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預謀

劉輔國出了署衙大門後,直接騎上馬帶着親衛返回自己的駐地,左衛屬官也跟着離去;張潤達和孫作旺二人本想與他商議一番,看着劉輔國揚長而去,張、孫二人暗罵不已,只能各自與一衆屬下回了衛所。

劉輔國回到衛所駐地,覺得每一個路上遇到的軍戶看他的眼神彷彿都是在嘲諷他,每一個人都在幸災樂禍,這讓他更加憤怒,直接打馬回到自家宅子,翻身下馬後進了院子。管家劉成趕忙迎上前去,見自家主子臉色難看,小心翼翼陪着笑臉問道:“老爺回來了?剛剛下人採買了新鮮的黃河大鯉魚,還活蹦亂跳的呢,小的吩咐片成魚片,一會老爺就能吃上鮮嫩的魚片了!”

劉輔國哼了一聲,頭也不回的向書房走去,吩咐道:“去把師爺喊來,書房外五十步內不準任何人進入,快去!”

劉成忙不迭的答應,吩咐下人給老爺準備茶水,然後從側門進到裡面的一座小巧院落,這裡是劉輔國聘請的師爺楊明盛的居所,

來到院內後,只見楊明盛揹負雙手面對着牆角的一片竹子發呆,不知在考慮什麼。

劉成咳嗽一聲,楊明盛緩緩轉過身來,看向劉成。

他三旬左右年紀,面色微黑,鼻樑高挺,眼睛狹長,嘴脣緊抿,身材瘦削挺拔。

他是延安府宜川縣生員,家有一妻一女,妻子是本縣一名老童生之女,溫婉賢淑,二十餘歲方得一女,兩口子視若掌上明珠。

楊明盛雖然二十歲就中生員,但隨後屢試不第,爲了養家餬口,後在一家當地士紳家裡做了西席先生。主家待他頗爲優容,一家三口雖不是大富大貴,但靠着他每月三兩的束脩,日子過得倒也很是不錯。

但是一切的美好在半年前被打破了,賊寇闖將李自成率衆從河南經隨州迴歸陝西,然後兵鋒向北準備回老家綏德招兵。一路攻破所經州縣,宜川恰在李自成掃蕩範圍之內,縣城裡只有幾百民壯,哪經得住過萬反賊的攻打,只守了一個時辰便被攻破,知縣縣丞主簿舉家自盡殉國。

賊兵入城後大肆奸銀搶掠,楊明盛的東家未能倖免,全家被屠,楊明盛因女兒生病,當天並未去上課,僥倖逃過一劫,帶着妻小趁賊兵劫掠錢財,無暇顧及之餘逃出縣城,然後隨着逃難的人羣一路向西安府而來。

路上數次被小股流賊搶掠,妻子被弓箭射中要害身亡。楊明盛揹着五歲的女兒,歷經千辛萬苦終於逃到西安府境內。楊明盛又恐西安北面不太安全,又向西南走了數日,方來到西安左衛轄內。

父女二人已是衣衫襤褸,飢寒交迫,倒在孫傳庭上次私訪左衛時居住的隆福客棧門口。掌櫃的是個好心人,忙讓夥計將二人擡入店內救治,並提供一個小院供二人居住。

楊明盛父女幾日後恢復過來,對掌櫃的言明身份及遭遇,掌櫃的也是深表同情。知道楊明盛是讀書人後分外敬重,按時供給餐飲,並慨然應諾讓其父女長期居住。楊明盛作爲一個讀書人,自尊心也是非常強,心下雖然感激異常,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身體徹底復原後就打算離開此地。

掌櫃的問其要去哪裡,楊明盛心下茫然,此時方知,大明雖大,竟無自己安身之所。

掌櫃的勸他女兒還小,經不起再次奔波驚嚇,還是在此地安身幾年,待女兒長大後再做打算,楊明盛無奈只得留了下來。掌櫃的通過衛所擔任僉事的表親得知,指揮使劉輔國家缺一位處理文案的先生,正在四處打聽招人。但本身衛所幾戶沒有讀書人,附近府縣的讀書人哪肯去一個武夫家中就職,所以一直沒有找到。

楊明盛正發愁不想再寄人籬下,掌櫃的回來一說,他當即答應,去劉輔國家應聘。劉輔國大字不識幾個,原先衛所的文案是他聘請了一個興平縣一個落魄的老童生幫其處理。上月老童生以年老體衰爲由辭職迴轉老家,他的手下全是文盲,面對上峰傳來的各種命令,朝廷下達的各種指令沒一個看明白的。

