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儒家的手筆

“儒家仲由、卜商、澹臺滅明、公治長,見過諸位天人同道。”

四道身影從天道長河中顯現,朝衆人躬身行禮道。

除了沒有收到邀請,以及收到邀請卻沒來的部分天人以外,這次總計到場四百餘位天人,全部將目光落在了儒家四人身上。

衆人此時腦海裡就一個想法,儒家想要幹嘛?

林澤望着儒家四人,暗中想道:“兩個天人第二境,兩個天人第一境,看來秦皇說的沒錯,以孟軻等人的傷勢,要休養很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修爲。”

“不然的話,如此重要的事,儒聖不可能只派這四人過來。雖說儒家勢大,可光憑這四人,要想鎮住四百餘名天人,其中還包括四名天人第三境,還差的遠。”

如林澤所想,一名天人第二境絲毫不客氣問道:“儒家此次故弄玄虛召集我等前來,究竟所爲何事?”

儒家四人當中的仲由回道:“儒家給諸位的請帖上寫的很清楚,此次召集各位會盟,只爲商議應對大劫之計。”

卜商在一旁應和道:“吾師儒聖念各位成道不易,若因遭逢大劫而隕落實在可惜,因此好心好意召集各位來此,還望各位領情。”

此言一出,在場衆人頓時變的寂靜無聲。

連剛剛那位語氣不善的天人第二境,聽到儒聖的名頭,雖有心再問,卻很識時務的閉上了嘴巴,眼神在墨翟四人身上飄過。

林澤見狀不由暗罵了一句“慫比”。

好在墨翟幾人沒讓林澤失望,彼此交換了眼神後,墨翟挺身而出問道:“老夫斗膽問一句,儒聖所謂的大計又是什麼?四位儒聖高徒何不當衆說個明白?”

仲由回顧衆人,朗聲說道:“不瞞諸位,吾師儒聖認爲,自古以來大劫都避免不了爭鬥,而爭鬥往往是造成天人隕落的元兇。”

“就說萬年前的封神大劫,若不是商周兩大世俗王朝相爭,以至於大劫愈演愈烈,天人怎會被席捲其中,以至於不少同道身死道消?”

“此次大劫再起,若是諸位聯合一起,不嗔不怒,無論發生什麼,都能忍住不動手,大劫自然波及不到諸位。”

“如此一來,只待大爭之世過去,大劫自然消弭無形,諸位豈不是安然度過,又能逍遙自在?”

有人冷笑道:“說的簡單,誰人不知大劫亦代表大機緣,在場恐怕有不少人是藉着封神大劫才得以成道,如今儒家想憑几句話就讓我等放棄機緣,未免太過想當然。”

“據在下所知,今日可是有不少同道不曾到來,縱然在場所有人都認可你儒家,沒來的那些人認嗎?若是那些人主動挑起爭鬥,儒家打算一力承擔嗎?”

“更何況,儒家此舉有問過道門和佛門嗎?三家道門爲首,實力最強,道門尚未表態,儒家覺得以一己之力,能讓此事順利進行下去嗎?”

林澤聽了這幾句,不由撫掌讚道:“好一個靈魂三問。”

雖然知道有人會反對,可聽見有人如此不客氣的拆臺,儒家四人臉色均有些不好看。

仲由沉聲回道:“這位道友所提三個問題,自然難不倒我儒家。”

“先說道門與佛門的態度,諸位完全不用擔心,只要大家能聯合起來,屆時吾師儒聖會親自上門拜訪道聖與佛祖,一力促成此事。”

“再說有人反對一事,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吾觀在場天人同道四百有餘,佔據大多數。只要在場諸位聯合起來,同氣連枝,大勢所趨,剩下那幾個豈敢逆流而上?”

“諸位想要獲得機緣的心思,吾師儒聖亦有所料,併爲此特意準備不少機緣,打算贈予各位。”

仲由最後一句話剛落音,便有十幾個人先後問道:“不知儒聖爲我等準備了什麼機緣?”

