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

早餐結束後,兵團長把我單獨留了下來,我感到有些惶恐,不知道要發生些什麼。

營帳中已經清空,我和兵團長的面前掛起了一張大陸地圖。上面一條紅色的粗線非常醒目,那就是帝國曾經的內河,現在的國境線――紅河。紅線西邊有個要塞標記的地方,那是我曾經的故鄉紅木鎮,如今被擴建成那加帝國的法捷要塞。

我盯着地圖發呆,兵團長的聲音驚醒了我。

“亞瑟大隊長,第一步兵兵團總人數多少,其中士兵人數多少?帶銜軍官人數多少?”

我條件反射性的站直了身體,不假思索的答道:“報告兵團長,第一步兵兵團總人數29328人,其中士兵28207人,帶銜軍官1021人。”

“那麼,兵團共有馬匹多少,輜重車多少輛?”

“馬匹共有307匹,輜重車70輛。”

“盔甲和兵器呢?”

“共有盔甲62347件,其中韌化皮甲40328件,精鐵甲21919件,兵器共有70319件,破虜長槍28394枝,迅雷劍23168柄,飛龍盾23168面,烈風重劍18757柄,靈蛇弓496把,雲羽箭5006枝。

“糧草情況呢?”

“目前存有足夠兵團半月用的4500袋糧食,50袋鹽巴。”

……

兵團長一連問了好幾個軍備問題,而我應對如流,毫不遲疑。

“很好,看來你並沒有懈怠……,三年來你又成熟了很多……”

三年前,也就是紅河歷192年,我擔任第四團第二營營長已有半年。躊躇滿志的我通過研究調查研究寫出了《紅河收復攻略》,洋洋三萬餘言,系統的分析了敵我的國力,軍力,應採用的戰略戰術。然後滿懷期望的上呈給軍議廳,希望能爲收復紅河提供參考意見。

當時的我的確年少輕狂,我竟然越過兵團這一級,直接遞交給軍議廳。而且我還不是交給軍議廳參謀處的吟秋·布達亞總參謀長,而是直接交給主管帝國軍事的左相兼軍議廳宰執――行雲·法雷亞斯候爵。

法雷亞斯家族是和帝國同時興起的名門望族,每一代都有人出將入相,和王室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關係。

我之所以直接把《紅河攻略》直接遞交給法雷亞斯宰執是因爲我認爲:一旦開戰,我國就要面對那加,波旬兩國結成的的軍事聯盟,這就不是一兩個兵團的局部戰爭,而是決定帝國命運的傾國之戰。我的攻略上多是從戰略層面考慮,這就需要一個能從全局上把握的人。在我看來左相兼軍議廳宰執的法雷亞斯侯爵就是爲數不多的戰略家之一。

十三年前,帝國紅河慘敗。割地求和後,前任軍議廳宰執奇峰·雷茲引咎辭職。國王彼得菲五世出人意料的任命年僅36歲,當時還是子爵的行雲·法雷亞斯主管軍議廳,一時譁然。儘管法雷亞斯家族可以左右朝政,但是行雲實在太年輕了,資歷太淺了,他還從來沒在朝中任過職。

但就是這個年輕的宰執,一上任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先是把軍權從地方各領主手中收回,將部隊在帝都輪流整編然後分駐帝國五大防區。接着便廢除了兵員招募制,實行義務兵役制,規定犯帝國16歲以上健康男性公民均有義務爲帝國軍隊服役五年,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然後在帝都和一些行省的首府創辦了國立軍事學校,面向全國各階層招生,爲帝國軍隊培養軍官,從此成爲中高級軍官不再是貴族子弟的特權。

最令佩服不已的是:他力排衆議,堅持不能遷都。割讓紅河以西后,帝都紅河城離國境線紅河只有不到200公里,波旬帝國輕騎若渡河後一日便可兵臨城下。帝國權貴們覺得紅河城不安全了,於是便向國王建議遷都,以避敵國鋒芒。絕大多數帝國重臣都同意遷都,國王彼得菲也有此意,但是行雲卻在殿前力諫:

“陛下,殿上諸位,若遷都,我看帝國從此就要更名,不如此時我們一同商量一下,帝國新名應改爲什麼?”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無人敢應。而此時行雲又沉聲說道:

“想當年,先王彼得菲一世於紛亂之際,應時而出,佔山東出雀峽,後據紅河,帝國乃成。在大石城舊址建國都紅河城,西控紅河平原,東連山東諸省。於是帝國便成爲雄踞大陸東方的霸主!