衛所兵卒雖然名存實亡,但名義上還有幾千人馬,向朝廷上書討要餉銀,某個職位出缺也要向朝廷上報候選之人等等,都需要識文斷字之人來處理。

楊明盛的到來讓劉輔國非常高興,親自出面考校,並暗中觀察。

楊明盛雖然屢試不中,但才具十分出衆,對從沒經手過的文案,只需拿出前任遺留的文稿觀詳一遍後,立刻知道該如何處置,其才思的敏捷,思路的開闊讓劉輔國這等大老粗佩服不已。

楊明盛就職兩月以來,對各種往來書函,與衛所有關的朝廷政令處理的井井有條,劉輔國大感滿意。

聽聞楊明盛父女住在本所的客棧後,劉輔國慷慨的從家中撥出一所院落,讓楊明盛父女二人直接住了進來。楊明盛作爲讀書人,雖然對武夫從骨子裡瞧不起,但對劉輔國如此厚待還是感激不盡。自此,父女二人終於算是有了一個暫時屬於自己的家。

見楊明盛轉過身來,劉成趕忙拱手行禮道:“師爺,老爺從省府回來了,讓師爺您趕緊去書房,有要事相商!”

楊明盛眉頭微微一皺,問道:“你知道所爲何事嗎?”

“小人不知爲何,只是看到老爺臉色很不好看,十分生氣的樣子!”,劉成答道。

“嗯,知道了,我這就過去!”

說罷,楊明盛舉步向書房行去,劉成自去忙其他事物。

來到書房外面,只聽裡面一聲脆響,好像是茶杯掉在地上發出的聲響,楊明盛心中疑惑邁入屋內,只見劉輔國正揹負雙手來回走動,嘴裡不停的咒罵,地上一片水漬,一隻青瓷茶杯依然碎成幾瓣。

楊明盛拱手道:“東翁,何事如此動怒?”

劉輔國猛然回身,幾步來到楊明盛近前,抓起他的雙手急切的道:“先生,你可來了,這回出大事了!這次搞不好劉家就要破家了!”

楊明盛不動聲色抽出雙手,順勢拱手道:“東翁,何事如此慌急?咱們坐下慢慢敘談如何?”

劉輔國一拍腦門,說道:“是是是,是某失態了!來來來,先生請坐,某把事情告訴給先生,還請先生聽完後給某出個主意。讀書人點子多,不瞞先生說,某現在已經覺得走投無路了!”

二人就坐後,劉輔國把今天孫傳庭所言完完整整的敘說一遍,他雖然不識字,但記性甚好,把孫傳庭的話基本原封不動的講了出來,甚至連場上諸人的反應都描述的一清二楚。

楊明盛聽完他的敘述後,皺眉不已,捋須沉思起來,劉輔國不敢打擾他思考,只是緊張的注視着他。

半晌之後,楊明盛嘆了口氣,開口道:“東翁,本人覺得,此事極爲棘手,說句不好聽的,西安三衛此次在劫難逃,某一時尚未相處應對之策!”

劉輔國聞言後臉上滿是失望之情,嘆道:“連先生這樣的大才都想不出辦法來,難道劉家數代積累,現在就要葬送在我劉某手裡不成?那我將來去了地下,有何顏面見到列祖列宗?唉!”

楊明盛開口勸道:“東翁,此次巡撫大人挾皇命而來,這是大義所在,師出有名;初來月餘便遣將數百里,襲殺山陽巨寇整齊王,此舉爲的就是震懾心懷不軌,陽奉陰違之輩,這是立威;衛所腐朽,軍戶苦不堪言,巡撫大人藉機整頓,挽軍戶與水火之中,此爲民心所向,誰要阻撓此事,不僅是巡撫大人所代表的的朝廷,還有手下強悍之官軍,就連衛所軍戶也絕不會答應!巡撫大人這是堂而皇之地陽謀,根本沒有計策應對,除非。。。”

劉輔國越聽越心煩,聽到最後一句,頓時精神一振,急忙問道:“先生,除非什麼?”

楊明盛搖頭不語。

劉輔國氣道:“楊先生雖然來我這裡時日不長,但劉某人待你如何,先生想必心中有數,現在我劉家眼看萬劫不復,如果照着那狗巡撫的章程,我劉家偌大的家業將所剩無幾,上百口人以後吃甚喝甚?楊先生,你有話直說就行,都這個時候了,還藏着掖着作甚?”

楊明盛嘆了一口氣,緩緩開口道:“東翁,此話出自我口,入你之耳,除了此門我概不承認,並且我要說的乃是大逆不道之言,東翁做與不做與我無干!”

劉輔國遲疑了一下,一狠心說道:“請先生直說,如何取捨與先生無關,一切後果由劉某自負!”

