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古越部落

“軍師!那些山越不識好歹,您何必親自……”張遼急道。

此時,張遼與陳宮,正在廬陵郡、靠近荊州桂陽郡的一處山谷中駐紮。

不遠處就是山越人的駐地——現在其中山越人的數量,已經不下十萬!

正常山越部落,可不會聚集這麼多人,這是以廬陵郡南部,大山深處的三大部族爲核心,凝聚起來的幾十個大小山越部族的青壯。

甚至不僅廬江郡,看地圖的話,連桂陽郡的部分山越也都在這裡……

當然,“地圖”是漢王朝的地圖,而桂林南部、廬陵南部的蠻族,可並不是按照漢王朝的地圖來劃分勢力的。

不過的確東西兩撥蠻族,隱隱有分別抱團的意思。

從系譜上來講,廬陵郡這邊的蠻族,尋根的話祖上是古越人,所以才稱呼“山越”,而荊州的桂陽、零陵南部的蠻族,祖上是“荊蠻”,也就是楚人來到這裡之前,楚地的土著。

雖然其他各國也蔑稱楚國爲“楚蠻”,不過楚國從王族到貴族,多出於顓頊一脈,在西周時候和西周各國交戰,打打停停最後在如今的荊北一帶落地生根,周王朝也承認其封國地位,而原本這裡的土著,就是“荊蠻”。

至於更往西,從零陵郡西南到武陵郡南部的蠻族,則是“五溪蠻”,武陵郡西南加上益州南部的蠻族,被稱爲“南中蠻”,演義中戲份兒最重的孟獲,就是南中蠻中最強的部族首領。

而五溪蠻和南中蠻,祖上都是巴人的後裔,巴人、越人也是從春秋到戰國,楚國發展的最大掣肘……

至於荊蠻則是在楚國發展中,就已經被同化的差不多,殘存的部族,在文化風俗上也已經向巴人靠近。

哪怕在漢室大一統政權下,這些“蠻族”也依舊存在,往往是安久則亂,一亂禍害一時,殺個幾萬人,又能重新安下來一段時間。

粗略排列的話,從巴蜀到江東,南部的蠻族從西到東可以看做是三個團體——南中蠻、五溪蠻、山越。

蠻族的部族之間的相互爭鬥,絕對比他們勇敢的衝出來攻擊漢人郡縣的時候更多,巴國被秦國所滅後,南蠻再沒有統一過,但是……的確山越部族之間、五溪蠻族之間,相對更容易親善一些。

陳宮就是要通過威逼利誘山越人,集體向西邊涌過去,哪怕山越和五溪蠻打個五五開,對大將軍府也是有利的,只要能夠趁着蠻人無暇他顧的時候,出兵荊南地區,第三路軍就已經成功了大半。

至於荊南四郡的防備力量……

在陳宮看起來根本忽略不計,如果不是有南方羣山遮掩,荊南四郡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如南郡或者南陽郡的一半!

然而現在陳宮終於勉強將山越說和在了一起,準備向西挺進的時候,對方提出了新的條件,那就是希望陳宮可以去指揮他們戰鬥……

名義上是作爲盟友,大將軍府應該減少他們的傷亡,派“智者”去協助他們。

不過實際上誰都知道,這是要陳宮作爲“人質”!

張遼此時就激烈反對陳宮前往,因爲往日的關係,張遼更習慣於稱呼陳宮“軍師”。

“不,我是出兵南路的謀劃者,這是我應該冒的風險,相比於之前的預期,我們已經算是幸運的。”陳宮說道。

用糧食和拳頭,說服山越部族,湊出青壯向西進發,至少第一步陳宮已經完成。

“但是……軍師,那些山越人,尤其是修蛇部落的人,原本就心思未附,只怕軍師此去,反而讓他們以爲是將軍府示弱、給了他們反叛的信心。”張遼勸說道。

如果山越僅僅是爲了“合作愉快”的話還好說,但又有誰能確定,這些山越人不是爲了反噬,所以才先拉陳宮去祭天呢?

