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要去見李世民,他已經想好了該如何刺激李世民,他整天揣摩李世民的心思,知道他性情剛烈,最不能容忍的是什麼。他相信只要自己在李世民那裡說些李世民地位不穩,已經被人架空了之類的話,李承乾和李佑一定會倒黴的。只要他們倒了臺,還怕沒有自己出頭之日嗎?
李泰越想越興奮,腳下生風走得飛快。他聽到有人叫自己,扭頭一看,原來是李麗質。
李泰停下腳步,等着李麗質走過來,他問道:“大妹,你叫我什麼事兒?”李麗質是長孫皇后嫡生的長女,李樂菱雖然排在李麗質前面,可她是長孫皇后的養女,李泰一直就看不上她,因此他只承認李麗質是大妹。
李麗質說道:“四哥,你是不是去見父皇?”
李泰說道:“是啊。”
李麗質說道:“四哥,你先到我那裡休息片刻。父皇此時正在處理一個急件,你過一會兒再去吧。”
李泰知道李麗質如今是李世民的電訊室室正,也沒有疑心,就跟着她來到了電訊室外面的休息室。
李麗質親手給李泰泡了一杯茶,隨後拿起一份電文,對他說道:“四哥你稍候片刻,我去給父皇送電報,順便再替你向父皇通報一下。”
李泰說道:“有勞了,大妹。”
李麗質出了電訊室,對一個熟悉的小太監耳語了幾句,那個小太監急忙朝着立政殿跑去。
李麗質走到李世民的書房附近,並沒有進去,而是進入了附近的一個房間。
原來,今天朝堂上發生的事情,令李麗質十分擔心,她希望這件事情能夠平穩地得到解決。
李承乾對李麗質很好,李佑是李麗質崇拜的對象,她如今能夠有在李世民身邊擔任電訊室室正的機會,和李佑推薦她去東征軍慰問有着很大的關係。
李世民有21個親生的女兒,很多人李世民連名字都對不上號,能夠在李世民身邊工作,地位自然十分尊崇。因此,李麗質也十分感激李佑。
李泰對李麗質也不錯,可是她在李麗質的心目中的地位,遠遠比不上李承乾和李佑,更何況她知道一直都是李泰在針對李承乾和李佑,心裡對李泰也有着很深的看法。
此時,她看到李泰來見李世民,就猜到了他又是來挑撥離間的,因此她設法拖住李泰,趕緊去通知了長孫皇后。
李泰在休息室裡等了一炷香的時間,仍然沒有看到李麗質回來,心裡產生了一些懷疑。他決定不再等待,站起來朝着門外走去。
李泰剛一出門,就看到長孫皇后走了過來,她見到李泰,對他說道:“青雀,你先去立政殿等我,一會兒我找你有事兒。”
李泰明白自己是上了李麗質的當了,不由得心中有些惱怒。他不甘心地說道:“母后,父皇召見兒臣,臣先去見了父皇,然後再去您那裡行嗎?”
長孫皇后耐着性子說道:“不用了,我這就去見你父皇,順便替你說一聲就是了。”
李泰不敢違拗長孫皇后,只好怏怏地朝着立正殿走去。
攔住了李泰,長孫皇后鬆了口氣,朝着李世民的書房走去。到了門口,早已經等候在外面的李麗質迎了上來,她悄聲說道:“母后,父皇正在生氣,您說話小心一點。”她剛纔藉着送電報的名義,進去觀察了一下,替長孫皇后先探了探路。
長孫皇后點頭說道:“我知道了。你現在在你父皇身邊工作,要多留意一下他的情緒變化。”
李麗質說道:“是,母后,兒臣會注意的。”
長孫皇后走到書房門口,正在值班的百騎司副總管周攀急忙閃在一邊,請長孫皇后進去。
書房裡,李世民手中拿着一本《論語》,卻一個字也看不進去,他的腦海中不斷地涌動着各種念頭,一想起早朝的情景就怒火中燒。
隨着唐朝的不斷強盛,尤其是這次取得了東征高句麗的偉大勝利以後,李世民的威望得到你更大的提升,他的自豪感達到了頂點,他覺得自己已經是高高在上的神砥,爲世人所崇拜,他做任何的決定,一定會一呼百應的。
早朝上的一幕,給了李世民重重的一擊,讓他有跌落神壇之感,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他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
