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 御駕親征

bookmark

驚慌失色又急步而來的信使一聽,稍微楞了下,鎮江堡有什麼急報?

不過他立刻把這念頭拋到腦後,也不理鰲拜這個侍衛統領,心急之下,就未到近前,就直接單膝跪下,扎個馬紮,慌忙稟告道:“遼陽危急,請陛下速派援軍……”

鰲拜見信使不理他,原本正有點怒意的,可一聽信使的話,頓時,那點怒意馬上丟到九霄雲外去了。他頓時也有點慌了,立刻轉頭看向他的主子。

只見皇太極聽得一個晃身,差點沒站穩,臉色頓時慘白,厲聲大喝道:“遼陽怎麼回事,到底什麼個情況?”

此時的他,卻沒想過,他這麼迫不及待地打斷信使的話,反而讓他自己更晚一點知道詳情了。

“明軍……明軍源源不斷地從鞍山驛堡那邊開過來,貝勒爺第一時間便派了奴才趕來求援!”這是阿敏派出的第一個信使,對於詳情還真不知道。

搞清楚了原委,皇太極也來不及埋怨什麼。立刻傳旨,召開緊急軍議。而後,他就在崇政殿門口來回匆忙徘徊,那樣子,就猶如被火燒了尾巴的狐狸,急得不知道如何是好在那裡!

“怎麼回事,索尼到底是幹什麼吃的?”皇太極的神情很是擔憂,同時又是非常生氣,“連一個曹文詔都說不動,反而說得明軍來襲?朕怎麼就沒看出來,這索尼竟然會如此沒用……”

“阿敏難道是老糊塗了,竟然到明軍逼近城下才發現?”皇太極的臉色變得有點猙獰,“該不會是這廝到了這種時候,還想着爲難朕,要朕好看?故意給朕出難題?”

……

在他胡思亂想了一會後,代善、濟爾哈朗等人先後匆忙趕了過來。此時的崇政殿,全然沒了之前輕鬆的氣氛,沉重壓抑,焦急恐慌瀰漫在崇政殿內。

這時候的這些滿清奴酋,全都把鎮江堡的事情拋到腦後去了。實在是遼陽比起鎮江堡,要重要得多了。鎮江堡可以丟掉,但遼陽決不能丟。

皇太極有過的那些疑問,也同樣浮現在代善等人的腦海中。他們都想不通,爲什麼覺得有點穩了的遼陽局面,突然之間急轉直下?

如果說朝鮮漢城的增援,他們還要計較一番是否要增援的話,那遼陽這邊,他們壓根就沒有商議是否要增援,因爲答案只有一個,遼陽決不能丟,否則明軍必將兵臨瀋陽!

他們正在慌忙討論猜測遼陽的軍情時,阿敏所派的第二批信使趕到了。

“什麼?明軍有上百門紅夷大炮?”代善聽得大驚失色地確認道。

“什麼?明軍主帥是盧象升?”皇太極同樣大驚失色,不過他關注點和代善不同,大聲地說道,“這怎麼可能,他不是領兵前去攻打朝鮮漢城了麼?”

濟爾哈朗也同時在問道:“明軍有兩萬人左右?東江軍、新軍、關寧軍都有?”

信使就感覺爹孃少給了幾張嘴巴,壓根就回答不過來,無奈之下,他就只好按官職高低來進行回覆確認。

明白了遼陽那邊的具體戰況之後,皇太極恍然大悟過來,不由得恨聲說道:“這應該是盧象升的詭計,虛晃一槍,讓我大清以爲他是要去攻打朝鮮漢城,調虎離山,讓遼東能派援軍去朝鮮,而他自己則立刻集結重兵前來圖謀遼陽!”

“陛下,說不定那范文程的人有鬼,故意報給我們一個假消息,如此便能調動我遼東軍隊!”代善說到後來,感覺這種可能性非常高,就厲聲說道,“肯定是這樣,否則盧象升不敢只領兩萬人馬就前來攻打瀋陽,他是確信這個假消息能傳來瀋陽的!”

此時,連一向比較穩重的濟爾哈朗也不顧御前禮儀,搶着說出自己的判斷道:“還有可能是盧象升得知索尼前去議和,爲達目的,讓遼陽這邊都撤回了探馬。那盧象升是文武雙全之人,又是明國的封疆大吏,有如此好的機會,他就算一口否定了和談,改爲發兵進攻遼陽。只要遼陽城被他拿下,就算明國京師事後知道了詳情,也不會怪他自作主張的了!”