用糧食將原本無法聚集在一起的山越,聚攏到一起,原本就是很危險的事情,稍有不慎,就可能要翻車。

越人崇蛇、巴人崇虎。

古越人的部落,大多是以蛇來命名,而且有刺青蛇類的習慣,尤其是用過越姬“化蠻”的蠻兵,身上基本都是蛇類戰紋。

這也是區分古越人山越,和漢民聚居的“僞山越”的最好辦法,那些還叫張家溝、李家寨的山越,不用想也知道是漢民上山……

現在擁有“越姬”的三大部族,就都是以傳說中的蛇類命名,分別是修蛇、鉤蛇以及鳴蛇。

其中修蛇部落的人,對漢室的敵意最濃,初次接觸時,差點產生激烈衝突。

只是在談判之後,修蛇部的人,似乎對於西進也抱有極大的熱忱,甚至主動“幫助”大將軍府,聯絡其他山越的部族!

相比之下,鳴蛇、鉤蛇兩部,更像是被利誘成功,才摻和了進來……

“將大量山越青壯聚集起來,本就有危險,不過畢竟他們還有婦孺老幼留在山中,我們擔心他們反噬,他們又何嘗不擔心我們釜底抽薪?

至於修蛇部族……雖有陰謀,但如此一來,我更要親自去這一趟,免得其他部族被其蠱惑!文遠,現在仲達帶着陷陣營,在周圍策應,我去山越人那裡之後,這南路軍便交給你了。”陳宮坦然道。

與此同時,在山越人駐地中,修蛇部族的族長,還有三名獵頭,正在一處單獨的營帳中密謀着什麼——這營帳還是大將軍府提供的“軍需物資”。

十萬,對於整個江東的“山越”來說,只是個小數目,東吳在征討山越的時候,可是隨便打打就能獲得上萬兵源,在三國前中期,彷彿是東吳取之不盡的“兵營”。

不過江東絕大部分山越,和古越人其實都沒什麼關係,只是農戶上山而已,連嚴白虎在佔山爲王的時候,都自稱是山越!

而對於真正的古越部族,也就是廬陵南部的這些古越人來說,這十萬人已經是八成以上的青壯……

換做是賈詡在這兒,讓他做人質?

估計賈詡會連夜故布迷陣的撤軍,之後一個回首掏、一路把廬陵郡部落中留下的老幼全都遷回豫章郡,不願意遷的就套上繩索、變成奴隸帶走,套上繩索還要反抗的就永遠也不用走了……

之後只要在豫章南部的幾個縣城堅壁清野、據城而守,擋住幾波反噬就可以——在有準備的情況下,山越人想要破城幾乎沒可能。

如此一來,南路軍西進未必能成行,但是最頑固、真正在文化上和漢民也有所差異的這部分山越,肯定可以解決個徹底!

當然,陳宮並不是賈詡,而且能夠將山越人“哄”出來這麼多,還多虧了之前高順、陳宮代表大將軍府,在廬陵郡的種種立信之舉,換成是東吳……只怕人家也不會相信。

這種情況下,大將軍府也不會接受,將自己的信譽,透支在這種地方。

“族長,那漢人會來嗎?”兕通對爲首的族長問道。

僅看容貌,除了皮膚更粗糙、因爲經常戰鬥而關節粗壯之外,這幾位和漢人倒是沒有什麼本質差別,畢竟再偏僻的古越人,也早就已經混了“漢人”的血脈。

只是打扮的怪異了些,都是獸皮坎肩兒和小皮褲,哪怕城姬世界的人,打扮本來就不是很“正經”,但在中原還是很少看到這麼非主流的,大塊的裸露皮膚上,可以看到刺青……或者說是戰紋。

名爲“兕通”的獵頭,胸前還掛着浮誇的角製品項鍊,坎肩兒和短褲上,也好像打柳丁一樣,裝飾着各種角製品。

一旁看起來更粗獷的豨源說道:“不來又如何?大不了直接殺過去!在平原上有陰險的騎兵、在城市中有陰險的城牆和弓箭,但是這裡……是我們先祖庇護的戰場!難道勇猛的古越勇士,還敵不過那些漢人嗎?”

古越人的語言,顯得有些單調,導致“陰險”這個詞很濫用。

豨源在皮坎肩兒上,還加了一截彷彿披風、但僅僅及腰的獸皮,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鬃毛。

“你是不是忘了我們的目的?如果沒有那些陰險的漢人,我們還無法糾合這麼多勇士,去取回先祖的榮耀。”第三位獵頭陶光,這時反駁道。

四人之中,從身材來看,反而是陶光和族長“瘦弱”一些。

其中陶光是女子,上身除了開懷的坎肩兒,胸前還裹着塊獸皮。

從女子的角度來說,陶光就很健壯了……

從姓氏也可以看出,陶光並不是部落中的傳統“獵戶”。

伏羲氏訂立人倫之後,部族基本都有取姓氏的習慣,但是非農耕文明的姓氏並不穩定,大多還遵循之前的命名規則,傳遞中經常更換……

比如姓兕、姓豨,代表他們的父親或者祖父、曾祖,獨立獵殺過犀牛和野豬,而姓陶……代表她家裡應該是部族中燒陶器的!