楊明盛看着神色堅定的劉輔國,心下有些不忍,畢竟劉輔國對他父女有恩,但是考慮到自己和女兒的將來,他還是下定了決心。

他開口道:“其實剛纔在下也考慮過走官場的門路,用上官壓制住巡撫,逼其收回整頓衛所之話語,那樣是最好的辦法。但自我到東翁處幾個月來,便覽東翁幾乎所有來往信函,從其中可以得知,東翁雖然家資豪富,但畢竟只是衛所長官,不文不武,積累之財物多靠本所軍戶,與文武官員交往甚少;在下所知,東翁所能交通最高級別的文官就是陝西兵備道,這是因爲其手中掌握朝廷下撥衛所的錢糧之故,東翁才與之交好,算是東翁的頂頭上司;兵備道在陝西官場也算實權人物,但與奉天命巡撫陝西的孫大人相比,實在不值一提,所以這條門路已經堵死!”

劉輔國知他所言爲實,所以並未辯解,只是靜靜傾聽。

楊明盛又嘆了一口氣,接着道:“除非東翁按照巡撫大人之言全盤照做,否則如若想讓劉家久盛不衰,那就只有將之除去,唯有此一圖纔可保住劉家的現在和將來!”

話音一落,劉輔國猛地跳了起來,滿臉驚恐之色,戟指楊明盛,顫抖着說道:“殺了巡撫?那不就是造反嗎?你這是出的什麼主意!安得什麼心!你這是要讓我劉家滿門抄斬啊!”

楊明盛鎮定的看着他,開口道:“東翁稍安勿躁,殺官不等於造反,剛纔在下已經說過,不管我如何講,做與不做在於東翁自己的取捨,與我無干。我還沒講完,東翁便如此驚慌失措,那在下言盡於此,此事就此爲止!”

劉輔國回過神來後,回到座位緩緩坐下,眼睛盯着門口,冷冷的開口道:“好吧,既然如此,你還是把話講透,我倒要聽聽,如何殺了一省封疆,竟不算造反!”

楊明盛見他態度如此,知道要不能把話說清楚,恐怕自己今天斷難善了。

“大人,殺官不等於造反,要看是誰殺。學生並非讓大人親自出馬行此惡事,如若是假手他人將巡撫除去,到時巡撫另換他人,依照學生對大明官場的瞭解,接任之人恐怕不會再行前任之事,整頓衛所一事八成會不了了之。不過學生對於孫大人還是由衷的敬佩,觀其行事,確實是爲大明江山社稷着想,如果學生不是受了大人收留我父女的大恩,學生絕不會出此計策去害孫大人!”楊明盛說道。

劉輔國聽到這裡,態度有所改變,開口道:“假手他人?先生此計到底怎麼施爲?快快講來!”

楊明盛微微一笑,說道:“其實此事最關鍵處是大人的決心,如何行事倒是次要的。學生之計其實很簡單,現下大人就要做充足準備。等快到巡撫所定期限之時,大人假口屬下衆將官不願按照巡撫所定之章程行事,聚衆鬧事,自己已經彈壓不住,請巡撫大人親來,以便懾服餘衆。不出意外的話,爲了自己的權威不被蔑視,巡撫大人肯定會來。大人組織好手下親信,人越多越好,造成局面的混亂,到時假戲真做,圍攻巡撫,不過巡撫大人的標營彪悍異常,不可力敵。大人此時挺身而出,假意掩護,將巡撫帶入自家宅院後關閉院門,以此把巡撫與其親衛分割開,這時候巡撫身邊即便還有護衛,也不會很多,大人事先在宅院之內備好精銳家丁,一舉將其擊殺後趁機打開院門,放一衆鬧事之人進宅,大人手下家丁趁亂走掉,大人也應受傷倒地昏迷,就算巡撫親衛殺淨其他人等,也於事無補了。況且大人爲護衛巡撫身受重傷,以後就算朝廷追究起來,也與大人無干了。何況依照我朝的慣例,遇事拖延推諉,朝廷真要派員調查,也會耗費大量時日,結果也往往是不了了之。還有就是,西安前衛和後衛有關人等是否也要參與,那就是大人自己的事了,在下心中所想已全盤講出,算是報答大人收留我父女之恩,以後的事便於在下無關了,在下先告辭了,小女午睡怕已醒來了。”說罷,拱手告辭而出。

劉輔國已被楊明盛所言所震驚,並未留意楊明盛的離去,內心陷入糾結茫然之中,沉思良久之後終於下定決心,此時方知楊明盛已經離開,他起身大步走出書房,來到前院後,嚴令兩名家丁嚴密監視楊明盛,不準其離開衛所駐地,嚴禁其與外人接觸。派人前往西安前衛與後衛,說是他請兩位指揮使來左衛相聚。安排好這兩件事後,劉輔國纔去內院用餐歇息。

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六章 皇莊2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五十章 殘暴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
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六章 皇莊2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五十章 殘暴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