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動兵

楚王在金陵,迴應了百姓的呼聲之後,消息也漸漸在楚國中傳開。

原本發酵的情緒,終於漸漸平緩下來,只是響應招兵的情緒依舊高漲——一方面是想要爲楚國出力,另一方面也是平民營養水平提升、泛真氣計劃開啓之後,平民中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基層戰將。

當然,楚國也小心翼翼的,控制着民間宣傳的走向。

在將蜀侯描繪得強大、暴虐,對楚國充滿惡意的同時,也塑造出益州百姓的困苦生活、備受壓迫,甚至在邸報中刊登益州商隊、益州移民,對蜀侯府的強烈控訴,以及對楚國的支持。

強調楚國與益州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大家共同的敵人是殘酷無度、對百姓嚮往美好生活有極大敵意的益州府壓迫者,以及其背後的反楚勢力……

至於“背後的反楚勢力”,民間要怎麼理解,白圖就管不着,非要說是輔漢勢力,白圖也不會特地糾正。

這次張魯的封侯被拒,並且漢室朝廷隱隱表現出劍指漢中的意圖,不是完全出乎白圖的預料,不過的確令白圖警覺了起來。

先借機調動一下民間情緒,讓楚民意識到誰是敵人,降低漢室的印象分與潛在影響力,自然也就是順手而爲。

至少自此之後,無論民間還是士林,都很難再有人以“漢室正統”爲主體,來批判楚國的政策,否則……宋忠就是前車之鑑。

同時益州也並非摸不得,沿着三峽一路練練兵還是可以的,還有就是南中一帶要加大力度!

楚國的“停戰”,只是針對其他漢家諸侯,海外拓展、以及對荊南、五嶺的開發,一直沒有停止,同樣從武陵南部往西,開拓南中的腳步,也一直沒有平息。

只是並非一味使用戰爭的手段,準確的說……戰爭是開拓中的下下策。

海外拓展且不說,遇到的多是石器文明,而南方的武陵到南中一帶,也就是後世的貴州、廣西到雲南一帶,雖然分屬於荊州與益州,但對於蠻族來說,並沒有涇渭分明的分界線。

武陵蠻與南中蠻雖然發源不同,但是早已經相互雜糅融合,而且攙和了中原民族、也就是狹義上的漢人的血統與文化。

相比於武陵蠻與山越,武陵蠻與南中蠻其實文化已經很接近……

而說起南中蠻,其中在後世最有名,當屬被七擒七縱的孟獲!

歷史上孟獲的存在與否,存在一定的爭議,因爲《三國志》中並沒有這個名字出現,不過在《漢晉春秋》、《華陽國志》中有所記載。

認爲其不存在後世學者,主要依據是《三國志》,佐證是“孟獲”這名字——一個被擒獲之後投降的蠻王,剛好以“獲”爲名,顯得過於刻意。

因此推測孟獲的事蹟,很可能是數名漢夷叛將拼湊而來,之後取了個“獲”的名字,並且冠以南中大姓“孟”爲姓氏

畢竟《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蜀國人,而《漢晉春秋》、《華陽國志》都是東晉人,無論從地點還是時間,都應該是陳壽對那次南蠻叛亂更瞭解。

當然,無論孟獲是否存在,三國演義中的“七擒七縱”在史書中並無其事。

劉備去世時的那次南蠻叛亂,諸葛亮春天出兵、五月渡過瀘水,之後秋天時已經班師還朝——可見正式交戰的時間並不長,更不可能深入南中。

否則以傳說中七擒七縱那散亂的地點,連逐個打卡的時間都沒有……

而且實際上蜀漢對南中地區的策略,也與“七擒七縱”的傳說截然不同,按照七擒七縱的說法,諸葛亮是一路快要打穿了南中,降服無數部族。

然而實際上,蜀國對南中,是既不留人、也不留兵,反而將南中的精兵帶走,並且收買招募蠻族中的勇士,其餘普通兵將,依舊歸還給南中大姓爲部曲……

只等南中人獻上金銀、漆器、牛馬便可,也就是不再對南中實際統治,與兩漢時相比,對南中已經是放任不管,以此換取一個安定的後方。

南中蠻安定與其說是七擒七縱的功勞,不如說是蜀國對南中策略改變的效果。

在史書對那次南蠻叛亂的註釋中,孟獲也輪不上主角,總體來說叛亂主角應該是南中漢人大族的首領雍闓,以及南中夷王高定。

只是對反叛的過程記載有所出入,一說是雍闓、高定聯手叛亂,之後被平,另一說是雍闓爲高定所殺,高定接力叛亂,之後被平……

而孟獲在史書中存在的空間,就是“雍闓的屬下”,作爲蠻族中素有威望的蠻王,擔任了爲雍闓的勾結南中各部滿足的重任。

孟獲也沒有像雍闓、高定一樣被殺,而是因爲其在南中漢夷中,都有一定的威望,被諸葛亮所降服,留下了“不復反也”的諾言。

而在城姬世界,南中地區的情況,與“各種史料”有相契合之處,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

整個益州南部,由西到東依次是永昌郡、越巂(xi)郡、朱提郡、牂(zang)牁郡,歷史上在諸葛亮平定南蠻反叛後,又置建寧郡、雲南郡、興古郡,合稱南中七郡!