一直冷眼旁觀的林澤,見狀猛然精神一振,重點來了。

只見仲由傲然道:“世人皆知,我儒家以仁義禮智信五條大道聞名於世,吾師儒聖以仁入道,開創儒家,立地成聖,永垂不朽。”

“我儒家亞聖孟軻以義入道,聖賢顏回、荀況、曾參分別以禮智信入道,成就天人第三境,足以代表我儒家之道不凡。”

“不瞞諸位,吾師儒聖近日新開闢了兩條大道,分別爲忠和孝。這兩條大道,本應由我儒家弟子鑽研,並藉此直達天人第三境。”

“吾師儒聖爲了消弭大劫,打算將這兩條大道贈予諸位,只要諸位能聯合一起,安然度過這次大劫,吾師儒聖將會公然開壇講道,直到有人領悟這兩條大道爲止。”

仲由此言一出,宛若驚雷,在衆人耳邊炸開。

沒想到儒家爲了達到目的,竟然不惜拿出晉階天人第三境的機緣。

這種明晃晃的晉階天人第三境的機緣,足以讓在場大多數天人爲之瘋狂。

晉階天人第三境有多難?

除了三教弟子以及受聖人指點的以外,如今尚存的四百多名天人,加上在大劫中隕落的天人,少說也有六百多。

這六百多天人,誰不是沉浸修道萬年以上,可真正晉升第三境的才幾個?滿打滿算也就墨翟他們四個。

要知道能入道晉升天人的,哪個不是資質悟性逆天?

然而沒辦法,法侶財地,沒有聖人指點,一般人晉升天人第三境難如登天。

“在下鳳凰山琴心,願響應儒聖號召,聯合起來共同度過大劫,堅決不參與爭鬥。”

“還有我,梧桐觀布穀,願響應儒聖號召。”

“還有我,還有我……”

人羣中時不時有人應喝,似乎被儒家條件打動,迫不及待想要加入其中。

林澤全神貫注盯着在場所有人,但有一個說要響應儒家的,就將位置和人記住。

沒過多久,林澤赫然發現,應和的十幾人成某種規律散佈在人羣中,頓時心下了然,儒家果然早就收買了一批人當託。

突然有人不屑說道:“在場天人同道四百有餘,儒家給的兩條大道,最多讓兩人晉升天人第三境,誰能保證自己就能分到?”

林澤聞言一愣,這是誰,怎麼把我的臺詞搶了?

仲由笑着回道:“吾師儒聖早就考慮了這點,待大劫過後,除了公開講述兩條大道以外,在場諸位每人將有三次問道於吾師的機會。”

“無論各位問的是什麼道,吾師儒聖都會傾力解答。”

“各位可知,哪怕是我等親傳弟子,想要聆聽吾師儒聖傳道,都屬難得,如今這等機緣擺在各位面前,諸位還會想着打生打死去爭奪那難以確定的機緣嗎?”

開口詢問那人連忙應道:“在下堅決擁護儒聖的決定。”

林澤臉色微變:“特麼原來這也是個託。”

