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原本插漢部並不想直接出兵的,可這回怎麼這麼主動,幾個部落首領都出來的呢,這要說到前面入城的那蒙古千人隊了。
那部分先進城的其實不是插漢部的蒙古人,而是取道插漢部的察哈爾部的人馬,除了幾個帶路的,和後面回去報信的是插漢部派來的人。
可這批人打定主意拖他們下水,打着插漢部的旗號進入廣寧城,回去報信的人這麼一說,整個部落都蒙了,現在想不投靠明朝都不行了。
要知道插漢部跟後金可是血海深仇,世代廝殺一直到林丹汗死後才投降後金,後世許多研究明史的人都說,如果當年插漢部不西遷,女真人根本沒機會崛起。
大明從建國開始設立朵顏三衛,其中插漢部正是處在建州女真的邊上,歷史上多次鎮壓建州女真,只是萬曆年間,插漢部不斷西遷,回到祖上的舊地,也就是廣寧附近。
插漢部原本就是明朝從察哈爾部落分出來的,回到舊地纔有了林丹汗統一察哈爾的可能,也纔有可能恢復他想象的成爲成吉思汗那樣的霸業。
被皇太極徹底擊敗後,他們已經四分五裂了,再也沒了雄心,更是提心吊膽的擔心女真人完全吞併他們,故而絕不願意出兵相助明朝。
可這回不出兵都不行了,察哈爾部打着他們的旗號進入廣寧城,不管廣寧城能不能攻得下,這髒水是被潑定了,投靠明朝還有活的希望,不投靠等女真人緩過來,肯定是剿滅他們,報仇雪恨的。
欲哭無淚的插漢部各部落首領齊聚一堂,商議後做出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既然要投靠,就全力出手,聯合整個插漢部分裂的部落,打下廣寧城作爲禮物。
這纔有了兩萬騎兵出動,騙開城門衝進廣寧城,後續跟上的察哈爾部和朵顏部,以及早就是明朝藩屬的三支人馬。
跟在他們後面的蒙古各部,見到城門被打開,並被控制住,從隱藏的後面急速衝來,浩浩蕩蕩的至少還有五萬人,何洛會明白大勢已去,廣寧城守不住了,只好帶着後下逃命去了,從北門衝出,繞道去瀋陽報喪。
明軍這邊洪承疇比豪格更早接到消息,得知廣寧奪回來,遼東諸將嚎啕大哭,二十年了,廣寧城終於回到大明的懷抱。
遼東將門誰家沒有先輩在廣寧城戰死的,當年那一戰大明連百姓在內,被女真屠殺上百萬人,支持大明的蒙古部落,也有數十萬人流離失所,死傷也是以十萬以上來計算的。
洪承疇馬上下令,松山杏山一線的虎衛全線出擊,繞過錦州城增援西平堡的明軍,全面掃蕩廣寧到西平堡中間的區域。
明朝雪藏了幾年的新式武器全部搬上戰場,全力開火,他要收復整個遼河以東的國土,這是陳子強早就定下的戰略。
一旦取得廣寧城,西平堡就成了女真人在遼河以東唯一一處堅固的堡壘,只要攻下這裡,後金將無險可憑,只能隔着遼河和明軍對峙。
得知廣寧城失陷,守在西平堡的後金軍隊,也知道這裡守不住了,加上明軍火力空前的強大,大炮比以前射擊的更遠,爆炸的威力更大。
火槍射速更快,穿透力也更強,改良後的手榴彈不再是瓷罐裝的,已經是薄鐵皮包裹,雖然不能像後世的威力那麼大,可裡面夾雜的鐵片迸射出的力量更大了。
短短半個月,整個遼河下游東部從廣寧城開始,到西平堡一直到三岔河以東,全部被遼東明軍奪回。
攻打耀州的鰲拜撤軍了,從遼東明軍到達三岔河東岸,他就明白耀州奪不回來了,不僅如此,他還要緊守海州,防止遼東明軍渡河攻擊海州。
三岔河流向大海,可它不是直直的穿過遼東半島的,河道在海州和耀州間偏上地方有一個大拐彎,突入海州不遠的地方在折回去順流而下。
這個凸起點靠近海州,明軍若是從這渡河,就能攻擊他的後路,鰲拜當然不敢戀戰,本來久攻不下,士氣就低落了,再被人切斷後路還不得炸營啊。
等到遠在瀋陽的豪格接到消息,遼東明軍已經基本收復了遼河三岔河以東的全部地區,也是後金從來都在這一區域,沒有設下重兵,否則明軍沒這麼容易得手。
歷史上後金也是在廣寧義州屯田後,纔開始重兵佈於遼河東岸的,原來一直都是在西岸,畢竟那裡有瀋陽遼陽兩大重鎮。
原本後金要保證後路不被東江鎮和朝鮮襲擾,一直沒在意遼河以東,只是守着西平堡作爲支援廣寧義州的基地,其餘大片土地都是荒蕪的。
直到崇德四年後,後金完全降服朝鮮,滅絕了東江鎮,纔在廣寧義州一代屯田,這時候纔開始重視遼河以東。
可在這裡皇太極從改元崇德,第一年開始就連着被陳子強擊敗,哪有心思去考慮這些,故而這裡還是千里無人煙,遼東明軍一旦攻下這三處地方,其餘的就是秋風掃落葉了。
北京城同樣也接到喜訊,崇禎的臉都笑的麻木了,自從接到陳子強北上的消息,他就一直提着心,畢竟這是大明水軍第一次參與征戰遼東。
鄭芝龍的船隊強大他知道,可鄭家一向不怎麼聽話,他更明白,陳子強南下訓練水師,請了鄭芝龍幫忙,崇禎心裡還一直嘀咕着,鄭家會真的出力。
可喜報送到京城後,他相信了,好奇的問方岳貢等人,這才明白幾年前陳子強就佈局東南了,也知道了鄭芝龍有個好兒子,被陳子強看好的忠君良才。
不由得感嘆自己這侄兒真是未雨綢繆,凡事總是比別人先想一步,難怪他百戰百勝,不僅是戰事,政事佈局也是如此。
聖旨傳出昭告天下,疾風暴雨般的馬蹄聲衝進南京城,整個大明沸騰了,幾年的休養生息,終於再次向世人宣告,大明朝重新崛起了。
特別是插漢部的臣服,標誌着朵顏三部基本恢復到開國時的狀況,除了早就被喀爾喀部吞併的泰寧衛,當年的兀良哈三衛聚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