其實,李世民在唐朝的臣民當中的威望的確是很高,包括李承乾和李佑在內的大臣們對他十分尊敬和愛戴。可是無論他有多高的威望,也不能做出侵犯大多數人的利益,胡作非爲的事情,一個人的威望越高,就應該越珍惜自己的聲譽纔對。
李泰是一個萬衆鄙視和厭惡的人物,李世民爲了維護他的利益,侵犯了李承乾、李恪和大部分大臣的利益,觸碰了他們的底線,遭到反對是必然的。可惜的是李世民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影響力,忽視了大臣們的情感,遭到人們的抵制是必然的。
水能載舟,亦可覆舟。李世民英明神武,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在情感上他一時轉不過這個彎子。
看到長孫皇后進來,李世民就知道她是來幹什麼的,他氣憤地說道:“皇后,看看你養的好兒子,他們竟然敢忤逆朕,簡直是要造反了。”
李世民一直稱呼長孫皇后爲觀音婢,在他面前也自稱我,這回是急眼了,不僅稱呼她爲皇后,而且連朕也用上了,後面還跟着造反的字眼。
長孫皇后知道他的套路,就讓他先發泄了怒火再說,她用同情和理解的目光望着他,任由他出氣。
李世民氣憤地指責李承乾和李佑,罵他們不孝,大逆不道,說一定要嚴厲的處置他們,要罷黜他們的爵位,還有把他們關押起來法辦。說到憤怒之處,砸碎了茶杯,把書桌上的奏章扔了一地。
要是換上一個人,聽到他說出來的話,一定會嚇得魂不附體。可是長孫皇后卻並不擔心,李世民此時越是暴怒,話說的越狠,後面的事情就越好辦了。
李世民一個有修養的人,他自重身份,即使是心中憤怒,也不會如一個潑婦一般胡亂發泄自己的情緒。他只有在長孫皇后面前,纔不會在意自己的形象,如同一個孩子信任自己的母親一般,毫無顧忌的發泄自己的情緒。長孫皇后是李世民的知己,他知道自己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長孫皇后都會包容和理解自己的。
李世民足足罵了一炷香時間,罵人的話轉圈說了好幾遍,實在想不出新詞兒了,終於有些累了,他坐在椅子上,胸膛起伏喘着粗氣。
長孫皇后不失時機地端上早已準備好的茶杯,輕聲細語的說道:“二郎,喝點水吧。”
李世民接過茶杯,喝了幾口以後,坐在那裡仍然一副氣惱的樣子。
長孫皇后知道他仍然在氣頭上,因此一句也沒有勸說他的意思,她要給李世民繼續發泄的機會,直到他冷靜下來再說。
等到李世民看起來平靜了一些以後,長孫皇后主動出擊,讓他繼續發泄自己的情緒。她說道:“二郎,事情妾都聽說了,承乾和佑兒他們真是胡鬧,竟敢當衆頂撞您,這件事情十分嚴重,就是您不處罰他們,妾也要重重的處罰他們。”
果然,李世民的怒火就被勾了起來,他怒道:“觀音婢,承乾這個逆子,我提議的事情,他明明已經表明表示了贊同,卻忽然當衆改口,還有李佑那個混賬,也跟着承乾胡言亂語,真是氣死人了……”
李世民繼續發泄着自己的怒火,不過氣勢比起上一輪兒要小了不少,皇后也改成了觀音婢了。
終於,李世民的第二輪怒火發泄完了,他累了,沉默了下來。
長孫皇后走到他的身邊,將手輕輕地搭在他的肩頭,輕聲說道:“二郎,你是最偉大的皇帝,什麼風雨沒有經歷過,遇到這麼一點小事兒,妾相信你一定會處理好的。”
長孫皇后輕描淡寫地將事情的性質降低了級別,李世民儘管有些不贊同,可是卻能夠聽得進去她的話,開始冷靜下來了。
長孫皇后仍然沒有在這件事情上發表意見,她只是關心地跟他說了一些作爲妻子勸說他愛惜身體的話,就告辭離開了。
李世民坐在沙發上,脊背靠在靠背上,默默地梳理着今天發生的的事情。至於李泰求見的事情,他早已經忘在了腦後。
這時,岑文本拿着一份奏章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