第二百零七章猜忌第一千零六十七章亞聖之死,儒聖復位第三十一章崑崙道宮第八百三十八章撲朔迷離第二百三十四章呂雉與劉季第六百四十章熊心之死(擺碗求月票)第二百二十四章變故第七百七十八章西北望第九百二十六章聖人的局第五百一十一章避之鋒芒第一千零三十四章金蟬第三百一十八章強大的道宮第一千一百零四章原始道人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建木傳說第二十章毒計二第七百二十章國運第五百零三章血戰第七百七十七章東進南下?第三十七章與劉季的初次會面第四百四十一落寞的蒙恬第八百八十七章發狂的通天第六百一十四章趙高之敗第四十六章風波不止第八百五十一章雲中錦書來第一百三十九章初至第六百五十二章大戰將起(4/10求月票)第九百五十三章陰魂不散第一百零三章補償第五十章屠宰場第十章武道之路優化第九百三十九章懂了嗎?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妥協第九百六十八章性情大變?第九百八十八章改革一第五百八十五章林趙之戰(厚顏無恥求月票)第一千零三十六章預備第二百六十六章停職調查(第三更)第六十二章學堂第七百七十三章議事,撥亂反正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儒聖上山第三百七十八章天師道第六百七十八章抵達第三十七章與劉季的初次會面第二百八十九章公孫家的選擇第五百二十八章謝家"投誠"第四百九十四章大戰將起第三百三十八章晚宴第四百九十五章叛軍先鋒第二百二十七章事態擴散第八十八章徐福歸來第八百三十八章撲朔迷離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隔岸觀火第九百四十五章接踵而來第一千零六十六章時也命也第三百一十章交出去第九百七十四章拒絕第二百一十五章情與理第六百六十七章根絕叛亂的佈局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寧予兄友,不予敵寇第六百一十九章實力暴漲的項籍第八百一十四章風起第三百八十章拒絕?第二十四秦皇東巡一第三百四十五章將星隕落第五百七十五章金剛不壞第一百二十二章剿滅青狼寨第一千一百零四章原始道人第八百八十章欠人情第四十八章處罰第五十九章羣賢聚長安第四百四十六章安排第一百六十九章回長安第八百一十九章變故第八百三十六章兩敗俱傷?第八百八十六章佛祖的報復第四百六十章驪山地動第一千零六十章疑點以及翻臉第五百三十一章收場第三百四十七章出長安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階段性生長?第五十六章掀桌子第六百七十章遇大司命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履約第八百六十五章密謀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喜憂參半第三百九十九章事了拂衣去第六百四十三章項籍稱王(求月票)第九百八十九章改革二第五百三十六章李斯的想法第八百章何故犯我疆域?第三百四十九章試探第七百五十章反間計?第六十三章總督?算什麼東西第一千零四章推脫第四十八章處罰第一百九十五章實力至上第四百六十六章瘋狂擴張第九百六十二章往事第八百零九章治國之道第一百二十五章陳郡謝家
第二百零七章猜忌第一千零六十七章亞聖之死,儒聖復位第三十一章崑崙道宮第八百三十八章撲朔迷離第二百三十四章呂雉與劉季第六百四十章熊心之死(擺碗求月票)第二百二十四章變故第七百七十八章西北望第九百二十六章聖人的局第五百一十一章避之鋒芒第一千零三十四章金蟬第三百一十八章強大的道宮第一千一百零四章原始道人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建木傳說第二十章毒計二第七百二十章國運第五百零三章血戰第七百七十七章東進南下?第三十七章與劉季的初次會面第四百四十一落寞的蒙恬第八百八十七章發狂的通天第六百一十四章趙高之敗第四十六章風波不止第八百五十一章雲中錦書來第一百三十九章初至第六百五十二章大戰將起(4/10求月票)第九百五十三章陰魂不散第一百零三章補償第五十章屠宰場第十章武道之路優化第九百三十九章懂了嗎?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妥協第九百六十八章性情大變?第九百八十八章改革一第五百八十五章林趙之戰(厚顏無恥求月票)第一千零三十六章預備第二百六十六章停職調查(第三更)第六十二章學堂第七百七十三章議事,撥亂反正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儒聖上山第三百七十八章天師道第六百七十八章抵達第三十七章與劉季的初次會面第二百八十九章公孫家的選擇第五百二十八章謝家"投誠"第四百九十四章大戰將起第三百三十八章晚宴第四百九十五章叛軍先鋒第二百二十七章事態擴散第八十八章徐福歸來第八百三十八章撲朔迷離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隔岸觀火第九百四十五章接踵而來第一千零六十六章時也命也第三百一十章交出去第九百七十四章拒絕第二百一十五章情與理第六百六十七章根絕叛亂的佈局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寧予兄友,不予敵寇第六百一十九章實力暴漲的項籍第八百一十四章風起第三百八十章拒絕?第二十四秦皇東巡一第三百四十五章將星隕落第五百七十五章金剛不壞第一百二十二章剿滅青狼寨第一千一百零四章原始道人第八百八十章欠人情第四十八章處罰第五十九章羣賢聚長安第四百四十六章安排第一百六十九章回長安第八百一十九章變故第八百三十六章兩敗俱傷?第八百八十六章佛祖的報復第四百六十章驪山地動第一千零六十章疑點以及翻臉第五百三十一章收場第三百四十七章出長安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階段性生長?第五十六章掀桌子第六百七十章遇大司命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履約第八百六十五章密謀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喜憂參半第三百九十九章事了拂衣去第六百四十三章項籍稱王(求月票)第九百八十九章改革二第五百三十六章李斯的想法第八百章何故犯我疆域?第三百四十九章試探第七百五十章反間計?第六十三章總督?算什麼東西第一千零四章推脫第四十八章處罰第一百九十五章實力至上第四百六十六章瘋狂擴張第九百六十二章往事第八百零九章治國之道第一百二十五章陳郡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