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妃娘娘說道:“上回書說道,陳宮手中的寶劍已經舉起來了,他就要把曹操給殺了,可是他猶豫了。
他轉念又這麼一想,心道:“我是爲了報國啊,這纔跟着這不義之人來到了此地,我要是把他給殺了,我不是也落下一個不義之名嗎。
怎麼辦呢?
唉,乾脆,我離開他得了……”
說到這裡,李世民讚道:“陳宮此人有大局觀念,難得啊。你接着說。”
陰妃娘娘繼續說道:“陳宮對曹操說道……”
原來,李佑爲了陰妃娘娘得到李世民的寵幸,收買了王德,給陰妃娘娘送去了很多情趣內衣,還覺得不夠,這只是低層次的誘惑,用不了多久,李世民就會厭倦的。
怎麼才能夠讓李世民欲罷不能呢?
李佑想起了一千零一夜的典故,就想給母妃開啓這個模式。於是,他就寫了《三國演義》的評書版本。
果然,李世民一下子就上癮了,於是,就天天往陰妃娘娘這裡跑。
每個月的月圓之夜,李世民是必定要來立政殿,和長孫皇后一起度過的。
長孫皇后陪着李世民聊天,趁着他心情好的時候,說道:“二郎,一年一度的妃嬪甄選到了日子了,這些年來,陰妃對您盡心盡力的服侍,不知二郎可還滿意?”
李世民這些天來,後宮的心思大半在陰妃娘娘身上,笑道:“鶯娘(陰妃小名)很不錯,近來愈發的長進了。”
長孫皇后說道:“二郎,您也知道,李佑這孩子對妾有很多恩德,妾也不知道如何報答他。
妾有個建議,既然陰妃也受到二郎的喜愛,不如就把皇貴妃空缺的那個位子給了她吧。”
李世民笑道:“不錯,李佑這孩子替我和朝廷解決了太多的問題了。我也不知道該如何獎勵他了,觀音婢,你說的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就這麼着吧。”
不久以後,廣翠殿。
王德來了,他往中殿一站,說道:“陰妃接旨。”
陰妃娘娘急忙跪下接旨。
王德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陰氏……特晉升爲皇貴妃。”
陰妃娘娘跟做夢一樣,一時有點不敢相信。
王德看到陰妃發呆,喜滋滋地說道:“皇貴妃娘娘,起來接旨吧。”
……
“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時之間,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風靡了長安城,《三國演義》的手抄本,哪怕內容殘缺不全,也成爲了人們追捧的至寶。
無他——大唐太缺少娛樂手段了。
於是一個不要臉的大文豪誕生了。
“聽說了嗎,這本《三國演義》是齊王殿下寫的。”
“真的嗎?齊王殿下真是太了不起了。”
“媽呀,齊王殿下除了不會生孩子以外,什麼都會啊。”
……
陰妃娘娘現在很風光,不僅僅是因爲她晉升成了皇貴妃了,關鍵是她那裡有好聽的評書。
雖然《三國演義》不太適合女子的口味,但是,有就比沒有強啊。
於是,嬪妃們每天都跑到陰妃那裡串門,聽她講評書,一時之間,人緣超好,人氣爆棚。
陰妃娘娘嚐到了甜頭,就問李佑有沒有適合女子的小說。
李佑想給她寫《紅樓夢》,可是裡面的時代背景不行,例如說朝廷官制和衣着打扮,唐朝和前朝都沒有啊,一寫就穿幫了。
他琢磨了半天,想起了《花木蘭》,這個可以有啊。
花木蘭的故事主要有兩種版本
第一種是:北魏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戰,木蘭多次參與了北魏出擊大漠兵伐柔然的戰爭,且表現突出,但卻無人發現她是女子。
第二種是:
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多載,屢建功勳。
第二種版本距離唐朝太近了,容易穿幫,於是李佑採取了第一種版本。
於是,陰妃娘娘就白天給嬪妃們講《花木蘭》,晚上給李世民講《三國演義》,小日子過得爽啊。
喜鵲很興奮,這些評書都是她每天負責抄寫的,她就盼着王爺趕緊寫完了,她好去出書,王爺發財了,肯定不會少得了她那一份兒。
李泰怒了。心道:“李佑你個混賬東西,你能吃就好好吃你的吧,沒事兒作什麼詩,寫什麼書啊,還讓不讓我們這些做學問的人活了?”
他召集文學館的人說道:“你們也寫書,他李佑能夠寫三國和北魏的事情,你們也可以寫前朝的事情啊,好事兒不能讓他一個人佔了。”
還別說,文學館裡面的人都是大唐頂尖的文學家,他們模仿着《三國演義》和《花木蘭》的風格,陸續也寫出了一批文學作品,繁榮了唐朝的文化市場。這是後話。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間到了636年元旦了。
這天,他去宮裡給李世民、長孫皇后和陰妃娘娘問安,然後就回到王府裡面,和小夥伴們喝酒聊天。高高興興地迎來了行的一年。
第二天,李佑的酒醒了,他無事可做,忽然想起了一個人來。
他說道:“薛仁貴,你去找侯君集,然後把葛羅比押到這裡來。”葛羅比在龍德城被俘,關押在龍武軍城外的軍營裡。
“白虎,你去魏王府,請祿東贊過來一下。王三,你去叫李淳風過來。”李佑接着說道。
薛仁貴、王三和白虎領命而去。
這天中午,李佑宴請了李淳風、祿東贊和葛羅比。
幾個月前,祿東贊和葛羅比作爲吐蕃出使唐朝的正副使臣,一起來到了長安,今天卻以這個樣子見面,真是恍然如夢。
李佑吟道:“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新年之際,兩位大人遠離家鄉,不知作何感想啊?”
祿東贊和葛羅比想想遠在萬水千山之外的吐蕃的家人,不由得黯然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