而今帝國的根基紅河平原已有三分之二落入敵手,若再遷都,無疑向世人宣佈帝國將要完全放棄紅河平原,那麼紅和帝國之名何以爲繼?”

當下有大臣反對說:“我們並不是放棄紅河西岸的國土,只是如今都城盡在敵人的鋒芒之下,日久怕是會出問題的,遷都之後只需在此派駐重兵自然無事。”

“紅河慘敗,割地求和,這是帝國的恥辱,是國王陛下的恥辱,也是所有帝國子民的恥辱!難道諸位不想雪此大辱?”行雲突然歷聲說道,完全不顧國王陛下的面子。

“就算如你們所說,遷都之後派重兵駐守紅河城,保持現在的局面,那諸位想什麼時候收復紅河西岸的國土?況且國都乃帝國的中心,人力,物力都匯聚於這個中心,中心一旦轉移,人力物力也必將轉移,到那時紅河城還能成爲重城?還能成爲帝國西邊的屏障嗎?”

國王陛下面無表情,諸位大臣也是啞口無言。

行雲緊接着說:

“如今之際,陛下與諸位大臣應爲帝國的表率,坐鎮於此,從容指揮調度,以示收復紅河的決心。那麼帝國將士,子民必願效死命,藉此民心,民力將紅河城經營成一座軍事堡壘,時機成熟便西進收復紅河!”

這是《帝國軍史》中記載的行雲·法雷亞斯的事蹟。可以說如今帝國軍隊的框架正是他手創的。其實行雲更是通過軍事改革帶動其他諸如經濟,政治,宗教等方面的改革,使得帝國漸漸走出紅河慘敗的陰影,國力逐漸恢復,而行雲也被譽爲帝國中興的名臣,四十歲便成爲總理軍國大事的左相兼軍議廳宰執,爵位升至候爵。

第五章(上,下)第四章(上,下)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一章第三章第七章 領命第四章 早餐第五章(上,下)第四章(上,下)第一章第五章(上,下)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一章第一章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四章(上,下)第三章第一章第一章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七章 領命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七章 領命第四章 早餐第三章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三章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五章(上,下)第四章(上,下)第一章第四章 早餐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四章 早餐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五章(上,下)第四章(上,下)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五章(上,下)第三章第四章(上,下)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三章第三章第四章 早餐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四章(上,下)第七章 領命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四章 早餐第四章(上,下)第四章(上,下)第五章(上,下)第五章(上,下)第四章(上,下)第三章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七章 領命第一章第一章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七章 領命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四章 早餐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四章 早餐第一章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七章 領命第一章第七章 領命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四章 早餐第七章 領命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四章 早餐第三章第一章第七章 領命第五章(上,下)第四章 早餐
第五章(上,下)第四章(上,下)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一章第三章第七章 領命第四章 早餐第五章(上,下)第四章(上,下)第一章第五章(上,下)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一章第一章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四章(上,下)第三章第一章第一章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七章 領命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七章 領命第四章 早餐第三章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三章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五章(上,下)第四章(上,下)第一章第四章 早餐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四章 早餐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五章(上,下)第四章(上,下)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五章(上,下)第三章第四章(上,下)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三章第三章第四章 早餐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四章(上,下)第七章 領命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四章 早餐第四章(上,下)第四章(上,下)第五章(上,下)第五章(上,下)第四章(上,下)第三章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七章 領命第一章第一章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七章 領命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五章 前塵往事上第四章 早餐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二章 深夜思緒第四章 早餐第一章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七章 領命第一章第七章 領命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四章 早餐第七章 領命第六章 前成往事下第四章 早餐第三章第一章第七章 領命第五章(上,下)第四章 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