越是閉塞古老的古越部落,越是保留了這一點,有漢姓的古越部落,基本都是靠北一些,經常與漢民交往的。

古越人的歷史,自夏而始,從大禹的一位孫子,開始有“越國”作爲封國,雖然按照東漢時代、或者說按照禮制來說,古越人不算“諸夏”,但說是炎黃子孫,卻一點毛病都沒有。

古越人最接近於諸夏的時代,應該春秋時越國最強的那一百多年,尤其是勾踐擊敗吳國、令越國最興盛的那幾年,還鼓勵耕種、積極與中原諸國往來……

當時越國的農耕程度,並不比其他諸侯國差。

不過戰國初期,越國本身貴族階層混亂,出現“越人三弒其君”的連續內亂,最後被楚國盡奪江東之地——之後想要耕種也沒有土地,只能縮在多山的會稽一帶,與楚國打游擊。

至此,越人錯過了轉型農耕的最佳機會,最後被秦國徹底滅國。

在秦末時候,越人貴族倒是也帶領越人,參與了伐秦,而且在楚漢交戰時,還站邊成功,從一開始就支持劉邦,因此保留了甌越國的封國,後來漢武帝時甌王主動提出舉國歸附,遷往江淮,但始終有一部分,以部族的形式存在,沒有徹底融入漢王朝,六七百年過去,也還是漁獵爲主。

巴國其實也是差不多的遭遇,而且巴國還參加了伐紂,是周王朝最初就認證的封國之一,理論上也是“諸夏”,只是因爲地理原因、發展閉塞,先是被楚國打得被迫西遷到現在的巴郡一帶,最後被秦國滅掉。

而沒有徹底轉化爲農耕文明的一部分巴人,就這麼繼續向南搬遷,流落成了現在的“南中蠻”。

至於爲什麼文明程度,會“退化”的這麼快?

其實也不算退化,畢竟春秋時還是奴隸社會,戰國時鐵器普及纔開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到漢代纔算是徹底轉化,時至東漢末年,“奴隸”本身的存在都沒有消失!

實際上哪怕換成春秋時期的中原各國,如果將任何一個國家的“國人”、也就是城市中居住的人,以及在野的貴族抹殺,剩下的野民也會迅速回到部落時代,更不用說環境閉塞的越國、巴國。

奴隸制社會下,貴族哪怕將自己包裝的再文明,也與絕大多數的底層民衆無關。

越國的貴族也好、東甌王也好,他們代表的是越人中“文明的頂層”,但是被他們拋棄的底層,從一開始就沒有接觸過文明。

豨源聽到陶光這麼不給面子的罵他,頓時一瞪眼道:“你是說我陰險?”

“不,我是說你蠢。”陶光撇嘴道。

“不是陰險嗎……”豨源稍微冷靜了一些,不過緊接着還是糾正道:“蠢也不行!”

“好了,那漢人真不敢來的話,我們就想其他辦法拖延……同時去聯絡五溪各部族的事情,也要加緊。”族長望空這時開口打斷道。

“族長……五溪那邊的部族,本來就與咱們不和,何不趁此機會,直接滅了他們?”豨源發狠的問道。

“不要忘了我們真正的目的!他們若是敢添亂,自然是要滅的,但也不能讓漢人在後面看熱鬧!”