算起來益州的南中,比揚州的山越、荊州的武陵,所佔的比重、要大得多,南中的人口甚至並不比巴郡、蜀郡、廣漢郡、犍(qian)爲郡這巴蜀四郡少,算上漢中郡,益州北部纔有人口資源的絕對優勢。

蜀國之所以被蔑稱爲蜀國、而不是益國,也是因爲其勢力核心,一直是在巴蜀,對南中七郡的要求,僅僅是那時奉上錢財與兵源,這點與“死乞白賴”、非要一點點磨掉所有山越的東吳截然相反。

除了蜀漢“將目標放在了北方”這外部原因之外,也是因爲南中內部情況的複雜!

相比於揚州的山越、荊州的武陵郡,南中不僅更大,而且漢夷衝突更小,內部更加團結……

所謂的南中大姓、也就是南中的豪族,雖有漢文化傳承,但究竟是學了漢學的夷人,還是遷來南中後,與夷人通婚的漢人,早就已經沒有哪家說得清楚。

這些“南中大姓”,既有漢人豪族的特點,也有南蠻部族的特性,唯一的區分是自稱“漢人”的南中大姓中出的首領,被稱爲“蠻王”,而南蠻部族中出的首領,則被稱爲“夷王”。

無論蠻王還是夷王,標準都是“漢夷共服”,雖然從南到北,也存在越是偏南、夷人部族比例越大、漢文化比重越小的情況,而且畢竟分別歸屬城姬與蠻姬,但南中漢夷在利益上區別不大。

在面對益州北部的漢人時,南中的南人,反而覺得南中蠻更像自己人——這點比荊南豪族更甚。

也正是因爲這種特性,令沙摩柯爲首的武陵軍,越是向西推進越困難……

幫助南中蠻建築山城、協助發展的這一套,只能拉攏一些邊緣部族,真正涉及到那些南蠻部族、南中大姓,一個個都頑固得很。

按照楚國之前的戰略佈局,南部五年內的發展重點,也是在荊揚的南部山區中建城、墾地,依託礦業建立起一個個聚居城市,漸漸磨滅“部族”的影響力。

而對南中,只是順其自然的態度,並不是攻略的重點,除非被主動攻擊,否則不會輕動武力。

不過楚歷三年開始,白圖特地又調了高順和陳宮過去,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並且這次還有沙摩柯全心全意的輔助!

與此同時,夷陵也已經開始集結兵馬,一部是南陽軍戰功。

如果換做是別人,其他將領或許還要爭上一爭,不過黃忠……看看人家一大把歲數,又是超脫神將,現在還寒酸的掛着雜號將軍的銜,誰好意思爭?

沒錯!

這是尊老愛幼,絕對不是爲了將來的炮兵連的……

至於趙雲……也沒什麼辦法反駁!

既然是在夷陵集結,自然是以荊州軍爲主,荊南軍由黃忠率領沒什麼問題,而荊北自然是以南陽軍爲主,畢竟南郡原本的荊州府精銳,都已經被打散重組。

趙雲也是神將,而且還是徵北將軍,又是張繡的師弟,在南陽駐紮已久……

要從南陽調動兵馬,並且將領還要能轄制荊州南北、包括黃忠在內的其餘將領,那自然趙雲最合適,即便是張繡,相比之下也要差了一些。

文聘這次也掛職南陽軍的副帥——之前白圖親自去請向南而去,以趙雲爲主帥,另一部是荊南軍西往,以黃忠爲主帥、魏延爲先鋒——反正炮兵還要慢慢招募,黃忠閒着也是閒着,更重要的是,剛好用這機會,給黃忠刷一刷後,文聘終究出山任職。

