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美國大旱的陰影(1/2)

當時間進入2012年,太平洋兩岸的兩個大國,面臨着截然不同的境遇。

中國在某個掛逼建立起的另類的“四橫兩縱”水利體系的庇護下,如願保持了風調雨順;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烈日當頭,土地乾涸,河牀崩裂,遍地死魚,小草枯黃,莊稼渴死……

陽春3月本是大地復甦的季節,而對於美國中西部的農民來說,卻有如喪鐘的到來。按照以往,當地氣候在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步入雨季。而過去幾個月來,即使在本應降雨豐富的季節,美國中西部大部分州仍舊沒有見到一絲溼意。種種跡象顯示,美國正在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旱。

在過去幾年,中國國內大災小害不斷,美國人卻是在風平浪靜中看熱鬧;但今年,情況反過來了。

所謂同一個地球,蒼天饒過誰。

對於嘉穀來說,因爲齊政對於美國這次的大旱災印象較爲深刻,其實早有所準備。

這次旱災彷彿拉開了美國乾旱的序幕,此後數年,美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持續乾旱。

而作爲世界上的產糧大國,美國的氣候異常也勢必會帶來全球糧食系統的震盪。嘉穀金融部爲此已經看多糧食大宗期貨,而嘉穀美國分公司也爲抗旱做好了準備。

但是,誰也沒想到,這場旱災,會以另一種形式,對嘉穀體系進行打擊。

“告訴我現在的情況!”齊政帶着還想採購更多嘉穀產品的沙特人團隊回到總部,交給公關部接待,就急匆匆地召開會議。

嘉穀美國分佈以視頻通話的形勢參加會議,視頻裡,嘉穀美國分公司負責人盧志威一臉嚴肅:“……這場從去年就初顯端倪的大旱災,比想象中還要嚴重。尤其是在加州,大大小小水庫的儲量均嚴重不足,農業生產面臨考驗。我們做好了抗旱的準備,但現在,卻因此成爲了出氣的對象……”

在美國中西部農業區面臨着罕見的乾旱,農戶們不得不選擇讓哪些作物得到灌溉,哪些任其枯萎的時候,嘉穀美國分公司種植“專門出口中國”的牧草,在有心人的推動下,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加州媒體稱,“大旱讓本地草場無法提供充足飼料,奶牛、肉牛養殖戶不得不購買乾草飼料餵養,但由於價格提高,很多農戶已經負擔不起。很多農戶都在出售牲口,城裡人也被告知必須節約用水。嘉穀卻將極爲耗水的苜蓿草大量輸往中國,此舉相當於向我們‘出口乾旱’……”

盧志威通報着美國分公司面臨的嚴峻形勢:“內華達州、猶他州已經向我們提出要求,必須調整牧草出口的比例,優先滿足本土畜牧業需求,否則將停止對部分牧草農場的供水……”

“像華盛頓州,有參議員提出,在這種嚴重旱情中,要增加牧草出口稅收,作爲水資源消耗附加費……”

嘉穀在美國種植的苜蓿集中在中西部各州,恰好也正是此次旱災最嚴重的地區,本來生產就受到一定影響,現在還被專門針對,形勢更加不容樂觀。

“這樣的針對,不僅僅是因爲旱災吧?”王昱業眉頭緊鎖道。

雖然根據美國農業部旱情監控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受災最嚴重的中西部地區,很多牧場處於缺水少草的處境,現在正處在一個艱難的十字路口:是把所有的牛都賣掉,然後等旱災過去後再捲土重來?還是把“根”留住,繼續高價購買飼料和飲水來飼養,以保持多年來遺傳選育的優良牛羣?

但如果說嘉穀在美國的牧草種植基地,能有力挽狂瀾的能力,那又未免太看得起嘉穀了。

從數據來看,美國苜蓿乾草全年產量約5500萬噸。去年全美出口苜蓿乾草約350萬噸,僅佔總產量的6%;其中嘉穀分公司的出口量是150萬噸,出口額不過是5億美元,出口苜蓿金額佔美國苜蓿乾草總產值僅爲6%。可以說,爲了這麼小的份額,就對嘉穀美國分公司大動干戈,實在是太小題大做了吧?

視頻裡的盧志威點點頭,緊繃着臉道:“旱災只是導火索,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生產的牧草品質太出衆了!”

國內很多牧場是根據苜蓿乾草的顏色來鑑別苜蓿品質,因爲人類是視覺上的動物,多數情況下用眼睛辨別事物,綠色的苜蓿乾草看上去要比黃色的品質更高。

但牛是色盲,它們一般是通過鼻子來辨別食物的好壞。黃或綠的苜蓿都無所謂,它們只會對高質量、高糖分的乾草產生興趣。

所以美國對乾草的劃分主要參考RFV、粗蛋白、幹物質等,劃分爲特級、一級到四級的分級。

毫無疑問,嘉穀美國牧草種植基地生產出的苜蓿乾草,無一例外都在“特級”行列,而且即使在“特級”之中,也是相當突出的存在。

譬如RFV,即相對飼餵價值,是美國唯一廣泛使用的粗飼料質量評定指數。RFV越高,牧草就代表牧草品質更好。拿紫花苜蓿來說,RFV爲150的乾草大概比盛花期的苜蓿乾草(RFV爲100)價格高出50美元每噸。

而嘉穀分公司生產的苜蓿乾草,RFV平均在200以上。這讓人如何不眼饞?

