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表哥們也可以選擇上下左右,但普通人不一定能像她一樣選擇完還有名校這個學歷來兜底。這可能也是表哥們最大的不同。
給自己多創造些選擇的機會,讓自己不論在哪種生活狀況下,都不至於苟活着,是表哥最大的體會。
你的下限也許是別人天堂,有個叫麥艮的農民工,之所以會有這個名字,並不是因爲他有過良好的教育又熱愛英語,恰恰相反,麥艮只是一個來自某貧瘠地區的務工少年,連基本的26個字母都背不齊。城裡的道路他也不熟,東西比鄉下多上很多,可是都太貴了,根本不是麥艮能買的起的,麥艮每次走到商店門口,不敢進去,只在門口看看,便很快離開那裡。
麥艮只所以叫麥艮,是因爲他只要有空閒時間就用手機聊天,按他說法:俺們鄉下的,沒見過這玩意,用功能機發信息還不要錢,中啊!
其他人發出一陣鬨笑,他們不理解鄉下來的麥艮,這麼一個窮小子來到城市打工,看到什麼都覺得新奇。
久而久之,他就被叫成了麥艮。表哥初見麥艮,是因爲某次某局的年末討薪結果,表哥做爲資方找來的代表過來登記發薪。一個殺馬特形象的少年,怯怯地跟表哥說:老闆,我可不敢在身上發這麼多現金,你們換成現金給我行嗎?
在雙方略有對峙氣氛的場景中,突然來了這麼一出,表哥算是記住了這個殺馬特少年。當然他也記住了表哥,因爲表哥沒給他現金,表哥給他辦了張卡。
再見麥艮是年後,他還在那企業上班,兩人經常會在早餐攤位一起買包子遇到。麥艮還在長身體,吃的多,表哥吃不下的都給他,關係很快熟絡了。麥艮老遠看到表哥,就魏哥,魏哥叫開了。
麥艮的父母在某內陸石棉企業做農民工,父親因此早早得上了塵肺。
得了塵肺的人,如同患上一個超長期的癌症,慢慢的得不到呼吸。初時礦上還負責醫療費,後面老闆藉口沒有勞動合同,一腳踢開了麥艮一家。
父親很快就去了,留下了麥艮,妹
妹和媽媽。父親臨死前能給予麥艮唯一的人生經驗就是:去沿海地區,據說那裡上班有保障。哦,對了還有5千來塊,家裡積蓄。
於是,麥艮來到了這裡。麥艮說來到這裡簡直是上了天堂,每月差不多有2500多塊,乾的活還沒有啥風險,麥艮問表哥說每月能有多少?
表哥想這孩子簡直傻根啊,職場三大忌諱之首都能犯。表哥對照着他收入說不多吧:5,6千。
麥艮一聽興奮了“艾瑪我都趕上半個大學生了,回去要跟俺娘說,我的工資頂上半個大學生了。這5千多一個月可咋花哦,魏哥你可真能啊!難怪你功能機會員可以一直開。
表哥說,我都是準研究生了,算了你也不懂,你趕緊上班去吧。心裡暗想這真不會真是個傻子吧。
再後來,表哥聽麥艮的工頭說,麥艮每月要寄1500塊左右回家。表哥再也不敢取笑麥艮傻了。
表哥一直以爲麥艮這樣的生活會繼續,像他過往的前輩們一樣,打工掙錢慢慢漲工資,然後回老家找個和他一樣的鄉下姑娘一起結婚,然後全家繼續打工或者在老家開個小賣部。麥艮的下一輩也許能夠進入縣城,讀個職工抑或走大運上個大學跳出農門。
以上暗含了無數辛酸的經歷,學術術語只有三個字,叫做城鎮化。然而命運卻總是太過嚴苛,麥艮某次上班時被切斷了兩根手指,原因據說他當時違規忙着扣手機。其實這在加工企業中也不算啥大事,正規企業都有保險,反正有工傷基金賠。
可是對於麥艮而言,靈巧的右手再也回不來了。他的城鎮化路線從此戛然而止,在服務業還沒有興起的年代,麥艮只有返鄉一條路。
表哥當然去送了麥艮,附帶還有1千塊錢。麥艮死活不肯收,說得最多的是“大哥啊,我啥時候才能香你這樣一月掙5,6千啊,就是賣命我也要幹啊!“
表哥對他說道:“你養好傷了就能,你快走吧記得別把工傷賠的錢亂花了。”
麥艮說道:“那當然,回去娶媳婦的,都在你給
我的那卡里。“說完麥艮還晃了晃卡。
表哥說道:“別現了,賊看着,快收起來吧。”
此後,麥艮再也沒有聯繫過表哥,依稀聽說他又去了家鄉某小礦打工。他的頭像也已暗淡已久。後來,一篇《名校畢業生去送外賣》的熱文刷屏,高材生送起來了外賣,靠幹體力活在北京賺取5,6千工資引起了熱議,然而他卻不知道這就是某些人的想象巔峰。
表哥好像告訴麥艮,現在真的有你能幹的,還是收入5,6千的工資,這真的不是夢。麥艮快回來吧。
當表哥看這篇時腦子裡滿是另一篇文章。表哥相信大家早已發現,沒有什麼中產階級,只有工薪/無產階階。
而現在的普通人和過去清朝的農民沒什麼兩樣。一樣的一旦不勞作,則抗風險能力差。一樣的因眼前的壓力壓的喘不過氣,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生活、命運,去思考自己是誰、真正需要什麼。
活在別人的眼中。而不是成爲自己。一樣的,將來會爲一個人最最基本的東西煩惱,撫養孩子受教育、自己和父母的養老醫療煩惱。二胎也不敢生,生大病一夜返貧。
所謂的跨越原生家庭的階級,只是短暫的安慰和長久的幻覺。真正的跨越階級,進步是沒用的,需要的至少是進化。變成另一個人。並且通道縮得很小很小了。
爲生存而進行長期奮鬥,典當,過着受束縛的生活,終生忙碌而無閒暇,嚮往權力,大男子主義,只顧眼前,不信任政府,軟弱無能,對地位差異敏感而缺乏階級覺悟等等。
這種貧困文化使人們有一種強烈的宿命感、無助感和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