“這麼說……族長您要請那漢人來是爲了……”豨源有些驚詫的看着族長。

只見族長臉上洋溢着自信的說道:“沒錯!我要與他鬥智!”這一刻,族長身上的羽毛裝飾更加鮮豔了。

第四百六十二章?新軍第二十五章 呂布往事第二百零五章 賈文和第三章 開會第六章 睿智的呂玲綺第四百七十四章 拒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戲第三十四章 招攬第六十三章 陸遜第三百九十一章 槍第五百一十四章 龐統的精神力實驗第三百零五章 于吉第四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十三章 沛郡太守第二百一十六章 槓精東來第九十三章 魯肅:讖緯之事不可信!第三十六章 曲阿第二百三十六章 弋陽軍情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地動作第三百七十六章 狠與毒第三十一章 長江水賊第三章 開會第一百七十六章 白馬之殤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任(大章)第五百四十一章 張狂?第八十章 遺甲擇主第五百五十七章 張魯降楚第三百四十二章 無雙第三百一十九章 廊橋車與呂公車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萊對峙第十五章 硬盤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五百七十章 新星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金陵第二十五章 呂布往事第四百六十一章?通過幾炮的瞭解,我已經掌握了“炮”的精髓!第五百六十八章 楚國的底氣第一百六十八章 威武門之戰第二百六十章 裝病第一百七十九章 威脅第六十五章 魯子敬第五百一十七章 萬里之隔的“對話”第二百章 南陽軍情第八十四章 禮物第一百四十章 信息戰場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萊對峙第五百八十八章 佔據第一百九十九章 質子與檢閱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川歸降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第六百零六章 猛張飛第二百六十三章 古越部落第五百七十六章 叛逆第二百零九章 打擊第五百八十六章 魏國應對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機立斷夏侯涓第二百四十九章 夷姬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金陵異聞第三百二十六章 闖關中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第二百三十四章 同一場酒宴不同的人心第二百五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三十八章 馬其頓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何面目第四百四十章 開荒軍團第十六章 科技樹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二百二十章 連弩第六百一十七章 爆錘第三百一十九章 廊橋車與呂公車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形船錨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爲第一百二十九章 榮譽與利益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循環第三百章 發展緩慢將軍府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一百一十六章 深井病第三百六十一章 儀式第四百三十一章 前三發佈第三百六十一章 儀式第一百三十五章 儒林驚詫第一百九十一章 焦仲卿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第五百八十八章 佔據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金陵第三百一十三章 有病第一百三十三章 鹹使知聞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揚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的王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一百七十八章 馳援第三百一十六章 任性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蒼的明示第四十四章 忍耐的呂布
第四百六十二章?新軍第二十五章 呂布往事第二百零五章 賈文和第三章 開會第六章 睿智的呂玲綺第四百七十四章 拒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戲第三十四章 招攬第六十三章 陸遜第三百九十一章 槍第五百一十四章 龐統的精神力實驗第三百零五章 于吉第四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十三章 沛郡太守第二百一十六章 槓精東來第九十三章 魯肅:讖緯之事不可信!第三十六章 曲阿第二百三十六章 弋陽軍情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地動作第三百七十六章 狠與毒第三十一章 長江水賊第三章 開會第一百七十六章 白馬之殤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任(大章)第五百四十一章 張狂?第八十章 遺甲擇主第五百五十七章 張魯降楚第三百四十二章 無雙第三百一十九章 廊橋車與呂公車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萊對峙第十五章 硬盤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五百七十章 新星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金陵第二十五章 呂布往事第四百六十一章?通過幾炮的瞭解,我已經掌握了“炮”的精髓!第五百六十八章 楚國的底氣第一百六十八章 威武門之戰第二百六十章 裝病第一百七十九章 威脅第六十五章 魯子敬第五百一十七章 萬里之隔的“對話”第二百章 南陽軍情第八十四章 禮物第一百四十章 信息戰場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萊對峙第五百八十八章 佔據第一百九十九章 質子與檢閱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川歸降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第六百零六章 猛張飛第二百六十三章 古越部落第五百七十六章 叛逆第二百零九章 打擊第五百八十六章 魏國應對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機立斷夏侯涓第二百四十九章 夷姬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金陵異聞第三百二十六章 闖關中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第二百三十四章 同一場酒宴不同的人心第二百五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三十八章 馬其頓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何面目第四百四十章 開荒軍團第十六章 科技樹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二百二十章 連弩第六百一十七章 爆錘第三百一十九章 廊橋車與呂公車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形船錨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爲第一百二十九章 榮譽與利益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循環第三百章 發展緩慢將軍府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一百一十六章 深井病第三百六十一章 儀式第四百三十一章 前三發佈第三百六十一章 儀式第一百三十五章 儒林驚詫第一百九十一章 焦仲卿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第五百八十八章 佔據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金陵第三百一十三章 有病第一百三十三章 鹹使知聞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揚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的王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一百七十八章 馳援第三百一十六章 任性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蒼的明示第四十四章 忍耐的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