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

前番朱由檢下旨,凡山陝、山東、河南、京畿地區受災府縣除免徵三年賦稅以外,自崇禎十年起,所有新墾田地前三年免徵,後三年減半計徵,這項舉措會讓北地數千萬農戶得到巨大的實惠。但作爲戶部尚書的侯恂則是清楚,朝廷卻是會少了一筆鉅額收入,這讓過慣了苦日子的他心中十分的不捨,這才藉着機會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戶部自鹽利與皇帝分成後,太倉銀庫收入大幅增加,並且很多大額支出都是由皇帝自內帑發下,這樣就替戶部剩下了大筆銀子。自從銀子多了之後,戶部上下一改之前怕見外官的畏縮樣子,一個個說話都變得大聲起來,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戶部有錢是的。

以前爲啥怕見外官?因爲來人都是要錢來的,並且都是有正當理由,你手裡沒錢給人家,最後費盡口舌解釋完畢,人家一肚子怒氣,大吵一頓後離去。這種事發生多次後,戶部上下都覺着好像自己欠別人錢是的,所以一見外官上門,一家人就趕緊找藉口避開。

溫體仁等重臣好奇之下曾問過皇帝,許多本該由國庫支出的費用,爲何皇帝要用自己的錢發外?要知道朱家歷代皇帝大多都是守財奴,對朝臣要求從內帑出銀以資國事的要求向來十分反感,這些朱由檢的前輩們有個奇怪的論斷:國事是外朝的事,自該由朝廷拿錢處理,爲何要我們朱家拿自己的錢去爲朝廷做事?

朱由檢自是被前輩們這種奇葩理由雷的外焦裡嫩。這天下不就是朱家的嗎?皇家的錢除了供自家開銷以外,拿出來國用難道不應該嗎?大明要是亡了,你內帑堆積如山不也成了別人的嗎?

朱由檢對朝臣們的問題回答的很簡單:這天下就是我們朱家的,天下的財富就該爲天下所用,何來公私之分?

溫體仁等人對皇帝的回答都是欽佩無比,這纔是一位君王應該有的胸襟和氣度啊。

侯恂那張原先皺巴巴的苦瓜般的老臉現在也圓潤了幾分,看着也好像年輕了許多。心情大好下,年近六旬的侯老頭居然又納了一房妾室,據說現在已經有了身子,這讓朱由檢不得不佩服老侯某方面的強大功能。

朱由檢開口道:“國朝局勢動盪已有十餘載,現下境內初定,正該是讓百姓修生養息之時,民富國纔會強,朕不欲看到一個國富民窮的大明!侯卿之言雖是爲朝廷打算,但現下不論是太倉還是朕的內帑,並不缺百姓用以餬口的那點錢糧,加徵計徵田地賦稅纔是真正的與民爭利!侯卿之言恰恰給朕提了個醒,朕突然想到了金花銀一事;身爲天子,應事事處處爲民着想,金花銀已歷近兩百載,現下情形已於當初大爲不同,朕覺着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金花銀的設立始於正統年間,向來是皇傢俬產最重要的來源。

正統元年,左副都御史周銓上本英宗朱祁鎮,建議於南直隸、湖廣、浙江等交通不發達的地區,將田賦折成布帛銀兩後上繳,以解農戶繳納賦稅之難。

朱祁鎮遂下旨將南直隸、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六省應繳的四百餘萬石夏秋田賦折銀徵收,免去百姓奔波之苦。

六省所繳糧食按當時的市價折銀,米麥每石折銀二錢五分,加起來六省田賦折銀共計一百萬兩左右,這些銀兩全部納入內承運庫中。

英宗遂將納銀額度定在每年一百萬兩,這就是皇家金花銀的來歷。

一旁的王承恩可是知道自家主人的脾性,一聽朱由檢提到金花銀是時候改變的事,他趕緊小聲說道:“皇爺,那可是一百萬兩銀子,留下能辦許多大事!皇爺,咱自家日子也得過好啊!”

殿內的衆臣聽到皇帝的言論後倒是無太大反應,他們也習慣了皇帝這幾年各種散財的方式,看來皇帝是有免徵金花銀的打算。

雖然與己無關,但衆臣對皇帝這種舍私財、利黎民的做法也是敬佩無比,歷朝歷代很少有如現在這位天子這般仁慈的君王。遠如漢之文景,近如宋之仁宗,雖然也是善待百姓的明君,但卻不像眼前這位那樣既仁慈又慷慨。

朱由檢沒搭理王承恩,自顧自沉聲道:“朕之前甚少出宮,於民間疾苦所知不多;但近幾年數次巡視皇莊農事之後方知百姓之苦!尋常農戶一家老少數口,辛苦一年後方勉強落得僅供餬口之糧。要知道過日子可不僅有糧便可,油鹽醬醋、布帛針線、生病求醫等等諸多事物,哪一樣不需用到銀錢?可農戶們有何處獲取所用之銀?朕只知多數家庭中之青壯,利用農閒時節除外幫工,以換取微薄之資供養全家。可諸卿知否?其一季賣力所獲,甚至抵不上殿內諸人一餐之費!”

殿內衆臣工聽到皇帝的話語後,有的心內羞慚,有的無動於衷。

朱由檢聲音逐漸高了起來:“許多窮困之戶,平常無病無災時尚能勉強存活,可一旦家中有突發之事,例如家人突染惡疾,家人爲其耗盡僅有之財後,最終將會因無錢醫治而亡!此種事例在大明每一日都會生髮無數,朕作爲一國之主,諸卿身爲牧民之官,心中可曾自問,自己盡職乎?朕並非教諸卿捨己爲民,但朕既是天下共主,若拔一毛而利天下,那朕爲何不爲?朕不欲強求諸卿同樣如此,朕只望諸卿於事關民生之策時,多多慮及民之艱辛與不易,而非只着眼於自身相關之利益,望諸卿思之!”

衆臣盡皆默然,皇帝的話對很多人的內心還是有所觸動的。但衆臣畢竟都是身居高位之人,對民之艱辛並未有切身體會,

所以儘管心有所感,可還是缺乏更真實的認知。

朱由檢也知道僅憑自己的說辭,很難讓衆臣對百姓的困難有直觀的感受,若沒有具體方法的話,自己今日之言就如同一陣風一般眨眼而逝。

他接着說道:“朕觀而今大明官場之人,不管身在朝堂也罷,久歷地方也好,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便是慣於高高在上,自認高人一等;許多官員會認爲,所謂草民,便是命如草芥一般,收割完一茬,來年就會長出新草,如此循環往復、生生不息;草民天生就該種田耕地、紡紗織錦供養官府,不管官府如何壓榨與民衆,草民們亦當逆來順受,聽之任之。此種認知何其荒謬也!豈不知,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朕曾聞數年之前,陝西之地有官員痛罵流民,罵其爲何不坐家等死,而是給官府增添麻煩!朕初聞其如此言論之時,便如今日知信陽之事一般,心內既驚又怒!讓朕迷惑之處在於,此等樣人是如何讀書、中試、入職朝堂的!其言行與禽獸何異?!”

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六章 皇莊2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
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六章 皇莊2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