……

崇政殿內的這些滿清頭目,一個個都是打仗出身,根據信使的稟告,發表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語,沒多大一會功夫,就似乎把整個事件分析地一清二楚了。

總結起來,就是盧象升聽到大清議和的消息後,就沒想着議和,反而利用了議和一事,先放出假消息,讓大清派兵救援朝鮮,以減少攻打遼陽的難度。然後又利用大清議和的“誠心”,騙了遼陽把探馬都撤回了城內,方便他大軍行軍,給遼陽一個突襲,從而能讓他有最大的可能性打下遼陽這個瀋陽的門戶。

理清了頭緒,皇太極幾乎是咬牙切齒地恨聲說道:“朕料到盧象升乃是狡猾之人,可沒想到竟然狡猾至此!此人太可怕,實在是太可怕了!”

說到這裡,他的臉色顯得有點猙獰,掃視着底下羣臣,厲聲說道:“盧象升也肯定沒有料到我們大清會突然派人和談,他爲了及時抓住這個戰機,臨時出戰,肯定也是倉促而行,卻又孤注一擲。東江軍、關寧軍、新軍這三支明軍全部集結而來,朕敢料到,此乃盧象升在前線能集結到的所有兵力了。爲了一舉攻下遼陽,竟然還攜帶了上百門紅夷大炮,這就是不想給我大清救援的時間!他能豁出去賭一次,要把遼陽打下,難道朕就不會豁出去一次,把盧象升這股來犯明軍殲滅在遼陽城下?”

聽他說得這些話,不少滿清頭目都看到了其中隱含着的有利因素,頓時,一個個都很贊同。畢竟遼陽不能不救,如果要是明軍穩紮穩打,集重兵而來,那大清可能還真得沒有辦法;而如今,他們都覺得,至少大清還有一拼之力!

見到臣子們都是贊同,皇太極便不再猶豫了,當即用斬釘截鐵地語氣,厲聲大喝道:“朕決定,把所有存糧拿出來,大清所有兵力全都集合出征,此戰,不是把來犯明軍滅掉,就是我大清亡國之時。此戰,我大清沒有退路!”

“喳!”崇政殿內滿清羣臣,一個個神情肅穆悲壯,大喝一聲,迴應了皇太極。

不把所有存糧拿出,援軍根本就沒法開拔。而所有存糧拿出,就意味着糧食的消耗,離秋收還有一段時間,將完全沒有糧食可吃。除非這一仗能打贏,繳獲明軍的物資。

以前的時候,也鬧過一回烏龍,讓大清這邊大動干戈,卻最終只是徒耗錢糧。可這一次不同,盧象升親自領軍已經圍攻遼陽,還有其他細節結合起來,是肯定不會有假的。

”立刻集結,明日一早,必須出征!“皇太極一拍御案站了起來,大聲喝道,“大清生死存亡之戰,諸卿當奮勇殺敵,決死一戰!”

”決死一戰!“衆多滿清頭目幾乎是異口同聲,慷慨激昂地大聲宣誓般迴應。

就在衆人領旨準備回去準備之時,已到門口的濟爾哈朗忽然一下停住,伸手攔住其他人道:“等等!”

衆人一聽,有點意外,不知道他這是什麼意思?

皇太極也是不解,擡頭看向他。

只見濟爾哈朗的臉上露出一點狐疑,向皇太極躬身奏道:“陛下,微臣忽然覺得有點奇怪,按理來說,盧象升要是想有把握的打下遼陽,必然也會想過援軍問題。而一個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派兵截斷遼陽到瀋陽的聯繫,求援信使都到不了瀋陽,如此不是更妥當?”

一聽這話,其他人頓時都稍微楞了下,回過頭來想想,似乎確實有道理。

皇太極的眉頭皺了下,也陷入了思考之中。

濟爾哈朗見了,便又解釋一句道:“這幾年來,微臣算是見識了盧象升的手段,此人詭計多端,實在不可不防,就怕他又有什麼陰謀詭計在等着我大清!”

