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直是個穩重的青年,老實本分有點木訥。他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李樂菱,只能說道:“你說怎麼辦,我聽你的。”
李樂菱說道:“敬直哥,咱們私奔吧。”
王敬直嚇了一跳,他說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李樂菱說道:“還能有什麼辦法?我已經找過了母后,她也求過了父皇,可是父皇鐵了心要將我嫁給夷男那個可惡的草原人。
這件事過幾天就要公佈了,一旦公佈了,就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王敬直也想不出有什麼辦法,可是私奔可是件大事,背後還牽連着自己的家庭呢,畢竟,拐走一個大唐公主不是件小事。
李樂菱急眼了,她問道:“你就說吧,你喜歡我嗎?”
王敬直說道:“當然喜歡。可是……”
“可是什麼?我看你就是沒種,是個膽小鬼!”李樂菱有點歇斯底里了,大聲地喊叫起來。
她接着說道:“你不要擔心你家裡會受到牽連,我會留下書信給母后,一切責任都由我來承擔。”
王敬直雖然木訥,畢竟也是個毛頭小子,一腔熱血還是有的。他下定了決心,說道:“好吧,你說怎麼辦,我全都聽你的。”
第二天中午,李樂菱收拾好衣物和金銀細軟,望着自己生活了十幾年的地方,她淚流滿面。
這時,她聽到外面傳來了皇后娘娘的聲音,捂着嘴哭得更加厲害了。她很想出去見見養育了自己這麼多年,對待自己勝過親孃的母后,可是她不敢,怕自己控制不了自己,被母后看出端倪。
長孫皇后在外面跟人說話,不久就走了。
李樂菱擦乾了眼淚,溜出了立政殿,離開了皇宮。
李樂菱來到了她和王敬直約定的地點,卻沒有看到王敬直。
她心急如焚,等了大約一炷香的時間,就看到一輛馬車駛了過來,趕車的人正是王敬直家的馬車伕。
李樂菱急忙迎了上去,她說道:“王郎,是你嗎?”
馬車的車簾子掀開了,出來的卻是王敬直的父親王圭。這時,她也看到了王敬直,卻是被捆在馬車裡面的。
李樂菱心知不妙,事情敗露了。
原來,自從發生了夷男求親的事情之後,王圭就擔心自己的兒子,他一直暗中派人監視着他的舉動,發現了他的秘密。
王圭見到李樂菱,直接就跪了下去,他說道:“公主殿下,請可憐可憐老臣,老臣就這麼一個兒子,不能就這麼失去他了。”
王敬直低着頭流淚,不敢去看李樂菱。
李樂菱心如死灰,說道:“你們走吧,我自己一個人走,不會拖累你們的。”
王敬直跳下馬車,跪在王貴面前,哀求道:“父親,您就放我和公主離開吧。”
王圭老淚橫流,說道:“你們的事情,父親知道,也願意幫助你們。可是事關重大,公主要是走了,會給陛下和朝廷帶來巨大的麻煩,會給大唐帶來災難的。
父親不能做朝廷的罪人啊。
嗚嗚,啊啊,老天呢!”
王敬直看看父親,又看看李樂菱,心如刀絞。他心疼父親,也心疼李樂菱,考慮再三,說道:“父親,孩兒不孝,您就當兒子死了,就放我和公主離開吧。”
李樂菱也跪了下去,哀求王圭。
這在這時,一輛馬車駛了過來,這輛馬車很普通,駕車的人確是宮中皇后娘娘的馬車伕。
李樂菱心中頓時冰涼。
果然,馬車上下來的正是長孫皇后。
……
回到立政殿,長孫皇后嚴密封鎖了消息,將李樂菱關了起來。
長孫皇后同情李樂菱,可是她也體諒李世民的難處,她不能在李世民爲難的時候,給他添亂。她只能來做李樂菱的工作。
李樂菱哭倒在牀上,長孫陪着她,苦口婆心地勸她,她說道:“孩子,皇家的女兒,就是這個命,歷朝歷代,爲了國家的利益,有多少公主都去和親了。
你要體諒你父皇的難處,他也是沒有辦法啊。”
李樂菱哭道:“兒臣就是命苦,自幼失去了母親,就是個沒人要的孩子,幹嘛就要我去和親呢?”
李樂菱的話,很傷長孫皇后的心,這些年來,他對李樂菱,比對自己親生的女兒都要盡心。她理解李樂菱,沒有跟她計較。
就在這時,一個內侍走了進來,他說道:“皇后娘娘,奴婢看到齊王殿下了。”
“真的嗎?”長孫皇后高興地問道。
“是真的,齊王殿下穿着跟奴婢一樣的衣服,去見陛下了。”內侍說道。
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皇后娘娘的心裡一下子亮堂了起來。
她對李佑充滿了信任,說道:“菱兒,你該去找你五哥,或許他能救你。”
李樂菱一下子愣住了,呆滯的目光閃出了一絲光亮,隨即暗淡了下來。
李佑爲朝廷做了很多大事,很多事情並不是公開的,李樂菱也並不知道,她只知道李佑會作詩,也救過人。可是,眼下的事情,就連父皇都沒辦法,他一個混不吝,能夠有什麼辦法?
她怔愣了一下,搖搖頭,又哭了起來。
長孫皇后看到她這個樣子,搖搖頭,不再言語。
李佑真的回來了。
這些天來,他幾乎就沒有離開過馬背,屁股都被磨破了,他很鬱悶,心道:
“自己一個吃貨,現在卻勞碌這個樣子,快成了救火隊員了。這次的事情了了,就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好好吃,享受一個吃貨該有的生活。”
對於和親的事情,夷男在催促,大臣們也在催促,李世民卻遲遲沒有表態。
他在等消息。
確切地說,他在等一個人。
目前朝廷面臨的危局中,安南道的事情不足爲慮,江淮水患也不足爲慮。爲難的是吐谷渾和草原上的事情。
李世民在等李佑,等他帶來吐谷渾的消息,只要是平定了吐谷渾,他就能夠從容地對付夷男這匹草原惡狼了。
等待是最令人焦躁的,李世民努力不去想這件事,不停地批閱奏章,打發時間。
這時,守在書房外面的馬宣良,看到一個太監走向了書房,他立刻提高了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