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百里桂倫和妻子一進家門就看見院子裡多了一個小孩,他以爲是鄰居家的孩子在和侄孫子玩,就看了孩子一眼,只這一眼他愣住了脫口叫道:“長風,長風。”
嶽小鸞道:“當家的,你怎麼了?又想起長風了?”百里桂倫道:“沒有,不是,這孩子,這孩子······”他有些發矇,怎麼這孩子這麼像百里長風呢?
嶽小鸞也看到了這孩子,她也驚訝地嚷道:“是呀,這孩子怎麼那麼像長風啊。”這時門外又進來四個人,百里長興夫妻倆和新婚的百里長東、靈巧夫妻。
他們隨着嶽小鸞的聲音也看見了那個小孩,百里長東走過去問道:“孩子,你是誰呀?”一個清脆的聲音回道:“我是百里曉軍,你是誰呀?”
百里長東愣愣地說道:“我是誰呀?你是百里曉軍,曉桐他是誰呀?”這時百里桂清出現在門口說道:“大家快來吃飯吧,一會兒跟你們說。”榮芝華走過來抱起百里曉軍,拉着百里曉桐進了堂屋。
全家人都圍在飯桌前,準備聽百里桂清說話。百里桂清看了大家一眼說道:“大家別激動,儘量平靜些,我跟你們說吧,這孩子是長風和方秋穎的,叫百里曉軍。”
“原來真是三弟的兒子。”百里長東不知道是興奮還是悲痛,語氣中帶着一點哭腔。是呀,在他認爲,如果沒有方秋穎和別人結婚,三弟就不會去當兵,也就沒有烈士百里長風了。在他內心是很怪方秋穎的。
百里桂倫問道:“大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呀?”百里桂清道:“方秋穎和長風有了孩子,她的媽媽又反對她嫁給長風,而這期間她又聯繫不上長風,只好和金寶貴假結婚準備先騙過她媽媽再說。”
停頓了一下百里桂清接着說道:“本來她在等着長風回來,誰知道長風犧牲了,她是痛不欲生,這不兩年過去了,這孩子也兩歲多了,她也慢慢地接受了金寶貴的感情,他們也有了孩子,方秋穎怕曉軍將來受氣,所以決定把他送回來和我學中醫,也算對得起長風了。”
大嫂陳明霞道:“爸,以前是我們錯怪方秋穎了。”靈巧道:“原來她是爲了保住三弟的孩子才和金寶貴假結婚的呀。好了,我們家的孩子歸還我們家了,方秋穎就解放了。”
百里桂倫說道:“來呀,把酒拿來,我今天和大哥喝一杯,慶祝我們家曉軍認祖歸宗。”嶽小鸞道:“對對對,咱們家是應該慶祝一下了,長風有了後,我們百里家的香菸有人接續了,中醫也有了接班人了,值得慶祝。”
全家人很是開心,雖然失去了百里長風,但他留了一個兒子在世上,也算是對老人的慰藉吧,畢竟死者已矣,活着的人要生活、前進。
自曉軍回來的第二天起,百里桂清就開始教他認識中草藥,每天只認識兩味藥,雖然只是認識簡單的、常見的中草藥,但他教的認真,而且不厭其煩地講解,直到曉軍記住爲止。
而百里曉軍頗有其父的風範,學起藥來總是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等到玩的時候,他又是活潑的無與倫比。哥哥百里曉桐雖然不喜歡學醫,但他喜歡這個弟弟,每天都要等他學完中藥並記住以後再來找他玩耍,久而久之,兄弟倆培養了深厚的友誼。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百里曉軍回到爺爺家已經兩個月了,方秋穎實在是想兒子了,今天金寶貴進城去買些鐵藝工廠需要的原料,臨走的時候囑咐方秋穎好好在家養胎。只是他前腳走,方秋穎就求鄰居栓柱開着蹦蹦車,送她去靠山鎮看看醫生。
見到百里桂清,方秋穎問道:“百里伯伯,曉軍還聽話吧?”百里桂清笑道:“放心吧秋穎,曉軍可聽話了,他現在能認識一百多種中藥了。”
方秋穎欣慰地說道:“太好了,百里伯伯,這孩子將來有出息了,我們也算對得起他的爹爹了。”
百里桂清也是一聲長嘆,“但願這孩子將來有出息。”隨即他對方秋穎說道:“秋穎,你坐會兒,我把曉軍叫過來,你看看孩子。”
一會兒,百里曉軍和爺爺一起過來了。百里曉軍一見到方秋穎,張開雙臂抱住方秋穎,嘴裡叫道:“媽媽,你好嗎?”聽到兒子的問話,方秋穎激動滴眼淚都流了下來,兒子太懂事了,就像小的時候百里長風保護她一樣,這孩子也有他父親的風采,這讓方秋穎不禁又想起了百里長風。
她顫巍着雙手攬住兒子,在他的小臉上親着。百里曉軍也緊緊和媽媽擁抱在一起。好一會兒,方秋穎鬆開兒子,她叮囑道:“兒子,在家裡要聽爺爺奶奶的話,好好學習中醫,將來好把我們的中醫發揚光大。”
百里曉軍點了點頭,用響亮的童音說道:“放心吧媽媽!我會聽話的,好好學習中醫,像爺爺那樣將來好給人看病。”
方秋穎放心了,她知道孩子在診所裡學習不會受氣的,因爲百里伯伯是曉軍的親爺爺,他們家的人都疼愛曉軍。她站起身在孩子的額頭上吻了一下說道:“曉軍,媽媽要走了,以後有時間媽媽會來看你的。”
曉軍點點頭說道:“媽媽,你慢點走,回家好好歇着吧。”方秋穎終於忍不住了,她顫抖着聲音問道:“兒子,你不想和媽媽回家嗎?”
百里曉軍笑了笑說道:“媽媽,我都三歲了,我要學習中醫,還要和哥哥一起玩,不能隨便曠課的,等媽媽有時間再來看我吧,媽媽再見!”說完他轉身去找曉桐哥哥了。
他強忍着淚水沒在媽媽面前流下來,是呀,一個兩歲多的孩子,怎麼就有這麼大的毅力呢?其實兩歲多的孩子的思維大多限於吃和玩上,然而,自從來到百里爺爺家中之後,他明顯地感到爺爺一家人對自己那麼好,而在金家的時候,“爸爸金寶貴,從沒有像爸爸稀罕兒子那樣抱過他,總是拍兩下,摸摸頭就算了事。”
而有一次聽到兩個大娘在說話,先是二孃說道:“嫂子,曉軍這孩子真可憐,三弟都沒有見到兒子就犧牲了,而方秋穎又有了身孕,也照顧不了曉軍了,只好把孩子送回來,正好咱們家也想孩子,就留在家裡了,這時我才知道。”
大娘說道:“我也是才知道,曉軍原來是咱們家老三的兒子,不是金寶貴的孩子,他是姓百里的。”
百里曉軍別的聽得似懂非懂,但是他是老三的兒子,不是金寶貴的孩子,他是姓百里的這幾句話他聽明白了。
本來這麼大的孩子見到媽媽,那是一定要跟着媽媽回家的,只是他幼小的心靈裡知道了這裡纔是他的家,而金家不是他的家,雖然媽媽住金家,但他不能去。在他小小的心靈裡已經懂得了誰是親人誰是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