美國的苜蓿乾草產量是有五千多萬噸,但其中達到“特級”級別的,其實比想象中還要少。

“去年,就有不少美國本土的牧場主想採購我們的牧草,但是都被我拒絕了。現在從我們遭遇到的針對來看,很難說背後沒有他們的推波助瀾。”盧志威解釋道。

齊政微微撇嘴。

事實上,美國產的苜蓿是“特級”又怎樣?嘉穀完成“進化”的紫花苜蓿,在RFV上比美國最優質的牧草都要高出30%。

齊政原本還在考慮要不要引進美國基地種植,現在……得了,還考慮個屁啊!

“不過,無論是旱災還是牧草突出的品質,我認爲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有勢力在專門針對嘉穀。我們因爲,被針對的,可不僅僅是牧草業務!”盧志威表情沉重地說道。

齊政表示蝨子多了不怕癢,淡淡地說道:“說吧,還有什麼幺蛾子?”

……

第704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上)第678章 落我手裡了(1/2)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582章 補強短板(2/2)第353章 海外迂迴戰略(2/4)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525章 點燃的火種與守護(2/2)第159章 掛逼們的老大更牛叉(2/3)第353章 海外迂迴戰略(2/4)第5章 大循環農業第672章 這是我知道的嘉穀(1/2)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14章 靈陣初顯威(下)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511章 報應來得太快(1/2)第240章 比不上嗎第492章 未來是我們的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58章 情懷(求收藏!)第55章 縣委重視(求收藏!)第584章 對不起,滾遠了(2/2)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423章 如何戰勝他們(3/3)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734章 逼宮之路(1/2)第717章 盟軍在……蹭光(1/2)第192章 魚米之鄉的憂與喜(3/3)第504章 撼動能源格局?(2/2)第492章 未來是我們的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218章 合縱連橫第403章 旌旗遍插南國(1/4)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76章 種蘑菇的雪啤(求收藏!)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274章 靠譜的合作纔有錢景第122章 聯合對手(1/3 求訂閱)第729章 那家包圍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裝窮(1/2)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400章 我們省需要嘉穀(3/3)第250章 賺快錢的機會第654章 騙經費嗎?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額利潤(2/3)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98章 海濱綠色長城(下)第8章 靈植與靈陣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565章 趁“旱”打劫(1/3)第555章 動員(1/2)第231章 海外大圈地之始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678章 落我手裡了(1/2)第516章 行業整合之始(4k)第370章 開掛之夢幻海島(3/3)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72章 有人被綠了(求收藏!)第620章 一“豆”成名(2)第482章 無聲的反擊(第一更)第314章 與綠肥絕配的“吃鹽牧草”(1/3)第317章 追求美好生活(補更3/16)第558章 肥羊一頭(2/2)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387章 一個豬場富一方(3/4)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355章 華人金融雙星?(4/4)第715章 曾經的溫水煮青蛙第473章 這有點秀啊(2/2)第497章 變革無處不在(1/3)第75章 選擇(求收藏!)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49章 思想準備(求收藏!)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165章 衛星照進農田第128章 我懂(1/3)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51章 大牛加盟(求收藏!)第726章 如科幻般的農業(2/2)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532章 海上養殖航母(2/2)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323章 灰頭灰臉的沙漠找水第158章 這羣掛逼們(1/3)第95章 運氣嗎
第704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上)第678章 落我手裡了(1/2)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582章 補強短板(2/2)第353章 海外迂迴戰略(2/4)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525章 點燃的火種與守護(2/2)第159章 掛逼們的老大更牛叉(2/3)第353章 海外迂迴戰略(2/4)第5章 大循環農業第672章 這是我知道的嘉穀(1/2)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14章 靈陣初顯威(下)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511章 報應來得太快(1/2)第240章 比不上嗎第492章 未來是我們的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58章 情懷(求收藏!)第55章 縣委重視(求收藏!)第584章 對不起,滾遠了(2/2)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423章 如何戰勝他們(3/3)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734章 逼宮之路(1/2)第717章 盟軍在……蹭光(1/2)第192章 魚米之鄉的憂與喜(3/3)第504章 撼動能源格局?(2/2)第492章 未來是我們的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218章 合縱連橫第403章 旌旗遍插南國(1/4)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76章 種蘑菇的雪啤(求收藏!)第373章 耕海牧漁:日益繁榮的漁場(3/3)第274章 靠譜的合作纔有錢景第122章 聯合對手(1/3 求訂閱)第729章 那家包圍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裝窮(1/2)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400章 我們省需要嘉穀(3/3)第250章 賺快錢的機會第654章 騙經費嗎?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額利潤(2/3)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475章 啤酒之王的利劍(2/2)第98章 海濱綠色長城(下)第8章 靈植與靈陣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565章 趁“旱”打劫(1/3)第555章 動員(1/2)第231章 海外大圈地之始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678章 落我手裡了(1/2)第516章 行業整合之始(4k)第370章 開掛之夢幻海島(3/3)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72章 有人被綠了(求收藏!)第620章 一“豆”成名(2)第482章 無聲的反擊(第一更)第314章 與綠肥絕配的“吃鹽牧草”(1/3)第317章 追求美好生活(補更3/16)第558章 肥羊一頭(2/2)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387章 一個豬場富一方(3/4)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355章 華人金融雙星?(4/4)第715章 曾經的溫水煮青蛙第473章 這有點秀啊(2/2)第497章 變革無處不在(1/3)第75章 選擇(求收藏!)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49章 思想準備(求收藏!)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165章 衛星照進農田第128章 我懂(1/3)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51章 大牛加盟(求收藏!)第726章 如科幻般的農業(2/2)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532章 海上養殖航母(2/2)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2/2)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527章 我們的海鮮牌(2/2)第323章 灰頭灰臉的沙漠找水第158章 這羣掛逼們(1/3)第95章 運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