另外不足爲外人道的是,白圖選擇趙雲,也有些玄學的意味,畢竟歷史上諸葛亮入川的時候,主要用將就是趙雲和張飛……

不過當時劉備是自己在北面的葭萌關,一路猛攻蜀郡,與荊州的諸葛亮兩面夾擊,否則僅靠這需要穿越三峽的一路軍,很難有所建樹。

白圖這次之所以出兵,主要還是爲了藉機清除漢室在楚民心中的殘餘影響,另外也是因爲樞密院多次表奏,各地軍隊快要呆“懶”了,索性動一動,倒是沒指望能直接打進蜀郡……

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術第三百四十八章 朝廷來使第八十章 遺甲擇主第四百六十章?真氣槍第五百八十二章 俘虜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第六百零九章 差距第四百三十七章 夷州榜樣第三百二十六章 延津大捷第一百三十七章 曹操的騷操作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四百六十四章?騎兵的榮耀第二百九十章 隨和的甘寧第三百四十八章 朝廷來使第五百九十章 隴西兵變第八十章 遺甲擇主第二百六十九章 荊南第一百四十二章 勸降第三百零一章 司馬朗:我太難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諸葛第一百一十五章 治所之爭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金陵第二十章 開蒙宗師,萬世書香第六十九章 軍民一心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九十三章 魯肅:讖緯之事不可信!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第二十五章 呂布往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第三路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醫學院第四百四十六章 臨盆第四十六章 狼牙懟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二百七十四章 徐蓉(二合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戰術指導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四百零七章 板甲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犬國第三百三十一章 年節下的將軍府第二百五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八十七章 善良白圖第五百一十六章 交州入楚第三百六十二章 只取萬一第六百一十一章 道不同第六百一十四章 隴右之盟第五百零九章 楚歷五年第十八章 組合拳第一百四十五章 使者第二十三章 鐵骨錚錚白硬盤第三百五十五章 襄陽事變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形船錨第三百零二章 行者第三百六十三章 立國八策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五百八十五章 奔襲第四百五十六章?歸來第一百七十七章 壽春驚變第五百八十三章 團聚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冥阨第四百二十一章 哼第五百五十六章 迎接第一百四十九章 處置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二百八十一章 獻璽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第一百九十九章 質子與檢閱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姬之謎第一百三十二章 利弊第六百一十七章 爆錘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趙子龍第十四章 城姬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八十三章 賬目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戲第五百六十七章 遠洋損失第三百二十四章 東萊之議第四百四十三章 新劇目第二百三十章 授九錫第二十五章 呂布往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儀式第五十一章 憋屈的埋伏第五百九十九章 錯過吃雞套裝的司馬懿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四百九十七章 當頭一棒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爲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第二百八十四章 兩摞第一百二十四章 迂腐大賢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夢(二合一)第二十四章 義父第四百八十五章 車船之爭第三百四十章 兩軍陣前第二百四十八章 兼弱攻昧第五百二十七章 無可避免第五十八章 神器
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術第三百四十八章 朝廷來使第八十章 遺甲擇主第四百六十章?真氣槍第五百八十二章 俘虜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第六百零九章 差距第四百三十七章 夷州榜樣第三百二十六章 延津大捷第一百三十七章 曹操的騷操作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四百六十四章?騎兵的榮耀第二百九十章 隨和的甘寧第三百四十八章 朝廷來使第五百九十章 隴西兵變第八十章 遺甲擇主第二百六十九章 荊南第一百四十二章 勸降第三百零一章 司馬朗:我太難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諸葛第一百一十五章 治所之爭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金陵第二十章 開蒙宗師,萬世書香第六十九章 軍民一心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九十三章 魯肅:讖緯之事不可信!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第二十五章 呂布往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第三路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醫學院第四百四十六章 臨盆第四十六章 狼牙懟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二百七十四章 徐蓉(二合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戰術指導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四百零七章 板甲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犬國第三百三十一章 年節下的將軍府第二百五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八十七章 善良白圖第五百一十六章 交州入楚第三百六十二章 只取萬一第六百一十一章 道不同第六百一十四章 隴右之盟第五百零九章 楚歷五年第十八章 組合拳第一百四十五章 使者第二十三章 鐵骨錚錚白硬盤第三百五十五章 襄陽事變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形船錨第三百零二章 行者第三百六十三章 立國八策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五百八十五章 奔襲第四百五十六章?歸來第一百七十七章 壽春驚變第五百八十三章 團聚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冥阨第四百二十一章 哼第五百五十六章 迎接第一百四十九章 處置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二百八十一章 獻璽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第一百九十九章 質子與檢閱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姬之謎第一百三十二章 利弊第六百一十七章 爆錘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趙子龍第十四章 城姬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八十三章 賬目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戲第五百六十七章 遠洋損失第三百二十四章 東萊之議第四百四十三章 新劇目第二百三十章 授九錫第二十五章 呂布往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儀式第五十一章 憋屈的埋伏第五百九十九章 錯過吃雞套裝的司馬懿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四百九十七章 當頭一棒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爲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第二百八十四章 兩摞第一百二十四章 迂腐大賢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夢(二合一)第二十四章 義父第四百八十五章 車船之爭第三百四十章 兩軍陣前第二百四十八章 兼弱攻昧第五百二十七章 無可避免第五十八章 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