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

“不知聖上因何召集臣等前來?可是有關前番京師內相關流言之事?

臣此前專門就此召集諸位同僚會商,臣等皆以爲,聖上英明睿智,不管有何旨意發下,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之果,臣等食君厚祿,當一切以聖上之意爲準,是以此次並無部寺主官等重臣參與上本。

至於有人慾藉此傳言生事,臣等皆以爲,此輩居心叵測,上本非爲公也!

其私心過重之下,行舉處處皆以私利爲先,於國於民實無半分益處,故不宜居廟堂之上!

聖上此番處置相關人等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臣等對此均表示贊同之意。”

待衆臣施禮落座後,首輔溫體仁率先起身,就這段時間內的朝堂動向做了簡單說明,代表內閣向朱由檢表明了態度:關於士紳一體納糧的傳言,我已經試探過了,目前並未在重臣中引發大規模的反對,處置那羣南官是大夥兒樂見其成的。

就如朱由檢猜測的那樣,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幾年的厚祿新政實施以來,作爲直接受益者的重臣們確實不好意思站出來表示反對之意了。

在聽聞傳言之後,重臣們心中的牴觸和反對之意並不是沒有,但是在仔細琢磨過後,最終沒有摻和此事。

兩年多來,高官們都得到了巨大的實惠。

通常在不犯錯的情況下,各人每年都可以坐享幾千兩銀子的高薪,並且家中子弟沒有功名者能進入國子監就學,將來有很大的機會被選官外任,這讓所有人在內心感激的同時,也看到了子孫後代能延續榮華富貴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現在位列朝班的這些重臣們,很多人家中的田地數量並不算太多,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其族人打着他們的旗號,在老家添置了許多田地,以供族人享用的。

這對於絕大多數只有等致仕後才能回籍的官員們來講,就算皇帝一刀子砍下來,傷害的也不是自己的利益,如果自己強行出面反對,說不定皇帝一怒之下就讓自己捲鋪蓋滾蛋,那損失可就大了去了。

在局勢沒有明朗之前,還是先看看風向再說吧。

保住自家的既得利益纔是根本。

皇帝既然敢對宗藩這樣的自家人下手,那對外人肯定更不會手軟。

“啓奏聖上,此前之傳言究竟真也假也?聖上可曾慮及,此策自古未有,一旦於天下推行,恐會引發不必要之動盪。

值此百廢待興之際,臣以爲此等事關重大之策,還需徐徐圖之爲好。

或許聖上有勵志圖新之志,但治大國若烹小鮮,欲速則不達,此間之關竅還望聖上慎思之!”

在溫體仁坐下後,楊嗣昌起身施禮後言辭謹慎的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楊嗣昌出身於官宦世家,祖上數代致仕回籍後均有購置田地,但由於武陵山多地少,所以到他這一代,家中也只積累了一萬多畝田地。

不過就算如此,楊家在二品以上大員中,也算是田地最多的一類,如果傳言中的新政實施,楊家的損失還是比較大的。

以楊嗣昌的品級,只能有八百畝田地免租賦,剩下的按每畝產量一石、上繳朝廷三成計算,每年至少要納糧三千石,按市價計五錢一石算的話,相當於每年減少了一千五百兩以上的收入,這對於每年三千六百兩俸祿的楊嗣昌來說,確實是十分的肉疼。

雖然這次楊嗣昌在觀望風色之後沒有上本,但今天看到皇帝召見會商,肯定是想徵詢他們這班重臣的意見,他猶豫片刻後,最後還是決定站出來勸皇帝再慎重考慮一番,或許會有其他人附議自己,要是反對此事的重臣多了,皇帝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但是讓楊嗣昌感到失望的是,在他站出來建議皇帝暫緩此策施行之後,竟然沒有人起身附和自己的建言,包括溫體仁在內的其餘閣臣全都保持了沉默,只有他孤零零地站在那裡,這讓他頓覺尷尬無比。

“楊卿且坐,卿之意朕已明瞭,於公於私,卿之建言也屬合理,只不過,正是因着此事,朕有些話今日要與諸卿分說。”

朱由檢笑着示意楊嗣昌坐下後,臉色變得沉靜無比。

衆臣一看臉色就知道,只要皇帝擺出這副姿態來,那就是心中已經有決斷了。

“數年來,諸卿俱是盡忠職守、克己奉公,以不同之身份爲大明做出了傑出貢獻。正因如此,方有大明今日日趨安定之大好局面。

對於諸卿之功,朕靜來思之,心中也是每每感懷不已。”

聽到此處,溫體仁起身施禮接話道:“聖上謬讚了!大明能有今日之境,皆因我皇英明神武之功,臣等皆是盡本分而已,當不得聖上如此誇讚!”

其餘衆臣紛紛起身齊齊施禮道:“聖上謬讚!臣等愧不敢當!”

“諸卿且坐,朕於此心中自是有數!”

衆臣再次施禮後坐了下來。

“諸卿可知,朕心目中之大明該是何等模樣嗎?”

朱由檢緩緩起身,揹負雙手,用明亮的眼神掃視着衆人,神情中既有莊重之意,更帶着昂揚和激奮之情。

“朕的心中始終存着一個夢想。

朕要使這天下,耕者有其田、勞者有其谷、居者有其屋、寒者有其衣,疾者有其醫。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朕欲使我華夏衣冠永世不絕,使天下黎庶永不再受飢寒凍綏之苦,使天下人有冤屈能得伸,使有才能者能得揚,使富庶者不驕奢,使貧窮者能餬口,使天下蒼生皆能安居樂業!

人生不過短短數十載,諸卿皆已年過不惑,如溫卿甚至已是年近古稀。

回首這數十載光陰,諸卿可否慨嘆過?是否有諸多憾事未曾了結?是否有許多心願未曾達成?

是否想過,此間種種,皆過眼雲煙耳!

此世間之物,我們只能經歷,但無法真正擁有!

千百年以來,無數帝王將相、英雄豪傑,皆化爲塵埃矣!

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九十章 平息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一百章 心安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十五章 譁變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四百章 佈防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
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九十章 平息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一百章 心安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十五章 譁變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四百章 佈防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