這些滿清頭目,自然不知道盧象升其實只是執行者,更多的是崇禎皇帝在背後提供軍情,組織軍議,協調軍隊,保障後勤等等,否則他們知道的話,就不會這麼說了。

聽到濟爾哈朗的這番話,其他滿清頭目不由得都是贊同。就連皇太極,也不再沉默,立刻下旨,重新傳來遼陽的報信信使,詢問詳細情況。

第一個信使的答覆是,確實有明國夜不收攔截,但人數不多,很容易就甩脫了。

而第二個信使的答覆,就比較悲壯了。他在趕來瀋陽報信的路上,護送他的同伴,是拼死攔住了企圖把他們攔下的明軍夜不收。說到後來,這個信使已是激動地留下眼淚道:“陛下,若無他們的捨身攔截,奴才是不可能把消息安然送過來的。大家都盼着援軍,否則遼陽不保啊……嗚嗚嗚”

此時此刻,沒人怪罪這信使的御前失禮,他們都明白,這次明軍大舉來犯,所有大清軍卒都是明白,此乃大清存亡之戰,任何人都沒有退路,只有捨生忘死地拼命了!

在男兒嗚嗚聲中,末路的悲壯氣息又瀰漫在崇政殿之中。

過了一會,代善嘆息一聲,向皇太極奏道:“陛下,老臣以爲,盧象升臨時發兵攻打遼陽,雖然也有派夜不收攔截信使,可終歸是事急突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阿敏反應也很快,第一時間派出了信使。這兩方面一湊起來,如今這情況就不奇怪了。這一點,從遼陽信使先後送信的難度,也足以說明。如果老臣所料不錯的話,遼陽那邊,怕是派不出第三批信使了。”

皇太極等人聽了,不自覺地點點頭,算是認可了這種說法。濟爾哈朗更是走到那信使面前,伸手扶起跪地流淚的信使,拍拍他的肩膀,想說什麼,可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只是微微嘆了口氣。

皇太極看着,同樣沉默了一會,而後決定道:“諸卿按照之前所議,回去準備,朕亦會派出探馬,如若明早之前,再無信使到達,便不得拖延,立刻救援遼陽!”

“喳!”殿內滿清頭目再次齊聲迴應,而後終於出了崇政殿散去。

很快,遼陽城內變得更爲喧譁了,不過不再是歡呼慶祝聲,而是人喊馬嘶聲。許多建虜想不明白,爲什麼前一刻纔有大捷,後一刻遼陽就危急,需要大清皇帝領着傾國之兵,趕去救援了。

對於這個情況,皇太極已經沒心思去關心了,他要御駕親征,雖然比崇禎皇帝要簡單多了,可照樣有很多事情要處理的。忙到夜幕降臨,也沒得到信使,他就知道,不用派出去的探馬回報,估計遼陽那邊已經徹底聯繫不上了。

得到各路上報的消息,皇太極又不由得嘆息。盧象升的調虎離山之計,終歸是有用的。兩黃旗的精銳都被豪格帶走了。而且爲了趕路,戰馬也撥走了一大半。如今瀋陽城這邊能集結起來的援軍,就沒有多少騎軍可用!

想到這裡,他不由得又恨起了范文程,平時表現得像諸葛亮一般,可一旦真做起事情來,卻老是出問題。還虧了自己看重他,都不惜用異姓王來激勵他。如今倒好,他攜帶大量金銀珠寶去了關內後,就杳無音信,而所謂的幫自己在遼東明軍中安插內應,卻給大清帶來了兵力嚴重不足的局面。

范文程,該死!

如果地獄十八層中的范文程,要是知道自己被皇太極如此惦記的話,也不知道會不會後悔?

等到第二天一早,幾乎所有的滿清軍卒,都已經集結到了瀋陽城外。這時候的瀋陽城,幾乎就是空城一座了。原本有老弱婦孺,可之前爲了節約糧食,都送往朝鮮去了。

皇太極同樣一身戎裝,看着湊出來的兩萬多軍卒,緩緩地掃視而過,見這些大清軍卒,一個個面黃肌瘦,有的就猶如一根竹竿一般,在他眼裡,按照以前精銳衡量的話,恐怕也就各王公貝勒手下直屬的那些兵卒能算了。

