,三則爲劉璋,此計可行。”

劉璟點了點頭,“應該說,一桃爲建平郡,一桃爲上庸郡,一士爲劉璋,一士爲張魯,再一士爲劉備。”

兩人對望一眼,一起大笑起來

在劉備奪取秭歸縣之後,巴東郡太守龐羲也緊張起來,他意識到劉備是準備攻打巴東郡了,立刻向成都求援,劉璋從成都一時調兵不及,便命巴郡太守嚴顏率軍一萬,趕赴巴東郡增援。

但龐羲並不希望嚴顏來援,他和嚴顏一向交惡,兩人雖然隔郡爲鄰,關係卻勢同水火,這其中固然有東州士和巴蜀系之間的矛盾,但主要原因卻是當年趙韙叛亂時,龐羲和嚴顏曾交過一戰,龐羲大敗,被嚴顏殺了不少部衆,兩人在那時結下了仇怨。

在與劉備軍隊對峙之時,兩人各率一萬軍,距離巫城約二十里,不過兩座軍營之間卻相隔十里,彼此互不聯繫。

嚴顏今年約六十歲,頭髮已半百,身高八尺二,使一把六十斤重的五丁開山刀,有萬夫不當之勇,在巴蜀有北槍南刀,北槍是成都張任,而南刀就是巴郡嚴顏。

嚴顏爲人嚴厲,不苟言笑,他所在嚴氏家族同時也是巴郡第一士族,他本人又出任巴郡太守,這便使嚴顏成爲了南益州的士族首領。

大帳內,嚴顏正和他的幕僚彭羕商議對策,彭羕是廣漢人,原本是張鬆手下書佐,受張鬆案牽連,被剃髮爲奴,他和嚴顏關係極好,便躲進嚴顏府中,成爲他的幕僚。

就在今天上午,嚴顏接到了劉璋的密信,命他接管建平郡,同時奪龐羲軍權,這讓嚴顏感到十分爲難,如果在巴郡,他可以辦到。

但這是在巴東郡,是龐羲的地盤,龐羲在巴東郡爲官對年,根系已深,他怎麼可能奪龐羲軍權?劉璋有些想當然了。

彭羕身高也有八尺,相貌偉岸,只是被剃了頭,他只得戴一頂軟帽,他低聲道:“劉璋向來猜忌龐羲,但這麼多年都沒說要動他,現在卻要奪他軍權,這必然是張任和吳懿的慫恿。”

第836章 談判初成第830章 刺殺羌王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373章 張機赴曹營第564章 初戰歷城第622章 襄陽危機上第558章 馬超歸降第394章 最後的心結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100章 陶家蒙難第523章 兵臨城下第124章 誰給誰下馬威第901章 突襲居延第378章 蔣幹再次出使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409章 截斷歸途第97章 夜來風波緊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629章 渡江突圍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703章 第三次會晤第1076章 平添心事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972章 初次談判第777章 江東風雲(二十一)第660章 兵至西城第675章 痛擊援軍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415章 北路使者第905章 兄弟反目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248章 清船第927章 暗流湍急第212章 隔牆有耳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1020章 兵壓建業第23章 一戰成名第368章 疫病初現第709章 陶政的新官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96章 欲迎還拒第931章 六安敵蹤第671章 被迫撤軍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59章 二見甘寧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45章 矛盾激化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356章 蘄春風雲(四)第725章 苛刻條件第713章 羌人使者第328章 危機一刻第121章 江夏左王第579章 收兵南撤第836章 談判初成第341章 血戰當陽第892章 心有靈犀第102章 各有理由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468章 一同西去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579章 收兵南撤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707章 全面被動第573章 意外援兵第316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605章 龐統心事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780章 江東風雲(二十四)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897章 陶家抉擇第572章 致命的弱點第482章 司馬懿獻計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99章 黃忠授藝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395章 旁敲側擊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732章 是去是留第572章 致命的弱點第941章 將計就計第869章 再施困計第131章 婉拒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761章 江東風雲(五)第347章 賈詡之謀第519章 兄弟爭位第64章 趁夜殺人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
第836章 談判初成第830章 刺殺羌王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373章 張機赴曹營第564章 初戰歷城第622章 襄陽危機上第558章 馬超歸降第394章 最後的心結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100章 陶家蒙難第523章 兵臨城下第124章 誰給誰下馬威第901章 突襲居延第378章 蔣幹再次出使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409章 截斷歸途第97章 夜來風波緊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629章 渡江突圍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703章 第三次會晤第1076章 平添心事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972章 初次談判第777章 江東風雲(二十一)第660章 兵至西城第675章 痛擊援軍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415章 北路使者第905章 兄弟反目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248章 清船第927章 暗流湍急第212章 隔牆有耳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1020章 兵壓建業第23章 一戰成名第368章 疫病初現第709章 陶政的新官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96章 欲迎還拒第931章 六安敵蹤第671章 被迫撤軍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59章 二見甘寧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45章 矛盾激化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356章 蘄春風雲(四)第725章 苛刻條件第713章 羌人使者第328章 危機一刻第121章 江夏左王第579章 收兵南撤第836章 談判初成第341章 血戰當陽第892章 心有靈犀第102章 各有理由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468章 一同西去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579章 收兵南撤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707章 全面被動第573章 意外援兵第316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605章 龐統心事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780章 江東風雲(二十四)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897章 陶家抉擇第572章 致命的弱點第482章 司馬懿獻計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99章 黃忠授藝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395章 旁敲側擊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732章 是去是留第572章 致命的弱點第941章 將計就計第869章 再施困計第131章 婉拒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761章 江東風雲(五)第347章 賈詡之謀第519章 兄弟爭位第64章 趁夜殺人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