可不管如何,此乃國戰,只得湊齊最大的力量,增加勝利的砝碼,爲大清之存亡一戰。

361 報到852 山上的風景996 襲營473 風水輪流轉692 明國要報大腿1086 世襲之革新15 再加人960 升官768 這個主意好(第三更)120 士氣高漲401 知易行難298 撤換司禮監掌印太監61 配合朕演好這個戲246 反轉726 自以爲是902 藉機摟錢罷了(第三更)1211 又見廷杖1077 王師北定遼東日981 斷子絕戶計921 誤會412 冷血1201 倭國局勢945 運籌帷幄430 身份暴露865 多話的小男孩577 以後是爲國而戰麼(爲舵主加更)891 勞動力問題(第三更)36 娶媳婦必須謹慎903 誰敢亂來!1308 誘捕838 答非所問558 朕剛纔是逗你玩的184 人手不足732 急智998 江湖追殺令875 生活總是要調劑下的(第三更)676 要錘子幹啥743 我有一策可破蓋州362 誰纔是大明最強軍110 雷聲大雨點小513 精銳與否不是朕覺得1071 皇帝的打算169 有點慌了747 目瞪口呆1309 亮相352 太祖的又一坑(第四更)901 嚴峻律法736 文明的差距(第三更)524 亂象585 心事23 暗潮涌動323 國家民族的意識1256 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714 這可怎麼辦啊949 又吐血啦653 會盟(第五更)505 莽古爾泰完了(第四更)766 惆悵715 福至心靈(第三更)825 皇帝背書757 看傻了806 相信皇上(第三更)1310 虎狼之國295 敢背棄大明則必滅之(第三更)1112 摔杯1157 新的三軍(中秋快樂)406 什麼神通1084 凱旋930 散夥420 歧視(第五更)672 有了201 按釘子409 焦灼戰事301 要挾錢富貴460 欺軟怕硬368 曹變蛟之秀(第三更)98 此乃何物1178 爲了子孫後代424 收穫成就值的好地方1199 即時通訊衙門672 有了664 沒想到的結局349829 全都悄然出行785 消息553 迂迴輿論968 大有可爲14 清查內宮364 貓抓老鼠878 絕對不能姑息420 歧視(第五更)89 發號施令673 敵人的敵人244 下馬威764 計劃(第三更)1013 到底誰是神經病1317 震撼1145 踏平呂宋1196 這句話纔是真理592 國戰
361 報到852 山上的風景996 襲營473 風水輪流轉692 明國要報大腿1086 世襲之革新15 再加人960 升官768 這個主意好(第三更)120 士氣高漲401 知易行難298 撤換司禮監掌印太監61 配合朕演好這個戲246 反轉726 自以爲是902 藉機摟錢罷了(第三更)1211 又見廷杖1077 王師北定遼東日981 斷子絕戶計921 誤會412 冷血1201 倭國局勢945 運籌帷幄430 身份暴露865 多話的小男孩577 以後是爲國而戰麼(爲舵主加更)891 勞動力問題(第三更)36 娶媳婦必須謹慎903 誰敢亂來!1308 誘捕838 答非所問558 朕剛纔是逗你玩的184 人手不足732 急智998 江湖追殺令875 生活總是要調劑下的(第三更)676 要錘子幹啥743 我有一策可破蓋州362 誰纔是大明最強軍110 雷聲大雨點小513 精銳與否不是朕覺得1071 皇帝的打算169 有點慌了747 目瞪口呆1309 亮相352 太祖的又一坑(第四更)901 嚴峻律法736 文明的差距(第三更)524 亂象585 心事23 暗潮涌動323 國家民族的意識1256 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714 這可怎麼辦啊949 又吐血啦653 會盟(第五更)505 莽古爾泰完了(第四更)766 惆悵715 福至心靈(第三更)825 皇帝背書757 看傻了806 相信皇上(第三更)1310 虎狼之國295 敢背棄大明則必滅之(第三更)1112 摔杯1157 新的三軍(中秋快樂)406 什麼神通1084 凱旋930 散夥420 歧視(第五更)672 有了201 按釘子409 焦灼戰事301 要挾錢富貴460 欺軟怕硬368 曹變蛟之秀(第三更)98 此乃何物1178 爲了子孫後代424 收穫成就值的好地方1199 即時通訊衙門672 有了664 沒想到的結局349829 全都悄然出行785 消息553 迂迴輿論968 大有可爲14 清查內宮364 貓抓老鼠878 絕對不能姑息420 歧視(第五更)89 發號施令673 敵人的敵人244 下馬威764 計劃(第三更)1013 到底誰是神經病1317 震撼1145 踏平呂宋1196 這句話纔是真理592 國戰